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為何成為令人恥笑千古的統治者?

Wild-Fire


真不知道題主那裡來的膽量和氣魄敢於恥笑一個農民起義領袖,他在中華歷史上起到的作用是汝這等撮爾小蟲可以比擬的?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
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清軍。

李自成,以一個地方驛站的驛卒,投身起義隊伍,百折不撓,最後走上領導崗位,佔領州郡,最後攻克腐朽的明王朝,逼迫崇禎吊死在煤山,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就這樣的歷史成就,足以彪炳千秋。

大順政權的建立並北京稱帝,是李自成的巔峰,只不過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他不能夠保有並建設自己的王朝,可是人家輝煌過了,已經足夠了,雖死猶榮。很多歷史上的起義者,連京城長什麼樣子都沒見到過就失敗了。


題主一定是站在吃飽了撐著的角度看待農民起義的,當時百萬農民吃不飽、穿不暖、勞役辛苦,人家還起來反抗封建統治者,你呢?成天胡吃海喝,紙醉金迷(前提是你有錢沒得起酒),有什麼資格恥笑前人?

這個世界上,誰沒有失敗過?


史韻書局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奶奶給我講闖王李自成的故事,說李自成攻下北京後遇到一個老道,老道讓他拖一塊大石頭,李自成拖著大石頭走了十八步,老道告訴李自成這就是你的國運,你在北京能當十八年皇帝!李自成高興壞了,於是問老百姓都有什麼願望,小孩子就說放炮,於是北京城天天放炮,放到第十八天被清兵打跑了,李自成找來那個老道說:你不是說我能當十八年皇帝嗎,這才第十八天啊。老道說:是啊,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放炮,闖王你放了十八天的炮,就相當於十八年了啊!

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這段歷史深信不疑,根據這個故事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比如,做事要堅持,機會來臨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勝利之後不能驕傲,不能忘本等等,我還給我的小夥伴、我的同學講這個故事。。。。。。

直到有一天,我學到關於李自成的歷史,我才搞清楚,李自成在北京呆了42天,拉車的是周文王拉車八百步定周朝八百年天下,至於放炮的歷史,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只能說我奶完全能夠做一個自媒體,故事編的有模有樣,難怪我小時候總感覺我奶有時候講一個故事前後不一樣。

所以,在我的骨子裡,一直認為李自成是一個特別沒有毅力,驕傲自大的人,是一個令人恥笑千古的統治者。

但是,真實的歷史是,李自成是一個特別有毅力的人,從崇禎二年參加起義,多次被打敗,都能死裡逃生,其中有降而復叛的,最慘的一次就剩十七、十八人逃入深山。直到崇禎十七年攻入北京,前後鬧革命十五年,逆境中改變了歷史。

李自成的失敗在於,能夠打破一套舊的世界秩序卻不能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只能毀滅一切,而不能重新建立一個世界,在李自成進入北京的42天,是京城慘絕人寰的42天,李自成通過“追髒助餉”從官員中拷掠7000多萬兩白銀,由於部隊不能抵制封建腐朽的生活,迅速腐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失去了民心,最終被清軍打敗後就再也沒有東山再起。

自古成王敗寇,失敗了被恥笑也正常。


史論縱橫


我來回答一下。闖王李自成為什麼成為令人恥笑的統治者,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第一,享國時間太短,不合法。李自成自起義開始到當上皇帝用了十八年時間,當皇帝只當了四十二天,雖然也是在北京登基,但是龍椅都沒坐熱,就灰溜溜的跑了,這樣的“倉惶”哪有統治者的風範,令人恥笑。另外,李自成在西安已經登基過了,二次登基,可見自己心虛到何種程度。“草臺班子”的政權組成,根本就沒有合法性,全是一群“文盲”和“二流子”組成的權利機構,就一個李巖是個文人。前明的官員都不願和這些人為伍。最後,逃跑前火燒紫禁城,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可見其可笑荒唐。

第二,添亂誤國。李自成雖然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但是,李自成起義之初並沒有想要徹底的推翻明朝政府,自己的小富即安思想只是想混個“王”當一當。可後來玩大了,加上明朝政府的無能,積重難返,東林黨誤國。農民軍攻破大同直搗北京,崇禎上吊自殺了。本來打著“勤王”名號的農民軍把明朝推翻了。而當時明朝政府正在與後金在關外決戰,而關內李自成的農民軍,目光短淺,只顧“窩裡鬥。”使得明朝政府要拿出大部分人力和物力來平叛,客觀上“幫助”了大清,添亂誤國。

