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晋国会公室渐衰,诸卿坐大?

左明雪


所谓公室就是晋国国君的姬姓近亲,所谓卿室是指晋国的卿大夫世家,他们大多是国君的远亲宗室。按孔子的说法,晋国就属于典型的礼坏乐崩,晋穆侯的小儿子成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以庶支身份取代了嫡长系。

晋献公即位后,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他发动了对宗室子弟的屠杀,这就是晋国公室衰败的原因。公室势力退出晋国政治舞台后,卿大夫势力迅速填补了政治真空地带。尤其是晋文公即位后,当年追随他流亡十九年的功臣,后来都成了晋国最强大的卿室。

曲沃代翼,是引发晋国公室危机的导火索

晋昭侯即位时,将他的叔叔成师封到了曲沃,史称曲沃桓叔。曲沃这地方比较特殊,城池比晋国都城翼城还要大。按古代礼法,臣子的封地大于国君,不光是僭越行为,也不吉利,当时就有大臣反对。

成师此人既有德行,又有才华,所以晋国人多归附于他,曲沃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后来晋昭侯被弑杀,成师准备入翼城取代晋侯,结果被忠于嫡系的大臣发兵打败,只好退回了曲沃。

因为这件事,导致翼城和曲沃两派势力走向势不两立,晋国事实上已经分裂为两个政权。

此后即位的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连续对翼城发动进攻,先后弑杀了晋孝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最终消灭了晋国嫡系一族,完成了庶系对嫡系的大翻盘。

晋献公屠戮公室,导致公室势力衰微

晋献公即位后,新的公室势力,即桓叔、庄伯之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再次形成庶系对嫡系的威胁。为了解除后患,晋献公听取了士蒍的建议,对公族势力举起了屠刀:

“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

按理来说,晋国的新老公室,经过成师、庄伯、武公、献公四代人的杀戮,已经屠戮殆尽,可以停手了,但晋献公竟然陷入了疑神疑鬼,欲罢不能的境地。在梁五和关东五的挑唆下,晋献公又把矛头对准了自己的儿子们。

“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

为了让小儿子能顺利即位,晋献公将太子申生发配到曲沃,让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地,所有的儿子们都受到贬黜压制,去了边地,唯有奚齐和卓子留在京城。

晋献公过度的屠戮和压制,给晋国内乱埋下伏笔。结果公室势力的丧失,让朝政大权落入少数卿大夫之手,没有势力拥护的奚齐和卓子,先后被大臣里克弑杀,晋国进入了最黑暗的君权争夺时期。

晋文公即位,功臣派迅速成长为卿室势力

重耳自晋献公晚年避祸逃亡,十九年后终于又回到晋国,以六十二岁高龄,坐上了国君的位子。晋文公即位后,由于公族势力的衰亡,卿室势力必然成为填补政治空白的新势力,其中既包括公室远亲宗族,他们与国君同姓异氏,也包括一些异姓卿室。

这些卿室势力,以跟随晋文公流亡的功臣家族为主,包括狐氏、赵氏、颠氏、魏氏、胥氏等,加上先氏、栾氏,构成了晋国最早的卿室势力。

后来晋文公创建三军,上、中、下三军各设将、佐,合计六人,为国君以下的六卿,其中中军主帅为正卿,六卿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到后期,形成了世袭制的十一家贵族势力,牢牢把控了晋国的朝政大权: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

三家分晋,晋国吞下了寡头政治的苦果

十一家卿室贵族势力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又经过多年的利益纷争,最后形成了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家寡头政治势力,他们走向了擂台中央,展开最后的搏杀。

第一回合,由智氏联合魏、赵、韩三家,打败中行氏和范氏,随着中行氏和范氏逃往齐国避难,这两家势力集团,在晋国画上了句号。

第二回合,赵、韩、魏三家联合,打败了最强大的智氏,随着智伯被杀,昔日十一大卿室家族,仅剩下韩赵魏三家。

第三回合,韩、赵、魏三家寡头势力,进一步掏空晋国,五十年后,周天子被迫册封三家为诸侯,又过了二十七年,三家强行给晋国末代君主晋静公搬家,宣布废黜晋静公,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

