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皇帝墓几乎没有被盗过,除了定陵人为开发。而清朝墓几乎都被盗?

Simonzhouf


一是统治阶级维护稳定的原因。当年满清入关,为了尽快统治汉人,不引起动乱,清朝政府对明皇陵专门设有保护措施,这是明皇陵能够保护较好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皇陵设计的原因。明皇陵从设计上来说非常深,盗掘不易,而清皇陵则较浅,而且距离皇权中心也很远,容易被盗。

三是清朝是满族统治,而明朝是汉人统治,从情感上来看,清皇陵更容易被盗,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更是引起对满人的仇恨。

四是从价值上来,清皇陵更”富足”。明朝是历史上比较差的一个朝代,国土面积少,周边国家进贡的也少,而清朝的面积大,尤其是清朝初期还是非常繁荣的,进贡的宝物也多,所以清皇陵更富足,被盗的自然就多。


天择杂谈


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论规模和影响,都在历代皇陵中享有极高地位,但两者的境况却完全不同。明皇陵保存完好,基本未遭到偷盗发掘和破坏。而清朝皇陵保存状况则惨不忍睹,除了顺治孝陵等个别皇陵未被偷盗发掘,其他帝陵全都惨遭盗贼的毁坏。都是皇陵,为何境遇天差地远?

明朝皇帝陵,由3部分组成,包括安徽凤阳的明祖陵,南京的明孝陵、明东陵,和京师的十三陵、景泰陵。其中,凤阳的明朝祖陵埋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兄嫂,1379年落成。1635年曾遭到张献忠破坏,地面建筑损毁,但未被挖掘。明孝陵埋葬朱元璋本人,1402年竣工。地面建筑曾在咸丰年间遭到太平军破坏,但地宫一直完好如初。京师的十三陵埋葬了明朝大部分帝王,除了万历的定陵曾在50年代被考古发掘,其余均原封未动。

清朝皇陵则破坏严重。清皇陵分为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东陵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的陵园,以及慈禧的定东陵。西陵包括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的陵园。1928年孙殿英在清东陵大肆挖掘偷盗,给东陵造成毁灭性破坏。17年后,土匪王绍义再度发掘东陵。西陵的崇陵也曾被土匪洗劫。

明清皇陵差别如此悬殊,原因很简单。明朝灭亡后,清朝入主中原后,由于本身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夷狄之族,担心中原民心不肯降服,因此竭力要把自己塑造成正统王朝形象。清朝皇帝采取很多措施保护明皇陵,禁止破坏偷盗行为。甚至还一本正经地去朱元璋的孝陵参拜,以示尊敬。清朝灭亡后,天下大乱,清陵保护也无人关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帝陵的设计建造水平,远高于清朝帝陵,大大增加了挖掘难度。明帝陵和清帝陵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一个字:深。已经发掘的万历定陵,深达27米,墓道弯曲转折,入口隐秘难寻。而乾陵的裕陵,地宫深度只有9米多,墓道短而笔直。50年代考古专家发掘定陵,光找地宫入口就找了一年。民国期间,大盗侯某曾试图盗窃天启皇帝德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入口,悻悻而去。


随拍记录生活


盗墓贼分为官盗和民盗,民盗无论乱世还是盛世,一直存在,偷偷摸摸,三五成团,甚至单独作案,破坏性是有,可是,说实话,跟官盗相比,小的多。

每逢乱世,盗墓贼就极其猖獗,民盗不说,官盗往往会在此时登上历史的舞台,为了金银财宝,掘人祖坟,干的都是断子绝孙的事。

历史上,汉末三国,五代十国,清末民初,这三个乱世,官盗尤其厉害,对历代皇陵的盗掘极其疯狂,对皇陵的破坏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难以用数字和金钱衡量。

西汉末年时期,有农民起义军赤眉军,要造大汉朝廷的反,为了填饱肚子,很多农民加入了,这其中不乏疯狂之徒,其表现就是几十万赤眉军不但将长安的存粮吃干净,还把西汉的皇陵给盗掘了。

