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游擊隊小隊長,擒獲了陣前倒戈的團長公審斃之,後成開國上將

1927年9月,毛主席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那個革命生死攸關時刻的關鍵抉擇,展現了毛主席偉大的求實精神和勇於堅持與擔當的非凡氣概。

羅霄山脈,竹濤陣陣。萬山叢中,旌旗獵獵。

如同蜿蜒在井岡山深處的崎嶇小道,造就一支人民軍隊的過程,註定不會是一片坦途。

秋收起義的領導層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毛主席以外,有8名主要軍事指揮官,即總指揮盧德銘、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餘灑度、副師長餘賁民、參謀長兼第一團團長鍾文璋、第二團團長王新亞、第三團團長蘇先駿、第四團團長邱國軒、三灣改編後第一團團長陳浩。

這8名主要的軍事指揮官中,結局令人感慨!盧德銘、餘賁民2人成為烈士,鍾文璋、王新亞2人失蹤,餘灑度、蘇先駿、邱國軒、陳浩4人叛變,可見革命的起步是何等艱難啊。

其中的邱國軒非常可恨!他身為團長居然率部陣前倒戈,致使秋收起義軍傷亡慘重。

邱國軒出身軍閥部隊,屬原黔軍王天培部。秋收起義前夕,邱國軒所部六百多人被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餘灑度收編為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第四團,隨同師部和第一團從江西修水發動起義。

由於起義部隊忽視了對邱國軒部有效的思想改造和組織改造,導致在攻打平江長壽街時,邱國軒的第四團發生叛變,倒戈相向,配合敵一個團,從側後對鍾文璋率領的第一團發動突然襲擊,導致起義力量嚴重受損,退向瀏陽。

此後不久,邱國軒部被國民黨湖南省政府收編為保安團,留駐平江,圍剿我黨的游擊隊。

1928年2月,我黨的平江縣委書記羅納川決定剷除邱國軒這個毒瘤。在平江游擊隊多次追捕下,終於抓到了邱國軒,經公審後將其處決。

生俘邱國軒的人,是平江游擊隊二大隊的小隊長,名叫傅秋濤。

傅秋濤是湖南省平江縣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他生於1907年,與博古、林彪、粟裕、楊尚昆、蕭克、宋時輪、彭雪楓等同齡。

他是游擊隊小隊長,擒獲了陣前倒戈的團長公審斃之,後成開國上將

傅秋濤

1929年3月,傅秋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湘鄂贛省總工會委員長,1933年起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贛省委副書記兼第三作戰區政治委員。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傅秋濤任中共湘鄂贛省委代理書記、書記兼省軍區政委。在與上級失去聯繫、部隊損失嚴重的情況下,領導湘鄂贛邊區軍民堅持鬥爭。

毛主席曾如此評價:傅秋濤領導湘鄂贛邊區在遠離黨中央的情況下,經過獨立堅持的三年艱苦游擊戰爭,取得了很大成果,來之不易。

1938年1月,傅秋濤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兼第1團團長、新四軍軍政委員會委員。

他是游擊隊小隊長,擒獲了陣前倒戈的團長公審斃之,後成開國上將

1941年皖南事變中,傅秋濤任新四軍一縱隊的司令員兼政委,在國民黨軍重重包圍中,他是成功突圍的新四軍最高軍事指揮官。

皖南事變是解放軍歷史上少有的一次軍事上受到重創、組織上蒙受重大損失的事件:新四軍軍長葉挺下山談判被扣;副軍長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參謀長周子昆等高級幹部犧牲;二縱隊、三縱隊兩位司令員也犧牲在戰場上。只有傅秋濤成功突圍,他所指揮的一縱隊的幹部戰士也突圍出來約1000人,佔全縱隊成員的三分之一,保存了新四軍的骨幹力量。

傅秋濤晚年在與家人講述突圍的體會時,曾動情地講:“皖南事變突圍戰鬥中,電臺沒了,又離開了軍部,當時的心情就像沒孃的孩子,孤獨極了!一股腦想的是,趕快突圍去蘇南找黨,找陳老總!現在看來,新一縱隊之所以能突圍出這麼多中、高級幹部,首先,也是最關鍵的,是廣大人民對新四軍的愛護和支持。在危難的時候,連青洪幫都肯出來幫助我們,更不要說廣大的人民群眾了!可見黨和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英明。”

在解放戰爭時期,傅秋濤歷任魯中南軍區司令員、華東支前司令部司令員、山東軍區副政委等職。

建國後,傅秋濤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中央復員委員會秘書長,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部隊列部部長、動員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排在第13位。

他是游擊隊小隊長,擒獲了陣前倒戈的團長公審斃之,後成開國上將

妻子陳斐然比傅秋濤小10歲,是一位巾幗英雄,曾任新四軍教導隊副排長、第一團機關副指導員、第七師衛生部副協理員、司令部指導員,山東魯南軍分區政治部指導員,山東分局直屬機關組織科副科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