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三個皇位繼承人離世與此戰有何關聯

“高梁河之戰”是一場對宋朝影響非常深遠的戰役。宋太宗趙光義在平定北漢後,未經休整和準備就率領宋朝三十萬大軍揮師東進,試圖一舉收復被遼國佔據的“燕雲十六州”。可結果卻因宋太宗在戰場上犯下多次嚴重失誤,導致宋軍在擁有壓倒性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反而被遼軍打得全線潰退。“高梁河之戰”極大地打擊了宋軍的士氣,不少宋朝人甚至因此產生了遼軍是不可戰勝的念頭。此戰之後,宋遼兩國的攻守地位徹底逆轉,宋朝被迫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高梁河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三個皇位繼承人離世與此戰有何關聯

“高梁河之戰”對宋朝的影響還不僅僅只在軍事和外交方面。事實上,宋朝高層內部也此戰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宋太宗排名前三的繼承人,他們是: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

公元976年,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宮內離奇去世。按照慣例,父死子繼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既然趙匡胤死了,那麼皇位應該由他在世的兩個兒子中的一個來繼承,即趙德昭或趙德芳。然而,此時卻發生了一件令人百思不解的事情,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義突然宣佈奉先帝遺詔即皇帝位。

高梁河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三個皇位繼承人離世與此戰有何關聯

此事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大家畏懼趙光義的權勢不敢公然表態,但私下裡都覺得這個皇位傳得實在太過蹊蹺。趙光義自己也覺得這事難以服眾,於是便拋出了“金匱之盟”的說法,大意是指:當年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的生母)要求趙匡胤承諾在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三弟趙光義,趙光義百年後再將皇位傳給四弟趙廷美,待趙廷美去世後,皇位再傳回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之後是趙德芳。因此,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就成了宋太宗趙光義排名前三的繼承人,宋太宗自己的兒子只能排在這三人之後。

宋太宗登上皇帝寶座的前幾年,趙家兄弟子侄之間的關係一團和氣,當年太祖皇帝的離奇去世和讓人百思不解的傳位之謎也逐漸被人淡忘。然而,發生於公元979年的“高梁河之戰”卻對宋朝政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高梁河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三個皇位繼承人離世與此戰有何關聯

本文開頭就已提到“高梁河之戰”是以宋軍慘敗告終,宋太宗本人也在逃跑的時候屁股上被射中了兩箭,並一度與軍隊失去聯繫。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太宗應該已經殉國了,於是便提議擁立趙德昭為皇帝。然而宋太宗很快就被人找到,擁立趙德昭之事自然作廢,不過此事在宋太宗心裡卻留下了很大一片陰影。

宋太宗當年拋出“金匱之盟”的說法,目的是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並非真心想把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當成是自己的繼承人。宋太宗登基時才37歲,他認為自己有的是時間慢慢改變皇位繼承人的排序問題,因此並不急於對兄弟和侄子們下黑手,以免世人覺得他“吃相太難看”。然而在“高梁河之戰”後,他的人生觀就發生了鉅變。首先是宋朝在經歷了空前的大敗後,他個人的威信大幅下降;其次是在身中兩箭後,他也感覺到了生命無常。因此,他認為在皇位繼承人問題上必須儘早作出改變,否則像之前大臣提議擁立趙德昭為皇帝的事情就很有可能還會發生。於是,趙家兄弟子侄之間的關係很快就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高梁河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三個皇位繼承人離世與此戰有何關聯

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在“高梁河之戰”後被大臣們喊著要擁立為帝的武功郡王趙德昭。宋太宗回朝後不久,趙德昭還是如同以往那樣跑來找他商議事情,議題是為宋軍將士們在平定北漢之戰中的表現論功行賞,可宋太宗卻當眾怒斥道:“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在受喝斥後回府自刎而死。光從史書的記載上來看,有人可能會覺得趙德昭“玻璃心”,被這樣罵一句就要回家自殺。但考慮到趙德昭的身份和他當時面臨的處境,如果不是萬般無奈的情況,他怎麼可能輕易選擇自盡呢?

高梁河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三個皇位繼承人離世與此戰有何關聯

第二個倒黴的是趙匡胤最後一個兒子趙德芳。關於趙德芳的死,史書上只記載著三個字:寢疾薨。病情不明,過程不明,唯一可以明確的就是趙德芳死時年僅22歲(公元982年)。

第三個倒黴的是魏王趙廷美。趙德芳去世的同一年,趙廷美捲入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篡位陰謀中,被宋太宗勒令外放到西京(今洛陽)擔任留守。不久後,宋太宗又以趙廷美不知悔改為由,削去他的一切官職,判其舉家遷至房州。公元984年,趙廷美在房州憂憤而死,年僅38歲。

高梁河之戰對宋朝有哪些影響?三個皇位繼承人離世與此戰有何關聯

至此,宋太宗終於實現了將大宋王朝的皇帝寶座牢牢掌握在自己一脈子孫手中的目標。然而令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一百多年後,金國大軍攻佔了北宋京師開封,宋太宗一脈的子孫都成了金軍俘虜,僅剩下一個康王趙構(宋高宗)逃至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趙構沒有子嗣,因此將皇位傳給了養子趙昚(宋孝宗)。趙昚是趙德芳的六世孫,經過一百多年折騰,大宋王朝皇位重歸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真是驗證了一句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參考文獻:《宋史》、《續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