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內驅力,讓孩子“我想學”?

青青藤教育


關於孩子的學習,估計很多家長談起來都很頭疼,誰都希望有一個能夠不需要家長管教自己就能主動去學習的孩子,同時還學習有效率,作業做起來又好又快。可是無論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的為他們操碎了心,講盡了道理,盡心的輔導。可是孩子很難變成一個有內驅力不用教導就能自我奮發的孩子,如何讓孩子變成一個我想學習內驅力的孩子呢?

家庭教育好壞的內心決定了孩子是否有意願去激發這個內驅力學習

我們常常都說家庭的教育是10分重要的,如果我們的家長希望孩子在學習上主動或者簡單的說,在事實上都很積極主動去完成的話,那麼就要學會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有意識的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方式,幫助孩子,認識自我,學會自我激勵自己能夠做好學習上的事,而且能夠通過不斷的努力,把學習提升的更高。

同時在家庭的教育中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他始終明白,如果自己選擇做一樣事情,就必須要盡全力做好,絕對不能夠敷衍了事,馬馬虎虎隨隨便便,這是幫助孩子纏身內驅力幫助日後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

多從正面能量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好處,才能主動的學習

要想能主動的學習,首先我們就要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的家長常常會發現很多孩子一開始對很多事情都十分的有興趣,但是就是不能夠堅持下來,比如一開始覺得打架子鼓很好玩,可是又不能夠堅持過段時間就無聊了,一開始覺得嗯打球很有樂趣,可是真的要進入枯燥的動作,練習的時候也堅持不下去。

這就是一個學習的行為,得到的好處沒有去強化它而導致的,如果家長很希望孩子能夠真正的主動學習,那麼只能堅持一個引導原則就是不斷的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行為有好處。比如說孩子有幾次特別快的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作業,那麼家長就應該安排多餘的時間,就不要再額外的增加其他的作業任務,相當於讓孩子體驗到了快速完成作業的好處。只有這樣不斷的激發,逐步的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不要試圖用獎勵來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而應該引導孩子提高耐挫力特困難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的行為中,習慣性的做法就是給孩子以外部的物質獎勵,書讀好了給買玩具考試,作業做的好了,獎勵看電視。其實這種行為可以一時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卻不能夠產生讓孩子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獎勵,而不是習慣於學習本身。一旦外部的物質獎勵停止,那麼孩子又有多少能夠繼續延續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呢?我們贊成偶爾的表揚和鼓勵幫助孩子發現體會學習的好處和成就感,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另外一點就是在孩子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法堅持的時候,家長不要急於的去安慰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對於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鞏固孩子的學習興趣,並非就是一件壞事。我們就是要引導孩子克服困難提高學習上的承受挫敗的能力,幫助孩子不斷的高效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主管理學習,而不要使用打罵這些行為強化學習

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簡單的錯誤一犯再犯,做作業的時候磨蹭拖拉,上課時候走神這些行為,家長更多的採取的就是打罵的方式也是很多家長的必殺技,這種教育方式簡單而有效,但是很容易造成打擊孩子學習行為心理的作用,常常起到一個牴觸和逆反的行為。

可能有的家長說打罵還很有效果,打罵之後孩子真的改掉了一些毛病,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可是這種短視的行為只能增強學習效果,卻不能強化孩子有取得好成績的意願,簡單的說就是沒有進一步學習的內部動力,他只能靠著外部的這種強化性的懲罰性行為進一步的提高,並不是我們家長所要的。

我們家長應該對於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為設法去看這個行為能讓孩子得到什麼好處?要教會孩子有效的合適的辦法去滿足這個需求。比如說寫作業比較磨蹭,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找辦法看看怎樣寫得又好又快,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家長是在幫助孩子找到辦法讓他更快的學習更好的完成任務。同時家長也要認清楚孩子自己真實的學習水平,不斷的通過鼓勵和引導讓孩子體會進步和成長的快樂,隨著年紀的增長假讓他們能夠實現自我管理,只要每一天都比自己的昨天有進步那麼就是孩子正在走向卓越和優秀的表現,也是不斷的增強自我學習內驅力的一種外在行為。


