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密探零零发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从魏晋开始,中国古代传统的世袭制度演变发展为世袭罔替和普通世袭两种形式。其中世袭罔替是指子孙继承爵位时,可以按照父亲、祖父原来的等级来承袭,无须降等,世代相承不变。到了宋代世袭罔替基本被取消。明代时,皇族封爵为世袭罔替。至清代时,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世袭罔替是其中的王爵,俗称“铁帽子王” 。



整个清代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清朝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的。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和硕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第六子。另还有两位多罗郡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E勒克德浑。清朝中后期所封赐的四位铁帽子王是和恰亲王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和硕恭亲王奕诉,道光帝第六子;和硕醇亲王奕,道光帝第七子;和硕庆亲王突助,乾隆帝孙子绵性之长子。



清朝初年所封的八大铁帽子王,结局似乎多不圆满。除豫亲王多铎等四人因病早早去世以外,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暴死;济尔哈朗组然善终,却活得十分艰难,多尔衮当权之时,他受尽排挤,差点被处死,后来虽然被免去死罪,却由亲王降为郡王,还被罚没白银五千两 。


自皇太极设立“铁帽子王”制度开始、经顺治、康熙、雍正数朝。八大铁帽子已名存实亡。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感到王爵制度混乱,于是重新进行了审定工作。他把王爵分为“军功”和恩封”两部分:凡因战功所封的王爵,一律世袭罔替;凡是恩封而赐的爵位,则每承袭一次就降一等,依序直降至皇族爵位最后一等奉恩将军而止一由此划清了“铁帽子王”与一般王爵的界限。但两年之后,乾隆转念先辈创业艰难,一些功臣或被削去爵位,或被更改封号,似乎不近人情:于是,乾隆为清初烜赫一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平反,恢复了多尔衮脊亲王的封号,重新将他列入皇室宗谱,还派人重修了他的墓园。


尚武菌


清朝铁帽子王爷,很酷的称呼!

在清宫廷剧中有铁帽子“八王议政”的故事,他们威风凛凛指点江山,好像当朝皇帝也畏惧三分。

民间还有铁帽子王杀人不会被治罪的“免死”说法,让人感到敬畏。

其实,这些感觉都是错的,

铁帽子王虽拥有清朝最高的王爵称号,但仍然是听命于皇帝的奴才。

清朝的官爵从高到底依次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

铁帽子王在亲王中高人一等,它属于世袭罔替王爵。而其它王爵会世袭降爵。用不了几代,就风光不再。

清朝封爵分功封,恩封,世袭,考封四种。

清朝前期,功封了开国功臣、八个铁帽子王,名字无需罗列,记住有多尔衮就行。


清朝中晚期又恩封了四个铁帽子王,也无需罗列名字,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奖者”者是爱新觉罗皇族本家康熙、乾隆、道光的儿孙,记住有康熙的十三阿哥允祥就行。

这样算来,清朝共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只要他们的家族不断香火,铁帽子王的帽子就会有人一直戴下去。

铁帽子王享受的政治、经济待遇最高,包括;①,死后配享太庙供奉;②、王爵世袭罔替,传给子孙不降级别;③,皇帝赐给铁帽子王房产,谓称铁帽子王府;④,铁帽子王享受着朝廷最丰厚的奉银禄米岁供。他们是一群锦衣玉食的逍遥“”神仙”。


铁帽子王拥有的政治权力有限,多尔衮当摄政王是个例外,雍正的十三阿弟允祥当红朝廷也只是个特例。

铁帽子王一般闲赋在家,不可飞扬跋扈,也需安分守己。若得罪了皇帝,“铁帽子”也会不“铁”,将可能被皇帝剥夺。虽“铁帽子”会继续留在本家,但会戴在其他人头上。

铁帽子王是清封建王朝的一群寄生虫剥削者,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逊位,他们也被历史淘汰,消失的无踪无影。


谌人


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一共分封了12位铁帽子王。这些铁帽子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时分封的。他们大多是皇太极的兄弟子侄,立有功勋。

但在开国时期,这些王爵并未得到世袭罔替的保障。直到乾隆继位,皇帝借着为多尔衮等人翻案的机会,确立了世袭罔替的制度,这才真正有了铁帽子王的说法。

铁帽子王一直被认为是清朝最稳定的爵位。它们是宗室皇族的专属。跟历朝历代相同,宗室都有不错的待遇。

清朝规定的宗室爵位中,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二种爵位等级。

这些爵位依次享有待遇,在继承过程中,如果没有加封,爵位会不断递减。而铁帽子王中,有亲王、郡王两种情况。清朝在后来以功勋卓著,又加封了4位铁帽子王。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十二位铁帽子王,就如同12个不会贬值的金饭碗。

