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S型坦克為什麼這麼奇怪?無炮塔有什麼優勢嗎?戰力如何?

和風漫談


無炮塔裝甲車的最大優勢就是便宜,

S型坦克的一大優勢就是方便製造,舉例說明:二戰中的德軍苦於坦克車輛不足,因此大量生產工藝簡化的反坦克殲擊車,與瑞典S型坦克的外形十分類似。它們都是用三號、四號甚至五號和六號坦克的底盤加裝火炮而來的,由於省卻了工藝複雜的炮塔、旋轉機構,坦克殲擊車的成本很低方便大量建造,很多德軍裝甲師都大量裝備這種殲擊車當作坦克使用。

例如1943年組建的黨衛軍第9“霍亨斯陶芬”師裝甲師。按照德軍裝甲師編制,它下屬一個裝甲團,該團分為兩個裝甲營。該部隊雖是王牌但首次參戰時僅有一個裝甲營出擊,而且全部四個連有兩個連分享49輛四號坦克,另外兩個連使用44輛反坦克殲擊車!這可是王牌部隊啊!無炮塔殲擊車卻頂替了約一半的坦克,而該師的另外一個裝甲團則在法國苦苦等待接收昂貴的黑豹坦克,可見無炮塔戰鬥車輛的易產性是巨大的優勢。


無炮塔坦克的重量也可以更輕,機動性大幅提高,火炮也可以更重更大,這個優勢使它非常適合做坦克殲擊車!

坦克殲擊車就是犧牲裝甲防護,換來大口徑火炮的戰鬥車輛,為的是剋制對手的厚裝甲重型坦克,而為了彌補防護能力的缺失,坦克殲擊車往往儘可能降低重量來提高速度優勢,省去了炮塔的戰鬥車輛是最合適的選擇了。這也正好滿足了瑞典設計S型坦克的初衷,因此,瑞典的Steven-103坦克像極了二戰德軍的突擊炮和反坦克殲擊車。下圖展示了優秀懸掛系統的優勢:

坦克殲擊車的火力和重量優勢壓倒同級的坦克戰車。二戰時期的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設計的獵豹坦克殲擊車,它採用了88毫米71倍徑主炮相當於虎王坦克的火力,可在2000米開外擊穿任何盟軍裝甲車輛。但獵豹的戰鬥全重只有45.5噸,相當於黑豹坦克的體量,而虎王的重量可是70噸級,此外,獵豹升級版甚至可搭配128毫米的火炮,可見無炮塔坦克的巨大優勢。

瑞典的Steven-103坦克戰鬥全重只有40噸,但卻配備了一門105毫米62倍徑的主炮,發射穿甲彈的初速度高達1463m/s,在射程2000m內可有效擊穿當是蘇軍的任何裝甲目標,這種脫胎於英國L7線膛炮的火炮,穿甲能力在虎王坦克的KwK 43 88L/71型88mm火炮之上!但是Steven-103的戰鬥重量僅有虎王的一半多,比獵豹還要輕一點。

但瑞典研發S型坦克可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適應保衛本土的作戰需要。

瑞典在二戰後面臨蘇聯的軍事壓力,該國空軍普遍追求裝備輕量化,方便在森林野戰機場甚至是公路上起飛,言外之意就是它不寄希望將蘇軍阻擋於國門之外,而是抱著在本土作戰的最壞打算,在這種情況下S型坦克誕生了。

玩過坦克世界的軍迷都應該記得,瑞典系的三款無炮塔坦克,都是複雜地形裡遠距離狙擊的高手,這是因為它的液氣懸掛系統可以滿足誇張的車身俯仰變化,坦克不必暴露自己就能將炮口探出土坡,敵人能看到的就只有堅實的前臉裝甲和一門火炮,毫不誇張的說它是隱蔽性最好的裝甲車了。

Steven-103總產量好像是300輛左右,這點裝甲力量確實不可能阻擋蘇聯大軍的鋼鐵洪流,但卻會給對手帶來嚴重的麻煩,使用液氣懸掛系統的殲擊車肯定是蘇軍坦克的噩夢,因為在德國還沒有戰敗之前,德國的裝甲兵器專家們也提出過類似的設計,比如還沒來得及製造的E-10坦克殲擊車,它就使用了全輪獨立式液壓懸掛系統,可以選擇靈活的改變車身高度,也就是蹲著、趴著等各種動作,儘管他還沒有Steven-103先進,但搭載項羽黑豹坦克火力的L/70炮後,將獲得強悍的狙殺能力,遠比追獵者帶給盟軍的壓力要大。