小學英語點點通


我讀書的時候,曾有一位極度自律的學霸同學,每天幾點學英語,幾點做數學,什麼時間讀課外書,什麼時間看新聞,安排得妥妥的,雷打不動的堅持貫穿了整個中學生涯,最後,如願考入北大。

這種學習內驅力特別強的孩子,我們叫他們“別人家的孩子”。因為,輪到我們自己的孩子,畫風往往是這樣的:

“媽媽,我就看一會兒,就一會兒,看了這集我就去寫作業。”
“媽媽,等我吃了這個蘋果再讀英語行嗎?”
“媽媽,數學好難啊!我真的不想學。”

拖拖拉拉、厭倦學習,即使被強迫按在桌子前學習,也提不起精神,進入不了狀態。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不管怎麼說,學習本質上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讓一個青春好動的孩子能踏踏實實坐在桌子跟前好好學習,的確是挺痛苦的。所以,讓孩子找到學習的內驅力,關鍵就是: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第一步,作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豐富學習的形式。

對於英語,通過看英文動畫片、英文電影來學習,效果肯定比看著書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得學有意思;對於生物,到田間地頭、野生動物園走走看看,肯定比光看書記住得多。總之,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起來,是讓孩子沉入學習的第一步。


第二步,當沒有那麼多的內容可以有趣到讓孩子“沉迷學習不能自拔”。那如何讓孩子靜下心來學習那些枯燥的內容呢?家長可以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1.採用階段性獎勵的方式。比如,家長可以做一個學習自律表,每完成一個任務獲得一顆小星星,累積獲得多少顆星星可以獲得一次小獎勵,比如一個小玩具,或者多看一集動畫片等等。

2.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父母當學生,讓孩子通過講課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1946年,美國學者、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我們最常用的,就是第一種學習方式,老師講學生聽,學習效果只有5%。接下來依次是閱讀、聽與看、示範,分別能達到10%、20%、30%。

但是,當我們看看再金字塔底座的學習方式,就是教給別人,或者立即應用,兩週後能記住90%的內容。可見,讓孩子當小老師教父母,是最有效也是最能讓孩子獲得學習成就感的方式。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家長要起到榜樣的作用。

當孩子在書房寫作業的時候,如果父母在看電視、看手機,難免會讓孩子覺得不服氣,“憑什麼你們可以娛樂,而我只能在這裡寫這些枯燥的作業。”但是不看電視、不看手機根本不夠,父母也要做一個愛學習的榜樣。大凡愛學習的家長,孩子也總是有很強的學習內驅力。

總之,讓孩子產生學習內驅力,讓孩子真正的愛上學習,還是有許多方法可循的。


皮皮聊育兒


做了12年的心理記者,我看到最有用的,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的方式,就是父母本人也熱愛學習,熱愛閱讀。讓學習和閱讀在家裡是一件自然而然,特別普通、特別正常的事兒。

在我看來,買學區房。千方百計的把孩子送到重點中學、花好多錢請家教、上課外輔導班、苦口婆心掰開了揉碎了講道理,都不如父母本身就熱愛學習、熱愛閱讀,給孩子帶來的變化大。

很多年前採訪過山東的一家人,媽媽是個下崗工人,爸爸是個基層公務員。女兒學習一直有點兒吃力,下崗之後,媽媽就想,怎麼能幫助女兒提高學習成績呢?

