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二二六兵變

1936年日本爆發了“二二六兵變”,叛軍以“昭維新”為旗號,要求“尊皇討奸”。當時的日本天皇握有絕對實權,但天皇一般不管事,天皇作為“治天之君”,哪能因案牘而勞形!可是“二二六兵變”的發生,使得沉寂的皇權甦醒了,裕仁主動使用皇權,命令鎮壓叛軍。 在天皇的堅決命令下,所有同情兵變的閣臣無法再保護叛軍,“二二六兵變”由此被鎮壓。那麼裕仁為何動用皇權嚴肅處理一個小小的兵變呢,裕仁的用意是什麼?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二二六兵變

一、明治以來的制度設計

明治維新建立了二元制君主立憲,和舊幕府相比,天皇絕對握有實權,但皇權不能輕易發話。明治維新以天皇為旗號倒幕,所以明治元老們自然要妥善安置作為國家象徵的天皇。但因為倒幕戰爭是薩、長几個雄藩出血、出錢,分贓的時候自然要維護薩、長的利益,所以明治元老在制度設計上有規定,仿照德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同時尊重日本傳統,即天皇有實權,握有事件決定權,但天皇並非事無鉅細,天皇的統治是通過內閣輔佐完成的。換句話說,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各項政策的制定者,內閣制定具體政策,各項政策體現的是內閣意志,但無天皇同意,提案等同廢紙;同時出了事要由內閣負責,天皇不負政治責任(所以這也是右翼認為天皇無戰爭罪的原因,當然這完全是右翼自說自話,沒裕仁同意內閣哪敢開戰)。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裕仁

二、二二六兵變的發生和叛軍的目的

1936年2月26日,以皇道派軍官為核心,東京都駐軍約1500名士兵,襲擊了首相府邸,首相岡田啟介躲過一死。同夜,叛軍們殺死了內大臣、海軍大將齋藤實;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天皇侍從長鈴木貫太郎重傷未死。叛軍還封鎖了陸軍省、陸軍參謀本部、警視廳,並進一步佔據霞關(日本中央政府各省廳駐地)、報社等地,一時間政變似乎真的要成功。那麼為什麼駐京軍隊會譁變?這是和日本歷史傳統、現實分不開的。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高唱昭和維新的叛軍

首先和日本當時的國情分不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分為皇道派、統制派,兩派勢成水火。1934年統制派在軍隊領導中取得絕對優勢,開始清洗皇道派,皇道派高層將領紛紛被降職、調到外國,這引起了皇道派的憤怒(皇道派的支持力量主要為軍隊中下層)。

同時日本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本來就國土狹小,資源不足,日本一直是通過對外侵略得到自身近代化和經濟發展的動力。現在大規模侵華戰爭不能進行,日本經濟遲遲不能回覆,農村普遍貧窮,而軍隊的中下層基本來自農村,目睹家鄉父老受凍捱餓,而城市的大官僚、資本家卻朱門酒肉臭,士兵們內心十分不滿,所以士兵們幻想和明治維新一樣“激揚清濁”實現“人民”的“昭和維新”(手段對內建立徹底的法西斯政權,對外要瘋狂侵略擴張掠奪)。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30年代經濟危機下的日本農村

第三日本有悠久的刺殺傳統。人們認為當世道混亂上天就會派義士剷除社會蛀蟲,遠的大化改新前刺殺蘇我氏,近的幕末攘夷刺殺不斷,再近1932年的“五一五兵變”、還有劈死永田鐵山的“義士”等等,這些“前輩”都是“二二六兵變”時士兵們的“楷模”。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尊皇討奸的軍官

“二二六”的目的:建立法西斯政權,解散政黨、財閥,全國實行軍管;要求撤換懲治軍內統制派人物,要求任命皇道派首領擔任國家要職;對外積極擴張;最終實現“昭和維新”。

三、日本政府對叛軍的態度

“二二六兵變”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內態度是有分歧的,甚至軍部內的意見都很不統一。陸軍中,統制派自然不想讓皇道派掌權,所以要對叛軍堅決鎮壓;皇道派雖然上層權威不足,但皇道派也不是沒有高級將領,出於和統制派爭權的目的(本來事變也是皇道派挑起來的)皇道派對兵變自然持同情態度。海軍則態度堅決,必須鎮壓叛軍。不僅因為遭受襲擊的齋藤實、岡田啟介、鈴木貫太郎全是海軍大將,更是因日本陸軍師承德國,海軍師承英國,日本陸、海軍也繼承了二位老師之間的仇恨,日本陸海軍之間矛盾相當尖銳(尖銳到陸軍造艦艇,海軍造坦克,想要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海軍自然不想放過打擊陸軍的機會。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日本陸軍海軍矛盾由來已久