Steven-103坦克的液氣懸掛系統是它的精華部分。

可以靈活變換車身俯仰角度的液氣懸掛系統是Steven-103坦克的核心,它除了用於改變車身俯仰搶佔攻擊陣位以外,還可用於火炮的精確瞄準。當Steven-103的車身俯仰角度確定以後會通過閉鎖裝置鎖定,然後再通過轉向裝置完成一個固定水平面內的精確瞄準,而在有炮塔的坦克上這個過程需要炮手搖動兩個控制輪來完成,如下圖蘇軍殲擊車的炮手座位:


當Steven-103坦克的車身轉動角度大於20度時為粗瞄,這時候使用離合制動式轉向機構來轉動車身,行駛中的轉向、剎車等也要依靠這套裝置。當轉動角度小於20度時使用液氣差速轉向裝置,這個過程操控起來非常平穩和精確是火炮精瞄的必備。這個過程聽起來複雜但操作起來非常簡單,Steven-103坦克的轉向、俯仰操作機構都被集中到一個操作杆上,車長和駕駛員都能控制,在實戰中就不需要駕駛員和炮手的密切配合,因為在Steven-103上他們就是一個人,因此作戰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Steven-103坦克的成功離不開液氣控制技術的進步,瑞典將液氣變速轉向機構與火控伺服裝置結合,由此誕生了S型坦克特有的轉向瞄準裝置,可實現用車體的俯仰和轉向完成火炮瞄準工作,駕駛員和炮手從此融為一體,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這種技術需要把火炮固定在車體上,Steven-103雖然長得像二戰時期的突擊炮,但它的火炮是鎖死的,沒有任何射界,也由此方便使用自動裝彈機!Steven-103坦克的裝彈速度只需要13秒。當然,也不是所有的S型坦克都把火炮固定在車身上,比如下邊這款8級車UDES 03。


兵器世界


▲S坦克的正面,可以看見其還裝備了格柵裝甲(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起瑞典人的S坦克,最讓軍迷感到神奇的就是其是一輛無炮塔坦克,因此從外形上看S坦克更像是一類坦克殲擊車,而不是坦克,當然,不管如何,瑞典人叫坦克,我們就姑且認為它就是坦克吧。那為何瑞典要設計這樣一型外形奇特的坦克呢?

▲瑞典S坦克的多視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主要是因為瑞典人在這型坦克的研發上更加註重提高坦克自身的防護,並大幅度控制高度和重量,而前者可以大幅度降低被敵方反坦克武器命中的概率,後者則是為了適應瑞典這身多森林及多沼澤的環境,另外就瑞典人當時設計這個坦克所處的東西方冷戰的時代背景來看,其更多是為了讓該坦克更好地進行防禦作戰,因此綜合上述幾點來說,將S型坦克設計成這樣一型無炮塔坦克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雖然沒了炮塔,但是S坦克的本領可不低,首先,由於其採用無炮塔設計,因此可以將全車所需的防護重量集中分配在車體上,進而提高了車體的防護,同時由於沒了炮塔,該坦克的高度也大為降低,這樣一來其被命中的概率也就降低,且無炮塔設計還能帶來製造方便,節約成本,容易佈置火炮自動裝彈機的好處。

▲因為裝備了液氣懸掛系統,故而S坦克可以根據需要調節不同車體的高度(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就S坦克的戰鬥力來說,除了在防護能力上別具一格外,其在火力上也是不錯的,它裝備有一門配備有自動裝彈機的62倍身管長度的105毫米線膛炮,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的初速可達1463m/s,且射速可達10-15發/分鐘,另外由於其配備了的液氣懸掛系統,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形調節不同的車體高度。總之,這樣一型外形奇特的坦克在其設計的那個年代還是一款戰力不容小覷的裝甲裝備。