如果说,赤眉军盗掘西汉皇陵,是底层人民的无奈选择,则东汉末年时期的董卓和曹操,则是有意的行为。东汉末年,皇帝年幼,宦官十常侍专权,后戚何进,为了跟十常侍斗争,号召天下的郡守带兵进东都洛阳勤王,然而,天下诸侯还没到洛阳,十常侍已经把何进弄死,不过,由于这一场混斗,东汉朝廷无力限制地方势力,西凉的董卓带领三千西凉彪悍兵马进京,接着董卓实际上把持了东汉的朝政。在董卓秉政期间,他曾经派手下将领吕布带人盗掘了东汉的皇陵。

正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董卓接着也倒台了,新上台的是大家族出身的曹操,有自己的亲信兵马,号称青州兵,曹操在组建自己的势力时,缺钱少粮,于是他也打起了皇陵的主意,因为皇陵意味着金银财宝,意味着招兵买马的本钱,曹操派出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浩浩荡荡开奔西汉梁孝王陵墓群。

西汉皇陵被赤眉军给盗掘,东汉皇陵被董卓吕布给盗掘,那么,曹操对这两个皇陵不再感兴趣,他的目标梁孝王皇陵群,同样是一座不亚于皇陵的宝藏,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是汉武帝的叔叔,生前他跟汉景帝兄弟感情特别好,甚至汉景帝喝醉酒时,还说过死后传位给他的醉话,颇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汉景帝使用晁错的推恩令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梁孝王作为最有实力的王之一,坚决地站在汉景帝这一边,为汉朝的统一和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梁孝王死后,他的王陵规格,超出一般的汉朝藩王很多,甚至不亚于一般的西汉皇陵。可惜的是,梁孝王墓葬群还是被曹操的摸金校尉给盗掘了。

五代十国时期,有节度使温韬,驻守关中地区十几年,将除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之外的关中唐皇陵全部盗掘,盗取了无数金银珠宝和文化文物,尤其是唐太宗的皇陵,里面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字画真迹和书籍。

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其中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皇陵被破坏尤其严重。

这是官盗。古代大部分皇陵被破坏的最厉害的,都是官盗干的。

有人就说了,明朝末年也是乱世,为什么明朝皇陵没有被盗掘呢?

首先我要说,明朝皇陵也被盗掘了,可是大多是民盗,官盗还没来得及大规模盗掘。要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也只三十几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夺取北京城内的财富上,接着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投降满清,李自成就出关打仗了。至于大顺军里有没有小团伙的人打明皇陵的主意呢?当然是有的,但是破坏有限。

而清军入北京城以后,由于多尔衮当时对八旗兵的限制还好,所以清军有零星的盗掘明皇陵的行为,也没达到大规模官盗的地步。满清八旗兵入关之前有屠城的行为,甚至皇太极时期,就有八旗兵入关屠城,因此当时明朝京城老百姓对满清很是恐惧,城里流传八旗兵要屠城的流言,多尔衮当时以顺治帝的名义,下发诏书,意图安抚京城百姓,说不会屠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八旗兵大规模的盗掘皇陵的行为。

所以,满清八旗兵虽然有零星对明皇陵的破坏,但是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官盗。

但是,由于自努尔哈赤起,满清就对大明充满仇恨,所以每次满清派兵偷偷入关,都会派人特意尝试光顾明朝皇陵,进行肆意的破坏。虽然多尔衮对满清八旗兵有一定的限制,然而,八旗兵入关以后,还是一定程度破坏了明十三陵,其中遭他们焚坏过的就有明定陵和明德陵,还好,地宫基本上没怎么有大的破坏。

其次,乱世没有官盗,太平时期却有,传说明朝永陵曾遭到清廷破坏,其罪魁祸首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明朝皇陵大部分在北京城,称为明十三陵,其中有一座皇陵,据说被乾隆皇帝派人严重破坏,它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