思來想去,這個媽媽的做法,就是自己開始學英語。媽媽是高中畢業就到工廠當工人了,這時候40多歲,對英語已經一竅不通了。

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更沒有外教,就是跟女兒一起,從初中英語開始學的。女兒當時十二三歲,學的比她快多了。為了不被女兒落下,她做飯也學,洗衣服也學,就連晚上做夢的時候都在學。

三年之後,女兒升高中的時候,媽媽的英語已經很不錯了,都開始做高考英語捲了。

媽媽是拼命學英語的時候,爸爸也沒閒著。爸爸中專畢業,也沒上過大學,但一直有個寫作的夢想。爸爸開始大量的閱讀,逼著自己開始寫東西。剛開始,一天寫100字都跟要了命似的。都是這麼堅持每天練每天練,每天至少閱讀三個小時,寫作三個小時。竟然出了第一本書,一本描寫當地鄉村,他小時候生活環境的小說。

他們家裡根本沒有電視,每天下了學下了班吃完飯,三個人就一起坐在書桌旁邊。媽媽學英語,爸爸看書寫作,孩子寫作業。

按父母的說法,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天資一般,成績也屬於中間靠後。但自從一家人,開始集體學習之後,女兒的成績就慢慢追上來了。最關鍵的是女兒覺得學習看書,是一件特別正常的事兒,應該做的事,也是讓人享受的事。

最後,女兒考進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英語專業;媽媽開始給周圍的初中學生當英語家教;爸爸的書,已經出到了第三本。

這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他告訴我們,想讓孩子有學習的內驅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家庭中有學習的氛圍,所有人都在學習,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件愉快又自然的事。

自己一邊兒打著麻將,或者一邊兒刷著抖音,一邊訓斥孩子不愛學習、不求上進。孩子怎麼可能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和動力呢?

做了12年心理記者,也是管理心理學博士,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最難認清楚的人是自己,最難管理好的人也是自己。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探索自我,瞭解自我,過上幸福豐盛的人生。

每天一個好觀念


我覺得這方面我是比較有經驗的,因為我的孩子還算很好學,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愛看書,因為他說書本可以告訴他很多他不知道的東西,四歲主動參加了跆拳道興趣班,現在兩年了,有目標要上黑帶……其實作為媽媽我很懶,但是對於孩子的好奇心我保持了,在家我從來不隨便教他生活以外的東西,只告訴他,你想知道的東西,以後都可以看書,學習方面我也不怎麼教,因為我是媽媽不是老師,我只告訴我的孩子,你以後會學到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老師課上會教你,認真聽講,錯過了就沒了,我的孩子才6歲,但是識字量很大,都是他自己出門坐公交車坐地鐵看廣告認識的,到處都是他好奇學習的地方,超市阿姨都是他的識字老師,不懂自己就跑去問了,會看書,算術看著看著,既然也看會了,我一直覺得我是保持了他的好奇心,幼兒園老師也說他上課很認真,不管他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都會很用心去學習,回到家裡也會很樂意展示給我看………在學校也因為知識面比較廣,同學也都喜歡跟他玩………


ss3080


我的女兒現在十二歲,可以說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從小我們大人總是鼓勵她,表揚她,把她的自尊養大了,現在雖然有時候有點自負,但有了自尊心她不甘落後於別人。

鬆懈的時候我會給她分析她的未來,如果學習好可能會有什麼工作,學習不好又是什麼工作,然後考試考得好我也不獎勵,最多誇她有進步,因為我讓她知道那為她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當然跟她交的朋友也很有關係,她朋友愛學習,她也不甘落後。


意大利啊琴


如何激發內驅力,讓孩子“我想學”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拖拖拉拉的孩子,著急的父母,怎麼才能讓孩子主動一點自己想學呢?

一,運動

之所以把這個看似和學習毫無關係的放在第一位,是因為,現在很多家長都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身體因素。某個偉人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良好的身體條件,就很難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沒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就沒有足夠的專注力,就是所謂的精神不集中,也就是我們常看到有些孩子懶洋洋的,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有些人會說。不是啊,我的小孩打遊戲的時候很專注啊,玩的時候也不覺得累啊,可是那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的孩子一千個裡面能有一個就不錯了。能把學習當成快樂的一萬個裡面能有一個就已經很厲害了。

想想老祖宗留下來的名言“學海無涯,苦做舟”,“懸樑刺股”,“聞雞起舞”,“鐵杵磨成針”有那個故事說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講出來都讓人退避三分。

