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斯坦是如何“去俄化”的?

生猛歷史


哈薩克族是世界上最悲催的民族,460年的歷史,被俄羅斯殖民統治的時間久高達260年。



哈薩克人是突厥人的後代,被蒙古人征服後,加入了金帳汗國。隨著蒙古帝國的衰落,金帳汗國內戰不斷,少數民族的突厥人被迫逃難。

而逃難在他們的語言裡發音就是“哈薩克”,所以他們自稱哈薩克人。

到了15世紀中期,隨著越來越多哈薩克人的聚集,他們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到了16世紀初,隨著土地的擴大,哈薩克汗國分裂為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三個汗國。

17世紀,新崛起的遊牧民族準噶爾,佔領了大玉茲。而沙俄趁機吞併了中、小玉茲。

後來大清打敗了準噶爾,大、中玉茲納入了大清的版圖。隨著大清的衰落,大、中玉茲又被沙俄侵佔,至此哈薩克斯坦全部被沙俄吞併。


俄國十月革命後,哈薩克斯坦獨立並加入了俄羅斯聯邦。列寧時代採取的是寬鬆的民族政策,哈薩克人還有一定的民族自主權,但隨著斯大林上臺,哈薩克人成了“二等人”。

斯大林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化,開始採取的同外蒙一樣“三板斧”:打擊宗教信仰、消除本民族的文化和需要,前二者實現不了就屠殺。

在斯大林的高壓政策下,哈薩克被迫全面學習俄羅斯語,但信仰東正教哈薩克人誓死不從。

於是斯大林採取了一項新政策,向哈薩克斯坦大量移民俄羅斯族。


蘇聯的一系列政策非常成功,至1990年,哈薩克人成了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民族,俄羅斯逐漸成為主體。更為重要的是,哈薩克人能說本民族語言的已減少至60%,能寫的不到10%。

不過隨著蘇聯的解體,哈薩克族人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哈薩克斯坦獨立後,開始全面推行去俄羅斯化,這也直接導致了300多萬人俄羅斯族人返回了俄羅斯。

哈薩克族人取得和俄羅斯族人對等的人口優勢後,採取四項大的政策繼續推進去俄羅斯化。

首先是通過把首都遷到阿斯塔納,逐漸把哈薩克人和俄羅斯族人分開,保持民族文化和語言的獨立性。

其次,放棄俄語的西裡爾字母系統,改用拉丁字母拼寫哈薩克語,從文字上徹底擺脫俄羅斯的影響。


另外,哈薩克斯坦各類書籍包括教科書,已把沙俄、蘇聯時期的歷史,定性為殖民歷史,以此增強國民民族覺醒意識。

最後,哈薩克斯坦在政治上壓縮俄羅斯族的空間,目前在政府各級機關裡,哈薩克人的公務員佔據了80%,而俄羅斯族僅14%。

總的來說,哈薩克斯坦去俄羅斯化取得很大的成績。不過同時也有不小的隱患,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人都在疾呼:請斯大林站出來。

而2014發生克里米亞事件時,俄羅斯一直頻繁強調“我們有義務捍衛所有將俄語的人口。”按照這個邏輯,去俄羅斯化的哈薩克斯坦未來還是有被俄羅斯“捍衛”的可能。



花木童說史


哈薩克斯坦在前蘇聯幾個加盟國當中,應該是最親俄的,說“去俄化”有點不妥。當蘇聯解體的時候,哈薩克斯坦是唯一一個沒有在解體文件上簽字的國家,即便是獨立以後,哈薩克斯坦的外交也將俄羅斯放在優先地位。不過從,從哈薩克斯坦遷都這件事來看,哈薩克斯坦的確在降低俄羅斯人在該國的影響力。

哈薩克斯坦的人口有1800多萬,俄羅斯族佔了20%左右,也就是200多萬俄羅斯人。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俄羅斯人主要集中在北方,比如哈薩克斯坦新都城所在的努爾蘇丹,曾經都是俄羅斯人的聚居區。哈薩克斯坦為了將這一地區哈薩克化,所以進行遷都,以此同化俄羅斯人。

俄羅斯在哈薩克斯坦佔有的人口比例不算大,但是也不小。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其實都是一樣的,畢竟是獨立國家,本國人民優先。此外,哈薩克斯坦的國語為哈薩克語,官方語言為哈語和俄語,要說全面的去俄化是不可能的。哈薩克斯坦不排斥俄羅斯文化,都是實行平衡外交。換句話說,如果歐美國家想拉攏這幾個國家對抗俄羅斯,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哈薩克斯坦屬於內陸國家,跟歐美國家不相連,且夾在在大國之間。他們不想得罪俄羅斯,更不可能像烏克蘭那樣,拉外人對抗俄羅斯,這對哈薩克斯坦沒有任何好處。

哈薩克斯坦想全部擺脫俄羅斯的影響是不可能的,因為哈薩克斯坦的文化本來和俄羅斯相同,兩者相互影響。當然,為了彰顯本民族的獨立性,哈薩克斯坦在行動上的確做了一些去俄化措施。比如,北方的俄羅斯人在北部地區影響力太大,哈薩克斯坦將都城遷往努爾蘇丹,哈薩克人在這一地區就擁有更多發言權,進一步降低俄羅斯在北部地區的影響力。

由於哈薩克斯坦的經濟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組成了關稅同盟,三國的經濟捆綁在一起的。哈薩克斯坦要全面的去俄化基本是不可能的,不過從遷都這件事來看,哈薩克斯坦還是遙望世界,經濟與世界接軌。他也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所以為了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降低俄羅斯人在其境內的影響力是很有必要的。


