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原本有13个皇帝,其中有1人为何被“开除”?

盛开的白鹤


我是逐梦,我来解答。

现在书上存在的真实统治的清朝皇帝就只有12个。依次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算上追封的5位,依次为孟特穆 ( 肇祖原皇帝)、福满 ( 兴祖直皇帝)、 觉昌安 ( 景祖翼皇帝)、塔克世 ( 显祖宣皇帝)、 多尔衮 ( 成宗义皇帝).

也就是说清朝总共存在的皇帝有17个。题主所说的13个皇帝应该是从努尔哈赤开始,关于他的祖先不算,才符合。而其中确实有一位是被“开除”的,就是多尔衮。

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清史稿》

那么,他被“开除”的原因是什么呢?

方在冲年,令臣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僣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更悖理入生母於太庙。僣妄不可枚举。---《清史稿》

这是《清史稿》中对多尔衮“开除”原因的解答,主要概括下来为以下几点:

1、独擅威权。

2、排挤辅政大臣济尔哈朗。

3、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

4、政策都以皇父摄政王的名义执行。

5、仪仗、音乐、侍从、府第,都按皇帝的规格。

6、宣扬皇太极按继位顺序不能登基称帝,也就是说皇太极得位不正,借此来挟制顺治。

7、构陷威逼,杀害肃亲王。

8、强纳肃亲王的侧妃,没收他的财产。

9、让其生母入太庙。

10、僣妄的事情不可枚举。

这些都是“开除”他皇帝之位的原因。


带志逐梦


清朝的皇帝数量有三种计算方式。

第一种,清朝全史,从太祖到逊帝十二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年号天聪、崇德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第二种,因为太宗皇太极开始称帝,使用“大清”国号,故太祖努尔哈赤不算在清朝皇帝内,十一位。

第三种,中国通史算法。因为太祖太宗都只是割据政权,他们的时代在通史中属于明朝,所以把世祖算做第一个皇帝。这种说法在民间尤其流行。传统相声《讲帝号》,金庸小说《鹿鼎记》都用的这种说法。

题主说的有十三位皇帝,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可能出现这种误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可能。

一,清朝一开始的国号为金,君主称汗。所以按年号称呼太祖为天命汗,太宗为天聪汗。后太宗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年号改为崇德。这样一来他自己有了两个年号天聪,崇德。总共清朝就有了十二帝十三个年号,故称清宫十三朝。有部小说就叫《清宫十三朝》,很有名。十三帝的误会很可能从此而来。还有人望文生意,把慈禧太后算为一朝,其实慈禧太后没有自己纪年,她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太后。

二,清太祖第十四子多尔衮,在太宗死后,顺治即位之初受封摄政王,为清朝的实际统治者,他死后按皇帝资格上庙号,谥号为“成宗义皇帝”。但不久又撤销,连亲王封号都剥夺,直到乾隆皇帝才给恢复,如果非说有个取消的皇帝,可能是他。

三,戊戌政变后,慈禧和光绪的关系空前紧张,慈禧有了废黜皇帝的念头,立清宣宗第五子奕誴之孙溥儁为“大阿哥”。准备让光绪退位,大阿哥代之。并且连新君年号都定好了,保庆。但在列强干预下未果。后来惩办“拳乱”祸首,溥儁之父端王载漪削去王爵,溥儁本人也取消大阿哥资格,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这可以算个未能上位的皇帝。

