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币什么来头,值多少钱?

路灯随笔记


这位头条的朋友你好从你发的这几枚钱币图片来看,都属于珍品,价值不菲,但是我很抱歉的告诉你,你所展示的这几枚钱币,我个人并不看好,如果,是真品,它的收藏价值以及价格都非常高,但是,如果是赝品,就没有收藏的必要,普通袁大头,现在目前市场价格都在800元以上,大清银元在3000元左右,我所说的是通货,如果是AU以上品种价格,会翻倍,极美品都是上十万元左右的,所以说,袁大头的价格我们一般都说投屏价格,也就是市场上的通货价格,美品的价格不在通货之列,但是你展示的这几枚都是珍品,真品价值远远高于普通大头和龙洋,在收藏界是硬通货,所以说收藏一枚,真银元才是硬道理,好的,我的回答希望能你能喜欢,






泉哥收藏


清代银币和袁大头,这种银币如果是真版的大价值500至1000元。


弹吉他的二哥


晚清到民国时期的龙洋银元。价值还是有高度的。是仿古做旧假的东西的话不可能值钱了。买来玩儿玩儿当学习币用来学习观摩历史也行啊。


南唐小皇爷


以前卖过一枚光绪元宝,好像按年份不同还有制造地不同定价格,当时卖了一千多点,15年春天!


似是故人来23969100



古香阁1819


你好,条友,图片中都统称为银元,有船洋,宣三和袁大头,但是很遗憾,银色不对,属于电解质银,银色发白,压力不够,图案生硬,包浆也不对,鉴定为仿品,没有价值,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银元的发展史

银元作为一种流通货币起源于外国。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鹰,俗称“番饼”,又称“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的民众对银元的重视,也算是一种早期的拜金主义吧。

近百年来,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那我们中国银元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呢?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到了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但那时称之为“银饼”。

其实,真正的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运沙船厂,需要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当时规定每一枚银饼值白银5钱。这种银饼目前在市面上还能见到,均为清朝咸丰六年所铸。

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于是,各省纷起效尤。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887年(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抵制外国银元的入侵,多次奏请自铸银元,1888年(光绪十四年)获准建厂,即从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进口造币机器,聘请外国设计师进行设计。1889年至1890年,在广州建立了官方的造币厂,铸造出第一批光绪元宝,名称为《七三反版机制银元》,开创了中国机制币制造的先河。

从1890年开始,广东省造币厂直接从西方进口先进的造币机器,先后铸造了“七三反版”和“七二反版”两种银元。但是“七三反版”因为多出一分银,有利可图,大部分均遭回炉并被改成“七二反版”,如此一来,此币未得到广泛流通,现今存世量稀少。

而“七二反版”的正面“光绪元宝”四字的四周雕刻满英文,有隐含大清被列强瓜分之意,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没有得到正式流通,现今也只存有样币。

直到1891年,广东省造币厂铸造出了后来常见的“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银元,这样,就为后期各省造币厂铸造银元提供了一个标准版式。

机制银元的种类版别很多,但其中有几种铸量不多或仅有样币而身价百倍。如陕西、湖南银币、吉林、广东、北洋一两银元,户部光绪元宝,江南半圆,宣统三年短须龙,广东寿字币等等,这些存世稀少的银币都是收藏家追求的目标。

【民国银元的种类】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 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都用钱庄的“庄票”。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这里的“白”就是指“银元”而言。

自从光绪16年(1890)广东首铸七钱二分金银币开始,到宣统年间长达二十年,清廷始终无法统一币制,也因为各省督抚自谋利益,不与中央配合,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银币上有铸库平七钱二分,有铸壹圆,也有铸一两,另外计重单位有库平、厂平、漕平、湘平等五花八门。直到宣统二年大清币值则例颁布后,于宣统三年(1911)铸出全国统一的大清银币及铜币,然而,刚出统一的银元不久,适值武昌起义而停铸。

