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吳江陵之戰——一場因主角提前領盒飯而被演義淡化的戰役

背景


話說劉備稱帝后,為了收復荊州、為關羽報仇,起兵討伐吳主孫權。孫權向魏帝曹丕稱臣。


魏侍中劉曄認為孫權稱臣是力窮之舉,建議曹丕趁機伐吳,認為可以一舉滅吳,這樣孤立的蜀漢也無法久存。但曹丕過度解讀了孫權的稱臣歸順的誠意,於是不聽勸諫,封孫權為吳王。


孫權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後,果然開始與曹魏貌合神離,比如曹丕要孫權派長子孫登去中原當人質,孫權就百般推託。但他表面上仍然對曹魏謙卑恭順,即使在曹丕意識到不對,兵分三路征討時,他仍然在給曹丕的信中說:


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


您要是還覺得我罪不可恕,我就乞求朝廷接管江東地區,只讓我去交州養老。


是不是如果曹丕下詔說孫權有罪,派人去接管江東,孫權就乖乖去交州養老了?哄小孩呢。孫權說話那麼謙卑,無非是因為“時揚、越蠻夷多未平集,內難未弭”,想說幾句好話,希望曹丕可以讓自己喘口氣。


但曹丕三路伐吳大軍已出,能被孫權幾句好話哄回去麼?孫權是不是應該報銷一下三路大軍的軍費才夠誠意呢?(劃掉)


之前曹丕不伐吳,劉曄反對,這次曹丕伐吳,劉曄又反對。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劉曄喜歡和領導唱反調。(劃掉)


劉曄說:


彼新得志,上下齊心,而阻帶江湖,必難倉卒。


也就是說,先前吳國對劉備作戰不利,所以較易攻取;現在的吳國已經打敗了劉備,又上下齊心,又有江湖作為屏障,東吳水軍本就善於水戰又坐擁主場之利,這仗不好打。


同樣認為東吳不可取的還有太尉賈詡:


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即陸遜)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


曹丕雖然嘲諷劉備用兵的時候理論一套一套的,但輪到自己的時候……


且看曹丕自己如何用兵。黃初三年(222年)九月,他兵分三路,具體是:徵東大將軍曹休攻洞口,大將軍曹仁取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和徵南大將軍夏侯尚攻江陵。


本文只說江陵這一戰。


圍城打援


孫權自己就在曹丕、劉備之間縱橫捭闔,曹丕打的什麼算盤,他能沒數?何況他的手下們,尤其是陸遜,也不是吃素的:

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權以問遜,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無幾,魏軍果出,三方受敵也。


他早已安排了自己的老同學,也是承蒙呂蒙看重的“膽守有餘”的朱然鎮守江陵:


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


而魏軍這一路帶隊的不只是曹真和夏侯尚,還有五子良將之二左將軍張郃和右將軍徐晃,可見之前關羽鎮守荊州時經營的荊州和南郡的治所江陵,作為三家都十分重視的軍事要地,果然很有牌面: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魏吳江陵之戰——一場因主角提前領盒飯而被演義淡化的戰役


孫權當然也知道南郡的重要性,於是派人去助拳:


權遣將軍孫盛督萬人備州上,立圍塢,為然外救。


但是,一個路人NPC怎麼能是四大外掛的對手呢,一個外掛就足夠教他做人了:


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時卻退,郃據州上圍守,然中外斷絕。

郃別督諸軍渡江,取洲上屯塢。

魏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為其勢援,連屯圍城。


打敗了孫盛,魏軍就圍住了江陵;十一月,連曹丕自己也御駕親征去宛城,給老前輩們加油打氣壯聲威了。


曹丕親自來了,孫權也不客氣,一方面改元黃武,宣佈自己不再做曹丕的臣子了,一方面也兵分三路,分別抵抗魏軍:


權遣呂範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須督拒仁。


這次統率援軍的是諸葛瑾,比孫盛大牌多了。


吳錄曰: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於江陵,又分據中州,瑾以大兵為之救援。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兵久不解,權以此望之。


