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说“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惧”,那么这个重斧到底有多妙?

秦潇铭


金兀术之所以这么说,我猜想,是因为这两件东西都是克制重骑兵的利器。

而重骑兵是金国一个很强力的兵种,比方说大名鼎鼎的“铁浮屠”。

神臂弓对骑兵的威胁很容易理解,步兵对抗骑兵的第一大利器就是弓弩。箭矢对于高速运动的骑兵是个很大的威胁,即便不能穿透重骑兵的铠甲,也可以杀伤马匹,或者有可能对非防护部位造成伤害。

而且,步兵用的弓弩通常射程比马弓远。因为马上颠簸不稳,不好用力。同时步兵可以携带大尺寸的弓弩,骑兵就不方便了。

重斧则是宋朝想出来对付重装骑兵的又一个办法。不过光有斧头兵是不行的,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使用。

具体办法是这样的:

官军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

“兜牟”是头盔。也就是说,先由长枪兵挑掉敌人的头盔,然后手拿重斧的士兵对准没有防护的头部和手臂剁下去。

(为了保持运动灵活,盔甲是防护不到手肘部的)


北门猿


之所以金兀术会这么说,原因是绍兴十年他的四路大军分攻陕西和淮南时,皆被宋军击败,更悲催的是,完颜宗弼最倚重的具装骑兵铁浮屠,在这两个战场一共损失了近7000人,这是金国铁浮屠建军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打败。故而完颜宗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是跟岳飞交手后,估计还得加个“季者扎马刀”)。


两宋时期,整个东亚地区都开始了重装甲路线,无论步骑。通常来讲,宋军的破甲武器很多,鞭锏斧大刀还有神臂弩,鞭锏是短兵器,要贴近了给骑兵使用,而宋军最缺的就是骑兵,尤其是南宋政府。大刀破甲也是一绝,但是面对铁浮屠60斤的重札甲,也是没了用武之地。那最好剩下的就只有大斧和神臂弩了。


在陕西战场,吴璘领导的西军已经让金军铁浮屠体验过了神臂弩的可怕。而在东部的顺昌城,守将刘琦也让铁浮屠体验了一下宋军的另一大破甲神器——大斧。

中国人使用斧子作为主战武器的时间很长,早在夏商时期,斧钺便是贵族武士最青睐的武器。西周到大秦时惯用的短戈长戈也是斧钺的一种变种武器。唐末开始,随着士兵甲胄覆盖率的上升,大斧有重新活跃在了军事舞台。根据《武经总要》的记录和后人还原的图画,宋军的这种大斧应该是1.5-1.7米长,重20斤左右,由精铁打造。大斧对于使用者力气都要求很高,不服的话各位可以找个二十斤的杠铃会动几次,看看你能挺多久。



其实单凭大斧的力道,即使劈不开铁浮屠的盔甲,也足以砸死铁浮屠了。但是刘琦为了提高杀伤率,减小伤亡率,就用了一套兵种配合的办法,即先由持鸦项枪的士兵用长枪挑掉铁浮屠的头盔,一方面使铁浮屠视觉混乱,来不及攻击大斧兵,另一方面褪去铁浮屠的头部保护,保证了大斧可以100%的杀死敌人。就凭借这种办法,刘琦在顺昌战役的多次会在中共歼灭了近4000铁浮屠士兵,大大的打击了金军的士气,鼓舞了宋军的军心。


火器工坊


金兀术统兵南征南宋,带了五千名最精锐的重甲骑兵,叫做铁浮屠。

这种重甲骑兵是南宋初年时宋朝步兵的噩梦,普通弓箭有如隔靴搔痒,普通长枪也怎么都扎不透人家的正面防护。

就在一路势如破竹,打到顺昌城下时,在顺昌守将刘锜的反击下,铁浮屠首尝败绩,折了三千,一大半被宋兵的新战术弄死了。

剩下的两千名铁浮屠,也在与岳飞随后进行的郾城之战中损失殆尽,宋兵多番吃亏之后,终于找到了克制铁浮屠的方法。

由此,金兀术才哀叹:

“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惧”!

其实,他们还害怕岳家军的麻扎刀和钩镰枪呢。

普通弓箭不是伤不到你吗?

