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千里重担,足踏万里行程:广丰古道——挑【浦城担】感悟

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即枫岭关交汇三叉之地;有一条通往赣省的千年遗留古道,它的分会之初叫古溪村,处于闽赣两地分界省际公路的边沿地带(今属浙江廿八都管辖)。另一条分支往东北方向进入浙江省廿八都管辖地带。

一条往西偏南方向连接闽赣、穿越两省的商旅古道——广丰古道。广丰古道起点是广丰的洋口、五都和铜畈镇,经广丰二渡关,进入闽界碑,至闽省浦城县以及建阳、建瓯(古称建州),最后至闽省福州、泉州等地,全程一百二十多公里。

肩挑千里重担,足踏万里行程:广丰古道——挑【浦城担】感悟

洋口、永丰、五都三镇,是广丰最繁华的地方,每日清晨挑夫们带着货物由五都乘小船至桐畈;再改由人力肩挑担从二渡关入闽地浦城境内,这种货担是瓮口圆型、肚大,特别是善装小件物品,简称箩筐。是用毛竹细篾丝精编而成,再刷上桐油、并写上主人名号。

这种箩筐是广丰手工艺篾匠师傅的一大杰作,这种箩筐轻巧耐用,并装满货物,挑着他来往于这条广丰古道的挑夫队伍,被称为“挑浦城担”。而挑浦城担的都是清一色年轻小伙,身板结实、耐力抗劳,俗话说“十八、廿三,压断扁担”就是这个道理。

广丰民间百姓在古时吃苦耐劳是最出名的,他们古铜色的略带咖啡色的脸庞上写满人间沧桑的阅历和感概。

广丰古道上生存着这种民间担夫,他们为了生计,有的长年累月挑着货物往返于这一百二十多么里路程,即三百华里之内的路段;而有的挑夫甚至一辈子作为担夫行走在闽、赣两地之间的千年古道上,有的甚或担劳过度而倒在古道之上,成为了古道的历史缩影。

肩挑千里重担,足踏万里行程:广丰古道——挑【浦城担】感悟

虽然两地也不算十分遥远,但他们长年累月走过的路程何止是绕地球上赤道回归线数圈而已。犹如蜗牛爬行的起点,他们的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行有行规;那么担夫也有行规。

★-担夫行规

挑浦城担的全是青年男子,一般成群结队,很少有落单的行走。并在队伍中推出一个头领,行动规矩、全部按头领形式办事,他们除了广丰本地以外,还有近邻上饶、玉山,戈阳等地;兼有浙江江山、常山等地人群,他们穿草鞋,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头戴竹笠。这种竹笠能遮阳,还能避雨,土话叫“鸟笠”,插到菜园子里,能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

担夫有披挂,也有行头,老远看去就知道是挑夫们来了。所挑的重量一般规定不能超过一百五十斤,过重会影响队伍行走,会体力支撑消耗过大累到,每个担夫挑担重量视自身情况而定,或重或轻,量力而行。比如能挑二百斤的,这选在一百五十斤以下;选一百二三十斤重最合适到一百四十斤了,就不会往上再添,因路途遥远避免过劳而拖队伍的后腿。

肩挑千里重担,足踏万里行程:广丰古道——挑【浦城担】感悟

他们行走在古道上,翻山越岭,上坡过坎,下坡跨道(指步子大),全依领头号令而行,遇上同行或相让、互道问好,祝贺。他们备有干粮水袋等食用品,遇上沿途熟悉的落脚点,也有停下集中歇息、吃饭的。能打尖的落脚点是稔熟的主顾,一般收费较少、或是有少部分免费,只要是不花钱的都会减免,如闽境交界的的界排、山头畈(今为盘亭乡属地)。

每天凌晨他们成群结队,从洋口、或五都亦或是从桐畈出发,相约集合点,领了货物装担,再一起出发,行关找道,一路有说有笑,近旁的也会讲一两个故事,以分散注意力,也会忘了肩上压着的重担。

◆货物一般由头领集中分配给每一个担夫。

因为头领的身份一般都有老板或有固定的店面做担保。否则货飞了以后找谁理论去呢?所以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都有一系列的固定方式方法。或码头、店面、路边集中点,城里装货地点不一而是,提了货、分了担;上肩就走,快走快行目的是为了赶路。

到达浦城境内,或三天或四天,早已有相接的主人在等待,卸了货,装上自己满意的东西,从原路快速而反,又在准备下一个担货地点。也有时间怱忙时候,没有相接的主顾,这时他们就会把货物集中挑到易货计算中心,由当地雇主为他们分销货品。算盘子扒拉一响,或要回货或要银俩,自主决定。

肩挑千里重担,足踏万里行程:广丰古道——挑【浦城担】感悟

担夫每次都要从一个重要的关口前经过。

※二渡关

二渡关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桐畈镇东南部,距镇中心十余华里,东面毗连浙江江山市,南邻福建省浦城县山头畈(盘亭乡属地),与广丰比古隔邻相望,西北面与桐畈蒋坞、王家村接攘。

在其境内有上饶市与二渡关省级公路南北穿越而过。闽境兽岭唐峰河道沿东往西流经上游丰溪(广丰境内),最终会于江西鄱阳湖之中。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其境内的红黏性土壤是得天独厚的产砖土质,闽、浙境内都有车辆往返拉砖构建造房之用。

唐乾符五年(878),黄巢起义軍破饶、信、歙三州,转战闽、浙、赣等地,开山劈地开凿古道七百余里,从仙霞关起始直达建州而去……辟关屯兵、始筑边驿二渡关,并派将土长年驻守屯关。

肩挑千里重担,足踏万里行程:广丰古道——挑【浦城担】感悟

至今还留有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当年起义军屯兵之处新建的村落——叫靖安村。

二渡关为边垂关隘重地,起着守关戍边的重任,其意义与闽境内的犁岭关相同,其关内还留有营房的遗址。

▲还有一条仙霞岭古道,挑浦城担的江山人,他们从江山城关出发或从清湖口岸起始,沿途翻山越岭走仙霞古道,过风岭关入闽境,走浦城小关(庙湾村、盘亭乡属地),翻越梨岭关至渔梁驿而下直达浦城城关境内;换回闽境所产物品,依原路返回故乡目的地。

听邻村大叔讲述,除广丰古道挑浦城担入闽境易货的历史外,他在年轻的时候却挑了一担闽境中的土特产入赣属地,从走广丰古道经界排、山头畈,过比古进铜畈进入二渡关,到达五都换回布匹、黄烟丝(一种民间百姓抽的黄烟,细如发丝,金黄的色调如秀色可餐)。一路上的惊险异常和奇闻趣事,这是后话。

广丰古道是古代客商交易货物往返的重要古驿道,也是闽赣两省经济往来和人文历史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