这个金饭碗以血脉传递,捧着这个金饭碗的人,都可以享受极好的待遇。每个铁帽子王每年有白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还有专门的王府。靠着这些待遇,铁帽子王可以保证自己的日子可以高枕无忧。金饭碗固然稳定,可这并不代表,捧着金饭碗的人,可以永远平安无事。

乾隆以前,那八家非正式铁帽子王中,便由好几位被夺取爵位。乾隆以后,铁帽子王被剥夺爵位的,也并非个例。铁帽子王中的礼亲王,在整个清朝历史中,一共传承了十世,承袭爵位的有12人。其中两人被朝廷夺去爵位。(铁帽子王爵位可以同辈传递)

除礼亲王外,庄亲王一系传承了8世,有11位铁帽子王,其中两人被夺去爵位。豫亲王传了9世,一共有13位亲王,其中2人被夺爵。克勤郡王传了13世,一共有17位亲王,其中3人被夺去爵位。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铁帽子王在清朝,虽然有世袭罔替的特权,可以保证家人无恙,却不代表自己可以无法无天,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而不会受到惩罚。因为在铁帽子王的上面,仍有皇帝。

这是清朝制度的要求和必然选择,皇帝处于最高位置,拥有操纵群臣宗室的权力。即便清朝初年有王公贝勒议政,后有太后垂帘听政,皇帝仍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在这个基础上,皇帝必须保障,铁帽子王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所以,保留对铁帽子王进行惩罚,这是皇帝保障自己可以掌握大权。

不过,对于铁帽子王,皇帝们的要求并不严格。他们甚至不需要遵守对官员清廉能干的要求。对于铁帽子王来说,皇帝需要他们必须忠诚。

晚清时,慈禧将原本只是辅国将军的奕劻提拔到亲王的位置,后来又加封铁帽子王的身份,让他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外务部。奕劻在晚清政坛上是出名的贪污。朝廷官员都尽力去巴结贿赂他。

奕劻七十岁生日的时候,现金白银就说了五十多万两白银,其余礼品折合现银,也有上百万两白银。慈禧并非不知奕劻贪污,底下也有御史弹劾。可奕劻办事,一向以慈禧马首是瞻,自然得以保全地位。慈禧也都没有仔细追究。

铁帽子王因为位高权重,非常容易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忠诚,就显得更有分量。咸丰去世后,曾把大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两宫太后,慈禧、慈安掌管。一部分交给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辅政大臣。

其中载垣是世袭怡亲王的爵位,端华是世袭郑亲王的爵位。这两位都是铁帽子王的身份。但是,在与慈禧、奕訢等人的联手下,八位辅政大臣被夺取权力,载垣、端华被杀。但他们的爵位,仍由别人世袭。

皇帝把对铁帽子王的赏罚予夺掌握在自己手中,便可以更好把他们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这些人的尾大不掉,对皇帝权力产生威胁。政变结束后,奕訢被一路提拔,后来也被加封为铁帽子王。这当然跟这次政变成功后很大关系。

但是,恭亲王因为反对同治皇帝修建圆明园,遭到同治嫉恨。同治皇帝一道旨意,便废除了他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的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慈禧才重新恢复奕訢铁帽子王的身份。所以,铁帽子王们一生的荣辱赏罚,全在一道旨意上。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脑洞外星人


谢谢头条家的史先生邀请。

从乾隆时期才有铁帽子王的说法,跟之前的什么免死金牌、丹书铁券差不多,只是没有世袭罔替这一说,它属后人对他们的一种尊称。

满清入关定鼎天下立下卓越功勋的代善、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等8位皇室宗亲被封为铁帽子王,满清中后期又封了胤祥、奕䜣、奕譞、奕劻等4位,所以清朝的铁帽子王有12位,他们都是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

这12位亲王享有3大特权: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若他们获罪即行夺爵,但爵位本身不夺,以其旁支承袭。

因为他们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记载。

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很严格,亲王、郡王的名号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对铁帽子王也是同样有错必纠,有罪获刑。<strong>

第一代“铁帽子王”有好结局的并不多,大多都是事后平反的,哪个朝代都一样,谁获得荣誉越大,皇帝对谁就越不放心,就能找出各种缘由惩处谁,可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封王这么个最高礼遇,更多的是同姓封王,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有异姓封王的情况,但很少出现世袭的情况,一般都是隔代降爵,比如父亲是王爵,儿子就变公爵,再传到孙辈就是侯爵了。