至于其他的康熙朝废太子胤礽,乾隆朝几位早夭的密立储君,或者穆宗未使用年号“祺祥”,不至于造成这种误会吧。

三种可能,希望可以帮到你。


pegasus1


清朝有十二个皇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确实是十二个皇帝没有错。
我也看了不少人的回答,说是清朝之所以有十三个皇帝,是因为皇太极在登基的时候用了两个年号,天聪和崇德,但可能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因为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年号天命,而皇太极继承的其实是后金的皇帝,因此有了天聪年号,但后金这一时期仍然在关外,后金的统治阶级其实大部分还延续这女真一族旧有的制度,直到皇太极将年号改为清以后,这时候皇太极已经废掉了八王议政制度,将权力彻底的收归自己所有,因此皇太极改年号、改国号,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真正将权力收回所有。
但有清朝一代,确确实实是有13个皇帝,只是其中有一个是死后追封的,但是很快就有被废掉了,而这个人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
如果要说大清定鼎中原,多尔衮其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多尔衮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此时距离大清王朝入关中原,还有32年,在多尔衮出生仅仅4年以后,努尔哈赤就建立了后金,应该说此时的后金正是如日中天的壮大,但是不可避免的,内部权势纷争不断,毕竟努尔哈赤还没有完全接受中原王朝那种制度。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很早就被他杀了,而后来所立的太子代善,据说也因为和大福晋有私情而被废黜,废黜以后,努尔哈赤设立了八王议政制度,在所有的子嗣当中选择八个年长的参与直接的政事处理,而其中就包括后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要知道此时不过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多尔衮不过八岁,就连年纪较大的阿济格也才15岁,他们两人之所以能被选入进去,完全是因为多尔衮的生母大妃阿巴亥受宠的缘故。
多尔衮在努尔哈赤时期毕竟年纪还小,因此并没有参与议政,但是也为他后来建功立业建立了基础,而皇太极继位以后,对这位弟弟也很是重用,多尔衮追随皇太极的十年时间里面,屡屡建功立业,到天命十年(公元1636年)的时候,多尔衮受封为和硕睿亲王,位列所有亲王中第三位,而直到皇太极去世以后,多尔衮在整个大清王朝都是最有权势,也是最有可能当皇帝的。
但皇太极一脉自然不容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双方势力角逐之下,皇太极长子豪格落选,多尔衮落选,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而多尔衮也在顺治一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巅峰,只可惜天不假年,多尔衮顺治七年病逝,享年只有39岁。
多尔衮去世以后,为表哀荣,顺治帝下令追封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但仅仅只有2个月,顺治帝下旨褫夺,并掘墓,乾隆年间才宣告平反,恢复睿亲王爵位封号。

漫步史书


简单来说,清朝有11个皇帝和6个追封的皇帝。

提到清朝皇帝,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清朝十二帝,这是包括了清朝的11个皇帝和后金的一位大汗。此外还有清朝十三皇朝的说法,这是按年号算的。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

努尔哈赤用数年时间席卷辽东,把明朝在辽东的势力尽数摧毁,不得不退守山海关。

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去逝,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元天聪。

皇太极在位时期是清朝的关键时刻,后金逐步由一个渔猎民族政权向集权帝制国家转变,其标志之一便是君主不再称大汗,而兼有皇帝之名。

1636年五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追尊努尔哈赤为大清皇帝。

1643年八月,皇太极暴毙于沈阳,清朝内部经过一系列争斗后,推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基,改元顺治。

次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吴三桂请清军入关,清朝迅速攻占北京并迁都于此,福临为此再登基一回,以示自己是明朝的天命继承人,继而展开夺取天下的战争。

1648年,福临将努尔哈赤以上的四位先祖追尊为大清皇帝。

1650年末,摄政王多尔衮去世,福临追封其为大清皇帝。但两个月后福临展开清算,废除多尔衮一切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一百二十八年后的乾隆时期,多尔衮才恢复了睿亲王的封号。

福临之后,清朝还有十位皇帝,每人一个年号,即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

总的来说,活着当清朝皇帝的有11位,大多数情况下,清朝的前身后金也算作清朝,所以努尔哈赤也是清朝皇帝,则十二帝之称最为普遍。努尔哈赤的四位祖先皇帝纯属追封。多尔衮是生有皇帝之时,死有皇帝之名,只不过名很短,一般不把他当作清朝皇帝,也就是被开除了。

明清时期,一位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但皇太极因为称帝改国号,多了一个年号,所以整个清朝(加上后金)有十二帝十三年号。


平沙趣说历史


被开除的"皇帝",在严格意义看与前十二位皇帝(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二位,与年号可称还有顺治,康熙,雍正,同治,光绪,以及清逊帝宣统),有所区别,掌据生杀大权,货真价实,有着官方承认的"大清皇帝"。

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之异母弟,后来辅佐顺治黄帝入关,平定天下的摄政王多尔滚,他在世时没当皇帝,死后得到了清廷正式尊封为"成宗义皇帝",属于官方指定的名副其实的大清黄帝,不是自封的,他的权力与真正的黄帝亦无大区别,以摄政王身价掌握一切军政大权,就勋劳而言,多而滚对清朝开创的贡献大,不亚于其他皇帝。

多尔滚率领八旗兵入关,打下清潮江山时,顺治还是个七岁孩子,他只是个守城之主,沾了老多的光儿。然而他俩不合,多尔滚摄政王又功高震王,难免会有专权擅政的行为。小顺对老多的感受,大概如同康熙对待鳌拜,既是前辈,也是阻碍,内心存在敌视,但是多尔滚有时不地道,利用权威逼顺治叫他"皇父摄政王",还跟顺治妈孝庄闹徘闻,顺治恨他,另外多尔滚逼死了豪格,还取豪格妻子为福晋,小顺表面不说,但心里有个小九九,因此多尔滚死后被迫夺封典,都是小顺多年积累的怨情绪爆发,他恨在心,等到时机成熟,彻底清算。


亮晶晶61282203192


我觉得问题问得很不合理很让人误解,应该改为,清朝不是应该一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年号出现那么多次,那为何历史上只有十二个皇帝?

