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为何成了书法家必备的书体?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家注定不是书法家吗?为什么?

书法影响力


不少书友认为楷书是万法之王,在他们看来,把楷书压扁拉宽就是隶书;把楷书按一定规律弯曲折叠就是篆书;用细长锋把楷书写长写瘦就是瘦金;把楷书写快一点就是行楷,再快一点就是行草,飞快起来就是狂草……。当然不是这么回事。今天偶然看到一朋友对此的评语――在书法的世界里,除了楷书你还知道什么?我觉得这个反问很经典。



楷书不是万法之王,更不是什么所谓的必备书体,但楷书的确能够比较直观清晰的反映笔法结构的基础。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历史上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大家绝对没有,书法大家也没必要人人都把楷书写到颜真卿欧阳询那个程度。举个例子,欧阳询楷书一流,如论草书张旭能甩他几条街。楷书学好了,行书草书未必就好。术业有专攻,学行书草书要有一定的楷书底子,会其大概即可,关键还是在自家书体门道的习悟上。



不会写与不擅写是两个概念,题主所指应当是不擅写。古人与今人一样,先生带学生识文断字都是从楷书教起,古代知名书法家都是文人士大夫,不会写楷书还谈什么书法家呢?

需要强调的是,用楷书水平去鉴评衡量一位草书家行书家的艺术修为,是不科学不靠谱的。

抱庸妄谈。


抱庸詩書


我觉着楷书是书法家的必经之路,没写过楷书的或者楷书写不好的书法家不是真正的书法家。
第一,楷书就是基础,我认为学习书法就必须从楷书练起,打好基础,为下一步做好铺垫,这个楷书就是楼房的地基!和学习画画是一样的,绘画有很多类型,油画版画,雕塑,素描,国画,速写,动漫等等,但是学习这些的基础就是素描。学习素描是必经之路!所以,楷书也是如此!


第二,
当代有很多是自认为的书法家,其实他们很少写楷书,大多数的作品都是行草书,楷书写的不好,不带表他们不会写楷书,相对来说,其他书体更擅长罢了!但是,楷书写的不好的书法家,他们的行草书是有缺陷的!古代有很多书大家,例如怀素以草书为主,王羲之以行书为主,但是不能说他们楷书不会,可能相对楷书来讲,其他的更胜一筹!
总而言之,楷书是基础,没有楷书基础的书法家是有缺陷的!


强哥书画


汉字以楷书为标准,这是中国汉字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历史的实践确定下来的。

产生楷书,汉字经历了从隶书发展而来的600年时间。

唐代以后的汉字,逐步统一形成了使用楷书的新时代。

我们至今统一使用楷书有1500年的历史了。

楷书也是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书法。

但是,楷书太规矩了,要规规矩矩地把楷书写好就要付出学习书法的责任。

在楷书主流的时代,楷书是书法基础,也是书法的启蒙,我们学习汉字,都要经历楷书的启蒙。

我们学习汉字的第一课,就是从楷书楷书的,所以,我们要把楷书写好。

在这个意义上,楷书也是书法的基础。这是没有商量的。

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是汉字的启蒙学习

第二,这是汉字的标准书法

第三,这是汉字的准确交流

第四,这是文字的公共文化美

第五,这是中国文化的尊严

第六,这是汉字的国际化规范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责任把楷书写好。所以,楷书是我们毫无理由要写好的一种书法。

至于有人说不会写楷书,这是危言耸听的一个假议题。

我们的汉字启蒙就是楷书,怎么会有不会写楷书的人?除非他是文盲了。

但是,在楷书的汉字主流之下,还有楷书的辅助书法,这就是行书和草书。

所以,汉字书法也不可能是只有楷书,而是并行着楷书的辅助书法行书和草书的。

我们在实际的汉字书写中,事实上,书写率最高的不是楷书,而是行书,其次是楷书,第三是草书。

所以,在我们的书法实践上,大量的行书会出现在书写过程中。

因为我们普通生活的交流是书写较快的行书而不是楷书。

因为写成楷书太慢,写成草书,别人不容易认识,写成行书正好,既快捷有容易辨认,所以,书写行书的几率是最多的。

这样,如果楷书写得不好,行书也会写不好的

这个原因是,我们在学习楷书的阶段,没有把书法的精神吃透。

没有吃透楷书的精神,就容易在行书的笔法和结构两个方面出现不合理的书法问题。

有人说只有楷书写好了,才会把行书写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是不是不会写楷书就写不好行书和草书?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经历楷书的学习。只是楷书学得好不好的问题。