综述

晋国的灭亡,起于公室势力威胁君位,导致以庶代嫡;为了避免类似情况,晋国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大肆屠戮公室。公室的消亡,导致政治势力真空,随着晋文公的上位,新的卿室势力迅速填补了这个空位。

政治这东西,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什么时候都要有一批势力集团存在,他们相互掣肘,相互支撑,形成动态平衡,谁也不能基因突变长成怪兽,这才是良性的。

晋国几代国君,过度干预政治势力的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结果诞生了六卿权势大于国君,三家势力欺压晋侯的局面,其灭亡的命运,从那时候就注定了。


寻根拜祖


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为何到了战国时期就被韩、赵、魏三家公卿就给分了呐?总结起来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晋国国君的公族几乎被屠戮的一干二净,存活下来的非常少,而且也没有什么政治、军事实力;第二,没有公族支持的晋国国君不得不任命公卿,封赏土地,让他们拱卫晋国,俨然是周王国的缩小版。

至于晋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式微,而公卿逐渐做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了。

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

春秋初期,晋国就发生了分裂,晋昭侯(公元前746-公元前739年在位)分封自己的叔叔桓叔在曲沃(现在山西闻喜县),而晋国国都在翼城(现在山西翼城县)。

曲沃的城池规模要大于晋国的都城翼城,晋国这种分封属于本末倒置,直接造成晋国分裂为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晋国的翼城集团和曲沃集团。强大的曲沃桓叔集团不肯低于晋昭侯,于是双方展开了长达70多年的内战,手足互相攻击,为的就是晋国的大位。

1、第一次曲沃代翼战。(公元前739年)

公元前739年,晋昭侯被大臣潘父所杀,曲沃桓叔趁机进入翼城,企图取代晋侯的位置,晋国上下不同意,击败桓叔。

2、第二次曲沃代翼战(公元前724年)

公元前724年,曲沃桓叔的儿子曲沃庄伯派人刺杀了晋昭侯的儿子晋孝侯,曲沃庄伯像他的父亲一样也企图取代晋侯。晋国在荀国等诸侯国的帮助下击败曲沃庄伯,曲沃庄伯退回封地。

3、第三次曲沃代翼战(公元前718年)

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再次聚集联盟,围攻晋国都城翼城,晋昭侯的另外一个儿子晋鄂侯战败逃亡。曲沃庄伯又想取代晋侯之位,周王朝不同意,联合诸侯击败曲沃庄伯,迎立晋鄂侯的儿子即位晋侯,是谓晋哀侯。

4、第四次曲沃代翼战。(公元前709年)

公元前709年,曲沃庄伯的儿子曲沃武公(后来的晋武公)进攻翼城,晋哀侯战败被抓、被杀。晋国上下都不同意曲沃武公继承晋侯,曲沃武公被迫退回封地。

5、第五次曲沃代翼战。(公元前705年,或公元前706年)

晋哀侯被杀之后,他的儿子姬小子继承晋侯,称小子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召见小子侯并把他杀了。他再次企图取代晋侯,这一次周王朝的天子周桓王看不过眼,派军进攻曲沃武公,曲沃武公只得退回曲沃。

6、第六次曲沃代翼战。(公元前678年)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再次讨伐晋侯缗,并很快消灭了晋侯缗。这次曲沃武公将晋侯的的财宝大部分送给了周釐王。周釐王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巨额财富,对曲沃武公的做法也就听之任之了,并且下诏书任命了曲沃武公继承晋侯爵位。

晋国的小宗曲沃一族经过60多年的征战,先后杀了五位晋侯,驱逐了一位晋侯,最后终于取代了晋侯的位置。

晋国公族的大宗成了小宗的猎物,完全取代了,这也标志着礼崩乐坏,制度败给了军事实力和财富,在晋国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后人多效仿。

晋献公屠戮公族。

曲沃武公晋升成为晋武公,原来的晋朝大宗的公族被驱逐,远离权力中心,取而代之的则是曲沃这一支的公族。包含曲沃桓叔这一辈的公族(除曲沃庄伯)、曲沃庄伯这一支的公族(除曲沃武公),曲沃武公这一支的公族。

曲沃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即位之后,深深感受到这些公族的威胁,必须要除去这些公族,不能让小宗吞并大宗的这一幕重演。(晋献公和骊姬剧照)

