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醫生幾分鐘就結束了問診,他們真的看明白了嗎?

憶南山1


這要看你去醫院的期望值有多少,如果是簡單的疾病,醫生通過幾分鐘的問診足以做出自己的判斷,疑似某一種疾病,或者疑似某一個方向的疾病,然後建議患者去進行相應的檢驗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確定來診者的具體診斷。

為什麼現在醫生看病要看各種檢查

說句心裡話,在我小時候,醫院的醫生看病往往通過自己的經驗進行主觀判斷,小病可能不抽血,不化驗,不拍片就給你用藥了。因為那個時候社會給醫生的空間也很大,不會總是想著告醫生,甚至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也不會想到要追究醫生的責任,所以醫生敢於冒這個險去用經驗看病。

現在呢,現在醫生犯錯的空間幾乎沒有,確實,患者和家屬來醫院看病,是將性命託付於我們手中,一絲的錯誤也不應該出現。但有句話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也無法保證不出一個錯誤一樣。所以,為了不出錯,為了給自己少惹麻煩,也為了能夠正確診斷,方便治療,既然有了科學的診斷手段可以通過輔助檢查明確診斷,那我們當然要利用起來。

其實現代醫學進步的不單單是檢查手段,很多疾病的診斷也更確切,更細化,而且無法通過我們現有的經驗去判斷,只能通過高科技的檢查手段去確診。

比如,我的叔叔之前一直胃疼,也到醫院做了全身的檢查,還找了消化科的專家,一直當胃病治療了半年,後來逐漸出現明顯的消瘦和上腹部疼痛症狀,去醫院就診時被建議做了增強CT,最後被確診是膽管癌晚期,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機會。這種惡性腫瘤的發現率非常低,一般發現就是晚期,如果很早的時候做過增強CT可能早就發現了腫瘤,可能還有手術的機會,可能還有治療的價值,可能就不會在發現膽管癌100天后就去世了。

就幾分鐘的時間,醫生真的看明白了嗎?

說一說我的情況吧,我也會出門診,在門診接診來看病的患者,一般我的問診時間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很少有更長的問診時間,因為普通門診的患者數非常多,可能沒有專家門診那樣的待遇,稍微看的慢一點都會被外面的家屬催促的。

那麼就幾分鐘,看明白了嗎?我覺得看明白了,因為我在門診需要作出的往往是一個大致的判斷,給出一個初步的印象診斷,如果是確定診斷,還是需要住院觀察才能根據患者的日常思維和行為等方面變化給出確定診斷的。當然,一些特殊的精神疾病,同樣也需要輔助檢查的結果支持才可以確診的。比方遇到精神發育遲滯的患者,往往一接觸就可以判斷出大概問題,但還是需要進行韋氏智力測驗(成人或兒童),根據測驗結果確診精神發育遲滯,以及疾病的輕度、中度、還是重度。

其它科室的門診醫生情況也是大概,比如骨科懷疑你腫脹的手腕存在骨裂,那就一定要拍片後才能確診是否存在骨裂啊。比如心內科在你自我感覺良好的前提下懷疑你有心梗,就一定要等心肌酶等檢查結果出來才能確診。比如神經內科懷疑你有腦血栓或腦梗塞,根據你的體徵還是無法確診,一定要等到影像學檢查結果出來之後才能確診。這些都是醫學診斷標準決定的,並不是你的醫生想要所謂的過度檢查。所以說很多時候結束問診是需要做檢查才進一步判斷或確定診斷的。

希望我的介紹能讓你大致瞭解醫生的診療過程,任何一個職業有好人也會有壞人,就好比我是好醫生不排除有壞醫生,但我們不應該人為的把我們的醫患關係搞的持續緊張,緊張的醫患關係下沒有受益者,你是受害者,我也是受害者。希望全社會一起修復受損的醫患關係,重建信任。


我說精神


上個月去醫院掛了個專家號,排隊等候很久,好不容易輪到我,專家是位50多歲的男性,一副未睡醒的樣子,我說我左肋下經常隱痛,他慢條斯理的說:那就做個胃鏡囉,我說我腹部哪裡偶爾有點疼,他依然慢條斯理的說:那就做個腸鏡囉,邊說邊開好檢查單給我,不由分說結束了診斷,這樣的專家我感覺我也能做。


用戶4443933364247


一位好醫生患者看的多,經驗不斷積累,所以有時候一目瞭然,有時候寥寥數語就知病原。所以很快就診治下一個患者。但是經過痛苦折磨的患者,往往覺得醫生不負責任。

有一次我下班穿便衣乘電梯下樓,同行的有兩個患者。其中一個患者說。我掛號排隊了三個多小時,醫生只看了三分鐘,就打發我走了,真不負責任!