我们有神臂弓,好吧,其实也叫神臂弩,由最强壮的弩兵才能拉动,射程达到三百步,能击穿正面的重甲防护,搞不死也是个重伤。东西是好东西,但临战不过三发,第四发的时候双方一般就快要短兵相接,神臂弓起不到作用了。

接下来就是重斧的表现了。

步兵单独使用重斧面对铁浮屠的冲击,肯定还是扛不住的,再重的战斧也不可能超过二三十斤,重量都是集中在前端,再重的话就抡不起来了。另外,战斧的长度有限,在重装骑兵铁浮屠的长枪面前,逊色的太多,够不着人家呢。

这时候,就要看其他兵种的配合了,顺昌守将刘锜的步兵采用的是长枪兵先去挑铁浮屠的头盔,能挑下最好,不能挑下至少也能扰乱铁浮屠们的视线和心神。趁这功夫,重斧兵一跃而上,砍他们的胳膊腿儿,重斧的好处就是,可能砍不开你的重甲防护,但只要砍的精准,足量的势能一定会让你的胳膊废掉。

总而言之,想办法让敌军的铁浮屠下马,只要下马就好办,铁浮屠的重甲只要陷入短兵相接的人堆里,生撕活拽之下,短兵器的效果远胜于舞不开的长枪。

除了用长枪扎你脸,挑你的头盔,岳家军更多使用的是麻扎刀和钩镰枪,麻扎刀砍铁浮屠的重甲一样不好使,但谁说要砍你的重甲?我们砍的主要目标是骑兵的马腿,不管是麻扎刀还是重斧,只要马腿被抡上一下,还是那句话,有防护也架不住势能的冲击,铁浮屠仍然是要乖乖的从马上被掀翻下来。钩镰枪的作用也同样如此,总之就是要你骑兵下马,下了马你这重甲的笨重就尽显无疑,等着挨收拾。

重斧还有什么好处?

近战中可以当锤子抡,没轮着?无所谓,还可以像钩镰枪那样的就势钩回来,斧刃两边带着钩儿呐,这一钩,十回倒有八九回是钩在敌军防护薄弱的腿后位置,钩着了你就得倒地血流不止,丧志战斗力,请等着挨刀挨鞭挨锏挨锤吧,不管挨得是什么,原理都相当于打夯,砍不穿刺不穿统统没关系,咱还可以夯死你。


历来现实


说起来的话,看到中世纪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兵器,各位游戏玩家应该感觉十分熟悉,每一种特殊的防具都会选用不同的兵器来进行破甲,比如说破甲凿。

或者是当时的骑兵会选择一种特殊的武器,叫做狼牙棒,这个武器更多的并不是用来破掉对方的装甲,而是用巨大的力气砸在敌方的装甲上面,因为力量的传递是没有办法防御的,

其实说实话,重骑兵在战场上面并不是那么无敌的,相反由于它本身的局限性,重骑兵使用是有很多限制的,这种限制也让接下来如何对付重骑兵成为了可能。

铁浮屠身上的装甲很重,连战马上面都只留下两个眼球,这样的防御,很显然,一般的武器是破不了假的,也就是说通过什么破甲凿之类的东西,也打不穿铁浮屠的铠甲,要想破除掉这种武器,那只能够选用一些特殊的办法。

在这其中宋朝的军队想起来两种比较实用的办法,你是铁浮屠牺牲掉了机动性,才造就了如此强悍的防御力,那你本身的装甲防御是有一定的极限的,也就是战马本身是有一定的承载力,如果我以更加强悍的力来突破你的装甲,你只有等死因为铁浮屠,为了能够作战便利,同时防止铁浮屠退却,踩伤自己,本镇的士兵铁浮屠,三匹战马绑在一起,而且后方还有拒马槽。

铁浮屠的机动能力差到了一定的几点,一些人简直就是活靶子,所以宋朝的士兵一开始是使用神臂弓,神臂弓的概念是什么?三弓!三把弓放在了同一个板床上面,然后将三把弓的力传递到同一根弦上,这样的话,拉动一根弦,实际上有三把红同时替他序列,且这些工都是人力无法打开的硬弓,需要用脚车在发射之前把弓给拉开。

这样的弓能够射多远呢?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可以射到几百米,现如今有人根据这种武器进行仿制,使用的是软弓,其射程就达到了150米,甚至上了中央十套的我爱发明栏目,可以想象,这种武器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这种武器制造起来特别困难,而且激动起来也特别麻烦,所以为了应对铁浮屠,当时的部队选择一种更加实用的方法,就是使用这种重斧,这种武器很早就有,大家在看古代社会的话,会发现只有那些专门的伐木工人,他们使用的就是斧头,伐木的时候不是像我们现在那样所想象的一把斧头,直接砍价去数就断了,而是需要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进行斧凿以后,才能把树给砍下来。