清朝基本上也遵循了前朝的规矩,清朝的王爵分亲王、郡王两级,但出于对立下卓越功勋的功臣的特殊礼遇,清朝在开国之初册封了八位世袭罔替的王爵,清中期又如法炮制,册封了四位。有清一代,这种世袭罔替的王爵共有12个,被称为“铁帽子王”,大概意思就是“铁打的帽子”。



相比于别的王,这12大铁帽子王拥有非比寻常的特权,最主要的特权就是世袭罔替,且隔代不降爵。他们分别是:

1.和硕礼亲王代善,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2.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共传10世,17人袭爵,5人被夺爵;

3.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共传11世,8人袭爵;

4.和硕豫亲王多铎,共传9世,13人袭爵,2人被夺爵;



5.和硕肃亲王豪格,共传9世,10人袭爵;

6.和硕庄亲王硕塞,共传8世,11人袭爵,2人被夺爵:

7.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共传13世,17人袭爵,3人被夺爵;

8.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共传10世,15人袭爵,3人被夺爵;

9.和硕怡亲王胤祥,共传8世,9人袭爵;

10.和硕恭亲王奕䜣,共传3世,2人袭爵;

11.和硕醇亲王奕譞,共传2世,1人袭爵;

12.和硕庆亲王奕劻,共传2世,1人袭爵。



需要指出的是,袭了铁帽子王的爵位,并不等于你的帽子就真的“铁”了。一旦获罪,皇帝便可将其即行夺爵。不过爵位本身不夺,也不降爵,只是从其家族中挑选旁支来承袭。


达摩说


铁帽子王是清朝的一项封爵制度,指的是世袭罔替的王爵。铁帽子王是俗称,有清一代获此殊荣的有十二人,也叫“十二大铁帽子王”。在中国古代的封爵制度中,最高封赏就是王爵,如明代,朱元璋的儿子们不分嫡庶全部封王,分封到全国各地,如秦王、燕王、宁王等。清朝王爵分为郡王,亲王,铁帽子王等,当然,不少亲王本身就是铁帽子王,但并不等于说亲王就是铁帽子王,这要看封王诏书里头有没有“世袭罔替”这句话,有的话就是铁帽子王,没有则不是。

醇亲王奕譞

中国古代爵位通常都是递减式的,如父为王爵,子为公爵,孙为候爵,依次类推。而铁帽子王则不按此规律递减,父为王,子孙仍为王,铁帽子王的意思就是铁打的王帽,永袭王爵。

有清一代共有12位铁帽子王,分为两类,一类是开国元勋,共有8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8位是属于因功受封的王爵。庆亲王奕劻

另外一类是辅国功臣,共有4位,分别为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这4位是因恩受封的王爵。

铁帽子王除了有世袭罔替的特权之外,还有高额的俸禄(年俸一万两白银,1万斛禄米),此外,还拥有御赐的王府,称为铁帽子王府。铁帽子王虽然号称是铁打的王帽,但皇帝可以随时把这顶王帽赏给同宗的其它皇室成员,也就是说如果不听从指挥,犯上作乱,为非作歹的话,皇帝可以夺爵,革爵,赏封给宗室其它成员。这说好比明代的免死铁券,虽然李善长手握免死铁券,但皇帝如果要杀他的话,免死铁券,免死金牌,都是浮云。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历史茶坊


谢谢头条家的史先生的邀请,我是历史中穿越过来的侠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朝的铁帽子王本质上就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世袭爵位的特殊表现。

一,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论功行赏以及宗室封王的传统,当然也不仅仅限于宗室。外人也可以。

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

西汉立国之初,刘邦大封刘氏宗室为王,用来拱卫皇权,同时韩信,英布,彭越等异姓也得以封王。

明初,朱元璋大封朱家宗室为王等等。

一般来说,某个朝代的宗室,爵位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亲王,郡王以及公侯伯子男。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爵位是层层递降,比如说第一代亲王过世,下一代只能承袭郡王,郡王下面承袭公爵,以此类推,逐渐降低。

至于原因,我认为可以从武帝的推恩令推出,是为了巩固皇权,防止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形成。