所以孩子的學習動力要從運動開始,在運動中,身體素質,性格以及堅毅的品質就會慢慢形成,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成長。這也符合家長對孩子的基本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二,內驅力,讓孩子主動學習,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孩子什麼時候開竅,這個和學習無關,和小孩的經歷有關,

我主動學習的時候是讀高四的那一年,之前從小學到高中一路直上,靠著老爸的關係,沒有任何阻隔,當別人還想著去哪裡讀書的時候,家裡人已經安排好了,但是高考之後的學校安排不了,於是帶著我,和一車的禮物去省城找學校,託關係,求人,送禮。由於最後錄取的學校專業不好,就被安排回去復讀。那一個夏天,就是我所謂的開竅的季節。從此在夢裡面都在學習,真的有一次做夢把數學題給解出來了。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報很多輔導班,覺得別人報了,自己的孩子也去,總有些收穫吧,其實就我個人經歷來說,真的沒有多大的用處,上課根本不聽,人坐哪裡也是耗時間而已,反正在那裡都是無聊。真要是想學,根本不用什麼輔導班,《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就搞定了。

三,至於網上說的什麼自律,培養學習興趣,父母的表率作用都不是核心,看看我們周邊能做到自律的人有多少個,真正喜歡學習的人有多少個就知道了,連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居然幻想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做到,不是葉公好龍,就是痴人說夢,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父母的榜樣作用可能影響還大一些,但是以前我在房間裡面複習,老爸照樣在客廳裡面看電視,一到十二點就來敲門讓我睡覺,也沒什麼問題。

讓孩子“我想學”,最關鍵的是褪去對孩子的保護措施,孩子自然懂得成長,自然知道應該怎麼辦,自然著急。但是現在的情況剛剛相反,家長著急,書包,鞋,輔導班都給孩子準備好了,但是卻發現孩子一點都不領情。

沒有見過風雨的孩子,怎麼看得到七彩的美麗?



職場奶爸成長手冊


作為一個教育媒體人,我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也看了不少資料,總覺著自己理論上沒問題,完全知道該如何激發一個孩子的內驅力。

但是,當我開始輔導我女兒的時候,我才發現,有時候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其實是另外一回事,所以這些年我也走了一些彎路,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如何激發內驅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儘可能地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感,也就是說讓孩子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一個人如果能夠不斷地獲得這種愉悅感和成就感,那麼就會激發孩子思考和學習的內驅力。

怎麼樣做才能讓孩子儘可能地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感呢?

學習內容的難度要適中,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

最好的獲得成就感的學習內容是讓孩子經過一些努力就能夠學會的內容。太難會導致孩子厭學,太簡單會導致孩子對學習內容缺乏好奇心。

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還制定學習內容,不能急。我女兒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讓她接觸過所謂的奧數,當時抱著的想法就是讓她去聽聽,願意上就上,不願意上就算了。哪知道機構在招生的時候都是有套路的,一開始的試聽課他們儘量去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歡上這個課;當我們正式開始上的時候才發現,內容越來越難,越來越枯燥,所教授的內容嚴重超過了孩子的理解力。基本上就靠家長聽課記筆記,之後再回家對孩子進行二次輔導。(寫到這裡相信大家也知道了這家機構的名字)

我在家裡輔導孩子數學時,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孩子的認知規律和大人的認知規律完全不同,我一直再用大人的認知規律來教孩子,這種情況下孩子基本聽不懂,而且她也不想聽。

