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有“親戚”嗎?它的親戚是誰?哪種語言和漢語最相近?

-獨行俠_Fish-


語言學上有幾種不同的現代語言可以組成一個“語系“,語系的英文的原文就叫家庭(Family),漢語與藏語共同構成了漢藏語系的主要內容,換句話說,這個家庭裡面,漢語和藏語是兩兄弟,也就是說藏語就是漢語最主要的親戚,也是最古老的親戚,古老到什麼程度呢?由於時間太久了,兩者僅從表面上來看,已經完全不像是一家人了,一個是象形文字,一個是拼音文字,兩者在表示同樣的意思的時候,不但寫法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很大的音變,讀音也不同,但兩者在許多深層結構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藏語是漢語最古老的、也是最主要的親戚,兩者的深層結構高度一致


漢語是構詞成分是“字”,字這種東西,在西方的語言裡是沒有的,比說“石頭”這個詞,是由“石”和“頭”兩個字組成的,石和頭都有自己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意思,就是一個詞,我們看英語的“stone",讀音好像跟石頭的發音差不多,但他是由S T O N E這個幾個字母組成的,字母並本不表示任何意思,英語中完全沒有“字”的概念,英語的單詞都不可分割,不能拆分,漢語的石頭和英語的stone只是發音上有些相似,完全是一種偶然現象,背後沒有深層次的東西。深層結構才是語言學上的同源性的證據,表面上看起來跟漢語很像的日語,在深層結構上完全沒有一致性,只是日語的表現形式學習漢字的緣故。


比如,字這種語言概念,在大多數的西方語言裡找不到,但在藏語裡卻很明顯,比如藏語中有表示“滾石”的詞,寫作rbab-rdo(為了方便,藏文本身不好打,用國際習慣的拉丁轉寫表示),他就是由兩個“字”構成的,前一個字rbab表示陡坡的意思,後一個字rdo表示石頭的意思,“從陡坡下來的石頭”,當然就是“滾石”了,你看這個結構跟漢語的構成何其相似!


從表達“交纏”意思的字組理解藏語和漢語的同源詞的深層結構


漢語的詞彙具有相同結構的“字”表示意思相近的詞的特點,這一特點非常整齊和醒目,別的語言裡也是沒有的,大家看看下面這一組字,


遘:表示行路上的交纏,如“遘禍”(遭遇禍患)。

媾:表示男女關係上的交纏,如“婚媾”。

覯:表示眼睛發出的目光的交纏,如“覯面”(見面)。

購(購):表示商品關係上的交纏,如“購買”。

溝(溝):表示水流的交纏,如“水溝”。


可是這種結構在藏語裡也有,我們看下面這一組藏語字:


‘khrig: 交媾、聚集、粘合

‘khri: 纏繞、愛情

‘khrigs: 密佈、密集(本意為各種東西的交纏)


看到沒有,漢語和藏語的這兩組字都是讀音相同,結構相同,意思的發散性也相似,兩者之間的深層結構在邏輯上是高度相同的,儘管一個是象形文字,一個是拼音文字。


藏語作為漢語最古老的親戚有什麼用呢?


由於漢字是象形文字,我們看漢字是看不出讀音來的,古漢語的讀音基本上只能靠猜,但好在有藏文,藏文發明的時候雖然已經很晚了,但也是記錄的7世紀前後的藏語的讀音,現在學者們研究古代漢語的讀音,惟一可靠的依據就是古藏文了,特別是唐代的漢語讀音。


比如漢字的“法”在敦煌古藏文裡的注音為“phab",這大概是最接近唐代的“法”字的讀音了,非常清楚的反映了中古時代,漢語還沒有“f"這個聲母的事實。又如漢字的“解”,在古藏文裡的注音是“ge'i”,也非常明確地表現出中古時代的漢語還不存在"j"、"q"、"x"的事實,當時的"j"還沒有從“g”裡面分化出來。還有洛陽的“洛”字,在敦煌古藏文裡的注音是“lag”,反映了中古漢語時代,“洛”字有一個入聲的韻尾g,這個韻尾在現代漢語裡已經沒有了,但是在一些方言比如粵語裡面現在還有。