軍武次位面


總有一些人認為瑞典s型坦克這種,連炮塔都沒有扣到正無窮的設計是非常愚蠢的。

的確,因為沒炮塔導致火炮俯仰以及調整,角度難度很大,必須要通過調整車車體,一旦履帶被擊毀,那麼就成了一個活棺材,但是任何不考慮的設計要求的評價那都是沒有意義的。


瑞典s型坦克的設計目的就是第一儘可能減小被彈面積 降低敵方坦克命中率,增強生存性。很明顯,這種直接取消炮塔的設計極大的降低了s型坦克的正面迎彈面。

其次,瑞典s型坦克在高速移動的時候根本無法調整炮口方向,但是要考慮到這一點,瑞典可是有大量的丘陵,s型坦克的打法就是當個老陰,找個角落那麼一蹲,做好偽裝,然後近代蘇聯坦克靠近接著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傾瀉火力彈藥。

而且瑞典s型坦克的炮管與徹底使用剛性連接,就直接等於他能夠使用軍艦上的火炮裝填系統,這就極大的提高了它的裝填速度,能夠讓瑞典s型坦克在被擊毀以前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傾瀉火力,儘可能機會更多的蘇聯坦克。

說人話叫做這東西純粹就是一個會跑的,反坦克炮。

而且這些設計也極大的降低了瑞典s型坦克的生產工時與造價。

當然了。瑞典s型坦克確實是僅僅適合瑞典的一個國家,所以外銷是什麼?不存在的。

正常國家表示,車輛快速行動等於坐以待斃任人宰割,這種面對當今社會主流的治安戰有用啊?還不如買上一個裝甲車的。

如果需要一個儘可能廉價的火炮載具,那麼我為什麼不上卡車炮呢?履帶式底盤再便宜還能比卡車便宜?

接著瑞典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表示s型坦克的設計確實有點腦子瓦塌了。

所以說s坦克僅僅生產了300多輛就被打入冷宮(注意s一兩個,可是冷戰期間,在冷戰期間基本上所有裝備都是能造多少造多少,一旦造的穿的少的裝備要麼造價過高,要麼設計X缺。


嘯鷹評


“無頭騎士”瑞典S型主戰坦克,由於過份追求良好的裝甲防護、低矮的外型以及較輕的重量以適應本國森林沼澤地帶。破天荒地採用無炮塔、火炮固定的坦克設計方案,比傳統追求低矮外型的蘇制坦克還誇張。

而且S型主戰坦克是從1958年開始設計,絕對是超前的產物,1967年裝備部隊,1971年停產,總製造了290輛。即然能夠裝備部隊使用,肯定有其實用性,我們列舉部分優勢。

首先,瑞典國土存在大量河流、湖泊、而北部地區沼澤遍佈、長期嚴寒、冰雪覆蓋以及國內重型橋樑極少等地理和氣候原因。同時總結了二戰各國坦克使用和中彈情況,將車高、車重及火力作為主要性能指標,設計要求車重不超過37噸。因此決定放棄旋轉式炮塔,而研製採用固定105mm火炮、液氣懸掛和自動裝填的無炮塔型坦克。

其次,由於火炮是固定的,可以更容易實現自動裝填,提高火炮射速,同時還可以減少1名乘員。根據S型坦克和豹1的對比試驗,它的短停射擊效果較好,S型坦克射擊平均耗時13s,命中率70%,而豹1則需要23s。

S型坦克高度較低,車頂距地面高度僅為1.9m,整個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受彈面積很小,不好瞄準。

優點不少,缺點更是一大堆,由於火炮固定安裝,因此坦克不具有行進間射擊能力,只能短停射擊。實戰中必須依靠車體旋轉和俯仰進行瞄準和射擊,如果需要對付突然出現在側後方的目標,只有改變坦克方向才能轉移火力。這已經不是費勁的問題,在戰場多變的情勢下,這種射擊方式連自保估計都有點難度。

最後,S型主戰坦克原始研發目的是對抗冷戰時期蘇聯坦克,它適用於瑞典各地起伏的農田、以及森林和草原交替的地理環境。而且根據季節不同,S型坦克還可以在冰凍或潮溼土地上行軍作戰。S型坦克作戰模式是隱蔽在掘出的土溝中,向敵方射擊,隨後快速撤離進入另一個預設陣地。完全是一款以防禦定位而開始的坦克(會動的碉堡),在機動靈活性上完全無視,因此終歸被淘汰。


河東三叔


瑞典的S型坦克,它的全名是Strv103主戰坦克,這款坦克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研發,六七十年代定型生產並且列裝瑞典軍隊的。