千里马写过一个文章叫《王冬龄为什么在楷书的路上逃跑了》。这篇文章说的就是王冬龄在楷书的造诣上并没有那样深入,但是,这不说王冬龄不会写楷书,王冬龄的楷书有起码的功底,只是没有很高的造诣而已,他的行书草书也不错,但是,也没有达到很高的造诣。

这与他楷书的成就高不高是没有关系的。

因为,我们写好楷书,会写楷书和写出楷书的美学成就不是一回事。

任何一个书法字体,例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你要会写不是问题,你要达到“好”就不会不是问题,而是问题很多。

这是两个不同的书法美学要求。

我们提倡写楷书,也没有说一定要写的像书法家那样高造诣上去。

我们学习是行书,也仅仅要求合乎行书的一般规范既可以了。

这叫书法普及。

书法最为一种艺术欣赏,是需要付出更多的艺术追求的。就是古代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造诣,也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书法有不同的艺术审美等级和层次。

我国最早提出书法等级高下标准的,是唐代以前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和文学家庾吾肩。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又进一步发展了庾吾肩的书法分级欣赏的思想,提出了上中下中各有上中下的九等书法评论标准。

尽管对每一个人的书法评论标准会不一样的,但是书法艺术审美是有种多层次差别的,这是一个事实。

所以,从书法欣赏来说,一个人可能楷书、行书、草书都会写,但是,受天赋和造诣的不同影响,可能楷书写得好,不一定行书好,行书好,可能不一定草书好,或者,草书好,不一定楷书好等等情况,因为这是比较而言的。

所以,要成为书法家,就需要按照书法美的标准和兴趣,去锤炼自己的书法造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书法艺术作品。


千千千里马


术业有专攻。不擅长楷书,未必不是书法家,人家可能在其他书体上卓有成就,比如,专工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功夫并不是衡量书法水平的唯一标准,只能说它是一个证明条件。

楷书范围相当大,历代都有不同特色的楷书。具有代表性的楷书是魏碑、唐楷。其实,这种说法不够全面。仔细想想看,魏碑和唐楷多是碑碣墓志铭上的刀刻字拓下来的,通常叫碑帖。那么,字帖是什么呢?主要指历代名家书写的中小楷字体之类,多数是墨迹的,尽管有的是刻字拓本,书写性依然保持比较清楚,故称为字帖。

碑帖、字帖是两大系列,楷书帖风格种类繁多,技法各有千秋……

不管怎样,不会写楷书就等于对楷法不熟悉。只练〈九成宫〉、〈多宝塔〉……显然书法艺术营养不足,很难跳出写字的圈子。所以,真正想提升书艺水平,必须碑帖、字帖都得学,历代典型的楷书都要练一点。

之所以说楷书是检验书法家功夫的一把尺子,是指对楷法是否精通,并不是说非得把很多楷体字帖写得都特别逼真。总之,不练楷书不行,练的少也不行,不然的话,日后创作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缺少楷法这个关键元素,影响书艺水平提升。

上述仅是个人见解。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学习书法最好从楷书入手”与“楷书是书法家必备书体”,这是两个概念,换句话说,学习书法最好从楷书入手,但并一定要求每个人的楷书都写得很好。

为什么要从楷书入门学书法?

因为楷书笔法丰富,从楷书入手事半功倍。篆书纯用中锋,隶书出现侧锋,楷书则中侧并用,方圆兼施,学一体则掌握了五体的基本笔法,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又不要求人人都要写好楷书呢?

从楷书入门,是因其笔法丰富,而笔法是书法的基础。当一个人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为了主攻行草,那他在掌握基本笔法后,完全可以去学习行草,而不用花太多时间在楷书上。

网上有些人动不动就让人家写几个楷书晒一晒,似乎不会楷书就不是书法家,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不懂学习楷书的目的。

再说另一个观点。现在很多人在艺术简介中有一句“五体俱备”或“五体皆精”,对于五体,我觉得一是不必都会,二是做到皆精怕是很难,书法史上恐怕也没几个人做到。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最近经常看到很多人对现代的很多书家提出质疑,质疑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楷书写的如何。有些人说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家就不能算是书法家,这一点我深表认同,但是不会写和不善写是要区分的。

楷书为何成了书法家必备的书体?

