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在一战能守住本土全身而退,二战却不行呢?

年糕63


很遗憾,一战时期德国本土压根就没守德国本土,命题是错的。德国战败之时,西线的协约国军队距离柏林720公里,德国本土并没有被打。德国是在领土完整的情况下,被动投降的。

一战和二战,德国都面临双线作战的情况,但是却完全不一样。一战后期,德国在战场上仍然不被动,尤其是东线,东线德军击败了俄军,俄国内部爆发了二月革命,后来又爆发十月革命,俄国割地赔款,退出一战,德国这个时候,是打赢了东线战争。


而西线德国就被动了,德国即将崩盘。西线德国先是推进到了法国,随后美国参战,协约国又有了200万生力军,德国在1918年8月,德国军队被打出了法国,9月2日,德军开始后撤到兴登堡防线。但是这会儿,德国仅仅是被打出了法国,和战前一样了。

但是,这个时候,德国内部出现一件非常尴尬又无奈的事,1918年10月份,德国内部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一堆部队还起义了。据说是受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也有犹太人的因素,后来希特勒仇视苏联,仇视犹太人,都有这方面因素。这德国就没办法了,德国皇帝退位,魏玛共和国上台,面临一堆烂摊子。

这个时候,德国军队层面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一堆烂摊子面前,德国战斗的意念不足了,怎么办?德国人想了一下,议和吧,停战吧,偃旗息鼓吧。德国和协约国谈了一下,协约国同意了,德国立马撤军了,然后高高兴兴的去签订停战协议了。


然而,德国到了之后,一看到协约国开的条款,基本就是个投降书,德国本以为是签订停战协议,结果协约国拿出来的停战协议就是投降书,名字叫凡尔赛和约,其实是凡尔赛投降书。

这会儿德国傻眼了,无奈了,这被骗了!!!可能有人要问了,回来接着打啊,但是,这会儿的德国军队基本就是解散的边缘,从战场上下来,一准就是裁军,人心涣散。这个时候德国有兵,但是已经没有能力再将这些人动员上前线了。没办法,德国硬着头皮投降了。

二战德国咋输的?

再看二战,二战德国也是双线作战,但是,一战德国打赢一线,二战德国一线都没打赢,到了英吉利海峡边上就是干瞪眼,东线被苏联顶住了,最后1944年德国还被打出了苏联,这会儿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被东西夹击。


这会儿的局面和一战不一样了,一战时期,东线没问题,西线被赶出来了,德国这会儿想的是,不能投降,死磕到底,争取守住本土,有可能的话,肆机反攻(美好的愿望)。最后呢,美苏两军易北河会师,然后进攻柏林,德国投降,这次是正儿八经的投降了。

总结一下就是,一战德国在即将被攻克本土的时候,选择议和,结果被英法两个老油条把议和变成投降了。而二战是德国死磕到底,最后光荣牺牲。差就差在,一战德国选择了停战,二战德国没打算停战。


军武文斋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不准确。

但凡卷入世界大战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尤其是像德国这样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和战败国。

今天的德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他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除了需要向协约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裁撤了所有的海军和空军,被严格限制了陆军规模之外,还失去了1/8的领土和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本土国土面积从54万平方公里降到45.2万平方公里,但泽走廊的失去使东普鲁士成为德国的飞地。

而二战后,德国失去了尼斯河—奥得河—什切青线以东的所有土地,国土面积萎缩至35.7万平方公里,德国的发源地东普鲁士被波兰和苏联瓜分。

所以说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后都没有能够全身而退。第一次不是,第二次更不是。

不过相比之下,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承受的惩罚更为苛刻,不仅国土大幅度缩水,剩余国土由战胜国美苏英法四国瓜分,而且因为冷战的持续使得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裂达45年之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敬业是认为有以下原因:

1、战争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因分赃不均而引发的战争,而在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迅速站队,形成两大对立阵营,最终拉开了长达四年的一战序幕。

因为一战的起因就是分赃不均,因此无论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他们的战争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划分战后权益。而因为美国在1917年的加入协约国致使两大阵营之间的天平最终失衡,协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二战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此时的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虽然希特勒及纳粹德国是由西方大资本家默许和扶持起来的,但是膨胀的德国并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的意愿向东挑战苏联,充当西方国家消灭共产主义的急先锋。而是选择横扫西欧,得罪整个西方世界。

本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苏德本就是水火不容的国家。在德国横扫西欧,得罪了整个西方国家后,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国家阵营开始选择和传统的宿敌苏联联手,共同剿灭法西斯。