只愛潘多拉


漢語的親戚,是「藏緬語族」,國際上合稱「漢藏語系」。藏緬語系,主要包括:藏語、羌語、彝語、西夏國党項語、女兒國摩梭語、緬甸語。漢藏2大語言,1-10的數字,都是同音的。但是,百千萬則不同。可見,漢藏語言曾經分過家。我猜測,分家年代,在4500年前。且聽我娓娓道來^_^

(圖為:藏彝走廊,天橋一座。從彝族D1大涼山,通向女兒國摩梭族D3血統)

5000年前,西戎部族O3α-F5血統,從西域走廊,學到了小麥,法號炎帝神農。4500年前,北狄部族O3β-F46,從漠北草原,學到了馬車,法號軒轅黃帝。要曉得,在當時,馬拉戰車屬於高端武器,相當於二戰時候的坦克飛機。所以,軒轅考完駕照之後、軍力大增。本來只是個小部族,卻在阪泉戰敗了神農。神農倒是服氣,只是神農的部下刑天不服氣,被軒轅砍了頭。沒想到,刑天竟然用奶頭當眼睛、用肚臍當嘴巴,繼續跟軒轅叫板。下場可想而知。刑天部族,不得不向西逃竄。

血統O3α5的刑天部族,跟西邊的氐族D1D3混血,形成羌族。一部分爬上青藏高原,形成藏族。一部分穿過「藏彝走廊」(也就是哪吒父親的陳塘關、也就是鄧艾偷襲蜀國的陰平道),抵達四川、雲南、貴州、緬甸。這就是為什麼,獨龍族100%都是刑天O3α血統、緬甸國40%屬於刑天后裔。哪吒故鄉,在四川省江油/宜賓,不是D1D3羌族血統,就是刑天O3α血統。


醉哪吒


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都是熟悉的漢字。

一說到與漢語相近的語言,或者確切的比喻成漢語的“親戚”,我們就會想到其中出現很多漢字的日語和朝鮮語。

但是,日語和朝鮮語只能說是藉詞。就我們平常接觸比較多的日語來說,雖然日語中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但是漢語和日語的語法有很大的差別,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日語謂語動詞位於句末。


並且日語中有很多時態,這些時態是通過詞形變化表現的,而漢語中沒有很多的詞形變化,只是通過加上一些“了”、“曾”、“已經”等副詞來表示。

所以,雖然日語中有很多漢字,但是他們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不能算是“很親的親戚”。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怎樣才能算是親戚吧。

19世紀,歐洲的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彙、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係,有些相似之處,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一類,稱為同族語言;由於有的族與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係,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這就是所謂語言間的譜系關係。

現在,世界上主要的語系有九大語系: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南島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南亞語系和達羅毗荼語系。

所以,漢語其實就是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是以漢語和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係的語言群。



中國為該語系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南方民族多為漢藏語系民族。

這個語系以中國為中心,略向西南輻射,講話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佈上較為集中。

下分四個語族,即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克倫語、壯語、苗語、瑤語、土家語等等。

所以,能算得上是漢語的“親戚”的語言的是藏語、緬甸語、羌語、泰語、老撾語、越南語等400多種語言。

在語法上,他們都是“主語+謂語+賓語”的形式。漢藏語系個別語言在修飾語(定語、狀語)與中心詞的位置順序上有所不同,可能與語言習慣有關。

因此,即使是同一語系,語言與語言之間也有著細微的差別。其中與漢語最接近的恐怕就是白族語了。


白族是主要生活在雲南省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的語言無論從語法、發音還是詞彙方面,都和漢語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有些學者認為白族語就是漢語的一個方言,也有一些人認為它是介於漢語族和藏緬語族之間的一個單獨語族。

而因為和漢語近似度非常高,所以白族在歷史上也曾借用漢字創造了一種叫僰文的文字,也就是用漢字寫白族語言。


文來現實


漢藏語系裡,漢語自成一族,跟其他幾個語族略有距離。

一種理論認為,所謂漢語,其實是一群親緣關係比較近的方言組成的語族。反對者認為,雖然漢語的口語方言紛雜,有些方言之間的距離都大於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的區別,但是在口語之上還有一個共同的書面語和漢字,從而保住了漢語還是一門語言而不是語族。