另外一個患者說:應該恭喜你,假如醫生在你身上不斷地花時間問這問那,摸這摸那,開的檢查單一沓,那就問題大了!

事實上確實是如此的,有豐富經驗的醫生,甚至一望便知什麼疾病,古人以神、聖、工、巧來形容名醫:望而知之者謂之神,聞而知之者謂之聖,問而知之者為之工,切而知之者謂之巧。

因此不以醫生看病的時間長短來衡量醫生的水平。當然也不排除某些醫生會敷衍了事。




戚廣崇男科


去醫院看病,醫生幾分鐘就結束了問診,他們看沒看明白了沒關係,反正後面還有驗血,CT,驗血驗尿等著。

就事論事,咱們平心而論,雖然對現在的大醫院表示反感,厭惡,可惜如果生了大病還得去。

不去沒辦法,不去不行啊,除非不想活命了。

我身體素質不錯,一年難得生病,最多就小感冒,我都是去小診所看病,確實跟標題說的原因,幾分鐘就結束問診。

一般的小病小崽,頭疼腦熱,發個燒感個冒,之所以幾分鐘結束問診,那是因為小診所醫生每天接觸這樣的情況沒有過百也就幾十。

幾十年的行醫心得經驗,就跟一份技術原因,早就滾瓜爛熟。

去了之後先問你情況,一邊問一邊登記一邊開方子,非常嫻熟。

藥費也不費,撐死了五六十,吃個兩三天的藥就好。

這是小診所,看病治病的地方,大醫院的話就不是這樣了。

確診是否換了抑鬱症,醫生先讓你驗血。

感冒了,先去驗個血。

身體哪哪兒不舒服,假裝望聞問切,不懂裝懂的走一走流程,一大堆單子,一大堆流程,走完就知道你得了啥病,為什麼大醫院看一些小病小災的總不好呢,人家是賺錢的,不是看病的。


遇我得福


現在醫生從不講醫德也不會教育。只有想辦法向錢看。老人家86歲跌倒感覺要去醫院看一下。而後叫車去醫院掛急診。掛號處問得很細

說去外科診治。去了醫生聽了跌倒立馬開了C丅單讓去做。而後報告出來給他,他看後立刻說得去看內科推薦。我看了真氣,你醫生就如此馬虎。如此沒人性。老人跌倒頭上有個血瘤你外科醫生起碼做點啥看也不看推至內科。那天我真的狠狠大聲教訓他一下。外科醫生還想狡辯,我可不讓他狡辯亊實證明經過他確不對。老人看內科後輪椅推出他才拿了藥水給老捈了捈。看得出他知道今天理虧了。閔行中心醫院夜急診外科。此事真實如有不實本人負責承擔責任。


Wzc5191885695


很多醫生也是一知半解的,自己的病只有自己清楚,俺結膜炎有血絲分泌物多,看了好幾個眼科專家…十年了都沒治好,什麼藥都反覆試過了沒有效果!早就放棄治療了!就這幾天突然就自己好了…俺想了幾天,昨天晚上在路上才想通的,肯定是俺鼻淚管堵塞引起的結膜炎充血絲…俺十年前眼睛👀老流淚去檢查,一個眼科老醫生說我鼻淚管天生堵塞,構造跟別人不一樣,眼角有個開口,幫我用針筒沖洗打通了就不流淚了!不過那時沒有得結膜炎血絲分泌物多的眼疾,所以沒往鼻淚管堵塞這方面想!看了這麼多專家這沒人治好過…害得俺眼睛紅了十年,每天眼屎多得睜不開一直流淚…現在突然不藥而癒就好了!眼也不紅了,也沒有眼屎不流淚了,就覺得眼淚往鼻腔裡流動…以前都用紙巾擦眼淚汪汪的!所以趕緊在頭條查詢鼻淚管堵塞的解決方法,上面就說的症狀就跟俺一模一樣就是這個引起結膜炎血絲分泌物多的,要按摩或者針筒消毒液清洗或者手術打通淚囊管道…🙃



P目一杯


在醫院看病,醫生幾分鐘就結束了問診,真的看明白了嗎?我本人就是醫生,前幾天還因為一條狀態被廣大網友朋友質疑。有說我不專心的,有說我就為了走量賺錢的,真的百口難辯。

說說關於醫生看病,到底有沒有一個時間的界定?