晋献公的大臣士蔿认为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子孙非常多,如果不消灭他们,将来的祸患非常大。由士蔿自己亲自出面挑唆曲沃桓叔、曲沃庄伯这两支公族互相内斗。

士蔿先后和这两个公族的富子(富有的子孙,或者富氏)、一帮不太富有的诸公子先后交谈,挑唆他们互相攻击,逼迫富子被迫逃亡他国;这一招继续使用,再次挑唆游氏和公族诸公子的矛盾,将游氏也灭了。剪除了最大的威胁之后,晋献公就开始着手处理自家公族的这些人了。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建造好一座新的城池,让公族的这些公子们居住,此时他们刚刚灭掉了游氏。住进新的城池之后,晋献公发兵包围占领这座城池,一统血腥屠杀,晋国的公族几乎屠戮一空,生下为数不多的公族公子也都逃亡国外。

骊姬之乱——晋献公之子几乎全灭。

曲沃武公屠戮了原来晋侯的公族,他的儿子晋献公将曲沃公族也几乎屠戮干净。剩下的晋国掌权的公族大都是晋献公的儿子了。晋献公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子申生(母亲齐姜)、重耳(母亲狐季姬,后来的晋文公)、夷吾(后来的晋惠公、母亲为小戎子,狐季姬的妹妹)、奚齐(母亲骊姬)、卓子(母亲少姬,骊姬之妹)。

骊姬和妹妹少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于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晋侯爵位,取代太子申生。公元前665年,太子申生去祭祀自己的母亲齐姜,祭祀的胙肉送到了晋献公哪里。骊姬趁机下毒,并且让狗吃了,毒死了狗,然后诬告太子企图毒死晋献公。太子申生是一个孝顺儿子,没有辩解就自杀了。不过骊姬的儿子之上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哥哥,都掌握了实际权力,于是骊姬再次诬陷这两位公子,两个公子被迫逃亡他国。(骊姬剧照)

晋献公去世之后,大臣荀息立骊姬之子为晋侯,大臣里克杀了他;荀息再次立少姬之子卓子为晋侯,里克再次杀了卓子。

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军队帮助下回国,将里克杀死,成为晋惠公。晋惠公只有一个儿子公子圉,在晋惠公去世后继承晋侯,是谓晋怀公。晋怀公担心自己的自己的长辈公子重耳回国夺取爵位,于是希望借助自己权力削弱公子重耳身边的势力,他将大臣狐突杀了。狐突是晋献公的老丈人,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晋献公,并且分别生下了晋文公重耳、晋惠公夷吾,他也是晋怀公的老姥爷。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进军晋国,晋怀公不敌逃跑,不久被杀。

晋国从此之后不再立公子,晋国无公族。(晋文公重耳剧照,设三军六卿,公卿逐渐做大)<strong>

晋文公重耳无可奈何。

经过以上三次大规模的政治内斗,晋国的公族们绝大多数被自己人干掉了,剩下的几个公族也没有什么势力,基本都不敢在晋国待着,一不小心就成为晋国君主的刀下之鬼。

晋文公重耳在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在位,他继承晋侯的爵位之时,那还有什么晋国的公族,就是有也不敢用了。既然没有了公族拱卫王室,那就只能封赏公卿,让他们为晋国卖命了。

于是乎,晋国的公卿们开始活跃于晋国的政治舞台之上,开始之时,这些公卿非常之多,有几十家。(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公卿封地和晋公族封地对照图)

三家分晋。

晋文侯时期在三军中设立了六卿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公卿内斗。晋平公时期,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个公卿之间互相倾轧、联合,很快就把晋侯架空了,实际权力操控在这六家之中。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被灭,晋国公卿只剩下了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其中以智氏为权力最大,封地最多。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胁迫韩氏、魏氏共同进攻赵氏的封地晋阳,围攻了三年时间也没有攻打下来,于是决定放水淹没晋阳城,晋阳城内的粮食准备比较充足,但三年下来也快要到了断粮了。赵氏赵襄子派遣张孟谈去说服魏氏和韩氏,陈明利害关系,一旦赵氏被灭,下一个就是韩氏、魏氏两家了,于是三家决定共同进攻智伯瑶,平分他的封地。弱小的韩赵魏三家联合,共同进攻智氏,智伯瑶被抓,智氏灭亡。

公元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国剩余土地,只给晋侯留下了两座城,一个是曲沃城,,另外一个是绛城,都是晋国曾经的都城,这时的晋国国君就是缩小版的周王室,已经没有多少实力了,灭亡只是早晚之间的事情了!