謀士說


這個問題真是一言難盡。

作為“噬土成性”的國家,俄羅斯在幾百年的領土擴張過程中從來都是隻進不出,這種貪吃蛇般的擴張模式終於讓俄羅斯成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但令人稱奇的是,有一個國家在俄羅斯的侵略下,不僅沒有被俄羅斯化,反而佔了俄羅斯領土的大便宜,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這就是哈薩克斯坦。

1924年蘇聯建立後,為更好地控制中亞地區,斯大林根據民族成分對中亞加盟共和國邊界進行了重新劃分,除將中亞五國首都設置在邊界外,為限制最強大的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大林將本屬烏茲別克的錫爾河、裡海沿岸地區,以及吉爾吉斯人的傳統領地塔拉斯河中下游流域劃給哈薩克斯坦。而為了控制哈薩克斯坦,蘇聯又把俄羅斯聯邦在中亞地區的五個州劃給了哈薩克斯坦,包括科斯塔奈州、北哈薩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卡拉幹達州和巴甫洛達爾州。經此區劃調整,哈薩克斯坦面積高達272.5萬平方公里,遠遠超過其他中亞國家領土面積的總和。

而在蘇聯“慷慨”贈送五個州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後,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俄羅斯族比例迅速上升。到1989年,哈薩克斯坦境內哈薩克族比例為39.7%,俄羅斯族為37.8%,幾乎不分伯仲,俄羅斯同化哈薩克斯坦的進程即將成功。

但1991年的蘇聯解體打碎了俄羅斯的美夢,掙脫了蘇聯的哈薩克斯坦也開始了獨立自主的道路,並與俄羅斯逐漸漸行漸遠。

而我們知道,在歷史上能夠佔到俄羅斯便宜,尤其是領土便宜的國家,基本都不會過得太舒坦,比如今日分崩離析且貧窮落後的烏克蘭,但哈薩克斯坦不但越過越紅火,而且還在俄羅斯的眼皮底下完成了“去俄”化,為哈薩克斯坦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在是匪夷所思。

那麼哈薩克斯坦是如何成功“去俄”的呢?靜夜史認為應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緊抓機遇

緊抓機遇,是哈薩克斯坦能夠成功去俄的關鍵,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作為現代哈薩克斯坦的奠基者居功至偉。

蘇聯時期,哈薩克斯坦除了大,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窮,窮到連噬土成性的俄羅斯都表示沒興趣。作為蘇聯的葬送者和俄羅斯的締造者,葉利欽為了俄羅斯的脫胎換骨,急於甩掉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中亞五國的沉重包袱。儘管哈薩克斯坦一再表示不嫌棄俄羅斯窮,願意跟著俄羅斯共同打拼,但還是被葉利欽一腳踹開。

事實證明,不管納扎爾巴耶夫當時的“依依不捨”是虛情假意還是發自肺腑,哈薩克斯坦都站在了“去俄”的道義制高點上,因為是俄羅斯甩了哈薩克斯坦而不是哈薩克斯坦“出軌”,所以在面臨哈薩克“去俄”時,俄羅斯無話可說。

再加上葉利欽執政10年,俄羅斯在“休克療法”中差點當場去世,這樣的條件下,即使俄羅斯恬不知恥地出爾反爾也沒有能力干涉哈薩克斯坦內政了。

所以抓住了蘇聯解體後10年的“黃金時期”,哈薩克斯坦終於擺脫了俄羅斯的影子,開始想著正常國家大步邁進。

2、遷都換血

哈薩克斯坦“去俄”的最大障礙是蘇聯時期俄羅斯劃給哈薩克斯坦的五個州,這些州不僅俄羅斯族比例遠遠高於哈薩克族,而且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俄羅斯,和俄羅斯關係密切。如果哈薩克斯坦政府稍有不慎,這些州極有可能在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關係惡化時像克里米亞一樣重新“迴歸”俄羅斯的懷抱。

面對這樣的嚴峻局面,哈薩克斯坦趁著俄羅斯一蹶不振時於1992年出臺了《移民法》,吸引全世界尤其是俄羅斯境內的哈薩克人回到祖國,提高國內哈薩克族的比例。雖然當時的哈薩克很窮,但俄羅斯也好不到哪裡去,而且哈薩克斯坦政府出臺了扶持哈薩克族的政策,比如給予更多的發展機會、更高的生育補貼,這使得各地的哈薩克族紛紛迴歸祖國。

與此同時,哈薩克斯坦也鼓勵俄羅斯族“回家找媽媽”,並貼心地提供各種幫助,比如路費,這又使得俄羅斯族紛紛外流,哈薩克斯坦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民族換血。

雖然哈薩克斯坦從未煽動“哈薩克民族主義”以及推行排斥俄羅斯族的“民粹主義”來刺激俄羅斯,但哈薩克斯坦“少說多做”的搞法確實成效顯著。

為維護國家統一,1997年,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東南部的阿拉木圖遷到北部五州中間的阿斯塔納,同時對全國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將原來的9州增加到14州。

實踐證明,正是這一“天子守國門”般的驚人之舉,徹底震懾了境內蠢蠢欲動的俄羅斯族,有力維護了哈薩克斯坦的國家統一。

3、發展經濟

相比於同樣曾作為蘇聯加盟國的烏克蘭,哈薩克斯坦最聰明的地方在於始終將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這是成功“去俄”,並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

蘇聯解體時,由於哈薩克斯坦實在太窮,所以內心更希望和俄羅斯合併,這樣便可以繼續被俄羅斯輸血,但這種設想被葉利欽拒絕了,於是哈薩克斯坦不得不自力更生。

好在哈薩克斯坦人口只有1800多萬,且境內尤其是裡海周邊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這使得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氣產業迅速發展了起來,哈薩克綜合國力迅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