明朝嘉靖帝,是明朝最为信奉道教的一个皇帝,因此,他的皇陵在设计时,特别的考究,别的不说,其使用的木材,全都是最上等的精美金丝楠木,就是这些楠木,吸引了最爱附庸风雅、喜欢到处盖章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要修建自己的陵墓,缺少好木材,就派人打着修缮的名义,将嘉靖帝永陵的很多楠木盗取了,当然,乾隆皇帝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满清占据北京城以后,也曾大兴土木,然而他们除了使用新的材料,也曾拆旧的,盖新的,所以,明朝遗留的皇陵和宫殿的材料,都曾经被拉走过,破坏过。

例如,嘉靖帝的西苑,是他最喜欢的地方,是他修道的寝宫,清朝修顺治帝清孝陵时,曾派人将其中的一座大殿和两个亭子给拆走了。接着,康雍乾三朝修皇陵,都曾经拆毁过明朝的建筑。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紫禁城的宫殿大小规模比明朝小很多的原因,都是拆旧补新,能大的了吗?

对明皇陵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乾隆帝了,他拆永陵,直接把永陵的享殿,也就是皇陵地面上的大殿,子孙后代祭拜的大殿,放牌位和上贡的大殿里的楠木大部分都搬走了。

据说乾隆帝要拆永陵的楠木,曾经遭到纪晓岚的反对,纪晓岚拿出《大清律》,引经据典,上了一道奏折,试图阻止乾隆皇帝破坏永陵,乾隆帝看到纪晓岚的奏折,表面打消了这个心思,实际上心里一日没有放弃。

面对《大清律》,乾隆皇帝也不好直接驳回,怎么办呢?这老小子好好思考了一番,最后竟然想出了一个要修缮明十三陵的借口,通过修缮十三陵,暗渡陈仓,偷梁换柱,将明永陵的享殿里的金丝楠木都搬到了自己的坟墓里。

当然,这件事的真实性一直存疑,因为有历史学家考证发现,乾隆修建自己的皇陵的时间要早他修缮明十三陵二十几年。所以,很多历史学家曾经为乾隆皇帝平反。

然而,明朝皇陵曾经遭到清朝朝廷破坏过,却是真的,只不过大部分遭到破坏的都是地上部分。

明国时期是一个乱世,孙殿英大肆盗掘过清东陵,然而大部分明朝皇陵却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第一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官盗敢盗掘代表中华正统的明朝的皇陵,肯定被全天下共同讨伐。所以孙殿英敢盗掘清皇陵,不敢盗掘明皇陵。当然,孙殿英盗掘清皇陵,也被天下人讨伐了。

第二点,没有官盗,还有民盗,官盗不敢大规模盗掘明皇陵,民盗却敢偷偷摸摸盗掘明皇陵,只不过,民盗的破坏不如官盗那么大,所以少为人知。

即便如此, 民国时期,明皇陵仍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明宪宗成化皇帝的万贵妇陵墓就被盗墓贼给盗掘了。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他爹是土木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万贵妃本来是照顾成化帝的宫女奶妈,比成化帝大17岁,谁知道成化帝却是个御啊姐啊控,喜欢上了万奶妈,对她特别宠幸,万贵妃是个大胖子,不知道成化帝喜欢她啥,有一次,万贵妃要教训一个小宫女,谁知道她太胖,活动量有点大,一口大气没倒过来,就晕死过去了,从此再也没有睁开眼,当时万贵妃57岁,万贵妃死后,成化帝相思成病,没多久也驾崩了。万贵妃的陵墓陪着成化帝,也在明十三陵。

首先光顾万贵妃陵墓的是一伙土匪,首领叫侯现文,他带着18个弟兄,想盗掘万贵妃陵,结果因为人手不够,没成功,反而被抓进了监狱。

一直到1944年,才有人盗掘成功了,这伙人的首领叫程老六,号称程六爷,手底下有一百来号人,主要在明十三陵附近占山为王,程老六带着这一百来号人,挖了三个昼夜,终于挖开了万贵妃墓,然后老六还找人还弄了六匹马,把挖出来的金银财宝全都拉走了。

