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真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拋磚引玉者


可以這麼說,子子孫孫永遠在縣城或者城市生活,至於農村的老房子,一年回來一次或者幾次。


東北不夜狼


《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真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我是70後,獨子。在蘇州崑山打拼了近30年,當年準備在崑山買房的時候,爸媽哭的死去活來,死活不同意我在外面買房。理由是:我是他們的獨子,我在外面買房,就是不要他們了,再不能給他們養老送終了!

最後,儘管房也買了,也滿足轉戶口的所有條件,我還是把戶口留在老家。直到11年12年兩位老人前後去世後,才把我個人的戶口遷到崑山,妻子的戶口留在老家,只為能守住老人最看重卻又最不值錢的老宅。

15年的時候,兒子考上華中科技大學,戶口遷到學校。為了孩子將來能有多一份選擇,又在武漢買了一套房,落在孩子的名下。

在老人眼裡,那幾畝土地,那一棟老宅,不能守在身邊卻能在春節時如候鳥般如期而至的兒女,就是他們的全部。什麼希望,什麼鄉愁,都在圍爐夜話的低顰淺笑中煙消雲散。

農村現在的狀態就是: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掙錢養家,老人在家帶孩子,再有空閒的時間,就種上一點地,養上幾隻雞,得過且過。

作為70後,大集體解散分田到戶的時候正好趕上上學。小學,初中、高中、中專,畢業後出門打工至今。單純的生活軌跡讓我對農活一無所知,奔50的人了,卻真真的是“五穀不分,六畜不辨”。兒子作為90後,20好幾的人了,卻連豬和牛都沒有見過。對水稻🌾等農作物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收更是一塌糊塗。

所以,不是不想回農村老家!問題是回老家咱還能幹什麼?

純粹靠新農保那每月75元的養老金?估計餓死了都沒人知道!

西諺雲:三代培養一個貴族。

貧寒之家,不指望出貴族,只能努力把兒子推得離城市更近。一代不行,就兩代;兩代不行,就三代、四代……

現在的國情,寧做城市“狗”,莫做農村“人”!


harsny


我也是70後,但是是尾巴上的70後,今年剛好40,前幾天回到四川農村老家,早上還在做著美夢,就被我65歲的老爸拎起來,督促吃早飯,準備好下地打穀子。二十年了,沒有從事農業生產了,一切是那麼熟悉和陌生。老父親還能背起兩袋穀子,而正當年的我一袋穀子就讓我氣喘吁吁,但是我也明顯感覺到父親的疲憊,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又老話重提,讓父母不要在操弄莊稼了,願意到城裡含飴弄孫,還是在老家守著老宅。我都支持,畢竟父母有父母的生活。為人子當以順為孝,父母還是不願意到城裡和我在一起生活,我知道父母不願意給我增加負擔,也想守著他們建設了一生的家園。父母在這裡永遠都是家,一個可以慰籍心靈的港灣。父母不在,這裡就是故鄉,老家,一個記錄成長歡笑,苦樂酸甜的思念之源。對於我來說,不管走多遠,這裡我都會回來,但是我的兒子,也許城裡才是家,農村那是爸爸的老家,爺爺的家。






全盛餐飲技術工作室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我的一位領導,領導70後,在這座沿海城市奮鬥了二十多年,有兩套房,良好的事業,穩定的家庭。之前我也在想,這些人有考慮過回老家嗎?那天領導發了一條朋友圈,是他老家安徽的一條河,(聽說他老家拆遷已經沒有看房子了)配文字: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可是我的家在哪呢?我找不到家了。那時候我就在想,這些在大城市紮根的人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勇敢,義無反顧。都是生活罷了。