除德国之外,意大利和日本同样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第二次世界大战变得更加赤裸和血腥,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因此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正义性质的战争。

所以作为邪恶代表的德国,在战败后必须要得到更为残酷的清算,以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再次威胁世界和平。

所以同盟国二战后对德国的惩罚比一战更为残酷。

2、世界领袖不同

一战前,虽然美国早已成为全球经济霸主,但英法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领袖。而经历了四年的一战后,英法两国均元气大伤,美国势力得到膨胀,开始积极的参与到欧洲事务中来。

因此一战后主持惩罚德国事宜的主要是英法美等西方国家。

英国出于传统大陆均势政策的需要,不希望法国在西欧一家独大,因此不主张对德国进行过分的经济削弱和领土分割。

法国作为深受德国侵略的国家,虽然对德国恨之入骨,但法国也惧怕德国因为过分削弱无法支付高昂的战争赔款,因此迫于英国等的压力,最终选择对德国网开一面。

而美国作为决定一战走向的国家,虽然综合国力得到更大增强,但由于总统约翰逊等原因未能参与到处置德国的决策中。

而此时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共产主义制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死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保留一个相对强大的德国,势必能够更好的发挥屏障作用,阻挡苏联对西欧国家的革命输出。

所以德国领土大体上被保留了下来。

但是二战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的英法因为战争的摧残已经完全沦为二线国家。此时成为超级大国的是美苏两国,因此如何处置德国体现在美苏两国的战略考量中。

因为苏联在二战前侵占了波兰东部地区,因此苏联在战后想到了割取德国东部领土作为波兰领土补偿的方案,于是德国失去了尼斯河—奥得河—什切青线以东的所有土地,包括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

不仅如此,出于美苏两极对抗的需要,苏联和西方国家在德国境内进行了势力划分,于是德国东西分别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

分割占领德国虽然是为了彻底清算德国法西斯,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但主要还是两极格局对抗的需要。

因此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从未做到全身而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过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后,德国依旧可以涅磐重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一战结束后,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根本谈不上全身而退啊。二战当然就更惨了,相比一战前,二战结束后,德国领土缩水了40%。两次战争的结果,只能说第一次没有第二次惨,其中缘由主要和战胜国的利益诉求有关。

一、一战的德国领土损失

一战结束时,德国在局部地区的战术上其实是胜利的。在东线,由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双方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德国取得了巨大的利益。在西线,德军发起了春季攻势,但由于给养不足被迫中止。在很多德国人看来,春季攻势被迫停止是因为后方发生了罢工,尤其是犹太人,这个观点被后来的纳粹利用。但在战略层面来说,德国已经输了。凡尔赛和约的条款摆在德国代表面前时,德国国内纷纷不满,但陆军总司令兴登堡说德军已经无力再战。

英、法、美三国主宰了战后的利益瓜分,但三国的利益诉求完全不同,经过不断的讨价还价,最终抛出了《凡尔赛和约》。

1、法国

法国对于普法战争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无时不刻不想着复仇,同时他们还想恢复曾经的光荣,那就是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在一战中,由于法国是主战场,法国损失巨大,设施被摧毁,伤亡人口500万。因此,法国想要的就是从德国获得巨额赔偿,同时肢解德国,防止德国再次恢复。当时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的设想是: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将莱茵区设为中立国,封锁德国海岸线,由法国控制德国的工业和贸易,等等。而且战后法国军队直接开进了鲁尔工业区。

2、英国

如果按照法国的要求,那么欧洲大陆自然是法国一家独大,对于一直奉行均势策略的英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同意惩罚德国,但是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使法国一家独大。在经济上来说,战前英国和德国有广泛的贸易关系,德国工业如果被摧毁,英国的经济也无法恢复。劳合乔治还算是头脑清醒,他认识到如果过分惩罚德国,会引起德国的仇恨。

3、美国

美国是一战的最大获益者,美国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是此时的美国还没有能够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美国参战之前,曾经向双方都借了不少钱,现在德国战败了,如果德国被摧毁,债务就没人还了,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安抚德国,而不是惩罚德国。在领土问题上,威尔逊还提出了民族自决的主张,当时德国的领土上生活着并不仅仅是德国人。这条建议被英法直接忽视了,因为英法有大量的殖民地,民族自决意味着鼓动殖民地独立。

经过三巨头的磋商,《凡尔赛和约》最终出炉了。根据条约规定,德国的领土变更如下:

1、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北石勒苏益格划给丹麦。

2、卢森堡独立,波兰独立,同时波兰还获得了出海口,包括西普鲁士、东普鲁士一部分、波森、部分上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大部分划给了捷克斯洛伐克。