老饅頭簸箕


要說漢語的親戚,那就又要牽扯出汗人起源的問題了。

我先說謎底吧!論證過程十分囉嗦,不想打那麼多字。

漢人及史前的大部分文明人,發源於喜馬拉雅與崑崙山一帶,由於這個地方強烈的地質運動,估計是在幾萬年前喜馬拉雅應該是一個香格里拉的地方,在這個地方發育起了文明社會的雛形。有了語音和文字。而這個語音是單音節的,比如中國的漢語和伊朗等國的蘇美爾語。

這個結論的論證方法十分囉嗦但也十分科學,用的辦法包含了遺傳基因和化學元素測定等,但是由於沒有實際的考古證據支撐,還是更多的停留在猜想層面上。

但是,這個用於回答樓主的問題就比較好了。漢語的親戚為已經快消失的蘇美爾的楔形文 ,它們兩同宗同源,不可分開研究。


皮皮跳跳1


漢藏語系我,讀音以nga和ngo為多。客家話我ngai,吾nga(我的+稱謂)。






毋講爾聽


“漢語親戚”這一類的問題,胡氏口語文已經回答了不下十次。點開題目下面的十多個回答,忽然明白過來,中國人太多了,我回答十次僅十幾萬人閱讀,只佔中國人的千分之一,想要同樣的問題不再出現,我這樣的回答還差900多次。

記得有一次回答的時候,我用手機打了比方,第一架手機(應該查得出是什麼樣是誰發明的)與現在各國各地各品牌的手機,相隔僅3、50年,現在的每一款手機都與其他款有相近的,有完全不同的,可以分出類別來,但它們全都是第一款手機的後代。世界上現有5000多種語言,漢語是其中之一,同手機的道理一樣,它們也同樣出自第一款語言,因時間久遠,代代繁衍,分櫱,我們已經無從得知第一款語言是什麼樣,但5000多種都出自同一種是可以肯定的。

除了漢語之外,世界上的所有語言都是口語書面語一致,口語書面語是一種語言的兩種不同表達形式。漢語的書面語本質上也是口語的表達形式,只不過,漢語書面語被荒唐地解說成獨立於口語之外,這種解說至今還在繼續矇騙大眾。

世界上現有語言實際上只有兩支,一支是單個發音指稱一個意思,俗稱表意語言,以漢語為代表,是比拼音語言更古老的語言形式。換言之,在拼音語言出現之前,世界上的語言都是表意語言。另一支,多個發音指稱一個意思,俗稱拼音語言,以英語為代表,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一類。拼音語言出現在公元前1050年,此後,許多表意語言都紛紛改換拼音語言,如日語,1885年前是表意語言,1885年改為拼音語言。

只要是沒有改用拼音語言的語言,都是漢語的近親,包括中國範圍內的各種語言,東南亞一些不曾改為拼音的語言,也許南美、非洲的許多古老語言,都是漢語親戚。拼音語言則相當於漢語的堂親。

本內容選在本條號連載的《漢語夢想:全民通用口語文》,歡迎閱讀指教。


通用漢語研推


去方言發音字典聽聽廣韻的發音,去懷集潮州話閩南語聽聽,對照一下,模仿一下自然界原發音誰最像,平時講話的語句文寫出來看像不像文言效果,與廣韻最似的是懷集下方話,及潮州話,閩南語,閩南語及潮州話無懷集話恁般渾濁,懷集話及普份吳語廣韻發音是渾濁的,因為漢字是認半邊發音,或混合發音與模仿自然音,所以聽起來不清晰的,翼=翅,韻部發音是相同,改變的只是聲母,之謂通假字,模仿自然音是早原始的,雞=其啼,雞鳴喈喈,雞鳴膠膠,韻部變化的比較慢,可以用通假字糾正發音,易=換同音的,目=望,爾類家鄉話平常講話的語句看在春秋戰國的文言中可覓無,以杖叩其脛=以杖敲佢腳


反辱為榮


漢族方言倒裝句是常態,現在是普通話當道就因為語句道順否認語種關聯太愚蠢!


心平氣和的看著


越語就是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