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为什么不敢像正德那样任性

万历为什么不敢像正德那样任性

文|有书共读YZ34群书友 艾西西

纵观历史长河,估计哪一个朝代的皇帝都没有明朝皇帝来的与众不同。一般而言,皇帝要么勤政,要么昏庸,最多再加一个平庸,但是你会发现明朝的好多皇帝用三个词中的任何一个来描述都觉得不够形象。不得不说,朱元璋家族有着奇葩和与众不同的基因。

这是一个花样百出的皇帝团队,这是一个折腾无极限的团队。在这个花样皇帝团当中,无论是基因所致还是文官制度压迫下的反抗,总之,他们不愿意过着正常皇帝应该过得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他们在批奏折之余还喜欢去当当俘虏、旅旅游、翘翘班或者炼个丹求个仙什么的。

万历和正德这两个小朋友就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团队中茁壮成长着,他们都是团队里的佼佼者。正德是任性的佼佼者,万历是压抑和憋屈的代言人。

正德的任性在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帝团中估计无人能及,独自一人逃宫出关、自封将军带兵打仗,时不时出宫旅游,和蒙古人学外语,总之,只有你不敢想的,没有他不敢做的。那一大群虎视眈眈专门找皇帝茬的文官呢,怎么不出来管管啊?在呢,谁说不管的?这不天天闹腾的鸡飞狗跳、气喘吁吁的,可是皇帝他老人家毫不在意,你闹你的,我乐我的。

即便某些时刻受制于祖宗礼法约束不得不屈服于文官,但扭脸儿他就会想到更好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德喜欢一切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并非完全的昏聩无能,他对朝政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虽然这套看法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于百姓来说,正德不是个好皇帝。但于他个人来说,他其实生活的还算惬意,至少,他基本做了所有他想做的事。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和世俗礼制、和外界期望做斗争的勇气啊。


万历是皇帝团里任职时间最长的,但我估计他一点都不庆幸自己是那个任职时间上的第一名。身为一个皇帝,万历很憋屈,他最信任倚仗、最言听计从的张居正,崇尚节俭,万历想在上元节开个灯会放个烟火,张先生说铺张浪费就停了,万历想给母亲修建下庭院,张先生说庭院已经很完美无须修葺。可是就是这个让万历节俭的张先生,死后查出家财万贯,生活极尽奢侈,这一切使年轻的万历感到他对张居正的信任是一种不幸的历史错误。也是从此,万历情绪陷入紊乱,对朝政也是极度迷茫。他想知道,为什么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他最宠爱的妃子生了他最喜欢的儿子,万历想立他为皇太子,却无能为力。这一切都让他感觉到无望和疲累。于是他选择了逃避,他用20年的翘班来表达他的反抗情绪。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背景,可万历为什么不敢像正德一样任性的想反抗就去反抗?他为什么不敢像正德一样不顾后果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就是说,一个人成年以后在性格上的种种不足,大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

万历和正德的性格差异在他们天差地别的童年中已经能看看出端倪。

被接纳的孩子才有胆魄。

正德是嫡长子,万历是庶子。正德从出生就是带着光环的,再加上他的生辰八字很奇特,亥年戌月酉日申时,倒过来就是申酉戌亥,史书称“连如贯珠”,大富大贵的命。所以他刚出生就成了全天下人的宝贝儿。他的父亲孝宗皇帝宠爱的就差天天抱着他上朝了。所有官员前所未有地站到一条战线上要求立他为皇太子。

而万历在裕王府出生的时候,还是他的爷爷嘉靖皇帝当政,不知道为何,嘉靖对于万历的出生很是不满,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因此没人再敢提,也不敢给他起名字。直到五岁,他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一个是全世界都欢迎的天之骄子,一个是周边人都厌弃或有意疏远的落寞小孩儿。就从这一点,我都能够脑补出来当正德满皇宫胡窜乱跳、惹是生非的时候,万历可能正独自一人蹲在树底下孤单地数蚂蚁。