3、但泽由国际联盟管辖,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

4、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公投决定归属。莱茵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二、二战德国领土损失

二战的性质和一战完全不一样,由于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质,对于德国的惩罚就要严厉许多。同时由于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传统的欧洲强国如英法等国已经衰落,主宰世界的是美国和苏联。因此,在对德惩罚问题上,主要由美国和苏联说了算。

美国和苏联一致认为,必须彻底铲除德国的军国主义源头普鲁士。在这个大的原则指导下,普鲁士不再属于德国,而且带有普鲁士痕迹的一切东西,包括墓碑都被铲除了。东普鲁士划给了苏联,西普鲁士则划给了波兰,作为补偿波兰失去的东部领土。波兰也不是善茬,直接将西普鲁士上的德国人全部驱逐,财产全部没收了。

原本反法西斯同盟的计划是彻底肢解德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分区占领。但是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启,德国成了美苏争霸的前沿。美苏双方都在德国境内驻扎了大量部队,西部德国跟美国的殖民地无异,而东部德国跟苏联的殖民地无异。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苏军撤离后,东西德合并,但是之前划给波兰的领土再也要不回来了。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抛砖引玉之言,欢迎关注评论。


江蝶梦


虽然都是世界大战,但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一战

一战说到底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权力较量。

老牌帝国主义和新晋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日积月累。

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好的地盘和资源都被先发展起来的帝国给占据了,新的帝国想要发展,就需要地盘和资源,地盘资源从哪来,去抢咯。

但是时代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强国之间的战争,再不像冷兵器时代那样,说动手就动手。

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全盘考量。

  •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政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4]

  •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最终,塞尔维亚的一声枪响,开启了一战的潘多拉魔盒。

一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因为参战的双方,无论同盟国还是协约国,说到底都是非正义的。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开始瓦解,奥匈帝国解体,俄罗斯变成了苏维埃的天下,英国不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德国被制裁,法国和意大利也陷入困顿。

独独肥了美国一家。

二战

二战和一战完全不同。

战争的起因虽然也有资源和地盘的考量,但并不是唯一因素,更多的是各国国内形势的发展必然。

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三个国家,无论哪一个,当时如果不发动战争,他们自己国内都会陷入混乱。

战争首先是转移国内矛盾的好办法。

由于前期拔苗助长类型的快速发展,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实力迅速上升,飞速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供给。

德国,一直对于在一战后所受到的制裁耿耿于怀,而日本,狭小的岛屿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意大利,墨索里尼一直想效仿他们的强大邻居,在海外获得大量的殖民地和资源。

英法等国自一战后实力仍未恢复,对于德国的前期蠢蠢欲动一直隐忍妥协。

最终,魔鬼肆无忌惮露出了爪牙。

战争迅速爆发,来势汹汹。

这次战争,是以攻入对方本土,占领土地,解散政府为战争方式和目的。

于是各国都面临生死抉择,必然生死相搏。

战争后期,饱受德国摧残的英法苏自然要攻入德国本土报仇雪恨。

日本固执超常,美国最终决定用原子弹来解决问题。

简言之,一战只是打砸对方的生意,二战则是冲到人家家里赶走房东,自然不同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一战德国人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饿垮的,因为一战德国占领的地方并没有二战大,而且一直在打仗。请注意!从1940年到1944年整个欧洲西线是没有战争的,顶多只有盟军的轰炸,所以像法国等地区的生产还能维持,这样一来西欧的农业还能供给德国本土,再加上东线德国推进的很快,掠夺到大量的粮食物资,再加上南欧提供的粮食,足以喂饱德国民众,直到45年德国人民还能填饱肚子。反观一战德国又是怎样呢?首先法国未能拿下,只占领法国部分严重被战火摧残的地区,东线到1917年之前一直与俄罗斯相持,再加上本土和南方盟友奥匈帝国都是将本国青壮年征入军队,农业人手不足,而炸药的生产又阻碍了化肥生产,农业歉收是必然的,1917年后德国虽然向东大举推进,逼苏俄签下城下之盟,但所得到的也不过是被战火摧毁生产崩溃的土地,俄罗斯也被漫长的战争拖垮了,国内物资严重匮乏,反观协约国,全世界的物资供给,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加美国这个大粮仓己及美洲诸国粮食供给,德国自身只有一支饥肠辘辘的军队,背后也是饥饿的民众,机枪大炮毕竟不能当饭吃,协约国的海上封锁又不可能从海外进口粮食,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支后勤的崩溃的军队,你告诉我还怎么打!