到2017年,哈薩克斯坦人均GDP達到8838美元,越來越接近俄羅斯民眾的平均生活水平。由於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人民生活水平相差不多,哈薩克境內的俄羅斯族也就沒有必要掀起所謂的“棄暗投明”的獨立運動了。

2013年9月和10月,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區域聯動機制,由於“一帶一路”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為依託,剛好處於陸上絲綢之路必經之路的哈薩克斯坦深受其利,經濟發展再度提速。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哈薩克斯坦的民族優越性就越來越凸顯,俄羅斯的影響力被不斷壓縮,“去俄”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完成。

4、靈活外交

由於中亞地處“世界島”核心地帶,因此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因為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主要國家,因此自然是各方勢力的博弈場,這種局面在蘇聯解體後開始達到高潮。

蘇聯解體後,由於俄羅斯勢力暫時退出中亞,哈薩克出現了權力真空,西方國家等勢力紛紛湧入,連土耳其和印度這樣的不入流角色也爭先恐後地湧入中亞,哈薩克斯坦面臨的局面一度非常複雜。

不過,納扎爾巴耶夫表現出了極為高超的外交智慧,那就是“來者不拒”,因為只有進來的勢力越多,才越能沖淡俄羅斯的影響。

蘇聯解體後,俄語是哈薩克斯坦的官方語言,1940年以後斯大林強制用西裡爾字母取代拉丁字母,試圖割裂哈薩克斯坦和突厥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聯繫。但1991年後土耳其勢力的到來,讓哈薩克斯坦找到了趁機恢復哈薩克語的寶貴契機。

2007年開始,哈薩克斯坦在南部和西部諸州推動去俄語化,並逐漸向全國推廣。2017年,哈薩克斯坦重新將哈薩克語拉丁字母化,這意味著“去俄”取得階段性的重大勝利。

今日的俄羅斯,雖然在恢復元氣後不斷試圖重返中亞,但此時的哈薩克斯坦早已今非昔比,昔日對俄羅斯的頂禮膜拜被代之以嗤之以鼻,努力搞好多邊關係,尤其是藉助上合組織和我國搞好關係的哈薩克斯坦,再也不是那個被俄羅斯瞧不上的窮小子了。可以說,今天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高攀不起。

而“去俄”的巨大成功,也為哈薩克斯坦的進一步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相比於烏克蘭,擁有納扎爾巴耶夫的哈薩克斯坦是幸運的,哈薩克斯坦也會在這位政治強人打下的基礎上飛得更高更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哈薩克民族是一個族源複雜的民族——目前已知的族源至少就有十幾個:公元前今天的哈薩克草原上就活躍著塞種人民族、大月氏民族、烏孫民族、康居民族。這些不同的民族在經歷長期的交流融合之後逐漸形成了較為接近的民族心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點。塞種、大月氏等民族有明顯的白色人種特徵;康居、鐵勒等民族則更接近於黃種人,烏孫則更介於黃種人和白種人之間的過渡人種,而屬於黃色人種的蒙古人則在哈薩克民族的最終形成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哈薩克族人中有的和我們長相類似,屬於明顯的黃色人種,這些人的祖先就很可能與蒙古人有關;也有相當部分哈薩克人的長相和歐洲人相似,屬於明顯的白色人種。事實上哈薩克族是蒙古利亞和高加索混合人種。獨特的地緣區位使哈薩克人生活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各方地緣勢力博弈的場所: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當時的哈薩克人分為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三個主要部落。1723年大玉茲和中玉茲投降了準噶爾汗國,小玉茲迫於準噶爾汗國的戰略壓力就請求併入俄國並獲得了批准。1757年準噶爾汗國被清王朝征服後大玉茲、中玉茲成為了清帝國的藩屬。1864年沙俄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侵佔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至此今天哈薩克斯坦絕大部分地區都併入了沙俄的版圖。

蘇聯時代根據民族成分對中亞地區進行了重新分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因此成立。沙俄佔領哈薩克後將中玉茲領地分為8個區,歸西西伯利亞所屬的鄂木斯克州管轄;小玉茲則被分成西、中、東3個區。蘇聯在進行哈薩克加盟共和國的劃界工作時基於民族自治原則將哈薩克族聚居之地儘可能劃在哈薩克斯坦加盟共和國境內。蘇聯又把俄羅斯聯邦在中亞地區的科斯塔奈州、北哈薩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卡拉幹達州和巴甫洛達爾州劃入哈薩克斯坦加盟共和國。在經國此番區劃調整後哈薩克斯坦的面積達到了272.5萬平方公里,遠遠超過其他中亞國家領土面積的總和。蘇聯這麼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變哈薩克的人口結構——逐漸增加哈薩克的俄族人口以減小哈薩克的離心傾向。經過蘇聯多年的經營之後哈薩克的人口比例變成了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幾乎各佔40%,其他少數民族佔了剩下的20%,此時的哈薩克斯坦已不是由哈薩克族佔據絕對多數了。事實上這不只是哈薩克斯坦一國所面臨的問題——前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在獨立後都不同程度存在如何處理與本國俄羅斯的關係問題,而烏克蘭就因為沒解決好這一問題導致了國家的分裂。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民族關係,那麼哈薩克就可能爆發像烏克蘭一樣的國內民族衝突。