叛軍把這次兵變稱為“昭和維新”,目的是要“尊皇討奸”“七生報國”;把日本今日一切貧窮歸為資本家財閥、腐敗官僚的無能統治。叛軍們說的有理有利有節,當時的陸軍大臣本來是去勸說叛軍投降的,結果陸軍大臣反而被叛軍說服,變成了叛軍的同情者。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海軍所造的坦克:特二內火艇

裕仁是在睡夢中得到兵變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被吵了美夢的原因,裕仁立場十分堅定,態度明確,“殺戮朕之股肱的老臣,如此殘暴的軍官們,無論其精神如何,也不應該給予任何寬恕。把朕最信賴的老臣全部打倒,這是對朕不滿的表示”。裕仁主張堅決鎮壓,甚至對想要求情的陸軍大臣說,如果軍隊不鎮壓,那麼朕將御駕親征,親率禁衛軍剿滅叛軍。天皇都發話了,別人自然不能再說什麼。29日日本政府將亂軍定為叛軍,命令軍隊鎮壓。亂軍見天皇說自己是叛軍,知道大勢已去,也就繳械投降了。之後亂軍中的人,該自殺的自殺,該歸隊的歸隊,“二二六兵變”就結束。

四、裕仁為何堅持鎮壓

第一、叛軍挑戰了皇權。天皇早已發佈過《軍人敕諭》,命令軍人聽從指揮、忠君、守禮。《大日本帝國憲法》也規定天皇是陸海軍的統帥。現在天皇任命的國家官吏,只因不符合軍人利益就要被消滅,軍人完全沒做到忠君、守禮,所以必須通過鎮壓來維護天皇尊嚴。

第二,為了展示皇權的權威。天皇長居深宮,與人民之間不免隔閡,但是裕仁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對權力的把握不能有一絲放鬆,所以要趁兵變展現皇權的影響,讓人們知道天皇才是日本至高無上的權威。另外裕仁深知軍隊內部皇道、統制之爭,統制派依靠合法手段建立法西斯,聯合財閥進行統治;皇道派就是武力政變,建立軍人獨裁,作為君主的裕仁自然也不想天天打打殺殺,所以心理上還是親近統制派。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二二六兵變的軍官

第三,裕仁擔心皇位不保。裕仁的弟弟雍仁,當時正在軍隊服役,任大隊長,屬於中下層軍官,和皇道派交往很深。當時皇道派提出“天皇不同意,我們就擁某宮殿下進皇宮”,被如此威脅天皇臉面何存!

明治維新後的天皇,真的無權無勢嗎?從二二六兵變看,還遠不是

皇弟雍仁

總之,“二二六兵變”中裕仁的態度是明確、堅決的,這也是天皇積極發揮皇權干涉政局的表現之一。“二二六兵變”的失敗直接導致統制派全面控制軍部,加速了戰時體制的完備,叛軍們想要建立法西斯政權,加大侵華的目的,無形之中也算是完成了。

文史君說

明治維新後,天皇是作為政治上的“隱居者”出現的,但其實天皇一刻也沒離開過政治,沒有天皇同意,內閣辦不成任何事情。從天皇深知軍隊中的矛盾,並利用軍隊矛盾拉一個、打一個可知,天皇很清楚權力的遊戲,知道在政治上有時候必須見血。加上“二二六兵變”雖然打著“尊皇討奸”的旗號,尊皇自然可以,但是奸是哪些人?無非是那些財閥、官僚,但這些人的身後可是天皇(天皇也是日本最大的地主、財閥資本家),打狗看主人,“討奸”就是對天皇的政治安排不滿,裕仁自然不能支持叛軍。實際上裕仁也有殺雞敬候的目的,裕仁通過皇權直接干涉此次兵變,沒有放任自流,有效遏制了社會底層、軍隊中下層的無政府主義,整肅了軍紀,此後日本國內再也沒有發生兵變。

參考文獻:

1. 李樹藩,《論二二六事件》,《外國問題研究》1987年10月第3期

2. 曹喜順,《試析二二六事件中裕仁動用皇權的用意》,《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年4期

3. 王雲翠,《日本陸軍派閥與戰略抉擇》,東北師大2011年博士論文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