我们捋一捋思路,先把他们的庙号、年号说一说。

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清朝开国皇帝;

太宗皇太极,年号天聪、崇德,皇太极就有两个年号了,天聪是对皇太极尊称,自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的这个年号;世祖福临,年号顺治,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

圣祖玄烨,年号康熙;

世宗胤禛,年号雍正;

高宗弘历,年号乾隆;

仁宗永琰(颙琰),年号嘉庆;

宣宗旻宁,年号道光;

文宗奕詝,年号咸丰;

穆宗载淳,年号同治;

德宗载湉,年号光绪;

宪宗溥仪,年号宣统,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用户1323441626811820


清朝宽泛意义上有12位皇帝;严格意义上,有十位皇帝;这个十三位,后来又开除,那这一位不是多尔衮就是慈禧,可多尔衮是摄政王,慈禧是太后,只因为他(她)们无限的接近皇位,但终究没进皇帝位。

努尔哈赤

宽泛意义上,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算在内了;严格意义上,皇太极改的国号虽然是“大清”,可是努尔哈是后金的大汗,还没有入主中原王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皇帝称号,国号还不叫大清,

皇太极虽然改国号叫大清,但也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皇帝,因为他们当时只有东北一隅,还没有入关取代明朝,中原王朝还处于明朝。到了顺治朝,才可以称为我们所理解的大清朝的皇帝,努尔哈赤跟皇太极只能算清朝的奠基人物。

宽泛意义上的清朝皇帝也就12位,说十三位,应该是把多尔衮或者慈禧中的一位给算进来了。他们两位都有皇帝的权力,却没有皇帝的名义,而且二位执政的时候都有皇帝,顺治——多尔衮,慈禧——光绪,二位有差别的地方就是性别,还有在时间上一前一后;(因为武则天作为女性,就做过皇帝,故把慈禧考虑进来。)


清朝有两位奠基人,十位皇帝。


过去即历史


【精选回答】源自@峰子奇观的优选回答。

准确的讲,清朝只有11位皇帝,后金时期有2位大汗。爱新觉罗的皇基始祖——努尔哈赤,是建立后金的大汗(或汗王),严格说并不算清朝皇帝。

“13帝说法”,其实另有蹊跷,这里面涉及一个“假皇帝”,以及清初一桩惊心动魄的大案。

首先,峰子哥来说说“后金建国”。


努尔哈赤,女真人,是爱新觉罗皇基的开山始祖,奠基人物,他统一女真诸部,创立八旗制度,在今天的东北局部地区,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年号“天命”,登基开国称汗。

努尔哈赤死后,其第八子皇太极在汗位博弈中胜出,成为后金国第二任大汗,次年改年号“天聪”。

随后,皇太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废掉了八王议政,打破了老汗王时期“四大贝勒共治”的政治格局,一步步削弱乃至废黜其余三大贝勒的权力和话语权,开始独揽大权,强化汗王的绝对权威地位。图:清太宗皇太极

其实号令一统、决策一统、树立权威,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恰恰是满人能够成功入主中原的因素之一。试想:若是政令多出,号令不一,一盘散沙,又如何逐鹿中原?

为了以示与老爹努尔哈赤时期的旧政格局区别,皇太极来了一次改弦更张,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

随后,皇太极收服蒙古,让朝鲜臣服脚下,扫平了周边,进而志在虎视中原的明朝。

按理说,皇太极才是大清的开国之君。这个时候,大清君主就该称皇帝了。

其次,峰子哥来说说清朝11位皇帝。



由此可见,后金时期,只有2位汗王:努尔哈赤、皇太极。清朝时期,包括皇太极在内,有11位皇帝。

清朝11位皇帝依次分别为:

1、皇太极(清朝第一位皇帝)

2、顺治帝(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孝庄之子)

3、康熙帝(满清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4、雍正帝(清朝最勤政的“劳模”皇帝)

5、乾隆帝(清朝最富有、也是最败家皇帝)

6、嘉庆帝(清朝步入下坡转折的皇帝)

7、道光帝(提倡节俭,龙炮打补丁的皇帝)

8、咸丰帝(慈禧老公,大烟鬼,仅育独子)

9、同治帝(慈禧亲儿子,染花柳病而死,绝嗣)

10、光绪帝(戊戌变法,被慈禧囚禁,绝嗣)

11、宣统帝(末代皇帝溥仪,阳痿,绝嗣)

其三,清朝13位皇帝说法,怎么来的?

峰子哥猜想,人们一定是把后金和清朝的所有君主,合在一起看了。这样一来,被追尊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加上清朝11帝,就出现了“满清12帝”的说法。

为何又会出现13位皇帝?还有一位去哪儿了?