下面說說這種坦克的優勢和劣勢。首先自然是其無炮塔設計的優缺點,這種像早期坦克殲擊車的設計自然也和瑞典國內的自然環境和作戰條件息息相關。瑞典國內河流湖泊很多,北部更是有大片的沼澤地帶,並且因為瑞典是北歐國家,氣候寒冷,國內的重型橋樑又沒多少,所以當初設計這款坦克的時候,重量限定就限定在37t這個地方,於是炮塔設計就直接gg了,轉而使用無炮塔設計,無炮塔的設計使得其車身極其低矮,很適合隱藏。至於武器,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可以說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武器品牌,Strv103搭載了英國授權博福斯生產的62倍徑105mmL74線膛坦克炮,這個比英國原版L7A1還要長一米多,並且瑞典人還給這型坦克加了液壓自動裝彈機,使得人員減少一名裝填手

Strv103在動力方面也搭載了波音公司的燃氣輪機和羅爾斯羅伊斯的柴油機,採用雙機組合動力,總馬力為730馬力,這種結構也使其假如柴油機在嚴寒條件下無法正常工作,其發動機的副機,也就是燃氣輪機仍能代替柴油機發動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種使用燃氣輪機的坦克,同時也是最後一種將火炮和車體剛性連接的坦克。

它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為了適應瑞典國內地形作戰,使用了液氣懸掛裝置,可以根據地形調整坦克炮的俯仰角,這也極大地增強了這款坦克的作戰能力。

下面來說說缺點。

其作為坦克缺少炮塔,導致其只能作為防禦性裝備使用,其低矮的車身也確實很適合部署在陣地上,考慮到當時瑞典作為武裝中立國的地位,這款坦克就是用來防禦蘇軍當時大量裝備的T62坦克以及T54/T55坦克的,而且這款坦克採用剛性連接,導致其移動中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移動射擊,這個東西講好聽點是坦克,難聽點就是個自行反坦克炮。


戰鬥機解說家


相信很多人對於瑞典這款研發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S型主戰坦克,第一印象就是“沒脖子”,而這種無炮塔設計也讓S型坦克經常會出現在一些“奇葩武器”排行榜中。但正所謂“存在即合理”,S型之所以如此設計必有其道理。

S型研發時的國際大背景正處於冷戰,因此包括瑞典在內的西歐國家都對蘇聯防範有加!為了應對蘇聯可能對西歐進行裝甲式平推,瑞典也著重發展自己的裝甲部隊;彼時,英國產的百夫長坦克是其主要有生力量。

但這款自重高達50多噸的主戰坦克在瑞典多密林、沼澤、河流的環境下很難發揮出高效的機動能力,所以瑞典決定因地制宜研發一款適合自己的主戰坦克,S型隨即被提上了日程。

首先,降低自重勢在必行,所以無炮塔設計的S型坦克的戰鬥全重還不到四十噸;這一重量不僅能保證其有效的在溼潤地區進行機動,而且也符合瑞典大部分橋樑的最大可承受重量。

另外,無炮塔結構除了能儘可能地避開密林枝杈的干擾外,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坦克的被彈面。不過與此同時,S型坦克的瞄射過程變得更加複雜、低效:通過液力懸掛裝置讓車前體仰起,而且必須在停車狀態下進行、環繞射擊不像常規坦克可旋轉炮塔實現,必須轉動車體完成。

坦白而言,S型坦克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對假想敵蘇聯進行防禦對抗,其中一項作戰理念就是當敵人襲來時,S型可利用低矮的車身部署在工事後面防禦(那為何不直接做成炮呢);這也使很多人對S型的作戰定位產生了質疑。

不過,S型坦克的總產量並不算很大:截至1997年退役前(部分用於軍事訓練),該型坦克總共生產了不到三百輛。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瑞典的S型主戰坦克,是世界坦克發展史上的一個特殊型號,很多人甚至不願把瑞典的S型坦克歸類到坦克的分類中。S型主戰坦克無論是外觀還是作戰方式,都和平常的坦克有著一定的區別。瑞典S型坦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無炮塔的設計,平常的坦克的主炮都是固定在炮塔上,炮塔能夠進行轉動攻擊來自於四面八方的敵人。S型坦克的主炮則是固定在車身上,不能隨意轉動,只能通過坦克自身調節。


這類坦克更像是二戰時期的反坦克自行火炮,而不像人們傳統認識上的坦克。瑞典將S型主戰坦克造成這個模樣,並不是因為瑞典人對炮塔比較討厭,而是由於當時的坦克技術水平不足,瑞典為了提升坦克其他方面的性能。才將坦克的炮塔取消掉。坦克取消炮塔的設計,對於坦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S型坦克在取消炮塔後,主要獲得了三點好處。

