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衡山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湖南省衡陽市。在歷史上,衡山縣於西晉時期建縣,因為一座山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首先,衡山縣,隸屬湖南省衡陽市。在地理位置上,衡山縣地處湖南中部偏東、湘江中游,因境內有衡山而得名。東臨衡東縣,南接衡南縣,西界衡陽縣、雙峰縣,北抵湘潭縣,中部環繞衡陽市南嶽區。地理座標:東經112°27′~112°57′,北緯26°58′~27°28′。南北長54.5公里,東西寬48公里,總面積944平方公里。就衡山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衡山縣一帶屬長沙郡這一建制。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西漢建立後,該地區為長沙國湘南縣地。東漢時期,今衡陽市衡山縣一帶屬荊州長沙郡湘南侯國。建安十三年(208年),為劉備所佔。建安20年,湘江東西一帶分別為孫權、劉備割據。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衡山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設立衡陽縣,隸衡陽郡。西晉惠帝永熙元年即公元290年,衡陽縣更名衡山縣,屬荊州衡陽郡,轄區與原衡陽縣同。據《今縣釋名》:“西北衡山,是為南嶽,山如車蓋及衡軛之形,故名。”縣因衡山得名。由此,就衡山縣這一建制,始於西晉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永嘉元年(307年)8月,衡山縣改屬湘州。東晉時期,衡山縣復屬荊州。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衡山縣屬湘州衡陽郡。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以湘西、湘鄉二縣省入,隸潭州,縣城遷湘西縣城即今株洲市淦田一帶。大業三年,改衡州為衡山郡,屬荊州,領衡陽、淶陽、湘潭、新寧四縣,遷治於白馬峰下(今衡山縣開雲鎮環溪村一帶)。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出湘鄉縣。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衡山縣屬江南道長沙郡。天寶八年(749年)時,衡山縣轄今衡山縣、衡東縣、南嶽區和安仁縣部分山區。宋乾德三年(921年),衡山縣屬潭州。至道三年(997年),屬湖南路潭州長沙郡。景炎二年(1277年),屬湖廣行省潭州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衡山縣隸衡州府。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最後,清朝取代明朝後,衡山縣屬衡州府。到了1914年,衡山縣屬衡陽道。1928年,衡山縣直屬於湖南省。1966年,撤銷南嶽縣,併入衡山縣。1966年設立衡東縣,以衡山縣湘江東岸6個區為其區域。1969年,衡東縣駐地由衡山縣開雲鎮城遷至衡東縣洣水鎮。1983年,撤銷衡陽地區,所屬的衡陽、衡南、衡山、衡東、常寧、祁東6縣劃歸衡陽市。如今,衡山縣隸屬於湖北省地級衡陽市。截至2018年底,衡山縣總面積達928.501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45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