峰子哥可以明确的回答你:这是个假皇帝,却又真权力,“皇帝”尊号是死后追封的,庙号“清成宗”,生前从没登基当过皇帝。

他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开清首功”之臣,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摄政王多尔衮。


图:摄政王多尔衮

摄政王多尔衮,携小皇帝顺治入主中原,定都北京,灭李自成,灭南明政权,一统中原,功勋卓著,是大清全国政权真正的缔造者。

多尔衮大权独揽,权倾朝野,凡军国大事需先经摄政王过目点头,再呈送小皇帝走个“过场”,国家大小事都是多尔衮说了算,顺治帝只是个傀儡。

多尔衮出行前呼后拥,自己的王府成为“帝国核心”,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多尔衮经常还会对小顺治耳提面命,以教导口吻“教育”天子。

甚至多尔衮的着装也近乎龙袍,穿明黄,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太上皇”。多尔衮的尊号从摄政政、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居然要求尊他为“皇父摄政王”,皇父是什么?不想当皇帝的老子么?这让顺治帝感到无比窒息和不满,且由来已久。

关于多尔衮和孝庄(大玉儿)的“太后下嫁”宫廷绯闻,至今人们依然津津乐道。

多尔衮死后,被清廷追尊为“义皇帝”,庙号“清成宗”,配享太庙,爵位加身,荣耀之至!生前没做成皇帝,死后却如愿以偿。

最后,峰子哥来说说多尔衮的死后大清算!


图:顺治帝福临(画像)

多尔衮死后,仅两个月后,即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在倒多尔衮的浪潮中,多尔衮被一下子打入了谷底。

顺治帝最终爆发了,要彻底清算多尔衮势力。

信号一放出,昔日被多尔衮压制的其他满清权贵们,见风一拥而上,纷纷罗织多尔衮的罪状……

有道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但多尔衮一死,怂人胆好像个个变成了虎胆,义愤填膺。

图:顺治帝(剧照示意)

多尔衮最后下场:被褫夺皇帝尊号,牌位踢出太庙,华丽的坟墓也被砸毁,多尔衮尸首被挖出来,鞭尸示众,挫骨扬灰。多尔衮势力也遭到大清洗!

多尔衮曾是皇位的热门人选,与豪格之争,僵持不下,才让顺治帝小福临捡了大便宜,要不然八辈子也轮不到无权无势的孝庄母子。

多尔衮大权独揽时,也曾多次想过废掉顺治帝,自己来当皇帝,一直没有思考成熟,但不料在春秋鼎盛、如日中天之际,突然去世,史载“坠马而薨”,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年仅38岁。

如果按照有些人的“阴谋论”说法,多尔衮死得很蹊跷,绝对没那么简单,38岁绝对是英年早逝啊!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顺治帝的重孙乾隆帝才为多尔衮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综上,所谓“满清13帝”的说法,正是如此来的。

多尔衮一生多次与皇位擦肩而过,你认为他为啥没称帝?是还没来得及称帝,还是其他原因?


峰子奇观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大清皇帝按照通俗的说法是十二帝,这一说法在史学界和民间都属于主流意识。但清朝有十三个皇帝这个说法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究其原因就在于多了一个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清朝开朝国君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尽心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顺治皇帝。正是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全力帮助下,清军终于入关,打入中原,最终席卷全国。多尔衮既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又是善于治国的能臣。

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亡,为了感恩多尔衮的辅佐,同时也为了安抚多尔衮及其势力,顺治皇帝将多尔衮封为皇帝,庙号是清成宗,谥号是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从制度上来说,多尔衮这个皇帝有鼻子有眼,有庙号有谥号,但不久,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态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掘墓,取消封号。乾隆皇帝的时候恢复了多尔衮的名誉,但是也只是恢复到了亲王,皇帝还是不算的,所以多尔衮最终也没有被纳入清王朝皇帝的正统之中。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一般来说,说清朝十二帝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学界的主流看法。不过如果算上封号,清朝皇帝绝不止十二个,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多尔衮这里。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最重要的身份就是顺治皇帝的摄政王,对清朝入关可谓鞠躬尽瘁,在死后被顺治皇帝封为皇帝,庙号和谥号都有。庙号是清成宗(这个很多人都没听过)。题主说的没错,多尔衮的确是被开除的。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开除多尔衮的也是顺治皇帝。虽然后来乾隆爷恢复了多尔衮亲王的爵位,但皇帝的封号并没有恢复,之后的皇帝也就没有管这件事情了。

清朝的皇帝除了皇太极有两个年号之外,其他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很好记,比如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个皇帝: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

另外,广泛流传的清朝十二帝,有一个并不太“纯正”,那就是努尔哈赤,清太祖。努尔哈赤终其一生也没当上皇帝,而是后金的大汗。

追封的到底算不算?这个很好回答,在当朝一般不违背圣意,肯定得算,但在后人眼里包括学界,不算的。曹丕当上皇帝后将父亲曹操封为皇帝,在大家心中曹操并不算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