当然,当地也有当官的当兵的,把财宝运出去,得留下买路钱,据说老六出手很阔绰,当兵的一人一两黄金和二十颗宝珠,当官的每人一罐子金银珠宝。当然,大头都被老六和他的手下吞没了。

老六发财了,第二天就举行大婚,浩浩荡荡,特别是,他的新娘子戴的凤冠霞帔,竟然是万贵妃的金顶凤冠,也不嫌晦气?半年后,老六这伙子人就被剿灭了。

至于定陵,我就不说了。


《中国盗墓史》

《三国志》

《万历野获编》

《考古编》

《清人笔记》


西堤君


一、技术风险方面

明皇陵基本都在近郊,若想盗挖皇陵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还会搞出大的动静,盗墓者很容易被发现,这就提高了其盗墓的风险性。且明皇陵基本都在地下20多米处,挖掘的难度系数大。而清皇陵地理位置偏,人烟稀少,且深度只有几米,不论从技术上,还是风险上,都比明皇陵容易下手。

二、历史背景

明朝灭亡后,满清为了稳固其统治,就开始笼络人心,对明皇陵采取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盗墓者就不敢打明皇陵的主意,除非脑子短路了。而清朝灭亡后,专门保卫皇陵的军队都解散了,加上当时军阀混战,很多盗墓者就对清皇陵进行盗挖,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里面的陪葬品。

所以,从盗墓者的角度出发,“性价比”最高的还是清皇陵。也正是因为这样,明皇陵才基本完好无损的保存至今,也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文化财富。

在我国古代人都有厚葬的习惯,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够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这样的习惯就诞生了盗墓贼这个职业,

而盗墓贼最喜欢盗的就是皇家陵墓了,因为皇帝财力雄厚,墓葬里往往有许多稀世珍宝,明朝和清朝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两个朝代,但是对于这两个朝代盗墓贼却有不同的态度,清朝的陵墓大都被盗了,但是明朝的陵墓大都完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一:地理

为什么会说地理导致两个朝代皇陵结果不同呢?明朝皇陵大都是修建在近郊,这时候如果盗墓贼想要偷盗,冒的风险就会比较大,毕竟盗墓这件事是见不得人的事,所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人来人往,盗墓贼也没那个胆子,而清朝的皇陵就不同了,清朝皇陵大都是修建在深山老林里,这样盗墓贼就可以去盗了。盗的时间久了也不会有人发现。

原因二:政治

明朝灭亡后 乾隆皇帝专门命令重新修缮了崇祯皇帝的陵墓,对于明朝皇陵还派了人专门把守,除此之外明清朝代间隙非常短,所以没有真空期,就没有给盗墓贼太多的时间,而清朝灭亡时,各地军阀进行了长期的混战,这时候就给盗墓贼时间,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军阀带头盗墓。

原因三:民族

明朝是古代封建王朝汉人最后一个朝代,况且在民国的时候孙中山打出的旗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出于民族感情没有人愿意挖自己祖先的坟墓,所以盗墓贼大多只找清朝的墓挖,当时孙殿英在挖慈禧墓前曾经来到十三陵,但是他摇了摇头说了句“破坏风水”就走了。

原因四:墓室构造

明朝的墓葬埋藏的都是比较深,有的甚至深达二十多米,当初文物工作者在想打开定陵之前,是想打开朱棣的墓葬的,但是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墓葬的墓口,但是清朝皇陵的墓室深度就比较浅了,盗墓贼想要盗墓,肯定不能把时间都放在找墓口上吧。


阿布龙


明朝的坟墓在历史上最多只被破坏过表面过,然而真正被挖开盗取里面的财物还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明朝末年,朱元璋的祖坟曾经被烧过,还在清朝的时候,乾隆也只是盗用了明朝坟墓地面的建筑物料,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只是破坏了表面,谈不上盗墓。