这个问题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古代书法家和文人几乎是同一个词。古代中国众多书法家,他们首先是一个文人,其次才是书法家,如果你说古代一个书家文化不行,就字不好,那你就等同于在侮辱他的人格。

王羲之变古体为今体,之后到了唐代因为科举考试的盛行,以及唐太宗对书法的喜爱和推崇,很多文人可以以书入仕,因此在唐代书法得到了大力的普及。而其中王羲之创造的今体楷书,也因此得到了重视和普及。楷书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楷法具备,但从此唐楷也成了横在后世书家眼前的一座高山,很难超越。

到了明清时期,馆阁体的盛行,读书人为了科举考试,必须要写一手非常工整的楷书,甚至有的时候不看文章看书法,更有甚者,太医院的太医看病不看药方看书法。

而作为一个文人,从小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科举考试,有朝一日能当上公务员,就像今天的高考,如果有一项要求,说你写字好能加20分,我想用不了多久,全国能写好楷书的人会多很多。

不会写楷书的书家不是书法家

这里再明确一下,书法家没有说不会写楷书的,只有说善不善写楷书。在古代书法家首先是一个文人,是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就必须写好楷书,所以古代的书家大多数都能把楷书写好。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一个书法家都以楷书名世的,楷书是他们的基本功,但也许有的书家擅长行书,例如以“宋四家”为主的宋代书法,基本上都是以行书名世。唐代的张旭和怀素以狂草闻名于世,楷书也还不错,但与他们的狂草相比,成就就低了好多。

所以,楷书写的好不好是衡量一个书法家的因素之一,但不能当成唯一的考核条件。

为什么当今书家楷书都写的不是很好么?

很多人质疑今天的很多书法家,就是因为作为一个书法家,你楷书都写的不好,还能算是书法家吗?为什么今天的书法家楷书写的好的不多呢?

我想这里面有下面几个原因:

  1. 前面说了,楷书在唐代的时候发展到了书法的最高峰,从唐至今再无能超越唐人的楷书大家问世,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也充其量算是比肩了。

  2. 当今书坛,没有了科举考试的约束,楷书丧失了必须写好的约束力,前面又有唐楷这样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峰,于是很多人就知难而退了。

  3. 今日社会讲究创新,主张个人个性、情感的抒发,而这恰恰不是楷书的强项。楷书很难创新,写的太工整容易被人诟病为“馆阁体”,写的太有个性又不像楷书了,把楷书要写出个性,再独创出自己的面貌太难了。

  4. 国展的问题,玩书法的都喜欢参见各种展览,以国展为代表的的各种展览更加欢迎有创新、有个性的书法作品,而如果你是规规矩矩写楷书的很难入选,因为楷书很难写出个性,不利于情感的表达。

  5. 楷书很难忽悠人,不像行书、草书或者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你写的好坏一般人看不出来,只要是龙飞凤舞的就有人给你鼓掌叫好。但是楷书不同,大多数人从小上学接触最多的就是楷书,你要是楷书写的不好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要是写的太好,专家就说你是“馆阁体”,反正怎么写都会被骂,干脆不写楷书算了。

因为上面这些因素,所以现代以楷书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书家不多,当若说这些书家不会写楷书是不对的,写是都会写楷书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书家能把楷书写好的,或者说擅长写楷书的。


翰墨今香


这个必备的“必”字,是有待商榷的,今天说的楷书,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才形成的,那么在此之前是不是没有书法家呢?李斯、张芝,写《曹全碑》《乙瑛碑》,及诸多杰出的碑刻简帛之先贤,不懂今日之所谓楷书,是否就不算是书法家呢?答案显而易见,这些人不但是书法家,还是大书法家,甚至是远远超越后世的书法家。

书法二字,说的是写字的方法,以及背后涵盖的美学,哲学意蕴。但篆、隶、楷、行、草,诸体其实各有各法,各有各路。完全是可以并行和独立而存在的。甚至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成就大书法家,大艺术家。这个是绝对的。


但后来随着楷书的出现,并在社会生活和日常书写,官方文书中成为了使用频率最高,最为正式的字体之一。楷书成为了读书写字练书法的标配。童蒙求学即以楷书起步,社会打中亦普遍将其认为基础。