第一點是該坦克的隱蔽性和防護能力大大提升,因為沒有了炮塔,S型主戰坦克的高度只有1.9米。瑞典有很多叢林地形,低矮的S型主戰坦克在作戰中更容易隱蔽起來。同時S型坦克被擊中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反坦克火炮仍然坦克最大的對手,而S型主戰坦克低矮的個頭更容易躲避子彈的攻擊。



第二點是取消炮塔後S型主戰塔的重量有所降低,機動性能同時也得到了提升。第三個是S型主戰坦克在取消炮塔之後,更適合家裝自動裝彈系統,這個設計也讓S型坦克成為了西方國家裡面第1個使用自動裝彈系統的坦克。使用自動裝彈系統後,S型主戰坦克的乘員數量下降到了三個人員,作戰效率大大提升。


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S型坦克曾經創造了多項第一。西方國家第一個使用自動裝彈系統的坦克,第一個使用柴油和燃氣輪機組合動力的坦克,第一個使用液壓懸掛裝置的坦克。這些配置優勢讓S型主戰坦克在同時期脫穎而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軍演中,S型主戰塔表現非常出色,要強於同時期的有炮塔坦克。然後隨著自動裝填系統的普及,精確制導武器得廣泛應用,S型坦克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S型主戰坦克最終從瑞典軍隊中退役。S型主戰坦克服役30多年,從來沒有參加過一次實戰。而瑞典軍隊在退役S型主戰坦克後,並沒有繼續建造無炮塔的坦克,S型主戰坦克也成為了世界坦克發展史上的一個特殊的另類。


軍武小咖


如圖,見過神的,見過這麼神的坦克嗎?憑坦克主體俯仰,來完成主炮射角變化,主炮沒有炮塔,與車體這樣構成一個整體,不得偏移,亦不能產生高低變化,車體一張一合,以實現遠近距離射擊,看似隨心所欲,卻可以大為降低車體高度,僅為1.9米,當今世界主流坦克,豹2為2.79米,英國“挑戰者”2更有3.50米之高,二戰時的“謝爾曼”更有4米多高。實驗表明,這對依託地形地物,隱蔽待擊大有好處。對比過豹1,射擊時間需要13秒,命中率為70%,而豹1至少23秒,命中率為65%。這便是瑞典S型坦克,全稱S Tank - Strv 103無炮塔坦克,1967年開始裝備部隊,到1971年停產時,共生產了290輛,便被德國豹2A4替代。

▲見怪不怪。任何國家裝備都是自己作戰思想的產物,瑞典這麼整,必有其因。1958年設計之時就規則,它必須低矮,有良好的防護,有較輕的重量,低矮利於隱蔽,大約也只有無人炮塔可縮小被彈面;防護力強,以提高生存能力,才能更好地消滅敵人;沒有較輕的重量,怎能完成在任意地勢間的機動?我們知道,瑞典多山,不便機動,那就尋求一種可以原地不動,利於定位射擊,利於隱蔽的坦克。坦克不動,沒炮塔,易於自動裝填,射速當然就高,防護好不怕打,自然戰力不菲。只是這樣,不便於行進間射擊,瑞典打得是防禦,它也沒有行進間射擊的要求,於是就這樣做起來,也見瑞典軍工人的精心獨到。

▲自研與進口。在寒冷而潮溼的泥溝裡打滾,沒有液氣懸掛是不成的,在高山與草原,以及農田間行軍,一是機動能力,一是動力,二者缺一不可,只是當時,瑞典什麼也沒有,作為二戰的中立國,戰後又得已一面面對蘇聯,一面是北約,中立不中,在歐洲各種經濟與政治聯盟,都有瑞典於其中,雖未軍事上正式加入北約,但其地位不言自明,因此歐洲還是美國都門清,知道瑞典的心,所以要什麼就能給它什麼,不會為表面的形式所困。什麼美國的液氣懸掛,波音的燃氣輪機,羅羅的汽油機,都能敞開了對他供應,得以這種應如自如的政治地位,瑞典想發展什麼,都能成功。