我所工作的地方是一個小城市,人口5336999,其中精神病人,登記在冊的不足3萬。很多來門診看病的都是周邊的縣城或農村的患者,這樣的人群往往有一個特點,有病喜歡挺著,當感覺到所患疾病無法自愈時才來就醫,但這時往往病情已經嚴重到不是單純的門診治療就能緩解了,所以,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這樣的人群來到門診,最好的治療途徑當然是住院治療,而且患者及家屬本身就帶著住院治療的目的來的。

因為醫院掛號的特別多,當確認這些 人群需要住院治療時,詳細的問診、檢查等就可以在病房進行,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給後面的患者。當然,在辦理住院之前,門診醫生都會通過評估患者的狀態,詢問有無外傷,在家時都有哪些表現,做過哪些檢查等,所以這些詢問並不會需要太多時間。

還有一部分人群,來到門診,只是單純的需要開藥,病人在家精神狀態尚好,飲食、睡眠都還好,按時服藥,精神症狀沒有再出現。這些人來到門診後不想諮詢病情,最多可能會問一下,目前情況是否需要將藥物減量調整,所以,開藥的過程,2分鐘足矣。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來就診的患者都可以快速診療的。門診中不乏一些想要詳細諮詢的病人,這樣,我會讓其他患者門外等候,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有些患者想要將自身病情詳細展開,由於門診時間有限,關鍵時刻,我會給予引導,以便我能快速掌握病情。

自我總結,門診中,我用在這樣的病情的個體上,大約10幾分鐘,假如我評估此患者可能花費20分鐘以上的時間,我會與其另約時間,並且不會另收掛號費。可能大家不瞭解,在門診看病,如果後面的患者等待時間過久,是很容易出現各種矛盾的,包括患者與患者之間的矛盾,也包括醫患之間的矛盾,所以,真的很難處理。所以這種情況,我寧可犧牲我其他的時間來解決他們的病情。

即使是在綜合醫院,門診對每一個患者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太多

雖然作為精神科醫生,但我們同樣也在綜合醫院學習過,對於綜合醫院的急診,醫生會第一時間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徵,如果同一時間多名患者就診,一定是最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那一個最先被治療,這時建議家屬,不要覺得委屈,認為自己家的病人才是最重的,要充分的相信醫生的判斷。

醫生會第一時間保證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徵,然後才開始一些檢查和詳細的問診。這時可能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沒怎麼問病情就開始用藥了?希望大家明白:急診室,時間就是生命,醫生如果花費太多時間去問診,就可能導致患者的死亡或者功能殘疾。

綜上,我認為,對於當今社會敏感的醫患關係,大家都要做到互相理解,不能夠雪上加霜。在大多數百姓的眼裡,醫生都是冷血的,其實,他只是很忙,沒有時間去“客套”,通常都是直奔主題,挑最有用的信息去有目的的問診。在頭條裡的粉絲群裡,其實也有一些是我現實中的患者,我們相處的真的很好,大家比較信任我,我也確實在任何時間都會為患者著想。

說這些,只是想表達:我們不能人云亦云,有人說醫生黑心,就所有醫生都黑心,有人說警察如何,老師如何,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沒有站在對方角度看待問題。捫心自問,我們各自從事的行業,都能得到大眾的一致認可嗎?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每日更新相關問題


精神科汐煒醫生


你好,我是醫生,對醫院的看病的流程很熟悉,我來為你解答。

我國醫療的情況

去醫院看病,特別是省級的三甲醫院,人山人海,門庭若市,都快趕上春運時候的火車站了,近年來不少的新聞報道看病難的情況,很多地方出現了一號難求的現象,黃牛黨乘機而入,導致天價的"掛號費"。很多地方的知名教授,掛號排到幾個月以後了。


不同的醫院,患者獲得的醫療資源不同,大的醫院教授、主任級別醫生很多,各種器材先進,而小的醫院,僅僅幾個住院醫師,導致大醫院擠破頭,小醫院沒人看病。

醫生是怎樣給病人看病的?

"望、聞、問、切"是每位醫生必備的寶典,既然你選擇了一位醫生,你就應該信任他。李醫生還是相信,我們中國不缺乏好醫生,但是缺乏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大多數醫生擁有良好的醫德,是希望患者能恢復健康的。所以當你踏進他診室那一刻起,他所對你的診斷和治療,是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上的。現在的西醫醫生跟以前的老中醫略有不同,望,即是醫生對你的體格檢查,看皮膚、粘膜、咽喉、舌苔等情況;聞,指的是醫生用耳朵去聽,比如用聽診器聽肺部的囉音、聽心臟有無雜音等;問,指的是醫生詢問你的病情,包括起病的時間、疼痛、發熱、嘔吐等症狀和以前患病的情況;切,以前指老中醫的把脈,西醫沒有把脈的講法,西醫觸動脈是為了數脈搏。




去看病,醫生幾分鐘就結束了問診,他們真的看明白了嗎?