穿越再现彼岸


有人说晋国之法,始祸者死。军政合一,制霸春秋。 三军六卿,君臣将佐。智赵韩魏,三家分晋。可以说三家分晋是导致晋国走向分裂的罪魁祸首。

晋国的六卿制度是令晋国走向强大的根本,但也是晋国走向分裂的罪魁祸首

晋国有多强大?

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晋国鼎盛时期,其疆域横跨了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多个省份。更为关键的是,晋国所占据的疆域,属于中原核心区域因此人口密集、经济文化繁荣。

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晋国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比如晋文公在位期间所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才,基本上都是晋国人。

晋国的六卿制度虽然导致了三家分晋,但是,六卿所在的家族都是人才辈出,这让晋国拥有春秋时期最丰富的人才。而这,帮助晋国在对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的战役中胜多败少。

为什么晋国会分裂

晋国灭亡的最直接原因是不重用公族,导致晋国后期向心力不强,最后造成三家分晋的结局。


汤姆猫谈历史


晋国公室不是逐渐衰落,是突然间就衰落了。其实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公室衰落是比较普遍的事情,但是只有晋国最突然最快速。

一、晋国王室的衰落

晋国王室衰落的直接原因是晋献公诛杀公子和王室成员。

晋献公在历史上没有他的儿子晋文公有名气,就是那个流亡各国的重耳大哥。但是晋献公也不是没有任何贡献,“假国伐虢”这个成语就是晋献公这个老哥贡献给我们后人的。

公子重耳流亡各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老爹不靠谱,非要诛杀晋国公子和王室。也正是这个事件,导致了晋国公子和王室突然间被诛杀殆尽。

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得到了骊戎美女骊姬。同年,晋献公大臣士蔿跟晋献公建议诛杀王室公子以避免祸乱。晋献公听从建议,把晋国公子王室杀了个七七八八。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五年,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

八年,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九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

晋献公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晋献公的老婆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上位,离间晋献公和晋国太子申生,结果申生逃跑,并在十二月自杀。

骊姬环顾一圈,发现晋国还有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潜在的威胁还在,骊姬继续离间晋献公和诸公子。

重耳和夷吾一看情况,不得了了,再不跑就要送命了。于是这俩大哥连夜跑路,离开国都。晋献公后来发现自己儿子跑路了,还是不辞而别,心里就犯了嘀咕,这闹不好是要造反啊,赶紧派兵去抓人。重耳和夷吾组织抵抗。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二十一年,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太子速祭曲沃,归釐於君。”太子於是祭其母齐姜於曲沃,上其荐胙於献公。献公时出猎,置胙於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原子母辟之他国,若早自杀,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於今,妾殊自失於此。”太子闻之,奔新城。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太子曰:“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於新城。

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二子闻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初,献公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蔿。士蔿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命重耳促自杀。重耳逾垣,宦者追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翟。使人伐屈,屈城守,不可下。

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这样。先有大臣建议晋献公诛杀公子王室,后有骊姬乱政诛杀王子王孙。晋国王室成员在短短一二十年间被诛杀殆尽,后来夷吾复国继位为晋惠公,又来一次清洗,诛杀当年的公子乱党,又死了一批人。后来等晋文公上台的时候,自己的兄弟亲戚基本死完了,所以,王室自然就衰落了。

二、晋国诸侯的崛起

晋文公不是从他老爹那里得到的晋国,而是从他侄子晋怀公那里得到的晋国。

前面说了,晋惠公得国以后,也来了一次大清洗,诛杀当年的公子乱党,又死了一大批人。然后晋惠公不行了,太子从秦国返回继位,是为怀公,重耳回国杀晋怀公夺取王位,继位为晋文公。