這個時候自然我就很生氣,大發雷霆,把孩子罵一頓(你有沒有遇到相似的情景?)。在最初的幾年,這種情況時常發生。

後果就是孩子一做題就想到那種很痛苦的情形,久而久之她就會把學習(尤其是數學)和她的痛苦經歷聯繫在一起,自然她就不會主動去學習,主動去思考。

幫助孩子找到方法,讓她獲得成功的喜悅

這一點也很關鍵,但要注意的是幫助孩子找到方法,而不是替孩子找到答案。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繁衍,最重要的就是一代一代人對生活技能、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我們作為家長也一樣,不要認為孩子學習是學校教的事情,家長本身也一定要教給孩子面對問題如何解決,面對知識和技能如何掌握等。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學歷不高,怎麼能教孩子?注意,你只是知識不豐富,並不代表你沒有掌握技能的方法,方法其實都是想通的。一個好的教練未必是一個好的運動員,也不需要是一個好的運動員。

我女兒二年級,最近在學習前滾翻,有一天她回來非常沮喪的告訴我,他們班裡大部分孩子已經都會了,只有少數幾個不會,她學了兩節體育課了,還是翻不好,下次體育課她不想去了。

我首先告訴她不要急,這個應該不難,通過一些訓練是肯定能夠學會的。話雖如此,但是我對於前滾翻該如何翻也是一頭霧水,雖然自己年輕的時候能翻過,但是具體的技術要領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於是我告訴她咱們可以一起到網上找資料,找到前滾翻的教學視頻來學習,於是我們用了一個下午,基本學會了前滾翻,小傢伙兒翻得越來越好,特別有自信,也特別興奮,接下來的幾天裡,她基本上每天回了家都會翻上幾十個前滾翻,所以只要耐心的去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孩子是完全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的。這種成功的喜悅也會轉化成為她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內驅力。

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玩電子遊戲的時間

相比學習,電視、電子遊戲等的設計更加能夠刺激孩子的感官,更容易讓孩子獲得一種愉悅感,一旦讓孩子長期接觸此類東西,勢必會讓孩子感覺學習是一種特別枯燥或者無趣的事情,她在學習上無法獲得比遊戲更加愉悅的感受的話,在學習時就會更加煩躁,不但不會主動學習,即便你強迫孩子去學習,她也想盡快完成,應付了事。

所以,一定要儘可能的控制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和次數。學習之餘,不讓看電視,玩IPAD;可以陪著孩子做遊戲,做運動,或者一起讀書、看書……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加關注、私信獲得更多資料


太原升學圈


1.學習目的。是最重要的,也是家長最不重視的。很多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有些說:媽媽叫我讀,老師叫我讀。爸爸說:不讀書就需要去種田等等。家長在家,就好好寫作業,不在就不寫,看動畫片玩遊戲或者亂寫。 所以 都不是為自己讀書,這樣能讀好書嗎?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目標,或者問他長大打算幹什麼,好好讀書是達到目標的必經之路。

要讓他明白為什麼讀書?目的很重要。

臺灣一個著名作家在一本書裡給兒子寫到: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能給你帶來快樂,在未來有說“不”的自由。

可能對孩子有點深奧。簡單地說就是:我要你好好讀書,不是為了比成績,你讀好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假如沒讀好,很多事情不會做,做不來,,選擇性會比較少,可能只能做你不喜歡的工作。

孩子就會明白:讀書是為了以後能過得更好。明白了目的性,接下來幫孩子做一些計劃。比如年度計劃,月度計劃,每天的作息時間等,可以細化到每日的計劃的各個方面,計劃的原則需要符合身心發展規律。比如你讓4歲孩子去學鋼琴,學珠心算那就不對了。有了目標有了計劃,才有實施的方向。

讀書學習是相對比較辛苦的事情。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苦的事情誰願意去做,想辦法把讀書變成快樂的事情,把讀書變成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培養學習興趣

其實讀書越好的人學習越輕鬆,因為喜歡學習,吸收得快。

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呢。有些放任型的家庭。一到孩子讀書的時候連哄帶騙 不喜歡也要讀,一旦孩子厭學,想糾正就太難了。最好在開始上學就培養興趣。比如創造一些遊戲,在玩中學是最好的,也可以生活化學習,讓學習應用於生活。很多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生活本來就充滿了知識,讓孩子更加明白知識的重要性。