民国建立初期,新版国币未立,只发行有少量孙中山像(俗称小头下五星)和黎元洪像(戴帽和光头两种)开国纪念币,全国各地仍沿用前清银币。此时,各省又蠢蠢欲动了。最先开工的是福建,福建都督府早在辛亥年(1911)就开铸中心有“闽”字的银辅币。云南在辛亥年也有所动作,不过云南自己无力刻模,从前造币的祖模都是向天津造币总厂请领的。情急之下,云南居然拿出了一套光绪年间没有使用过的币模,于是,就出现了民国年间重铸光绪元宝的怪事。随后是四川。民国建立后,四川由军政府接管,自民国元年(1912)开铸有“汉”字样的银币大小共四种,有壹圆、五角、二角和一角,其壹圆铸量庞大。此外,广西和广东一样,也因为军阀割据,长期自行造币,盘剥百姓。

【中华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1911年12月29 日,经辛亥革命后,已光复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清朝灭亡,在中国持续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随之结束。民国成立时,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铸大汉银币,福建改铸中华元宝外,主要的造币厂,大都仍沿用前清钢模铸造银币,以供流通需要。

由于币制混乱,临时政府财政部长陈锦涛,于民国元年3月11日呈文大总统孙中山,鼓铸1000万元纪念银币以为整顿。图案采用大总统孙中山肖像,以后的通用银币再改花纹式样。孙中山令财政部行文,同意鼓铸纪念币,并命令其余的通用银币新花纹,“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训令财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币厂照式鼓铸。

不久,财政部就颁下新模给江南(南京)湖北、广东等造币厂依式铸造,这就是“中华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的由来。

转眼到了民国三年(1914),国币条例公布,各地造币厂请领天津总厂所颁之袁像银币,广铸流通全国。袁像银币一套共四枚,它是中国过去所流通的本位货币,价值一圆,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其中壹圆型主币成色0.8900,重量26.4克,俗称袁大头,三种辅币成色均为0.7000,一角型重2.7克,二角型重5.4克,中圆(半圆)型重13.6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省铸造的袁大头银币,成色并不相同。部分偏远省份,偷工减料,难于管理,比如甘肃造的袁大头成色就很低。不过甘版银元特征明显,容易辨识,基本上只在本省内流通。除了各省政府外,各地大小军阀也在仿造,成色大多从0.7000到0.8000。

至此全国币制大体统一,但部分省份仍有少量铸币。陈炯明、张毅在漳州主政均铸有二角及一角低成色的银辅币,以及商民所铸之纪干支“中华癸亥”,“民国甲子”等劣质银辅币,不过福建所铸银角仅在本地行用,出了省外后难使用。浙江于1924年发行过大量壹毫银币。云南于1916和1919年自行设计铸造了侧面和正面两种唐继尧像共和纪念币,不过同样因为成色低而仅限省内流通。

上述各省皆是短期造币,只有广东长期大量铸造辅币,这可能与孙中山等人在广东自立政府有关。由此,广东人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广东老人们所说的一块钱并不是壹圆钱,而是一块广东双毫,也就是二角钱。

北伐胜利后,中央停铸袁大头,改铸孙像银元,正面图案与1912年发行的小头下五星版相同,因背面图案不同而分为普通小头和小头上五星两种版别。与大头一样,除了各地官方造币厂外,大小军阀也竞相仿造小头,质量参差不齐,不过多数是劣质品,红军也曾仿造过一批小头。这一时期,贵州军阀周西成造过一批低成色银币,就是日后的名誉品—贵州汽车币。此外,云南、福建等省也自行设计铸造过一些银币。而广东依旧在大量生产自己的双毫币。










振洋收藏


袁大头现在市场仿的太多,在文玩市场都是用篮子装着堆在一旁,看得人很多,真正下手的却寥寥无几。

真品的话,目前市面价是500-800左右。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来说,还是收着为好,拿到文玩市场的话,就算是真品也能被忽悠成赝品。


成成成风珠宝


大清银币和袁大头。如果你的是真品现在价格也就是700到1000块一个。来头的话认字就知道了。


性如来


民国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