而至于民间盗墓者为什么没有去盗取明朝陵墓,大致可以归结为明朝陵墓修建的比较坚固,一般的盗贼是无法盗取的,清朝官方对明朝陵墓的保护也一直挺好,所以说在整个清朝的统治期间,明朝的陵墓一直没有盗取。

时间发展到了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府更是要好好的保护明朝陵墓,因为他们本就是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对本是汉人建立的王朝的陵墓更是格外看重,就算他们要盗墓,那必定也是去盗取清朝皇上的陵墓。

以上就是为什么明朝陵墓没有被盗的原因。

反观清朝陵墓,除了顺治,雍正,嘉庆,道光4帝陵寝以外,其余皇上及其宗室成员的陵墓大多已经被盗贼光顾过了。

首先清朝的统治结束之后是长达几十年的混战状态,战争之中可能会发生一切的事情,再加上民众对清朝的憎恨,一旦提起盗墓,首选就是清朝皇上的墓。

其次,清朝陵墓大多修建在荒无人烟的地带,加上连年的战乱,根本没有任何组织去保护他们的陵墓不被盗取,所以一些军阀便可以出动大量的军队,肆无忌惮的去盗取陵墓。

最后清朝陵墓修建的位置都比较浅,再加上时代最短,很多参与了清朝陵墓修建的工人和他们的后人都还没有离世,对陵墓的构造了解的一清二楚,这更加为盗墓提供了方便,相比于盗取其他朝代的目的来说,盗取清朝皇陵的技术难度是最低的。


汗青正浩


盗墓实则无关民族情感。清朝帝陵被盗而明朝没有被盗,主要原因无非2点。

1,时间:明朝的皇陵在民国被孙殿英破坏,因为当时清朝刚灭亡,皇陵的位置等比较清晰,传说孙殿义找到了造陵墓的工人。加上当时国家混乱,盗墓行为没有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一时蜂起。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清朝初期没人盗墓呢?清朝入关后,皇帝为了巩固统治,承认明朝的统治,康熙帝亲自拜孝陵,所以有清一朝,明朝皇陵是受到保护的。

2、陵墓的构造

明朝皇陵比较深,且入口比较难找,不好盗墓。清朝则不同,皇陵比较浅。

这个不是所谓陵墓技术倒退导致的,要知道,清入关之前几乎就是天葬。陵墓浅和两个方面有关,一个是民族习惯,第二个是因为皇陵都有守陵人,国家不亡,盗皇陵就是诛九族的罪。

最后强调一点,盗墓和民族情感,爱国情怀没有一点关系,盗墓者本身往往都是些不学无术的烂人。

说这些人爱国,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电影研究所


之所以会出现明朝皇帝陵墓很少被盗而清朝皇帝陵墓屡屡被盗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

一,民族主义使然。

有史以来,中国的民情和国情,向以欺师灭祖、焚宅挖坟为最恨。

朱明王朝,作为土生土长的汉民族政权,即使后来被推翻,但其造成的民愤及民族仇恨并不大。所以明皇陵鲜有被盗。

反观满清政权,作为外族入主中原,本就招致自上而下的一致反对。又加之其推行过激的剃发易服等狭隘的民族政策,所以,清亡后,其皇陵几乎全被洗劫一空。

二,国家保护使然。

明亡后,满清开始高压统治。为使后人垂范,遂对明皇陵严加看守和保护。盗墓者不得其手。而等到清朝灭亡之际,则已是军阀四起,社会乱离。这无形中使盗墓者有机可乘。

三,民俗文化使然。

汉民族民俗,一向对生宅死墓的建造极其重视:既表现在选址于接近人气处,又表现在对建造皇陵工匠的灭口保密。而满族墓葬多在山险林密处,又加之保密措施不力,这就给了后来人以盗墓机会……



史水老鼎


明朝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割地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影响力,在百姓心中认同感强,而且明朝皇帝墓防盗设施坚固,清朝对明十三陵也保护的很好,清官方没有进行盗挖,是为了正其身,收拢天下士子之心。