但諸葛瑾主要為人稱道的是做人,而不是打仗。平時是他教別人做人,上了戰場遇到敵人可沒道理可講,於是只能換敵人教他做人了:


權將諸葛瑾與尚軍對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軍於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將步騎萬餘人,於下流潛渡,攻瑾諸軍,夾江燒其舟船,水陸並攻,破之。


“渚”,即水中的小塊陸地。


“權遣潘璋、楊粲等解圍而圍不解”,援軍屢戰屢敗,城裡朱然的日子也不好過:


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


作為進攻方,曹真當然是抓緊機會攻城了:


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


要攻陷江陵這樣有江水保護的城池,顯然要克服江水的障礙,當然,這難不倒魏軍,只要搭建浮橋,就可以源源不斷地讓江陵城下出現自己的攻城士兵了:


魏將夏侯尚等圍南郡,分前部三萬人作浮橋,渡百里洲上,諸葛瑾、楊粲並會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絕。


以膽為守


如果一場戰鬥出現碾壓的局面,那就談不上精彩了。但是,魏軍的四大外掛可以打敗城外的孫盛和諸葛瑾,可以殺死在夷陵之戰中立有戰功的將二代蔣壹:


子壹封宣城侯,領兵拒劉備有功,還赴南郡,與魏交戰,臨陳卒。


甚至還可以再多一個外掛:


(文聘)與夏侯尚圍江陵,使聘別屯沔口,止石梵,自當一隊,御賊有功,遷後將軍,封新野侯。


卻無法打敗城裡的朱然。


有道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然晏如而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隙攻破兩屯。


這個“膽守有餘”的朱然,在敵眾我寡、援軍屢敗、困守孤城、將士多病的逆境下,不但心理素質奇強,竟然還能反過來攻破敵人的營寨。


魏吳江陵之戰——一場因主角提前領盒飯而被演義淡化的戰役


(黃武)二年春正月,曹真分軍據江陵中州。

魏攻圍然凡六月日,未退。


魏軍圍城半年之久,從黃武元年圍到了黃武二年,孫權都和曹魏絕交了,都和劉備重建外交關係了,還是沒能拿下江陵城。


但是,江陵城也不是鐵打的,守軍也是要吃飯的,眼看敵軍越來越多,自己的士兵卻越打越少,糧食也要吃完了,就有人想當內奸賣城求富貴了。


雖然朱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江陵令姚泰領兵備城北門,見外兵盛,城中人少,穀食欲盡,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垂髮,事覺,然治戮泰。


顯然,江陵城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


大駕幸宛,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等攻江陵,未拔。時江水淺狹,尚欲乘船將步騎入渚中安屯,作浮橋,南北往來,議者多以為城必可拔。


作為防守方,吳軍拖不起了。


虎頭蛇尾


那麼作為進攻方,魏軍拖得起嗎?


魏軍主將夏侯尚,或者更準確說,是統籌全局的魏帝曹丕,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城未拔,會大疫,詔敕尚引諸軍還。


魏吳江陵之戰——一場因主角提前領盒飯而被演義淡化的戰役


攻城半年就這樣草草收尾,他甘心嗎?當然不甘心。但是,讓朱然頭疼的疫病,這時候卻也終於公平地光顧了魏軍。


疫情並不是曹丕選擇撤軍的唯一原因。


早在孫盛、諸葛瑾作戰不利的時候,東吳軍中就已經有明白人了。潘璋說:“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戰。”


為什麼水淺,因為曹丕伐吳選擇的是妨礙東吳水軍發揮的秋冬季節。但是,打了半年的圍城戰以後,時間已經是第二年的春天了。


曹魏軍中也有明白人。侍中董昭上疏說:“渚中的軍隊進入敵境太深了,渡水的浮橋太危險了,軍隊進出都靠浮橋一條路又太狹窄了,三件事都是兵家大忌,以魏武帝(曹操)智勇過人,都不敢這樣用兵。賊軍仍然頻頻地攻打浮橋,要是浮橋有什麼閃失,渚中的我軍精銳豈不都是東吳所有了?臣嚇得寢食難安。要是江水暴漲怎麼辦?請陛下三思!”