▲生於憂患。作為西歐山國,瑞典有非常輝煌的昨天,但其擺脫不了蘇聯與西方的擠壓,一度想發展核武器,美國施以極大壓力,不得已放棄,但他有這個能力,都不否認。瑞典的軍事能力不只擁核的若隱若現,其戰鬥機、潛艇、戰艦,在國際上那都是有一號的,從“鷹獅”戰鬥機,到AIP技術,在技術上卓異而立。表現其軍事能力上,其兵源數字為總人口的0.72%,比美國都高,一箇中立國的軍事能量,任何人不敢小覷。1971年,瑞典對這種坦克回過神來,以為走了彎路,只能防,不能攻,這樣不成,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呀,因此隨放棄發展,轉而引進了德國豹2,在加固防護後,成為自己的坦克。


魂舞大漠


這不就是和二戰時期的突擊炮坦克殲擊車一模一樣嗎?沒有炮塔但卻擁有著一門威力巨大的坦克炮,並由於沒有炮塔高度降低了,防禦能力加強了、隱藏能力也增加了,唯一的缺點就是艙室狹窄和瞄準需要靠履帶轉動方向,哪怕是一點細小的角度都需要轉動車身。由於採用無炮塔的設計,所以車輛高度才1.9米而已,重量37噸。採用了兩套液力懸掛裝裝置,一套是液壓差速轉向機構,另外一套是離合制動式轉向機構,兩套機構轉向裝置相互獨立相互工作。



而無炮塔的優勢非常明顯,車輛低矮易於隱蔽,減小被彈面積提高防護能力與生存能力,而且製造也更為簡單消耗的資源也更少。但是劣勢也很明顯,那就是依靠轉動車身進行瞄準反應速度慢,戰場機動性差,而且內部空間小,乘員舒適度相對較差,比較適合蹲坑打伏擊更適合防禦。而根據二戰時期德國三號突擊炮的戰績來看如果戰法合理的話還是可以和主戰坦克一戰的,而後期蘇聯為了扛152毫米的長管炮也是直接把它裝上坦克底盤,而沒有選擇炮塔也是因為它可以扛得住152炮巨大的後坐力。



瑞典的這款坦克誕生背景是冷戰,而冷戰時期蘇聯以裝甲洪流著稱,由於剛剛用血給坦克鋪出一條路,傳統的鋼鐵坦克戰術運用蘇聯得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而面對蘇聯鋼鐵洪流的威脅,各國需要一款能與蘇聯對抗的坦克,而瑞典研發的Strv-103系列坦克就是根據本國國情制定的,,我不進攻我就只防守,用於防守一款坦克已經夠用了。而瑞典多山地,由於沒有炮塔,左右可以通過轉動車身解決,但是它並不像三號突擊炮那樣炮管可以小角度俯仰,為解決這個問題通過液壓裝置改變前後的高低角度以解決俯仰問題,而這款坦克也在1997年全部退役,前後的變量也不到300輛。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瑞典Strv103主戰坦克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坦克,號稱陸地之王,但凡是有點規模的陸軍,肯定都是要裝備坦克的。坦克起源於一戰,在二戰中大放異彩,在冷戰期間,蘇聯打造了一支由坦克、裝甲車組成的鋼鐵洪流,而北約國家為了抵抗華約的裝甲力量,在坦克發展上也是不遺餘力,所以在冷戰期間湧現出了諸多優秀的坦克。很多經典的坦克大家都已經相當熟悉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款比較小眾的坦克,瑞典的Strv103系列主戰坦克,簡稱S型主戰坦克。

S型坦克四視圖

S型主戰坦克不僅小眾,其設計也相當有特色,雖然稱之為坦克,但S型坦克採用了非傳統的無炮塔造型,所以看它的外形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二戰時期的坦克殲擊車。S型坦克之所以採用這樣非傳統的設計,肯定是有其考慮的,S型坦克是瑞典在1958年開始設計,1966年開始批量生產,1967年開始裝備部隊的主戰坦克。在這個時期,如何防禦前蘇聯的裝甲部隊時歐洲各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S型坦克就是在防禦前蘇聯的國策下的產物。回想一下二戰時期的坦克殲擊車,坦克殲擊車的職能就偏向於防禦作戰,那麼同樣立足於防守的S型坦克有著和坦克殲擊車類似的造型也就不奇怪了。