这就形成两种破解方法,(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第一派敢死队上去把那马腿或者是士兵头上的那个头盔给挑下来,然后这些斧头士兵冲上去,直接照准脑袋和手往死里砍,那种冲上去拿着斧头当锤子网,那些骑兵身上砸。

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很高的效果,而且铁浮屠特殊的作战性质,导致只要有一匹战马遭受重创,剩余的两匹呀,动都动不了。

宋朝的士兵手里的武器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尤其是他的远程武器和盔甲,但是很明显,宋朝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人的作战意志的培育上面,装备决定战争,可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仍然还是人本身,当官儿的不想打仗,当官儿的逃避打仗,最终造成你即便是武器装备天下无敌了,你面临敌人仍然还是只会吃败仗。


漩涡鸣人yy


重斧,不是李逵的两把板斧,应该是长柄大斧,又称长柯斧。长柄斧以双手轮起下劈时,有多厉害?70后之前的农村娃们,小时候多有见过,那时候农村多有。一斧下去,巨木两半,何况人乎!

“夫长柄斧者,宋将王德用于屈兀术者,令万人持斧,如墙堵进”~这金兀术,在宋军重斧下吃过大亏啊。

无论辽国还是金国的重铠武士,能凭坚甲重铠抗得住刀矛弓矢,却是挡不了重斧一击。

但是这持重斧上阵作战,绝不是单挑独斗。劈砍类兵器之弊,就是要先高高轮起蓄力,然后再下劈,而枪矛却能抬手即刺。所以单挑独斗,持斧者是打不过持矛者的。

重斧,必须结阵而进,如唐代陌刀队之法。持斧者披重甲,列队前突,斧光如墙堵进,挡者俱为肉泥。

除了宋军,唐军也用大斧。让军史迷们津津乐道战例,平安史之乱时的香积寺之战中。叛军突以铁骑冲击,唐军阵线不稳,诸营有崩溃兆。正危急时,安西军大将李嗣业弃甲袒膊,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曰:“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

而后,踏出挥刃击敌,凡有当嗣业者,俱人马皆碎,力杀数十人。唐军土卒睹其勇,气势振奋,军阵复严整。于是,李嗣业率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锋刃如墙、所向无前,大溃叛军。

壮哉,李嗣业!其之勇烈也,虽已隔千余年后,仍令后人读之神往。

还有,以大斧陌刀等武器结阵战斗,肯定也不会一开打就上场。打仗要讲奇正。用兵布阵有奇正,兵器编组也讲奇正。

古代两军对战,从兵种上讲,步军为正,骑兵为奇。而兵器上,则是弓弩长矛为正兵,大刀重斧则为奇兵。

如果敌千骑奔腾疾驰扑来,那么任你长刀重斧阵再厉害,若直面迎上,肯定会让高速冲击中的敌骑撞得粉碎。奔马之力,非人力可抗衡!如此,必须先以弓弩迭射,长矛列拒马阵攢刺等等,以使敌骑失去冲击速度,陷入胶着混战时,再以长刀重斧列队突击,以刀斧如墙而进般的劈砍,去大量杀伤敌骑,使之胆寒。

若与敌军重步兵对决,也是一样,先以坚固阵型防御,阻其锐气,挫敌锋芒。然后而精锐重斧甲士突击,才能收出奇制胜,一击溃敌之效。

实际恰如现代战争流行之说法,一二件武器决定不了战役胜负,体系与协作才是胜利的关键,而古代亦如此。仅仅凭勇猛与武器,无论古今,都不能取得胜利的




风去了无痕D


金灭北宋,掠走了几乎全部宋朝王室(除赵构),把宋皇室的妃嫔、公主、宫女当成战利品(拿公主、妃嫔当家妓)分配,或者送到浣衣坊(妓院),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宋朝兵听闻金兵也是吓破了胆,但是国家为难之际,出现了李纲为首的中兴四臣和以岳飞为首的中兴四将。