正德从小就知道自己被所有人欢迎和接纳,所以他敢做一切他想做的事,因为他知道,他不管做了什么他的父母和群臣都会包容他。万历不敢越矩,因为他知道只有守规矩才能不给其他人添麻烦,才能让自己得到认可。

被爱的孩子才有安全感。

正德的父亲孝宗,一生只娶了他母亲张皇后一人,之后都没有再纳妃嫔,虽然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爱情,但他确实是皇帝团中践行一夫一妻制最好的皇帝,没有之一。

孝宗对他的宠爱和包容几乎可以和当今的年轻爸爸们媲美。孝宗本人相当节俭,经常素食,但他没有将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强加在儿子身上。相反,他为儿子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奢华生活,有些地方甚至超出了太子应有的规格。正德的跳脱和不守规矩三天两头就会有言官提意见,但是大多数孝宗都是这种态度:“既然都派人做了,这次就算了吧。”“喜欢骑射是好事啊,‘克诘戎兵,安不忘危’,非常好,无需禁止。”孝宗只要出巡,就一定会带上正德,随时随地启迪儿子的思维,讲解做人与为政的道理(当然,效果如何另当别论)。

虽然孝宗在宠爱孩子的方法上还有待提高,但是必须承认,正德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因为从小被保护的很好,他的性格里还保留了童真的一面。他幽默有创造力,待人宽容平等;他开朗豁达,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像其他皇帝那样讳莫如深。如果正德是一个昏君,也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昏君。

而万历同样也是皇太子,生活状况则完全不同。他的母亲李氏身世卑微,原是宫人。万历做太子后,后宫之主是没有子嗣的陈皇后。由于万历的两个兄长早夭,于是他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太子。也许是由于对出身的自卑,李氏对万历要求极其严格。不好好读书就跪搓衣板,亲自监督万历听课,早上亲自跑到万历房间喊他起床,想偷懒?门儿都没有。

万历十岁继承皇位之后,除了太后,又多了一个人管束他,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万历其实是个很刻苦很早熟的孩子,他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最起码在学习态度上比正德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毕竟是个孩子,每次学的有成就感的时候,他就喜欢拿出来给母亲和群臣群臣炫耀他的学习成果,听到夸奖和赞赏之后美美的继续学习。万历最喜欢书法,张居正最初看见了之后也是赞赏的,可是过了几次之后他再看到万历拿写好的大字出来,就会严厉无比的把他训斥一顿,理由是书法于治国无用。从此万历就只专心研究经史和治国策略。但是直到张居正死后,万历却又重新研究起了书法,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么自制和压抑的孩子啊。

相比起来,万历是个缺爱的孩子,他的父亲隆庆皇帝虽然是以性格仁厚谦和流于后世,但是只在位六年便因为纵欲过度英年早逝,想必也是没空管他。万历从小缺少关爱,缺少认同,造成了他自制、偏激且压抑的性格。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后来他能够独宠郑妃一生,不是因为美貌,而是因为只有郑妃一个人不把他当皇帝看,而是看作一个活生生、有着七情六欲的皇帝。

正德和万历小时候都展现出来了聪慧的一面,但是成长环境的不同让他们一个变成了熊孩子,一个变成了乖孩子。

熊孩子几乎都不听话,他们天马行空,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敢打敢闹,当然,也敢闯祸。乖孩子受制于礼教,受制于环境,受制于期望,甚至受制于自己,顾虑太多,行事也就多了几分优柔寡断;压抑太多,态度也就多了几分郁闷偏激。

由此,再想想正德一生的恣意和随性,想想万历一生的愁苦和压抑,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我无意去从历史功绩方面判定正德和万历的是与非、功与过,抛开他们所处历史环境和历史使命,我更欣赏正德。

唯愿每个孩子都能有个恣意的童年。

唯愿每个成人作出任何一项决定都能出自本心。

唯愿所有人都能拥有精彩美妙的一生。


万历为什么不敢像正德那样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