李醫生已經簡單的講述了我國醫療的情況和醫生是怎樣給病人看病的情況,那麼回答這個問題就容易了。

醫生能執業,是經過國家機關的嚴格考核以後的,並且每年都會對醫生執業能力的考核,一旦考核不過,就會被停止執業。所以,李醫生認為,大多數醫生是有臨床經驗,有看病能力的。他們給病人看病,負有法律責任,所以給每位病人看病都是認真的。在我們國家,因為醫生少,人口多,如果給人看病慢了,那這個醫生可能會被投訴,因為他沒能按時完成給所有的病人看病。另外,醫生既然能給你看病,你就應該相信他的專業能力,他所問的每句話都是針對你的病情,有經驗的幾分鐘就能掌握你的病情。



李醫生是人,也會生病,我也曾經掛號去看其他的醫生,也是幾分鐘的問話,就瞭解我的病情了。

以上是李醫生的看法,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意見,我們評論區聊聊。可以關注李醫生告訴你,學習更多健康的小知識。


李醫生告訴你


我是醫生,我認為病人分初診或複診。若是初診,醫生問的太簡單,肯定不可能治好病人的。在我國就醫壓力大,較大的醫院人滿為患,病人候診時間過長,醫生窮於應付,根本沒有時間問及病人的個人史、家族史、過去史,以及心理、生理等等因素。醫生"例行公事",甚至沒有換位思考,好像對病人的診治是一種"恩賜"!做不到"仁德",患者將信將疑,心理問題解不了,許多病人久治不愈。

哈佛大學醫學人類學大師Dr. Author klemman 1989年在臺灣一家醫科大學演講時,曾提出"同情心、同理心及會談技巧",是醫生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基礎。他認為在基層醫療中,50~60%的患者只能稱為不造或疾患(sick or illness),而不是真正有病變的疾病(disease),他們需要的是傾聽,瞭解,關懷與支持,藥物對他們來講有時只能算輔助性的。就要求我們這些醫生要和顏悅色,讓病人傾吐內心的不適,然後善於抓住病人的主要問題,讓病人感覺你很用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療效,使50~60%的“患者”少用藥,少就醫,從而減輕醫患的壓力,善莫大焉。

對於複診,病人病情是否有改善,若有好轉,那麼說明治療對路,沒必要修改治療方案,醫生花費的時間就較少;當然若病情依然,你得再問診檢查,時間可能長一些。

以上是本人行醫經驗和看法,不妥之處,請多包涵和指正。

反對網絡暴力和不文明語言。


梁山寶樹堂xiety


去醫院看病,分為門診和住院兩種情況。

兩種看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點,問診時間長短各異就是其中之一。像提問中“醫生幾分鐘就結束了問診”,常常是門診中出現的情形。

門診,一般負責出院患者常規復查、常見病的診療。

  • <strong>出院患者常規復查,這類患者診斷清楚,出院後病情穩定,門診複查時只要簡單的詢問下院外一般情況,沒有特殊問題,進行常規的抽血化驗就可以了。整個問診時間確實幾分鐘但也足以。此外,很多常見病的診療,比如心內科常見的高血壓,由於診療方法明確,結合門診醫生的臨床經驗,也可以很快的做出診斷和相應治療。.
  • 對於很多複雜疾病的診療,還有一些診斷不明確的疾病,門診往往不夠用了,即使問診上再花費大量的時間,沒有系統的查體和進一步檢查,對疾病的診斷也是於事無補。面對這種情況,醫生建議收住院是最佳的選擇。更為詳細的問診就留給住院大夫就可以了。

而住院醫生的問診就會非常“詳細”了。從問診到查體,再到初步給予治療方案甚至可能要半個小時。有時候,反而會遇到患者“嫌棄”醫生反覆問病史太嘮叨的情況。

當然,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無法迴避的——門診醫生少,但是病人量大。很多醫生一上午的門診至少要看一二十個號,每一個患者都想讓自己儘快看病,又可以多與醫生交流個半小時是相互矛盾的。所以,醫生往往“下意識”的加快看病的“進度”,既要保證“看好病”,也要讓後面的患者儘快看上病。

但是無論時間是否“短”,醫生都是要保證“看好病”為基礎,醫生並不會主動去“翫忽職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