哈薩克將哈薩克語作為本國官方語言是哈薩克語——哈薩克政府的一切正式公文使用哈薩克語。與此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俄語同哈語並用,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更是身體力行為國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講都是先說哈語然後用俄語再說一遍。在哈薩克街頭哈、俄雙語的標識牌和廣告隨處可見,哈薩克的各大電視頻道也廣泛使用雙語。通過確立哈薩克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實現哈薩克語的主體地位,通過俄語與哈語並用安撫國內俄羅斯族的民族情緒。自哈薩克獨立以來哈薩克始終致力於同時強化哈薩克族的主體地位和保護少數民族利益:經過沙俄和蘇聯的漫長統治後的哈薩克在獨立之初全國超過60%的人口只會說俄語,主要大城市居民中精通哈薩克語者不到1%,僅有30%的哈薩克人通曉母語。傳統的哈薩克語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蘇聯時代改用西裡爾字母拼寫,2017年哈薩克斯坦開始將哈薩克語字母拉丁化。

1992年哈薩克斯坦出臺了《移民法》。哈薩克斯坦借鑑以色列吸引全世界猶太人入籍的辦法將哈薩克斯坦宣傳為全世界哈薩克族人的故鄉,號召以前流亡國外的哈薩克族人迴歸祖國。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哈薩克斯在提高哈薩克族在國家中的佔比方面取得重大成績。到21世紀初已有20多萬哈薩克族人迴歸哈薩克斯坦。到2013年哈國哈薩克族人口占全國的比例已達到64.6%,而俄羅斯族人口下降到22.3%,哈薩克族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名副其實的主體民族。在強化哈薩克族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哈薩克斯坦政府同樣重視對少數民族利益的保護,因此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並不像烏克蘭的俄羅斯族那樣與政府離心離德。對哈薩克斯坦這個多民族國家而言:民族政策有時也能對外交政策產生作用——除了通過國內的俄羅斯族與俄羅斯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外,最佳的例子就是哈薩克斯坦與國內高麗民族的關係:二戰時期蘇聯將遠東地區的20萬朝鮮族遷移到哈薩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亞高麗民族。蘇聯解體後韓國政府通過中亞高麗族加強同哈薩克的外交聯繫,而哈薩克方面也積極加強同韓國的外交關係: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韓兩國元首互訪並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合作協議。韓國的豆腐、泡菜同中國的北京烤鴨都成為了哈薩克國內東方菜的典型代表。

哈薩克的北部三州作為俄羅斯族的聚居地對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偏弱。而獨立之初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與這三個州幾乎相隔整個哈國的南北距離,這就使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在北部三州的治理問題上感覺鞭長莫及。1997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力排眾議將首都從南方氣候溫暖的阿拉木圖遷到當時被稱為“白色墳墓”的阿克莫拉(後改名為阿斯塔納)。遷都後當地的人口由原來的30萬迅速增加到60萬,大大增強了哈薩克斯坦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力度。同時對全國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將原來的9州增加到14州。經過這番行政區劃調整後哈薩克族基本上在哈薩克斯坦的所有行政區都佔據了相對多數的人口。哈薩克斯坦儘管從未煽動哈薩克民族主義,也從未排斥國內俄羅斯族,但對自願迴歸俄羅斯的俄族居民則大行方便併為他們提供諸如路費等各種幫助,於是哈薩克斯坦在潛移默化間完成了去俄化。

哈薩克斯坦的去俄化除了解決國內主體民族與俄羅斯族的關係問題外還有一點就是處理與俄羅斯聯邦的國家關係:在這點上哈薩克採用了靈活的多元外交手段。哈薩克沒像烏克蘭一樣在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選邊站隊,而是採用多支點的多元外交抵銷俄羅斯的影響。哈薩克人將自己的外交政策總結為: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穩步發展與日、韓等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外交關係,爭取在國際上廣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國地緣之爭。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極其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獨立性——比如在歐亞經濟聯盟問題上哈薩克旗幟鮮明地反對將該組織政治化的建議,強烈要求將一體化保持在經濟領域。除因歷史問題遺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少部分俄軍外,哈薩克境內沒其他外國軍事基地。哈薩克也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倡議發起亞信會議、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哈薩克斯坦所在的中亞地區東部毗鄰中國新疆地區、北部與俄羅斯接壤,蘇聯解體後(尤其是在阿富汗戰爭後)西方勢力也滲透到中亞,同時印度以及伊斯蘭世界也都試圖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中亞。正因為中亞地區分佈著錯綜複雜的地緣勢力,哈薩克斯坦反而得以利用各路勢力彼此牽制,從而實現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基礎上積極擴大自己的外交圈子。事實上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就確定了在國際上廣交朋友的多元化外交政策而不是像烏克蘭那樣輕率介入到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地緣之爭。尤其是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之後哈薩克加強了與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外交關係,從而使哈薩克的外交得以構建在多支點基礎上。

哈薩克斯坦的去俄化並不意味著哈薩克斯坦會在外交上疏遠俄羅斯而倒向西方的懷抱,事實上哈薩克一向重視與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係,根本不可能像烏克蘭那樣聯合西方對抗俄羅斯,因為這勢必將使哈薩克捲入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地緣之爭。哈薩克斯坦在內政上一方面強化哈薩克族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同樣致力於維繫民族團結;在外交上重視與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係,與此同時不斷強化與中國、日本、韓國以及西方國家的外交關係。哈薩克斯坦這一系列舉動其實都是立足於維護本國的獨立自主。自從哈薩克獨立以來就始終強調自己的獨立性,致力於培養國民的民族自信:哈薩克的歷史教科書可不會只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1991年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獨立,而是一定會追溯到歷史上哈薩克先民的輝煌。普京曾在訪問哈薩克時盛讚納扎爾巴耶夫“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事——在從不曾有過國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一向重視同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係的納扎爾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薩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該送您一本歷史教科書。”在沙俄時代和蘇聯時代因為歷史原因導致哈薩克的民族歷史記憶長期受到壓制,獨立後的哈薩克積極致力於通過對民族歷史記憶的喚醒塑造民族自信。如今哈薩克斯坦各個大學都闢有專門的展廳向新生和外賓介紹哈薩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