春天來了,春水漲起來了,以水戰見長的東吳終於在地利之外又等來了天時。事實上,當把戰鬥拖到春天以後,作為防守方的東吳就已經贏了。


魏吳江陵之戰——一場因主角提前領盒飯而被演義淡化的戰役


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三大著名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是以弱勢一方火燒強勢一方而結束。曹丕之前沒有聽劉曄和賈詡的話,如果這一次他也沒有聽董昭的,三大戰役就成為四大戰役了。


(潘璋)便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作筏適畢,伺水長當下,尚便引退。


因為曹丕採納了董昭的遠見,及時搶在春水暴漲前命夏侯尚撤軍,夏侯尚得以避免成為東吳火攻的第三批犧牲品,雖然浮橋只有一條路,退出的時候難免產生擁擠等亂象,但潘璋預期的破敵大功也只能大打折扣了:


賊兩頭並前,官兵一道引去,不時得洩,將軍石建、高遷僅得自免。軍出旬日,江水暴長。


魏吳江陵之戰——一場因主角提前領盒飯而被演義淡化的戰役


潘璋火燒夏侯尚不果,只能把立功的心思花在曹真身上。夏侯尚走了,洞口和濡須兩場戰鬥也不順,曹丕也要起駕回京了,曹真也不可能長留了。鮮有勝績的諸葛瑾也難得蹭了回勝績:


吳錄曰:……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雖無大勳,亦以全師保境為功。


曹丕回京後,下了道詔書,說自己解江陵之圍體恤民情,學習商朝開國之君成湯“網開一面”:


《魏書》載《丙午詔》曰:孫權殘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長,故分命猛將三道並徵。……中軍、徵南,攻圍江陵,左將軍張郃等舳艫直渡,擊其南渚,賊赴水溺死者數千人,又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肉耳!而賊中癘氣疾病,夾江塗地,恐相染汙。昔周武伐殷,旋師孟津,漢祖徵隗囂,還軍高平,皆知天時而度賊情也。且成湯解三面之網,天下歸仁。今開江陵之圍,以緩成死之禽。且休力役,罷省繇戍,畜養士民,鹹使安息。


事實上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明白的:


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演義略寫


明朝羅貫中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第八十五回中,對此戰以寥寥數語帶過。


夷陵一戰後,蜀吳之間進入了長期的和平期,再無交戰,而《三國演義》重點著墨於魏蜀之間的戰鬥,相比之下對魏吳之間的戰鬥描寫較為簡略,比如這一回,標題裡說的除了蜀漢還是蜀漢,根本看不出魏吳之間還打過仗。


早有哨馬報說東吳已有準備:令呂範引兵拒住曹休,諸葛瑾引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當住濡須以拒曹仁。


正議之間,忽探馬報:“曹真、夏侯尚圍了南郡,被陸遜伏兵於內,諸葛瑾伏兵於外,內外夾攻,因此大敗。”


於是,這場戰鬥的過程就在曹魏探馬口中交代完了——曹軍敗了。


但事實上,如前所述,這一戰中陸遜並沒有出鏡;而且,歷史上此戰中的不止一位主要人物在小說中已經被羅貫中提前發盒飯了,他們的戲份當然也就沒了。


首先是朱然:


時趙雲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忽見東南一帶火光沖天,雲心驚,遠遠探視,不想先主被困,雲奮勇衝殺而來。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其次是潘璋。誰讓歷史上關羽是被潘璋手下馬忠所擒呢,於是在《三國演義》中,為了為關羽報仇,潘璋死於關羽之子關興刀下。


魏吳江陵之戰——一場因主角提前領盒飯而被演義淡化的戰役


主角都沒了,戲還怎麼唱?所以《三國演義》將此戰寫得如此簡略,也就不足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