二,接着来说一下清朝的铁帽子王的世袭。


有清一代,一共分封了12个铁帽子王,除了第一点描述的世袭爵位的共同点外,清朝的铁帽子王最明显的特征是爵位世袭不降位,亲王世代皆为亲王,郡王贝勒世代承袭。

并且这些铁帽子王建有专门的王府,享有特权。

当然凡事无定数,在清朝也有过铁帽子王犯法,被剥夺了王位世袭,但是并没有彻底废除,而是由旁支继任。

如同其他王朝一样,这些世袭的铁帽子王,最后都成了特权阶层,仗着祖宗的庇护,成了寄生虫,当然,只要没有威胁到统治阶级和皇权的统治,一般都可以无忧。


三,一句话,铁帽子王的待遇是皇帝给的,一旦威胁到皇权统治,要收回这项特权也是分分钟的事,就如同历史上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一样,都是看脸的,只是皇帝一句话。


历史中穿越过来的侠客


满清铁帽子王有正经和不正经之分。

据著名"历史相声学家"郭德纲叫兽分析,于谦老师祖上就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绿帽子王!


满清铁帽子王可不简单,允许其子孙世世代代传承其爵位,而且,级别不降!

于谦老师祖上的铁帽子王更了不得!别的几个王的铁帽子都不允许染色,只有于谦老师祖上倍受皇帝恩宠,允许染色。皇上还贴心的赐于老师祖上将帽子染成“绿色”!

到了于老师父亲王老爷子这一辈,帽子更绿了!深绿中的深绿!

有人可能说,王不是满族姓啊!这就要说说建国以后,满族几大姓氏更名改姓的事了。于谦祖上王老爷子也是满族人。

爱新觉罗改成了“金”“王”;钮祜禄氏多改为“郎”;那拉氏改为“那”;佟佳氏除了改姓“佟”,还有改姓“童”,“董”,“高”等;富察氏多改姓“富”、“傅”、“付”;齐佳氏多改姓“齐”;等等。

所以,于老师绿帽子王后裔身份,真的"有据可查""有据为证"!

正经的铁帽子王,清朝只分封了12位。这12位都是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剩余四位,是清朝中后期恩封的。


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中国古代爵位制度中,不同于历史上各朝各代而独有的、一种享有“世袭罔替”优异待遇的特殊爵位。

古时,封建社会,王、亲王、郡王,都是爵位,是高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多是皇亲国戚,或者是少数王朝在帝王创立国家之初的少数开国功臣,能够得封王爵。

汉高祖皇帝刘邦,开国时曾封少数异姓功臣为王,如楚王韩信、九江王黥布、梁王彭越、赵王张耳、燕王臧荼等,但是在政权稳定后,逐一递夺异姓王位,并宣布,从今往后,“非刘氏不得为王”。

清朝的铁帽子王,为享有不仅清朝其他爵位没有,而且历史上各朝各代爵位中都没有的,最优异特殊待遇的王爵,“世袭罔替”。


中国古代的爵位,包括清朝,后世每袭爵位,降级一等。如王爵,子袭位则降为公爵,孙袭位则降为侯爵,以此类推,后世每袭位降爵一等,直至平民。




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之孙、克勤郡王岳托

而铁帽子王,何谓铁帽子王,王位“世袭罔替”,意既后世袭位,不降等级,永袭王位;不似其他王位,每袭位一代,降级一等,直至平民;所以称为铁帽子王,意既铁打的王帽,永固不损。

铁帽子王,还享有王府“世袭罔替”,年俸白银万两,年禄米万斛等优异待遇。


而实际上,封建社会皇帝,皇权至上,金口玉牙,铁帽子王,惹恼了皇帝,生杀递夺一句话,爵位还能铁打的吗?

清剧中大家熟知的铁帽子王睿亲王多尔衮,不是照样被皇帝杀头,递夺王位了吗?还有什么铁帽子吗!



z山海


谢谢头条家的史先生邀请!

关于清朝的铁帽子王是清朝的世袭爵位

这个铁帽子王的爵位与别的什么王爷呀,郡王呀有什么不同呢?王爷,郡王等爵位这些爵位是一层一层往下逐代降级的(为了防止像明朝的王爷一样多)而铁帽子王不是的铁帽子王是不逐代降级的,是世袭的,但是这个铁帽子王你一旦犯错这个爵位就要换给别人,就不再世袭了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

八大铁帽子王为清代分封的最高赏赐,其王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这些王的子孙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袭封为王。如果袭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别的后裔承袭。而其他诸王却要世降一等,如始封为亲王,那他的子只能世袭为郡王,他的孙子也只能做个贝勒。始封亲王要降为镇国公,郡王降为辅国公就不再降了,以此爵传世。整个清代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除了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外,雍正以后的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以及清末的庆亲王奕劻、醇亲王奕譞也被皇帝恩准为世袭罔替之王。至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