要使國民樹立民族自信顯然不能僅靠對祖先輝煌歷史的宣傳,與此同時還必須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提升本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哈薩克獨立之初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經濟總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哈薩克獨立後開始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作為受遊牧文化、漢文化、伊斯蘭文化、斯拉夫文化多元影響的哈薩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切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的務實精神,沒像俄羅斯那樣頭腦一熱就立即上馬休克療法,因此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哈薩克斯坦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每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約1600~1800萬公頃,糧食產量1800萬噸左右。2010年以來哈薩克的糧食產量居世界第12位或第13位,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或第6位。哈薩克的棉花產量佔世界第四位,出口佔第二位,哈薩克通過棉花出口創造的外匯收入佔哈薩克出口創匯總數的34%。哈薩克豐富的礦藏資源為哈薩克的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條件,國內政治的穩定、民族關係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為哈薩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哈薩克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獨聯體第二大經濟體,而由於同時保持與俄羅斯、中國、韓國、歐美的良好外交關係以及哈薩克特殊地緣和豐富資源的巨大吸引力使哈薩克成為獨聯體國家中第一大外資吸引國。哈薩克斯坦繼承了蘇聯的航天技術,這使哈薩克斯坦在航天技術領域相對領先。哈薩克甚至曾以其成熟的航天技術幫助過俄羅斯和美國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哈薩克擁有“拜科努爾綜合體”發射場。在2004年首次批准的哈薩克斯坦獨立自主的國家航天計劃中預計在2020年之前完成本國完整的航天工業國家。現在哈薩克斯坦不僅在大力改造和更新拜科努爾設施等,還加強了與俄羅斯、法國、中國等國家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關係。2006年6月18日哈薩克斯坦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哈薩克之星-1(KazSat-1)”發射升空,這標誌著該國進入航天國家行列。2014年4月30日哈薩克斯坦的首顆地球觀測衛星在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儘管哈薩克從人口、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看不算一個世界級大國,但在中亞地區哈薩克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資源儲量、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使其當之無愧成為一個區域大國,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哈薩克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其他中亞國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斯坦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斯坦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哈薩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們都知道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九大國,橫跨歐亞,國土廣袤,同時美女眾多。

兩百多年的俄化影響

這樣一個國家,在歷史上曾長期遭受俄國的控制。

薩克斯坦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不斷被入侵的過程,成吉思汗在13世紀統治該地,後來蒙古帝國沒落,本土部落興起,在16世紀時,哈薩克族分別發展成大中小三個玉茲。

所謂玉茲,就是哈薩克語中的地區,也就是當時哈薩克汗國下面有三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一個可汗,1723年由於大玉茲和中玉茲投降了準噶爾汗國,小玉茲一個人已經活不下去了,就跑到了烏法,向沙俄遞交國書,請求併入俄國,並獲得批准。

18世紀,俄羅斯人進入哈薩克斯坦草原,19世紀中葉,哈薩克斯坦名義上已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被沙俄殖民並納入版圖,再後來哈薩克斯坦,隨著蘇聯的強大併入蘇聯,成為了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獨立之後的局面

1991年哈薩克斯坦宣佈成為最後一個獨立的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阿拉木圖)

從18世紀到20世紀末,哈薩克斯坦已經被俄羅斯影響或統治長達200多年的時間,無論是普通百姓的生活,還是官方的政治生活,俄羅斯的影響都非常明顯,處處都是俄羅斯的印記。但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薩克斯坦必須要進行去俄化工作。

但同時去俄化是哈薩克斯坦一個非常艱難的,但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我們要知道的是,在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超過60%的哈薩克斯坦人只會說俄語,主要大城市居民中精通哈薩克語者竟不到1%,僅有30%的哈薩克人瞭解能說哈薩克語。

在蘇聯時期,由於赫魯曉夫的處女地運動和蘇聯太空計劃帶動許多俄羅斯人移民,1989年俄羅斯人在哈薩克總人口的37.8%,在哈薩克斯坦20個州中僅有7個是哈薩克斯坦人佔多數。

在全國,哈薩克族占人口的63%,俄羅斯人佔23.7%。

對於哈薩克斯坦來說,去俄化任重而道遠,獨立之後他們也開始了一些本土化運動。

恢復本民族語言文字

比如說在文字上面,哈薩克斯坦大規模推進哈薩克語的教育,哈薩克語正式規定為國語官方場合官方文件必須使用哈薩克語。

但仍然沒有取消俄語的官方地位,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用哈薩克語,譯文滿足正式文件的需要,但實際處理事物仍然採用已經學習了很多年,使用了很多年的俄語。

2011年哈薩克斯坦文化部提出一份草案,要求國家內部機構均使用哈薩克與國民和政府之機關的交流,也必須使用哈薩克語。

同時哈薩克斯坦在2015年宣佈在2025年之前要將哈薩克斯坦語的書寫系統由西裡爾字母轉為拉丁字母,西裡爾字母其實就是通行於斯拉夫語族大多數民族的字母,為俄羅斯以及受俄羅斯影響的國家多數採用,有人稱之為俄文字母。