S型坦克,憑藉其液氣懸掛可以控制車體的俯仰

S型坦克在設計之時,就要求要有良好的生存性能,能夠適應瑞典國內的森林沼澤等複雜地形。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S型坦克就採用了無炮塔、火炮固定的設計方案。採用無炮塔設計一是可以顯著降低坦克的高度,S型坦克的車體高度僅1.9米,同時期的德國豹1坦克高度為2.4米(至炮塔頂),前蘇聯的T-62坦克高度也有2.2米(至炮塔頂)。坦克的高度降低了,被擊中的概率就會相應地降低,而且也有利於坦克的隱蔽,再加上車體正面的裝甲與水平面夾角僅為30°左右,可以明顯提升S型坦克的裝甲防護水平,S型坦克的生存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同時,採用無炮塔的設計也有利於S型坦克的減重,瑞典國內河流、湖泊較多,其上的橋樑承重有限,且北部地區存在較多的沼澤,長期處於冰雪覆蓋之下,所以S型坦克必須要儘可能減輕重量以提高通過性能,Strv103B型的戰鬥全重不到40噸,雖然並不算太輕,但是相比於同時期美國M60以及英國奇伏坦超過50噸的戰鬥全重還是好了不少。

S型坦克的主要假想敵,蘇聯的鋼鐵洪流

採用無炮塔設計確實有不少好處,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坦克之所以設計有炮塔,就是為了方便全方位發揮主炮的火力,而S型主戰坦克沒有炮塔就意味著其火炮只能向前射擊,而且更要命的S型坦克的主炮還是剛性固定的,一點角度都無法調節,所以火炮的瞄準全部需要依靠車體的旋轉和俯仰來實現。旋轉倒還好說,為了能夠實現車體俯仰角度的變化,S型坦克採用了從美國引進的液氣懸掛的技術,依靠這套液氣懸掛,S型坦克可以做到相當誇張的車體姿態。但是即便如此,S型坦克在應對側後方的目標時還是存在天生的劣勢,很可能還沒有轉過來就已經被對方幹掉了,而且由於火炮固定,S型坦克也無法實現行進間射擊,只能進行短停射擊。

S型坦克車體正面裝甲與水平面夾角很小,可以有效增加等效水平厚度,再加上裝甲格柵,防禦力不俗。

除了獨特的懸掛系統,S型坦克的動力系統也不一般,它採用了燃氣輪機和柴油機雙機聯動的動力系統,綜合輸出功率可以達到730馬力。採用這種動力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在低溫時可以先用燃氣輪機進行低溫啟動,並且就算有一臺發動機故障,坦克也不至於完全趴窩,只不過坦克的結構會變得更復雜,並且後勤維護也更困難,從這可以看出瑞典的S型坦克走的是精品路線。

S型坦克模型,應該是一輛Strv103C,所有的Strv103C都標配了推土鏟

在武器方面,S型坦克的主炮為一門L74 105毫米線膛炮,該炮是著名的英國L7 105毫米線膛炮的派生型號,主要差別在於倍徑的不同,英國的L7身管長度為52倍徑,而L74則是62倍徑,炮管長度足足比原版的L7要長出1米多,若是不是無炮塔設計,可能也不會選擇裝上一門這麼長的炮。高倍徑火炮的優勢顯而易見,威力更強並且射程更遠,採用脫殼穿甲彈時初速可達1462米/秒。S型坦克裝備有自動裝填機,有助於提高火炮的射速,其射速最快可達15發/分,相較之下,英國的奇伏坦坦克的射速只有8發/分鐘。而且得益於自動裝填機,S型坦克不需要裝彈手,一共只需要3名車組成員。S型坦克的輔助武器為三挺KSP58 7.62毫米機槍,其中兩挺用作並列機槍安裝於車體左側,並且可遙控,剩下一挺則作為高射機槍由車長操縱。

現在瑞典陸軍裝備的Strv122主戰坦克

總的來講,S型坦克是一款獨特的,特性鮮明的坦克,優點突出,缺點也很明顯。但是就當時瑞典研製S型坦克的初衷來說,這些取捨大多都是利大於弊的,S型坦克確實成為了一款優秀的防禦用坦克,或者說防禦用機動炮臺可能更為形象。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冷戰結束過後,瑞典軍隊面臨的不再是單純的防禦作戰,而是多種可能的作戰情況,所以S型坦克就難以滿足瑞典陸軍的需求,現在瑞典陸軍最新銳的坦克已經是Strv-122主戰坦克,即豹2的瑞典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