流亡十九年的重耳终于夺取了政权,杀掉了晋怀公,自己做了晋国的国君。

晋文公继位时,晋国的情况在《史记》中有记载。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晋文公继位的时候,封赏有功之臣,介子推说了当时的情况“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晋文公继位的时候,晋献公的九个儿子经过骊姬之乱和惠公怀公时代以后,就只剩下晋文公自己了。惠公和怀公既没有后代也没有亲属。晋文公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晋文公继位以后,开始选贤举能,大肆拔擢有能力的士族做官,管理国家事物。

晋文公是个明君,拔擢的世家大族,他都能控制住。但是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国君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了,诸侯逐渐坐大,逐步掌握了晋国的大量资源,后期的晋国国君不但不能控制晋国诸侯,反而要依靠诸侯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大权旁落,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

小结

晋国王室不是逐渐衰落的,经过晋献公的诛杀、骊姬之乱和后来惠公文公的诛杀,晋国王室基本死绝殆尽,已经没有公室可言了。

晋国王室是突然间就衰落了,只不过王室衰落的后果是逐渐显现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晋国诸侯控制的国家资源越来越庞大,王室影响力越来越小,对诸侯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小。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晋国王室是逐渐衰落的,晋国诸侯是慢慢坐大的。


风陵流度


公室渐衰是中原各国的通病,主要根源在封建制。

各国应对封建制危机想了不少办法,比较成功的是楚国,在新征服地区实行县制,县的所有权归王室所有,楚王有权任免县的长官。

晋国也想学这一套,在晋献公时期开始设县。但由于他的很多做法太过于粗暴,结果在他死后出现了反弹,原本用以推行官僚制的县后来也变成了世袭罔替的封地,到了晋文公上台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大夫拥有县权的合法性。

第二个因素是国无公族制度。春秋早期封建制危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公子公孙抢班夺权,为了遏制这股苗头,中原霸主想了不少办法,但作用有限。而在晋国这种事情就更不像话了,公子们争争抢抢也就算了,抢不过就直接开战,结果这内战一打就是七十年(曲沃代翼)。

晋献公上台以后拨乱反正,结果一个不小心用力过猛,给矫枉过正了,搞出来一个晋无公族。以前封建大夫靠的都是亲缘关系,现在不行了,血缘关系越近的人越受排斥,反而是国外来的那些流浪客都成了香饽饽。

但是这些人你要怎么用才行呢?靠能力?靠才华?还是靠脸?当然都不是,是要靠军功,所以晋献公就搞出了一个类似于军功爵制的东西,你在战场上建功了,就分配你一块地管理。当然了,这块地你一开始只是负责管理,后来乱了才成了封地。

晋献公设计这种规则的时候没有全盘的打算,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规则上有些混乱。晋文公回来后就给他规范了一下,搞出个三军六卿制度来。这可了不得,战功显赫的不仅能有地拿,还有官做,这一下子把人们的热情全激发起来了,所以才有了他后来的称霸。


历史一般般


西周建立,建立宗法制,以血缘关系分封,是为诸侯。

在诸侯国也是贯彻分封制,以血缘关系分封的,随着世代的更迭,宗族越来越庞大,血缘关系越来越远,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宗室不服从最高统治者的管理,甚至叛乱夺权。

晋国就出现过曲沃代翼,晋国的小宗发动叛乱,诛杀大宗,谋逆篡权,小宗上位后,为了消灭反对者开始了一场血雨腥风,诛杀宗族。

要知道,宗族是世袭制国家的统治根基,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宗族掌握着国家的命脉。

曲沃代翼以后,晋国宗族实力极大的削弱,后来晋文公重耳的父亲也是发动叛乱夺得皇位,又诛杀了大批的宗室。

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空缺,卿大夫上位,晋文公重耳时代,是士大夫最为活跃的时候,赵家、韩家、魏家、智家等卿大夫活跃在晋国的朝堂之上,晋文公雄才大略,能镇得住他们,当然没事,可是随着世代的推移,卿大夫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宗室,这就糟糕了,也为后来三家分晋埋下了飞表大的祸根!





翰家大少


简单说一下 就是自已作死 晋国王室是很兴旺的 普国新王继位 怕余下的公子作乱 就挑动公子们互斗 7 8 年下来 公子们都以死绝 而王室成员也差不多死绝了 无人可用 然后四大家族联合谋反 晋国就亡了 然后赵 魏 韩联合灭了最强的一家

三家平分普国 这就是三室分普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