哈薩克斯坦大量推動英語在本國影響力。

增加哈薩克族比重

除了在語言文字上的去俄化之外,哈薩克斯坦還大力推動本國哈薩克斯坦人的比重。

除了鼓勵哈薩克族人大力生育之外,哈薩克斯坦還出臺了移民法,號召散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回到哈薩克斯坦。

在2011年哈薩克斯坦官方統計,哈薩克斯坦人口為1645萬,2013年漲至1728萬,高生育率和在外國的哈薩克斯坦人歸國之後,哈薩克斯坦人在國內的比例逐漸上升。

遷都阿斯坦納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哈薩克斯坦決定在1994年遷都,1997年正式將首都由阿拉木圖牽哈薩克斯坦北部的阿斯塔納。

之所以將政治中心遷移到哈薩克斯坦北部,其用意深遠,在戰略意義上可以有效控制國家統一,防止由於原來的首都偏居東南一隅而導致的北部,控制力不強,其在戰略意義上本身就是存在對北部勢力潛在的擔憂,深有去俄化的味道。

靈活的外交政策

當然在外交方面,為尋求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斯坦不再奉行對俄羅斯言聽計從的外交政策,轉而拋向靈活的多面的外交政策,它不僅是獨聯體成員,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平夥伴計劃的參與國,同時還是上合組織成員國。

(原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其外交意味非常明顯,在西方和東方以及俄羅斯之間尋求遊刃有餘,從而獲取最大的利益,保證自身的獨立和完整。

在烏克蘭危機中,哈薩克斯坦竟然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3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而為了展現不偏不倚,再向俄羅斯提供4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

(哈排球少女:漂亮寶貝”艾媞博柯娃-莎賓娜)

這一做法正體現了哈薩克斯坦在雙邊勢力中展現出來的中立態度,本身就是要與俄羅斯有一定的疏離感,但又不能產生緊張衝突,去俄化的分寸把握的非常好。


歷史好奇怪


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到15世紀才正式建立了哈薩克汗國,而哈薩克族形成的時間還要更晚一點。

哈薩克斯坦地處四戰之地,這裡曾是白種人的聚集地處,但是隨著東亞遊牧民族的不然入侵,在數千年的民族融合之中當地人兼具黃種人和白種人的特徵。從公元7世紀開始,隨著來自突厥帝國的崛起,整個中亞地區都被突厥人佔領,哈薩克斯坦也開始了突厥化。(哈薩克美女)

蒙古帝國崛起之後,中亞又長期被金帳汗國所統治。公元1456年,成吉思汗的後代賈尼別克汗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哈薩克斯坦正式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

雖然哈薩克汗國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今天的哈薩克族也混有大量蒙古血統,但是在文化上哈薩克汗國則一直堅持突厥文化,今天的哈薩克人也認為自己是突厥人的後代,哈薩克反而對蒙古人非常敵視,也不承認自己與蒙古人的兄弟關係。

哈薩克自建立之後就與東部準噶爾汗國戰爭不斷,準噶爾汗國曾多次入侵哈薩克腹地,給哈薩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雙方一直是互為仇敵。後來準噶爾汗國被清帝國所滅,哈薩克又有清軍多次交手,雙方互有勝負,最後哈薩克選擇向清帝國稱臣,而清廷則允許哈薩克牧民進入中國境內放牧。

哈薩克汗國立國近400年,在這一時期奠定了哈薩克族的形成,直到公元1847年哈薩克汗國才被沙俄徹底滅掉。

其實早在17世紀時沙俄就開始蠶食哈薩克領地,沙俄的主要侵略方式就是在軍隊的保護下向哈薩克進行移民,到沙俄正式吞併哈薩克時,當地已經有許多俄羅斯人了。在佔領哈薩克之後沙俄政府在當地推行“俄化”教育,要求當地學校說俄語並建設大量東正教堂。(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東正教堂)

到蘇聯建立後,雖然表面上奉行民族自治的政策,但莫斯科對哈薩克斯坦的同化政策仍舊沒有改變。為了加強對哈薩克斯坦的控制,蘇聯中央政府甚至將原本屬於俄羅斯的幾個州劃給哈薩克斯坦,目的就是為了加大哈薩克斯坦內部俄羅斯族的比例。

不過哈薩克這個民族也正是在蘇聯時期確立的,在1925年蘇聯正式建立了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後改為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族自此完成了構建。

相比於東歐的那些加盟共和國而言,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和文化都是比較落後的,因此哈薩克斯坦對蘇聯中央政府的依賴非常高,也沒想過獨立。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中亞幾個國家都希望保留蘇聯。 只是無奈俄羅斯不願意繼續跟這幾個窮弟兄一起玩了,執意獨立,最後哈薩克斯坦被迫宣佈獨立,而哈薩克斯坦也是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中最後一個宣佈獨立的國家。

在建國之後哈薩克斯坦面臨的困難非常多,當時哈薩克經濟十分困難,且有40%的人口都是俄羅斯族,國家基礎十分不穩。不過好在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老城某國,在他的帶領下哈薩克斯坦艱難地開啟了經濟發展,並開始推行“去俄化”進程。

鑑於國內有著眾多的俄羅斯族,哈薩克斯坦先是鼓勵海外的哈薩克族返回國內,接著哈薩克斯坦又通過一些政策,鼓勵俄羅斯族移民俄羅斯。而為了更好的控制北部的俄羅斯族,1997年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東部的阿拉木圖遷至北方的阿斯塔納(2019年3月20日,為紀念哈薩克斯坦前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哈薩克斯坦議會正式將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努爾蘇丹)