還有一個習慣性學習。習慣是潛意識的,就像每天刷牙洗臉一樣。潛意識在支配,不會覺得辛苦,因為形成習慣了,不用思考,不會矛盾,因為習慣成自然了。變得很輕鬆。良好的習慣是一生的財富。但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培養一個習慣需要21次不間斷的重複,有些需要更多。


高中數學史老師


從“我不學”到“我想學”,看起來只是一字之差,說起來也只是一句激發學習內驅力,可是對於厭學的學生,要實現“我想學”還真是要有方法,有堅持。

1.從興趣點入手。

一般情況下,厭學的孩子問題首先出在兒童期的早期教育和小學低齡段的學習習慣上,當發現厭學時再培養習慣是不太容易的,如果給他講大道理更是幾乎無用,因為他們什麼都懂就是不願意做。所以我往往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來解決問題,以前班上有一名男生小A,個頭小特聰明,足球踢的特別好,管理能力也比較強,但就是不學習,講過道理沒有用,叫過家長沒有用,訓斥一頓也沒有用,仍舊是上課把書本往桌子上一擺,一節課不張嘴不動筆,下課鈴響第一個就跑了,後來我就想他那麼喜歡踢足球,不如讓他組建個班級足球隊,小A很高興,由於球技好善管理,隊員很服他,可是接下來他遇到難題了,在給隊員講點球,角球的角度時怎麼也說不清楚,我讓他找數學老師幫忙,打那以後,他首先愛上了數學課,自覺看書做題,主動找老師同學解疑,數學成績接連提升,再後來他逐漸愛上了學習,上課表現的很活躍。

2.降低學習難度。

其實厭學的學生內心也是很焦灼的,他很想好好學,也非帶期待學好,可是有很多困難,提筆不會做,張口不會讀,想找老師補害怕捱罵,想找同學幫害怕被嘲笑或是沒人理,怎麼辦呢?給他們降低學習難度。比如有一次英語老師佈置寫一篇小作文,有三名學困生就抓耳撓腮無從下手,看起來特別煩躁,我和他們溝通之後把他們的作業調整為抄寫十個單詞並當堂記住,這三個學生開始時不太情願,可三分鐘後看見別人都在學習就硬著頭皮去做,下課時小B和小C完成了任務,小D還有兩個單詞沒記住,驚訝的是,他們竟然約定明天再記十個單詞比賽,而且第二天三個人真的比了。

3.適時適度鼓勵。

學困生最需要的其實是期待和鼓勵,可是家長和老師給更多時候給的是鄙視的眼神,諷刺的話語,嘮叨的說辭,可能還有打罵,這樣的“待遇”成年人都接受不了,會暴怒的,而孩子們只能讓弱小的心靈一直忍受,在忍受中學習更差,反應更慢,惡性循環。所以我們不妨給他們一些肯定和鼓勵,當然要找準時機,不要做虛偽的鼓勵,不要濫用鼓勵,要講出因為什麼具體事情鼓勵,比如今天作業及時完成,昨天單詞記住十個比前天進步了三個。

“我想學”,為了這句簡單而又讓人興奮的話,大家一起努力。


紫木玉


多誇獎,少忠告,多安慰,少鼓勵,即安慰勝於忠告,安慰勝於鼓勵。

給孩子解釋“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的勤奮與深度動腦才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讓孩子先重視手勤,如多抄寫文科的東西,並多次流露出對孩子的認可肯定欣賞。而對於理科的東西也可通過多做幾遍而加深理解,進而徹底掌握,提醒孩子學會總結應用。在此基礎上促使孩子勤於動腦,重視總結,善於利用,並能舉一反三,重視記憶,記憶有利於理解,而理解亦有利於記憶。

萬不可急躁,待成績有了提高應及時獎勵,併到處誇獎,提高到一定程度,若很難再提高,可選擇保持,保持也是一種進步。

整個過程必須重視“做人”,怎樣教育孩子做人當然是自己的事,因為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性格與什麼情況及自己的家庭是什麼情況只有自己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