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廈門,終於不堵了!


到了春節,BRT不擠了,連平日裡堵得要命的海滄大橋也開始暢通了,就連平日裡煙火氣十足的城中村都變冷清了。


沙坡尾、曾厝垵、植物園這些平日裡被遊客擠得滿滿當當的景區,廈門人終於可以自己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冷清是暫時的,春節過後,一切似乎都會恢復如常。


而這一次,有一些廈漂族,他們選擇了離開,選擇了告別這座城市,即使在這裡留下了數十年的汗水,留下了數不盡的歡笑。


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遲到千年


廈門站到了,可下車的人少了。

這個冬天,在狹小的小單間裡,一個人守著寂靜的夜,屏幕前是加班還沒寫完的稿件,突然有點想念18線小縣城的家鄉。


想回到家裡,想每個週末,都能和老朋友相聚,雖然工資不夠多,卻可以不再有獨自生存的孤獨。


多少人一畢業就曾經拖著行李,帶著夢想,渴望在廈門闖出一番天地。


飄飄蕩蕩多年,卻沒能達成心中理想,開始懷疑“廈漂”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開始...


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這一年的廈門,不太冷,卻沒能溫暖我。


“最近街道都在整改了,擺攤和生意都不好做了,做零散小生意的人都走了。”

“自己不是廈門本地戶口,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沒地方上學,而且初中升高中的學位也不多。”

“10年前就在老家買了套房子,後來為了孩子讀書,一直租房在島內陪讀,但廈門一年3萬多的房租對普通打工仔還是有點壓力”

“身邊好多朋友,即使開公司的也買不起廈門的房子,如果一直待著,想要在幾年內買房確實是難如登天”、

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從泉州來廈門漂流十年的@雪惹風塵說”沒房子就沒法結婚,總不能讓女人跟著你租房吧。”所以在年底,他做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離開打拼了許久的廈門。


“今天咬咬牙在泉州東海買了人生的第一套房,雖然不算中心市區,好在也不會太偏。”


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許多廈漂說,很喜歡廈門的環境,但想要在廈門安家,很難。


確實,房價是很多廈漂離開的原因。漂在廈門,在城中村裡一住就是好多年,每個人一開始都在想,住幾年吧,幾年過去就好了。


但幾年啊過去了,工資漲得速度很快,卻還是沒能下狠心在廈門買一套房。而存下的這筆錢,卻能在老家給自己安一個窩。


2018年,廈門的常住人口達到了411萬人,其中外地人口占到了51.3%,超過了一半。


從流入的常住人口在廈居住時間的來看,居住半年至一年的全市為18.6%;兩至四年的全市為28.3%;五年及以上的佔全市43.1%,


數據告訴我們,4成多的廈漂住在廈門四年後會選擇離開,但還有5成會留下。


其實,選擇離開,從來不是懦弱,而是權衡利弊後的選擇。


廈門給不了的東西叫做幸福感?


不否認如果只是在廈門度假,這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八市的煙火氣、鼓浪嶼中西合璧的建築、廈大的浪漫、黃厝飄逸的海風,這裡有一萬種停留的理由。


但如果想在廈門奮鬥生活,光是房價就讓人望而卻步了,如果還要考慮下一代的教育投資的話,可能會很頭大。


但成年人的世界,又有誰是真的容易呢?哪怕學歷比不過別人,工資還不夠高,又有誰不是在盡力為自己的人生打拼呢。


月薪3K有月薪3K的活法,月薪3W也有月薪3W的活法,如果人生因為房價設限,豈不是太過可惜。


畢竟人生除了買房,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比如:


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自我價值的實現

羅曼.羅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不是985,211出身,專業不熱門,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奮鬥和努力實現工資漲幅跑贏房價漲幅。


奮鬥中,不僅是為了生存,也是在一次次嘗試中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知道自己想要的未來到底是什麼。那麼即使有一天離開廈門,就再也沒什麼遺憾了。


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生活經歷的豐富


也許在老家存的錢更多,但在廈門,工作同事是同齡的年輕小夥伴,小X書上出現的網紅店週末可以去打卡。身邊的年輕人不會像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讓你一定要馬上結婚。


即使廈門不大,比起18線的老家,20分鐘就能逛完的市區,這裡也能帶給你公交車1小時的體驗。


也許,離開這裡,週末就真的只能守著手機打發時間了。


再見了,廈門!在廈門打拼了4年,終於認清現實


對於那些離開的人,我送上真誠的祝福。


而對於那些留下的人,我只想說一句:只要做好自己,努力奮鬥。也許廈門的溫暖就在下一個轉角。


廈門吃喝玩樂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