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会越来越丰富,而以长大后的眼光去看当初童年时期的影视剧,往往会得到跟当时不同的结论,最典型的就是《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何书桓,小时候看的时候并没觉得什么,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却是个渣男。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何书桓渣男语录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影视作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毁三观的,比如今天要谈到的这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当幸福来敲门》

不同年龄段所获得的不同感受

一般来说,如果是《变形金刚》这种纯爆米花片,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看完以后都不会有什么差异特别大的感觉,而能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获得不同感触的,也只有像《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种对故事、人物刻画深入于髓的电影。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肖申克的救赎》,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当然,《当幸福来敲门》也属此列。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很典型的励志片,故事的题材与框架其实也是比较通俗的,就是主角在生活中遭遇各种挫折或不幸,但他并没有向生活屈服,而是不断通过各种努力来从逆境一点点的走出来,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开始的主角父子是很贫穷的,儿子只读得起一些低等幼儿园

有童鞋就说了,不就讲述了这么一个简单道理的电影吗?哪个年龄段看不都一样?看起来也没有值得二刷甚至多刷的意义啊?

其实,电影所讲述的道理是否深刻,并不是评判它是否值得多刷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影片对其想表达的思想的表现方式与细节,理性的观众一般在意前者,而感性的观众则更注意后者,只要这两点处理得好,这部电影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有二刷多刷的价值,同时不同年龄的人也会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细腻的表现方式

黑白分明

童年时期的我们,如果是看了这部《当幸福来敲门》,大概就只有一个感受,男主角好厉害,这么大的挫折都打不倒他,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厉害。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电影的结局,是男主角终于获得成功,入职了一家大公司

其实,小时候的我们想法很简单,而且都喜欢将自己代入到各种艺术形象中的主角,因为大多数作品的主角都是伟光正的人物,一般最后还都有好结局,

这个时候的我们,通常都不会去想主角遇到的是什么挫折?如果换成了我们又能否克服得了?我们是否又有主角那样的先天/后天的硬实力或运气?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但这一切其实都得来不易,但小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

毕竟孩子的世界是很简单的白黑分明,“只要我们XX,就一定可以XX”又或者“这个是坏人,那个是好人”的想法,就是当时我们的标准。

毒鸡汤?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年轻气盛,更喜欢类似《钢铁侠》之类的炫酷科幻片,慢节奏的文艺剧情片显然与这个年龄段的我们相性很差,而这个时期的我们,往往心态都有一种急剧与童年时期完全割开的想法,以此来证明自己长大了。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少年时期的我们喜欢这种炫酷的!

因此,少年时期的我们,对这部《当幸福来敲门》,就没有那么多的赞许了,更多的,是质疑

比如,我们会觉得克里斯在出租车里短时间内就把魔方拼好太假,克里斯每天为了赚钱而到处奔波,之前也只玩过这个魔方一次,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拼好呢?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因为克里斯迅速把魔方弄好了,所以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

克里斯因为被送到警察局,第二天只能穿着那套肮脏不堪的衣服去面试,而众位高层面试官本来对他这衣着十分不满,也知道他不过是高中学历,然而却听他说了一两句废话以后,就让他通过面试了?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原本很不满,后来却还是让克里斯面试通过

而克里斯本身已经穷到没办法交房租被赶出去了,这个时候最后却依然去这间迪安·维特公司做一个长达6个月而且没有任何薪资的实习生?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6个月没有薪资的实习.......

实习期间,克里斯因为要照顾儿子因此每天工作时间比其他实习生少了三分之一,然而他最后却成为这群人里面招揽到最多客户的一个?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克里斯招揽了31个客户

假,太假了!这就是骗人的毒鸡汤!

什么?你说因为这电影里克里斯运气好,比如他成功把之前投资的昂贵仪器卖出去了,因此暂时有了资金度过那段难捱的日子?又因为他运气好刚好碰到一个愿意跟他父子一起去看球的客户扩充了人脉?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克里斯与客户看球赛

社会那么黑暗,哪里来那么多好运气跟好人呢!所以这还是毒鸡汤!

这大概就是少年时期我们看这部电影的感觉,质疑一切,同时因为内心希望大人们认可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尽管尚未踏足社会,但竭力要表现出自己已经熟知这个社会的样子。

折中?不,那是受过伤之后的重生

区别于童年时的相信,少年时的质疑,进入社会遭受生活磨练之后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当幸福来敲门》,却又有一种全新的看法。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个时期我们的痕迹,因为找不到工作,克里斯只能各种省吃俭用,而我们刚进入社会一时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刚开始工作薪资很低时,也经常在“望物而叹”。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克里斯只敢在卖出仪器,手头稍微宽裕点的时候才敢给儿子买一条巧克力棒

在工作里,经常被上司叫去做一些杂活或工作之外的事,甚至为此耽搁自己的事,最后有苦也只能自己吞下去。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现实中很多上司的影子啊

即使生活再艰难,但因为有家人,为了他们,我们仍然要继续努力,再多的磨难,再大的风浪,在我们哭过之后,仍然要继续前进。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克里斯跟儿子相依为命,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人

这个时候的我们,不会再想着去挑这部电影的毛病,只会为里面的情节而触动,觉得它跟我们的生活多多少少都有点相似。

电影的主角克里斯,他在遭遇如此多挫折之后都能坚持下来,从来不放弃,对于我们来说,他变成了一个我们想成为的人。

现实里我们遭遇工作上的困难,生活上的挫折,往往都会很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这种时候,坚持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克里斯他能做到,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倘若自己能有像他一样坚强的斗志就好了。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我们如果可以成为他.....

说起来也是有意思,兜了一圈,

我们向往的东西又变回童年时期的。

当然,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小时候的我们,只是觉得主角厉害,只要他努力,任何挫折都可以克服。

而青年时期的我们,知道除了不屈的斗志以外,更需要准确的方向以及对自己实力的增强,就好比电影中的克里斯一样,他知道自己擅长跟人交际所以才投身投资行业,而同时他也一直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自己的硬实力。

少年时以为这电影讲毒鸡汤,长大后才发现自己最想成为里面的主角

不管机会是否到来,充实自己是首要条件,也是幸福的敲门砖

我们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像克里斯那样成功,但我们不能因为“或许不能成功”就放弃对梦想、对美好的生活得追求。

这并不是《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而是长大以后的我们回顾这部电影所得到的感悟。


第一次看《当幸福来敲门》,我们觉得幸福一定会来敲门。

第二次看《当幸福来敲门》,我们觉得幸福怎么可能会来敲门?

第三次看《当幸福来敲门》,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努力让幸福来敲门。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成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