清统治时期,每每发生农民起义,大多都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足可见明朝在百姓心中认同感,到了民国时期就更不可能去盗明皇陵了,因为民国军阀要推翻清朝,不仅要对明皇陵敬畏,还要对其进行妥善保护,而且明皇陵靠近城市地区,不适宜大规模盗墓,这也是军方忌惮之处。



反观清朝,由于闭关锁国导致了清晚期国弱民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的东方大门,一系列的割地赔款,鸦片荼毒,朝廷无能,地方官员贪婪无度,令中华大地民不聊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于这样的政府,百姓早已深恶痛绝,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

1912年,晚清政府在经历几十年的风雨飘摇后,最终走向了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汉人建立的民国政府,此时国家只是表面统一,实则军阀林立,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各地军阀是绞尽脑汁的收刮民脂民膏,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富饶的清皇陵。

清皇陵建于偏远地区,适合大规模盗墓,而且民众对于清政府没什么认同感,遂引起了军阀争相盗墓,其中以孙殿英最为震惊世人,1928年孙殿英以军演为名在清东陵炸开了慈禧太后等人的墓,将皇陵洗劫一空,慈禧的尸身被士兵凌辱后丢弃在墓棺旁,慈禧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二十年会被人如此对待。

以上所说便是小编认为的原因所在,如有疏漏,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相忘江湖多少年


这个问题没那么深奥,很简单。

明陵能否被盗,或者保存完整,取决于清朝。

清享国280年,280年的时间,有很多时间可以盗墓,挖陵。那为什么没挖?原因简单,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痛快,挖陵。这样会很大程度上破坏民族团结,激起民变,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统治。***就连十恶不赦的小日本,占领东北几十年,都没敢挖沈阳东陵(努尔哈赤)和北陵(皇太极)。难道小日本不知道皇陵里面有宝贝?呵呵了。是怕激起民变!

反观清朝灭亡后,清陵能否被盗,就取决于大智若愚的汉人了。孙殿英盗挖清东陵,汉人摇旗呐喊,十分解恨。甚至有人说孙殿英是民族英雄和岳飞成了一个量级的人物。然而这一挖,就是给千千万万的同胞挖了坟坑。为什么这么说?民族大矛盾出现了,日本人高兴了。日本人见机,挑唆溥仪,愤怒的溥仪(祖陵被挖,奇耻大辱),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把中国推向万丈深渊。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千千万万的同胞牺牲。


Friend007


无论是清朝皇家陵墓还是明朝皇家陵墓,都距离现在不是太久远。按中国考古学家对古墓的定论“十墓九空”来分析,这两个朝代的皇家陵墓被盗的可能性有,但不大。

那为什么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皇家陵墓被盗的这么严重,明朝皇家陵墓却保存完好呢?

本人以为主要是皇家陵墓的选址问题。

明朝皇家陵墓地址选在北京北部的昌平天寿山下,距离北京也就是50多公里。当7年从京城出发步行要走一两天,如今走京藏高速公路只要半个多小时。距离北京城那么近,环境和治安不会不好,即使是兵荒马乱年代,北京城周边的匪患和盗墓贼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挖掘皇家陵墓。因为开挖皇家陵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时间一长,消息传到北京,官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清朝皇家陵墓选址分别在北京城的东部与西部,东部的清东陵建在河北遵化市,西部的清西陵建在河北的易县。这两个地方距离北京都有一两百公里,地处偏远,兵荒马乱年代匪患和盗墓贼出没严重,即使发现有人盗墓,京城官家可能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证明,明朝十三陵建陵以来一直保存完好,就连遇到改朝换代,也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盗掘破坏。如果不是新中国建立后郭末落和吴晗极力要挖掘定陵,到现在明朝皇家陵墓还应该是完好无损的。

清朝皇家陵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清朝覆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皇家陵墓,无人看守。孙殿英等人趁火打劫,疯狂挖掘清朝皇家陵墓,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听之任之,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结果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