神臂弓,最大射程1500步,改进后可以单人手持,神臂弓的能够射穿盔甲,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大力出奇迹”,这个在战场上也是适用的;南宋的人创造了一个奇迹,第一次以步兵击败了重装骑兵。两宋由于丢了燕云十六州、河西走廊,导致两宋一直都缺乏马匹,因此南宋的骑兵也是相当的少,在多次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的过程中,宋军战胜对手却不能歼灭地方,其原因就是宋军武器装备先进,但是机动性却十分差(没有骑兵),敌人逃走追不上,毕竟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虽然胜率达到了70%,依然不能消灭北方少数民族。


金兀术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的重装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这是重装骑兵,之前在和宋朝作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护具,经常被宋军搞出来的先进武器打败。骑兵的机动性优势不能得到辆好的发挥。但是,金兀术改变了这个现状,重装骑兵铁浮图的出现,使得金兵在作战过程中占尽了上风。寻常刀剑根本砍不动盔甲,寻常弓箭也不能够射穿盔甲,由于人和马都有重装甲胄防护(北方马匹高大有力,奔袭速度快),加上金兀术的训练,在作战中所向披靡。

但是,宋军也不弱。宋朝发挥了自己有钱、资源丰富的特长。吴璘是让金兵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神臂弓不能惹的。在作战中,吴璘的军队用神臂弓,直接在军队还没接触的情况下,一通猛射,直接撕开了金兵的防线。在神臂弓面前,甲胄如同纸糊的一般。但是神臂弓的缺点就是不易操作,对操作人员要求比较高。

第二个让金兵吃亏的就是这个大斧子。战场上对付甲胄的武器很多,例如鞭、锏、锤等,这类重型武器靠的是冲击力,撞击盔甲后,足以把人震出内伤,甚至骨折,使得地方丧失战斗力。

宋朝发挥了自己有钱的特点,在把重斧运用到了战场上。用重装步兵对重装骑兵。首先是加长武器的长度,“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在近身作战的时候,武器长的会占据优势。然后给步兵穿上重装甲胄,这样骑兵就算拿着刀剑砍到步兵也不能造成伤害。

其次是配合,两个士兵——一个手持长枪挑落敌方的头盔,,一个手持重斧上去劈杀。重斧不管是在锋利程度、冲击力上,都会对敌方造成致命攻击,即使砸不到人身上,砸到马身上也足够造成马匹失去平衡,将马身上的人摔下来。

后来岳飞的背嵬军,是汉人重装骑兵与北方重装骑兵第一次硬碰硬,傲娇的金兀术领教到了中原王朝重装骑兵的的犀利。在朱仙镇大破金兀术,用重装步兵加上骑兵,岳飞儿子岳云(用打银锤)带领重装步兵直接干废了金兀术的冲锋的重装骑兵,随后背嵬军的重装骑兵冲击,导致了金兀术几乎全军覆没,精锐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元气大伤。

幸亏宋朝皇帝够怂,这时候求和,咬牙切齿的金兀术非要加一条杀岳飞(当然宋朝不答应金兀术也没办法再战了),骑兵部队没了,岳飞的骑兵部队战斗力正在巅峰。


嘟嘟读读


南宋在骑兵不足的情况下,屡屡使用持神臂弓、重斧的步人甲重装步兵,击败金国的重装骑兵。

重斧的优点是,钝力较大,轮圆了整体力量比枪要大很多(以圆周运动储能),斧刃的接触长度大。有盔甲的重装骑兵,为了保持战斗灵活性,手臂和马腿防护较弱,而手臂马腿较细,用枪去戳是难以戳到的。而重斧的刃长,上砍人手,下砍马腿。

重斧的缺点是,操作不灵活,太重。

所以重斧兵要与弓弩手、长枪兵、拒马兵配合使用。

南宋刘锜在顺昌大捷中,以2万步兵,打败金兀术的十万大军,正是用的这种战术。刘锜与金兀术的决战局中,刘锜只出动了5000精锐重装步兵,而金兀术出动了3000铁浮图的重装骑兵、3000拐子马的轻骑兵。一场恶战,金兀术的骑兵一度把刘锜的步兵逼到护城河边,导致刘锜的数百人被挤入水中,因为穿着沉重的步人甲,无法游出护城河,全部溺死。但金兀术也无力击溃刘锜,最终撤军。

刘锜有拒马兵,采用木制障碍形成保护圈,阻拦金国骑兵;弓弩手用射程370米的神臂弓痛击金国骑兵;打开拒马,长枪兵和重斧兵配合砍杀骑兵,长枪兵起保护作用,负责上三路,专刺头颈,格挡骑兵的武器,重斧兵负责下三路,砍马腿、砍手。6月份在顺昌,年中大剁手剁脚。