在哈薩克斯坦獨立時全國人口為1650萬,之後由於大量俄羅斯族離開,到2002年時哈薩克斯坦人口反而減少了170萬,直到2003年哈薩克斯坦才開始恢復增長。到今天為止,哈薩克斯坦人口已經增長到了1850萬人,哈薩克族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增長到了55%,而俄羅斯族人口則降低到20%。

除了增加哈薩克族比例以外,哈薩克斯坦政府還積極推行哈薩克教育,在政府機關和學校逐步增加哈薩克語的使用。從2006年開始哈薩克斯坦政府開始了哈薩克語的拉丁化改造,哈政府預期到2025年徹底放棄使用俄羅斯的西裡爾字母拼寫哈薩克語,全面改為使用拉丁字母拼寫。

哈薩克斯坦的這一系列“去俄化”進程並非是沒有引起俄羅斯的注意,但在蘇聯解體後的頭十年中俄羅斯經濟凋敝,國內也不安穩,在葉利欽時代俄政府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應付國內的各個少數民族共和國身上,尤其是車臣搞得北極熊不堪其擾,根本無心顧及哈薩克斯坦。

而且自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該國總統就一直由納扎爾巴耶夫擔任,在他執政哈薩克斯坦期間,哈國內政局非常穩定,外交策略也是左右逢源,即跟俄羅斯保持傳統友好關係,又不斷開拓與中國、美國、日本的往來。在於他國交往的過程中,納扎爾巴耶夫一直努力避免刺激俄羅斯。

待普京上臺後,對於普京提出了俄白哈關稅同盟設想,納扎爾巴耶夫也是給予了積極支持。但是隨著哈薩克斯坦國力不斷地增強,哈薩克斯坦正在慢慢擺脫俄羅斯的控制。而面對羽翼漸豐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拿它也沒有什麼辦法。

(納扎爾巴耶夫)

而且自從2000年之後,哈薩克斯坦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到2018年哈國內人均GDP已經達到了9331美元,絲毫不比俄羅斯遜色。經濟的發展也讓哈國境內的俄羅斯族比較安分,相比之下,烏克蘭糟糕的經濟才是促使其國內俄羅斯族人追求分離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三國中也有大量的俄羅斯族,其中拉脫維亞的俄羅斯族佔比更是達到27%,如果加上白俄羅斯族,這兩個民族佔到拉脫維亞總人口的1/3。

雖然拉脫維亞境內的俄羅斯族一直在抗議拉脫維亞政府的同化政策,但自從拉脫維亞建國之後,該國的俄羅斯族並沒有大規模返回俄羅斯,也沒有鬧獨立,其中原因無外乎是拉脫維亞的經濟要更好一些。

2018年拉脫維亞的人均GDP為18089美元,遠高於俄羅斯,拉脫維亞政府趕都趕不走這些俄羅斯人。而哈薩克斯坦經濟雖比不上拉脫維亞,但也一直是在平穩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獨聯體中算是不錯的,良好的經濟外加寬鬆的民族氛圍,讓哈境內的俄羅斯更加認同這個國家。

總的來說,哈薩克斯坦能有今天的成就,其領導人納扎爾巴耶夫功不可沒,他統治哈薩克斯坦前後長達27年,在他的治理下哈薩克斯坦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正在向一個地區強國邁進。


千佛山車神


由於地理和歷史原因,哈薩克斯坦一直主動或被動的與俄羅斯保持著密切關係。這對一個獨立自主的民族國家來說是不利的,因此哈薩克斯坦一直在暗暗推動“去俄化”。

首先是語言方面。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國內講俄語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二,而會本民族語言的卻不佔多數。語言是民族獨特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哈薩克斯坦政府便開始大力推進語言教育,讓本國民眾有身份上的認同。

其次是遷都。遷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天大的事,如果不是極為特別的理由,一般不會變動首都。而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往阿斯塔納(現稱努爾蘇丹,為紀念納扎爾巴耶夫),就是為了安定與俄羅斯接壤的北方地區。阿拉木圖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阿斯塔納位於該國北部,此前哈薩克斯坦北部的離心傾向嚴重,所以哈薩克斯坦政府決定用遷都的方式來鎮住北方,保持穩定。

此外,哈薩克斯坦在外交方面秉持獨立自主、多方結緣的原則,既與相鄰的中俄搞好關係,又同美國等西方國家保持了較為密切的聯絡,而這對於哈薩克斯坦的“去俄化”也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儘管哈薩克斯坦在“去俄化”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俄羅斯依舊將中亞地區視為自身戰略安全區,不會讓隨意讓其他國家勢力介入,定會努力將哈薩克斯坦牢牢攥在手裡。


小溪解局


去俄化?委婉一點說這是很難的,直接一點可以說這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說這就是個偽命題!至少在哈薩克斯坦可預見的未來是這樣,以下將從多個方面分析:

1、俄羅斯文化語言等全方面地對哈薩克斯坦難以磨滅的影響。

首先舉一個其他的有趣的小事例,曾經有檔蒙古國節目到內蒙古牧區去採訪。蒙古國主持人用蒙語問內蒙古牧民們“你能告訴我bagzaal怎麼走嗎?”,“你們的noil在哪裡?”。內蒙古牧民們聽了都搖頭,蒙古國主持人多次大聲重複問題,最後內蒙古牧民們都面面相覷保持沉默了。然後蒙古國主持人對著鏡頭說“瞧,我在內蒙古,但這裡已經沒人會說蒙古語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後續的發展問題在於bagzaal(火車站)和noil(廁所)都是蒙古國那邊的來自俄語的俚語藉詞,內蒙古牧民當然不明白。蒙古國主持人都沒意識到他自認為的蒙語事實上並沒他想的那麼“純正”。