电磁重巡055


这个问题提的不够准确,确切的说,应是德国为何一战停战时尚占领着法国比利时俄国的大片领土 而二战德国的末日则是在苏军攻克柏林的隆隆炮声中到来的?

除了武器装备二战与一战相比有了巨大进步,杀伤力更为惊人外,主要还是主要对手实力的变化。

两次战争中 尽管对手基本还是那几个,但东线的苏联与沙俄时期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使得德国的扩张之路注定苦逼无比。

一战时的俄国素有泥足巨人之称,看似体量庞大但实际上工业基础薄弱,三分之一的前线士兵连枪支都装备不了,只能木棍绑刺刀做自杀式冲锋。特别是1915年唯一的不冻港所在地黑海沿岸,因土耳其加入同盟会被封掉后,急需协约国输血才能维持战争的俄国,等于丧失掉了一半以上的造血机能。一战后期俄国勉强发动的付罗西罗浮攻势和科伦斯基攻势,都撞在了铁板上就是明证。对付这样一个敌人,德国自然游刃有余,直到战争结束仍牢牢占据俄国大片领土。

而一战后诞生的苏联,则把沙俄积贫积弱的局面彻底扭转了过来,虽然后世不断有人各种黑苏俄,但无可争辩的事实是,经过惨烈的国内战争,苏联培养了一批经过了战火洗礼的坚强战士,而经过集体农庄和五年计划的改革,苏联社会形态与沙俄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国家政权牢牢扎根在了基层农村,消灭了食利的贵族阶层,取消了沙俄时代村社的半自治,强化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二是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钢铁产量机械化程度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二战爆发前,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超过了德国和英国,仅次于美国,这相比沙俄时期是很大的进步。三是由于与德国二十年的抱团取暖,魏玛德国及纳粹德国很多不便开展的武器实验都偷偷在苏联开展,无形中也提升了苏俄的武器设计和制造水平。

大家印象里一战时沙俄的武器明星几乎乏善可陈,而二战时苏联的T-34,KV1,KV2,UC1-2坦克,波波沙冲锋枪,等等,都名噪一时,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同时代的德国武器无论设计思路还是战场表现,都难出其右,这就是苏联远超沙俄的长处,也是德国一战停战时尚能两线作战广占敌土,而二战时却已不得不品尝焦土苦果的主要原因。


石海钓沉


一战与二战性质不同。一战德国虽然战败但并没有灭亡;二战德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发动侵略战争……。

欧洲两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欧洲一些工业化国家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于是相互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资源的血腥战争,这就是一九一四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方。由于军用飞机首次用于战争,坦克和大口径火炮也初次现身战场,再加上毒气也被首次用于战争,以及马克沁重机枪密集猛烈的弹雨,从而造成了一千多万人丧生,两千多万人受伤,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两个阵营宣布停止战争。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双方代表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了巴黎合约。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德国,其军事实力不仅在战争中几乎消耗殆尽,而且武器装备的生产还受到国际联盟的限制。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向,点燃了德意志人强烈的民族爱国情绪,也激活了德意志人复仇的决心。一战时在捷克波西米亚军团效力的下士希特勒,正是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通过其不俗的演说口才聚集了一帮纳粹信众,从而很快形成了一股庞大的纳粹势力。


纳粹党是一个竭力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黑色政治组织。希特勒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进行欺骗宣传。 希特勒试图让每一个德意志人相信:德国的灾难来源于《凡尔赛条约》,并号召德意志人起来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一九二三年,纳粹党徒发展到三万余人,成为德国一支引人瞩目的黑色政治力量。希特勒认为夺取政权时机已到,于是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八日,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借举行宴会之际发动军事政变,欲以武力推翻魏玛共和国。政变失败后,希特勒一伙被投入监狱。后来希特勒东山再起,终于形成了可怕的纳粹势力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德国再次战败,并被同盟国占领。一战德国虽然战败但并没有灭亡;二战德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发动侵略战争。


Mrttlzz99


一战德国之所以能守住本土,是和德国国内出于反战形势的压力和革命运动,让德国在没有被协约国打到本土就投降了,而这个让德国提前投降的台阶也是美国给的。

至英法美突破“兴登堡防线”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国先后宣布独立,德国战败已是板上订钉的事了,但美国为了在战后的国际政治中处于领导地位,同时也是为了限制英法,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8年的国会中提出了,公开外交、海上自由、贸易自由、裁剪军备、民族自决、成立国际联合机构等,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要求,呼吁德国政府投降。