重斧兵必须有极其严峻的苦战精神,内有精神原子弹,不怕被砍头,专门砍马腿。刘锜的重斧兵恰恰是来源于极其不怕死、极其不怕苦、极其能战斗的

八字军(岳飞也曾在八字军头领王彦那里当过手下),可以说战斗力与岳家军相当。

后来的拓皋大捷,刘锜以步人甲的重装步兵手持巨大长矛坐在地上,“遣甲士数队路桥卧枪而坐”,以不死刺猬阵拒战金军的重装铁浮图骑兵,王德和杨沂中攻击两翼的拐子马,号称万人的斧头兵,如墙而进,人来砍人,马来砍马。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金国对宋朝的攻势,有一件大杀器,被金国将士所津津乐道,那就是重甲骑兵,称为铁浮屠,又称铁塔兵。

铁浮屠的编制是三匹马之间用绳索相连,遍为一组,马脸马身皆披挂铠甲,马上士兵着全防护重甲,戴铁质头盔,露眼睛。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完全可以称的上是古代版坦克部队。

每当战事呈现胶着状态时,金兵铁浮屠重甲骑兵上场,每三马一组,组组之间不留缝隙,排成阵型,如钢铁墙壁一般向前突进,对宋军防线进行冲击,大乱,分割。

而此时宋军既砍不开重甲,又挡不住铁浮屠冲锋,总是被打的大败。

为此伤透脑筋的宋军开始转变,普通弓箭伤不了铁浮屠,那就用加强版的神臂弓,以最强劲的射击力,对敌破防。

面对铁浮屠的重甲防护,普通刀枪伤不了,就改用锤、骨朵,锏、鞭、斧等重型打击兵器,力求做到砍不死就震死,震不死就震成骨裂,骨折。



而铁浮屠从一开始的无往不利,到后来的屡受挫折后,金兀术(完颜宗弼)发出感慨。

宋军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惧。

其实金兀术说这话是气糊涂了

金兵重甲骑兵在陕西战场被神臂弓杀伤,接着又在顺昌城被重斧杀伤。

两次大战,共伤亡七千人,你说金兀术郁闷吗?

当然郁闷无比,所以他说宋军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惧。

我认为金兀术说的是气话,为什么呢?因为铁浮屠在郾城之战中,碰到岳飞后,又被麻扎刀给打的大败。

岳飞的战术就是以麻扎刀砍铁浮屠马腿,而铁浮屠三马相连,倒下一匹马,则另外两匹马必倒。

而马上骑士所穿戴的盔甲头盔重达六十多斤,必然摔倒在地,没有了战马的优势,又受背身盔甲重量的限制,必然战斗力有限,此时铁浮屠重甲骑兵将变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必死无疑了。

我想这时候的金兀术肯定想添一句,宋军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麻扎刀,外无所惧。

其实不光神臂弓、重斧、麻扎刀可以对付铁浮屠,还有长柄大锤与果朵、鞭、锏等打击类武器,都可以对铁浮屠造成杀伤。



既然有如此多的武器对付金人的铁浮屠,为什么宋军败多胜少呢?

自石敬瑭拱手奉送燕云十六州后,宋朝最大的军事弊端就是缺少优质马场,骑兵太少导致胜则小胜,败则大败。

你看蒙古军团与金兵对战,金兵有便宜可沾吗?身穿轻甲的蒙古骑兵活活将金兵铁浮屠累死在战场。

跑的比你快,射的比你准,穿的比你少,你还怎么打?

所以宋军之败,败在骑兵部队的稀少,形成不了优势。


旧史风


金兀术的这句话,准确的点明了南宋军队的主要战术特点。

经过靖康之变以后,南宋军队在与金军的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主要是教训),迅速成长。像岳飞、韩世忠、吴玠、刘琦这些优秀的军事将领,从血与火的战斗中,总结出了一套对付金兵行之有效的战术。

主要是有三种:

第一种,充分发挥弓弩等远程火力。以川陕战场的吴玠为代表。

吴玠发现,金兵虽然擅长骑射,但是骑射的射程较短。而宋军装备的神臂弓、床子弩等远射武器,射程大大超过金兵。

于是,吴玠大量使用神臂弓,在和尚垣、仙人关多次打败金军主力的进攻。差点活捉金兀术。金兀术在神臂弓下损失惨重,当然印象深刻了。

第二种,使用大刀巨斧近身肉搏。以淮南战场的刘琦和中部战场的岳飞为代表。

江南缺马,只能用步兵对抗金军骑兵。

步兵对骑兵,原本长枪是最好的利器。但是金兵比较特殊,他们的铁浮屠身披重铠,长枪很难扎透。

所以南宋军队转而使用大刀巨斧,不仅锐利、而且很重。就算砍不死金兵,砸也把他砸死了。

顺昌之战,南宋军队就是靠着巨斧,把铁浮屠杀的屁滚尿流。颖昌大捷,岳家军就是靠着麻扎刀,打败了铁浮屠。金兀术狼狈逃窜、几乎全军覆没。印象太深刻。

第三种,是骑兵对骑兵。以岳飞为代表。

岳飞非常重视骑兵。他的军队,最核心的力量就是骑兵部队。岳家军鼎盛时期有十万人,骑兵达到2万人。所以,他可以与金军展开骑兵会战。以骑兵对骑兵,以强对强、以硬碰硬,和金兵死磕到底!

当然了,岳飞的骑兵数量上比金兵还是少很多。所以岳家军步兵了装备了很多大刀巨斧,专门克制骑兵。

人往往都是吃了亏,才会长记性。金兀术同样如此。他被神臂弓和巨斧打的丢盔弃甲,一辈子念念不忘,临了了,还叮嘱晚辈要注意。可见这两件神器给他留下了多么巨大的心理阴影。


上将嗳福斯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吾昔难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惧”,这句话出自金国兵马大元帅金兀术之口,被记录在《遗行府四帅书》,同时这位兵马大元帅还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就是“憾山易,撼岳家军难。”


宋朝,一个神奇的王朝。

在历史上面,很多人都认为宋朝是一个非常弱小的时代,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到公元1279年大宋灭亡,一共320年时间,期间遭遇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蒙古人轮番欺压,但是依然屹立不倒,前前后后经历了十八个帝王,成就近320年的伟业。


金兀术和他强大的对手。

完颜宗弼,又做兀术,女真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开国功臣。

金兀术屡次南征,一方面由于女真族好战的天性,一方面是因为金兀术手握两张王牌,就是“拐子马”和“铁浮屠”这两支所向披靡的大军。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是女真人重装骑兵的别称,金兀术手中的王牌。 铁浮屠是一种经过冷锻技术打造的重型盔甲,因为铁浮屠能够刀枪不入(类似于三国时期南王孟获的藤甲军),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据《金虏图经》中的记载,金军"专尚骑",骑兵是早期金国唯一的正规军,而有资格穿戴铁浮屠重铠的女真骑兵,都是金军中最精锐的军队,因此,"铁浮屠"与"拐子马",就成了金兀术手中的王牌。

所以很明显,“拐子马”机动性非常的高,而“铁浮屠”作为重装骑兵,其在机动性,力量型方面都是优于一般兵种的。

金兀术在南征的战绩。

第一部分:追击宋国皇帝战。

公元1126年(天会四年),金兀术率军取汤阴县,破城,俘虏宋军三千,闻宋徽宗出开封南逃,率几百猛士追击无所获,得军马三千而还。金兵围攻开封,宋以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求和,金军返回燕京。同年八月,金兀术随同右副元帅宗望南下,翌年四月,攻下开封,宋徽宗,宋钦宗投降,北宋灭亡。

公元1127年,金兀术出任右副元帅,十二月,平定淄,青(山东境内)两地的抗金武装。

公元1128年,正月,金兀术回师,渡青河的时候,遭遇了三万宋军的袭击,金兀术大杀一万多人,攻取濮州,开徳府,大明府,平定河北。

公元1128年七月,金兀术率军南下,追击在逃扬州的宋高宗,一路攻克数城。

公元1129年年初,金兀术升任元帅右监军,率军南征,宋高宗自扬州南逃,金兀术一路追击,所到之城,或不战而降,或一击即破。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占领宋国江北重镇和州(安徽和县),准备从采石矶渡江,遭到宋朝太平州郭伟的阻击,一连三日不得而过。

公元1129年,金兀术改道建康府西南马家渡过江,宋朝水军统制邵青只有一艘战船,率领十八名水手拦击,最终被打败,全部斩杀。十一月,金兀术渡江,攻下建康府,继续南征,过湖州(浙江),临安府(杭州)。宋高宗得知临安府不守,又奔往明州(宁波),金兀术派遣阿里,蒲卢浑为先锋,率领四千精兵追击,。阿里军大破宋军,逼近明州,宋高宗登船逃入海上。金兀术随后率军追到,阿里,蒲卢浑军至昌国县(浙江舟山岛),捉获宋明州太守赵伯谔,得知宋高宗已经从温州逃往福州了,金兀术又率军入海追击,受到宋军水军的阻击才退军,返回临安。

苍天啊,这真是我大宋历史上最耻辱的时刻啊!!!!!!