俄羅斯作為中亞和蒙古國這些國家進入現代化的“領路人”,俄羅斯對這些國家的影響是全方位而且極其深遠的。哈薩克斯坦在其中尤甚,哈薩克人自己都以說俄語為榮,認為說哈薩克語非常土,特別是在傳統城市如阿拉木圖等比較明顯,有過去留學的中國哈薩克族學生因為不會俄語只會哈薩克語而被排擠嘲弄。當然,在一些新興城市如阿斯塔納,因為沒有歷史文化傳統習慣的牽絆,哈薩克語的使用要好很多。其實這些也不能責怪哈薩克斯坦人,被強勢文明主導所影響這些事情無可避免,這還要牽扯出另一方面。

2、俄語是哈薩克斯坦的族際語言。

哈薩克由130多個民族組成,哈薩克人佔到約7成。但主導各民族包括哈薩克不管是傳統思想觀念、高等科學教育、現代文化思維、社會工作生活等,族際間普遍都是用俄語交流溝通。這也不能怪哈薩克斯坦人,這又要扯出下一方面。

3、俄語是在整個中亞非常實用和有價值的語言。

受歷史傳統和現實的影響,中亞諸國跑到俄羅斯學習工作生活的才他們用腳投票選擇的主流。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中亞除了哈薩克斯坦其他的窮兄弟國家去俄化做得很徹底,其實不然,不談已經融入他們本身的俄羅斯語言文化思維觀念這些事實上難以覺察的影響,就是現實的政治經濟需求,他們都沒辦法與俄羅斯徹底割裂開來,他們做的更好卻不過是變得更窮。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倒不是說俄羅斯文化語言更高級。舉箇中國的例子來說明問題,改革開放前,中國沒多少人說英語,可是中國開放自己的心態和經濟後,學習使用英語的熱情和人數甚至爆發得都有浪費大量社會資源之嫌了,這是社會主流認識到英語的現實價值。

最後,受篇幅所限只是簡單列舉了俄羅斯文化語言在中亞特別是哈薩克斯坦的影響。歸根結底需要頭腦清醒的認識到與其去俄化,在自身落後的階段,為何不學習吸收先進的東西;在下一階段當你自身實力相當之後,兩種優秀文化相輔相成更不能算是壞事兒;最後當靠努力發展超越達到發達階段後,用不著自賣自誇別人自然會轉過來向你學習。這一過程有個佼佼者——韓國!

靠行政手段,遠遠沒有打鐵自身硬來得實在;民間的現實需求,壓得越厲害導致的後果越劇烈。看著自己國家只知道無腦去俄化,不能靈活的利用和建立優勢和俄羅斯交往,到頭來人民跑到俄羅斯打黑工,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有些人根據某一事例就評說哈薩克斯坦總統老衲或親俄或去俄,其實都是不對的,老衲其實都是站在哈薩克斯坦整體利益明智選擇不同處理策略,遠不是那些情緒化的民族主義領導人可比,一些中亞國家領導人的做法真的很為人所不齒和丟臉,打住了。也希望哈薩克斯坦老衲之後也有智慧大局靈活務實的領導人登場,不管怎麼說哈薩克斯坦是中亞穩定的基石。


Hoosir


這個說法不太對,用恢原國家形態準確些。

這個國家純中國習俗,還有的村莊同今山東人完全一樣的人群存在呢,吃穿住口音沒半點差異。

且不是蒙元汗國進去的,是由民間通婚進入的,時間早於蒙元時期的。

漢朝張騫可突然出使西域,可證民早已有西去之路的。這如同鄭和可突然下西洋一樣,民早有去西洋海路圖才得進行的,用現代詞述為走私路線。

別在依西方說詞論人類與各地或國家狀態了。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哈薩克斯坦脫蘇後,大規模強化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教育,樹立哈薩克人的主體地位,號召散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迴歸,甚至將首都遷移到北方的阿斯塔納。

建立初期,哈薩克斯坦全國超過60%的人口只會說俄語,主要大城市居民中精通哈薩克語者竟然不到1%,僅有30%的哈薩克人通曉母語。語言文字是傳統文化的根本所在,哈薩克斯坦大規模推進哈薩克語的教育,將哈薩克語正式規定為國語,所有官方場合必須使用哈薩克語。



傳統哈薩克語是用阿拉伯字母書寫,蘇聯時代變成了西裡爾字母,2007年在南部諸州推動去俄語化,2017年哈薩克斯坦將哈薩克語拉丁字母化。

雖然叫做哈薩克斯坦,但90年代,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人比例竟然不到40%,大量俄人(比例超過40%)與其他族群在哈薩克斯坦數量非常高。


為了強化哈薩克人的主體地位,哈薩克斯坦出臺《移民法》號召散居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回到哈薩克斯坦,同時在某些領域刻意排斥俄人,使得大量俄人移居回俄羅斯。

1999年,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人比例超過了53%,而俄人比例下降到30%不到。

哈薩克斯坦北部地廣人稀,俄人比重遠遠高於哈薩克人,且與俄羅斯接壤。1997年,哈薩克斯坦正式遷都北方的阿斯塔納,大規模進行移民,逆轉當地族群的比例,鞏固哈薩克化。

儘管如此,俄文化對於哈薩克斯坦的影響仍舊非常深遠,如今哈薩克斯坦的俄族比例還是超過20%,俄佔據哈薩克斯坦進出口38%以上。為此,哈薩克斯坦繼續推動本國哈薩克化的同時,也不斷強化與周圍各國在經濟、文化領域的合作。

比如,哈薩克斯坦不斷“東望”,大規模出口油氣資源,參與一帶一路等,借力打力,以削弱俄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