大臉突突


我肯定要回去,雖說才32歲,現在兩套房子,一套結婚時候買的,家裡給付的首付,一套自己打拼的,但是從前年開始,還是讓母親給爭取了兩份宅基地,我和我弟弟的,活著的時候在外四處漂泊,為了孩子到處打拼,死了,就去陪著父母吧!等哪天干不動了,我就回去在我宅基地上蓋個小別墅,養點花草,種點青菜,搞個小的獨立廚房地鍋,沒事燉點自己養的雞鴨羊啥的!城市,在我眼裡,永遠是年輕人的城市,充滿朝氣,老人在那裡,只會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我可沒興趣跟年輕人擠公交,搶地鐵,老而不死是為賊,還是回鄉下吧,別佔用公共資源了!讓人嫌棄吧啦的……天冷時候,賞個雪景,約三兩個好友燉個雞,喝個小酒,打個小牌,誰也不影響年輕人生活!各過各的,也不礙眼了,想想我們現在對父母什麼樣,就能想象我老了孩子怎麼樣,煩嘮叨啊!礙事啊,你說跟著孩子幹啥?還是回鄉下!城市,適合打拼,不適合養老……


團座煩死啦


我公公婆婆農村人,農村戶口,把三個孩子都供出來,在城裡安了家。然後他老兩口就把老家的大門一鎖,讓我們在城裡給他們買了一套小房,按月和三個孩子要生活費,說啥也不回農村了。為了表明和農村徹底決裂,前幾年還託人買了公墓,那意思是以後死了也不回農村了。


田園方舟


當年我被這種思想害苦了 在外面掙錢 老了回老家養老 現實是不可能的 在外面時間長了 飲食 生活 思想全變了 甚至連身體都變了 建議在那裡工作掙錢 在那裡安家 像我的孩子都是在外地生的 長大 上學 讓他們孩子跟我回老家可能嗎

我身邊有些人在外面掙了錢回老家蓋樓房或者買房 現在大部分都是後悔 用蓋房子錢在外面買一套商品房增值一二倍


昌宏王


我和老公都是70後,畢業後就到城市工作生活二十幾年了,但是我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也就是說根還在老家農村。我是女兒,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但是父母都在,都會經常回去。我老公就兄弟兩個,老家沒有他的房子,因為他出去比較早他父母把老家的宅基地都給了他哥哥,可能當時考慮到我老公會在城裡安家落戶,逼著他去闖,沒留會回農村老家的這條路,因為他父親去世早母親在,所以每次回去都住在他哥家。

我想可能只有到我們這一代的人為止會念農村的老家,雖然在外面城裡安家,但是老家還有父母在,如果父母都不在了,也許就不怎麼回去了;更何況我們下一代子女們,他們從小在城市裡出生,已經習慣了城市裡的生活環境,對農村的環境,人情世故等等還不適應,應該不會回老家農村生活了。

雖然國家有城市包圍農村的經濟政策,但是隨著人民生活越來越好,農村人更願意到城市去生活,去接受更好的教育、醫療,養老環境等等,會去為更好的未來拼搏!


微風細雨VVV


城市化進程這麼快,現在很多村子都已經空了,就在村子裡的老人也越來越少了。十年前,我去朋友的老家吃飯,他們村子裡已經基本沒有人了,村子裡樹很多,中午我就感覺外面很陰森。

現在年輕人包括中年人的生活圈子已經完全脫離農村了,唯一還關聯的就是住在村子裡的父母。而且這是一種趨勢,你周邊的人都離開了,你怎麼能夠留下來呢?離開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

離開村子很多人在自己所在的縣城買了房子,畢竟縣城還是首選的。但是有很多發展不錯的年輕人已經在其他城市買房居住,和家長的聯繫也就只剩下逢年和父母團員啦。

還是大勢所趨吧。未來的農村想要繼續維持這種小農經濟家庭聯產的模式很難,因為農村已經沒什麼人了,莊園經濟一定會再次崛起的。



上木下的桑


我姥姥姥爺89年離開老家,把四個孩子都帶到了省會城市,然後創業,現在七十多歲老了,前幾年在老家買了一套別墅,還有兩處老宅子,一年回去兩三次,上墳燒紙,然後住十天半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濟南待著。四個子女都各自成家,成家立業,有房產,戶口都遷到濟南了,子女的子女都在濟南長大,怎麼還能回的去?也不願意回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