金兀术的强大对手。

公元1130年,金兀术带着从江南掠夺来的大量财宝沿运河北还,临行前将几百年文明的临安古城付之一炬,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月,金兀术军至镇江,遭到宋将韩世忠的阻击,韩世忠水师战船高大,拒守江口,金军无法通行,且战船较小,又不善水战,交战数十合,损伤惨重。

金兀术和韩世忠相持四十八日,无奈率军西上,前往建康,行到黄天荡,金兀术沿着老灌河故道,一夜开凿出三十里长的大渠,通到秦淮河,逃回建康(这小子舍不得搜刮来的那些财宝)。韩世忠追至建康,以战船封锁江面,金兀术无奈,立榜招人献计破船渡江,一王姓福建人(汉奸)贪赏献计,“海船无风不动,以火箭射其蓬帆,不攻自破”,金兀术连夜赶制火箭,二十五日,丽日无风,韩世忠船在水上不能动,金兀术领军士驾小船,以火箭射其帆,宋水师被烧死无数,韩世忠和少数将士弃船登陆,步行逃脱。

同年五月,金军自静安县北归,放火烧了建康城。

公元1130年,岳飞在牛首山设伏,岳家军就地取材,修建工事,伏击金兵,金兵惨败,岳家军乘胜追击,将金兵驱逐江北,收复建康城。金兀术此次北归后,便不再主张南征之事。



(神臂弓)

铁浮屠参加了金兀术所有指挥的重大战役:

1127年,金兀术率领五千拐子马和一千铁浮屠向中原进军。

1128年,金兀术的带领铁浮屠和拐子马,攻陷了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1129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和拐子马第三次南下,直逼长江天险。

1130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在黄天荡,被韩世忠击败。

1131年,金兀术再次南下,结果被岳飞击败。

1132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与岳飞大战于南霸桥,遭受重创。

1133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联合伪齐大举南下中原,被岳家军打的而损伤过半。

1134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企图攻下川陕,但在仙人关之战中被吴阶兄弟击败。

1135年,岳家军首次北伐,途中遭遇金兀术指挥的铁浮屠,金军大败。

1136年,岳飞再次北伐,途中再次遭遇铁浮屠,铁浮屠损伤过半。

1137年,金兀术再次企图攻入川陕,但又吴阶击败。

1138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大败宋朝在山西的军队并占领了山西。

1139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再次南下中原,依然被岳家军击败。

1140年,金兀术势如破竹地杀到了顺昌城下,此战铁浮屠与拐子马损失过半,退兵途中又遭遇岳家军的拦截,铁浮屠全军覆没。

岳家军的武器装备。

根据宋代的《金佗稡编》、《金佗续编》、《鶴林集》记载,宋军将士在面对金军时“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撕劈”;在《金佗续编》中,宋军步兵“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在《鶴林集》中宋军敢死队“用麻扎刀以截其胫”。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岳家军面对金国的军队,武器配备有麻扎刀,神臂弓,重锤,岳家枪等等。

神臂弓”又被称为神臂弩,是南宋军队弓弩手的制式兵器。 从《宋史兵志》中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神臂弓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其射程远达二百四十多米,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神臂弓拥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无疑成为了铁浮屠的克星。

再者,铁浮屠虽然号称刀枪不入,但是其近距离搏击战的时候,灵活性很差(铁浮屠士兵可以下马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假如遭遇到岳家军的“麻扎刀”还有“中锤”等武器,在灵活性方面不如手持麻扎刀的宋军士兵,在打击力方面,不如手持重锤的宋国将士,例如岳飞之子岳云凭着手中一对铁锤,一场战争斩杀上百人,最终获得了“赢官人”的称号。



岳家军被称为三大国军之首(岳家军,戚家军,郑家军),其军魂,战斗力,凝聚力,战术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为和平事业永不退缩。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