在内外交困的德国政府,不得已进行了改组,并请求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18年的11月7日,德国外交代表团,在巴黎北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在火车的车厢里签了停战条件协议,所以德国在一战能守住本土,全身而退。德国二战没有能守住本土,是因法西斯“希特勒”活着时,被盟军打到德国本土,而一直没有选择投降。


夏有凉风61


德国作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地理位置居中就导致其一战和二战都是双线作战。只不过一战时期德国投降的时间早,二战希特勒一直未投降,最终柏林被攻克,他在国会大厦自杀后,德国才宣布战败投降,因此导致了两次不同的结局。

一、一战是世界秩序的重新划分之战

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德国在国家实现统一后,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国家实力迅速崛起。

由于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经济地位的不断的下划。

此时的世界已经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而新崛起的德国已无殖民地可划分。

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德国联合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建立起同盟国集团,同英国法国俄国的协约国集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让一战拉开了序幕,这个塞尔维亚青年的一次刺杀事件竟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由于德军受制于两线作战和俄军的牵制,对英法联军并没有取得特别辉煌的战果,速战速决的计划最终没能实现。

二、美国参战加快了德军失败的步伐,一战以德国的投降而告终

1916年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此时的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进入相持,战役的惨烈程度竟然用绞肉机来形容。

德国的远程大炮、英国的坦克、德国的马克辛重机枪更是各显神威,双方伤亡人数在200万以上。

1917年美国加入到协约国组织,此时的美国已经荣登世界经济第一的宝座,为了尽量多的管理世界事务,美国加入到抢夺胜利果实的队伍中。

美国的加入改变了双方实力的对比,最终德国战败投降。

由于德国国内的动荡不安加上美国的参战,德国不得不率先投降。

三、二战的形势和一战已经大不相同,而德国的实力也是增长迅速

希特勒执政后积极的扩军备战,发展德国的军事力量,在突袭波兰前德国不仅收回了法国占领的鲁尔区而且抢占苏台德区。

德军大力发展坦克部队为闪电战的实施创造必备的条件,为避免双线作战,德国突袭波兰成功后和苏联签订合约并瓜分了波兰。在稳住苏联后,德军闪电突袭法国绕过了马奇诺放线,仅用时不到一月法国就战败投降了。

此后德军闪电战战无不胜,欧洲大陆基本被占领,英国被困于英伦三岛,此时的希特勒并不满足。1941年突袭苏联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四、法西斯主义指导下的希特勒坚决不投降

1942年是二战转折的一年,被偷袭后的苏联在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圣彼得堡一线站稳了脚跟,虽然德国闪电战战果丰硕,但庞大的领土为苏联留下了更加丰富的战略空间,在严寒的帮助下,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中途岛大胜日军夺回制海权,用时美军还考虑在法国登陆加快德国灭亡的步伐,而欧洲战场上苏军全面反击很快收复了大片的失地。

在苏军即将攻入德国本土时,美国在诺曼底登陆并向德国本土推进,美国的加入也让德国被破两线作战,而败亡已经不远。

然而希特勒却没有投降的表现,而且一直坚持到了最后,1945年美军和苏军进入德国境内并顺利的会师了,德国最终战败投降。

二战德国在本土被消灭也是当时客观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而主动投降和不投降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一战德国的本土受伤害比较小,投降的也早。二战不仅战至最后,国家在战后还被分裂成两部分,虽然都是战败但结果还是大不相同的。


秋雨鲁北说历史


这说法是错的!一战德国并没能守住自己的国土,德国在巅峰时期的国土在55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了快一倍。而希特勒恰恰就是为了收复德国在一战失去的国土才发动二战的。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犯下了一次错误,那就是轻信了美国不会参战,使得能源储备不足,打到断粮断顿了不得不投降。在当时由于德国打赢了沙皇俄国,直接割占了苏联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使得德国实力大增,引起了美国的恐慌。因为美国不仅是德国在债主国,更是英法的债主国,一旦英法被吞并美国就收不到借款了。

在当时,德国海军不行,无法突破英国在大西洋的封锁。他的所有物资必须借助于美国的商船才能运过来,因为美国是中立国,英法海军不会攻击美国商船。可是美国参战以后,德国便失去了这种便利,德国本土缺资源,没有物资就打不下去,最终惨败!德国战败导致盟友奥匈帝国解体,德国本土也被大量割占,包括被波兰夺走的旦泽走廊。而到了二战时期,德国与波兰发生战争就是冲着这块土地爆发的,波兰不仅拒绝归还旦泽走廊还威胁要切断德国从苏联进口能源与粮食的通道,最终德国对波兰宣战并灭国波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