实际上,楷书是书法练习者的标配,但不是必备。书法家可以以楷书发蒙入门,但未必需要深入,甚至是精通。许多书家对楷书的探索,也是点到为止,超于常人,不求建树。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篆书,隶书,或者行草书上。当然,练好楷书也能为其在不同字体上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是可能的。


所以,不要说书法家不会写楷书,也不要说楷书为王。能到书法家这个程度上,楷书再差再差,也不可能不会,即使真有那么一个不会的,你给他最多半天时间,他都能给你练到会的程度上去,只是水平高低罢了。所以别再问这问题了,问多了,让人鄙视你,怀疑你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李艺泓


梅园老人作为一个钻研书法旳人,这两个问题还是有把握回答的。

先反问一下,楷书是每个书法家必备的书体吗?是不是这样呢?根据各书体演化的过程,楷书是一种出现较晚的书体,在它之前有大小篆,隶书,章草四种,隶书由小篆逐渐演化而来,章草则是隶书的快写。这就是说我们初学篆,隶,章草,就不必学习楷书,学习篆,隶可直接从本书体入手,章草要有一定的隶书基础。而书法家不是天生的,都是从初学者通过努力成为书法家的,由此可见,除非不是把楷书作为当家书体的书法家,都没有必要把楷书作为必备的书体。

第二个问题,不会写楷书就不能称之为书法家,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如我们创作篆,隶书体为正文内容的书法作品,一般用行楷书题款比较好,但是作为一个书法家却不会写楷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至于楷书写得怎么样或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楷书作为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书体,点画都是实实在在的,任何一点弊病都可以看出来,要想把楷书写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幅楷书书法作品如何达到最佳组合,那是擅长楷书的书法家们考虑旳事,更何况楷书还分小楷,中楷,大楷,梅园老人也觉得楷书够难的。其次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过了义务教育,一般楷书的知识和书写能力是有的,初学楷书如果认真临帖加以训练,相对于其它书体还是比较容易入门的,书法家不会写楷书那肯定是无稽之谈,不过按照书体演变的规律,是楷书之后才有今草,狂草和行书,特别是行书,实际上是楷书的快写加部分草法而形成的书体,因此,写行书的书法家必须要有扎实的楷书功底。今草(小草)和狂草(大草)具备楷书点画的形质,写这两种书体的书法家也要在某种程度上掌握楷书的一些技巧…

总的来说,书法在当代只是人们欣赏,把玩的艺术,连楷书旳抄写功能也无多大的实用性,书法家的精力更有限,把一种书体写好已经相当不错了,因而楷书并不是书法家们必备的书体,如果一个书法家连楷书都不会写,那他(她)是怎样成为书法家的?莫非他(她)是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中国文盲!


宋详军


假如说一只鸟飞过来,你举枪将它打了下来,有人说这个不能证明你的枪法,你得打静物,打准了才算你的枪法好。我认为无论你写什么体,写好就行,你写的草书他不认识,就说你写个楷书看看,看楷书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人说你写个草书看看呢,是不是会写楷书其它的行书,草书都能写好呢。我敢说,写草书的能认识楷书,写楷书的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认识草书,会写楷书的人很多,写好楷书的人很少,好到什么程度,有很多写楷书的也未必懂,仅仅写端正,写标准与写的好还差的远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公认的,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楷书书法家,能和古代那些名家相媲美,更别说超越了,学习书法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因为都是在学习,真正通往书法家的道路都是学习探索中。

我女儿写的草书,谢谢分享。











张完平972


楷书应为书法之基础,這应该是规律性的原则和观念。

有"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家吗?

余以为,楷书为习书者之基础,应是不争之论。但若非"反其道″而行,否定此论,又有谁能强行阻止呢?那是个案,不是通则。

楷书作为基础技能,应为所有书法家所"具有″,但不一定为所有书法家所"备用"。

不会写楷书,慢说不是"书法家",可以讲並不具备书法创作的基本功。只是用毛笔写字而已。现在形成一种普世的错觉,一见用毛笔蘸墨在白纸上写字,就叫书法。已经没有了"审美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概念″,這是很悲摧的文化现象,這是"书法概念"的混沌丶弱化。

强调楷书的"基础性",並非强调个人在书法创作活动中,楷书的"必备性″。

即便书法家,亦是各有擅长。不能说擅长丶爱好写楷书的才是书法家,否则便不是书法家。

不以楷书为基础,是否就成就不了一个书法家,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就此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