第三,短視。李自成戰略失誤,得罪吳三桂。李自成怒殺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還有吳家三十幾口人,並且霸佔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麼做的結果把本來在,大順和大清之間猶豫的吳三桂推向大清。李自成作為大順軍的統治者,擅自將一個守護重要關隘的大將得罪了,可見李自成的短視,作為最高統帥,李自成看輕山海關的戰略位置,嚴重低估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大清八旗軍的威力,以及吳三桂獻出山海關,放清兵進入關內對關內百姓的危害。農民軍的戰鬥力在與騎兵為主的八旗軍作戰,根本沒有勝算,加之佔領地區沒有形成有效的根據地和安撫百姓,在被逐出北京後,一直疲於逃命。

第四,思想幼稚。“迎闖王,不納糧。”這句口號本來可以聯絡和團結一大部分農民和中下層百姓,但是在進入北京後,花花世界的影響下,自身的不足和侷限性可是暴露,農民軍燒殺搶掠的行為比比皆是,百姓看到後心寒了,李闖王也是這德行,開始不在支持大順軍了。另外,進入北京後本該安撫前明的官員為自己所用,但是卻帶頭侮辱和打罵這些文臣,竟然把腳丫子放在大臣的脖子上,太荒唐、可笑。

一家之言,供參考之,謝謝。


龔小胖子


你這些都是很膚淺的原因,讓我太對莎莎失望了。

李自成起義,本質就是狂熱的暴民運動,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的失敗,同理還有太平天國運動,還有法國人無數次的所謂革命運動。

從底層煽動,開始會比較容易,民意民怨很容易被煽動起來,但這和洪水猛獸差不多,基本上後續的發展不受控制。就相當於你炸開一個水壩很容易,但是這個洪水怎麼走,怎麼收攏?覆水難收,你能控制嗎?

什麼區區文官,區區謀士就可以改變形勢,你太天真了。

你信不信今天李自成說我們不要搶大戶了,我們還是種地納糧吧,因為這是國家民族大義需要,不得不為之。

只要今天李自成敢這麼說,明天李自成的人頭就被掛城門上了。

不行你去翻一翻,這種從社會底層發起的暴民運動,哪有什麼一蹴而就就成功了的例子?

基本上結局都是杯具。

別說歷史了,就說現代的烏克蘭,臺灣,包括幾十年前大陸的什麼革命,一旦民意被煽動起來,基本上就不可能有什麼建設,除了破壞,就是破壞。

權力必須關在籠子裡,民意更要關在籠子裡,要用必須用,也要有組織有紀律迅速漸進的用。

這玩意太可怕了。


那個米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已經帶領農民起義軍拼殺多年的李自成在陝西西安正式建立大順政權,並且開始帶領大順農民軍向北京進發。誰能想到,就在七年之前,李自成在與洪承疇、孫傳庭等人統領的明軍戰鬥中,是大敗虧輸,僅率領十數人逃入商洛山中,可是如今,李自成東山再起,率領號稱“百萬之眾”的農民起義軍,奔著明朝統治的中心北京殺來。

李自成一路上可謂是勢如破竹,所遇明軍不是一觸即潰,就是望風歸降,僅僅三個月的時間,李自成就打到了北京城下。而此時北京城內的崇禎皇帝已經是徹底淪為了孤家寡人,走已然是沒有了可能,他期待著的勤王援軍也沒有趕到,城內早已經是混亂不堪,就連周圍的大臣也紛紛離他而去。最終,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留下了那句“皆諸臣誤朕”的感慨,在煤山自縊,正統明朝就此滅亡。

歷史在這個時候,給了李自成一個可以名垂青史的機會,他本有機會成為繼劉邦和朱元璋之後,第三位依靠白手起家登上皇位,建立大一統政權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然而,李自成非但沒有獲得這份殊榮,反而因為他的迅速墮落與敗亡,成為了千古笑柄,為後世所貽笑大方,不免讓人感到唏噓。


李自成的農民軍政權,很難將其稱為“國家”或者“完整政權”,他的表現更像是流寇。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李自成在他起義的十多年裡,從陝西打到了中原,從中原又打回了陝西,然後從陝西又帶著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可是到頭來,除了陝西外,李自成並沒有實現對於佔領地的直接控制。

他的兵鋒所到之處,最先遭殃的是朱明子嗣和地方的藩王,然後就是明朝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強富戶,他的“均田免糧”的口號,更多的時候是在為自己所帶領著的起義軍以及地方貧苦百姓去搶奪土地、財產而正名。所以,李自成經過的地方,並不是一番所謂的農民當家做主的樂土,而是一片“無組織”、“無法律”、“無管理”的“三無”混亂之地。特別是在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中原地區的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完全成為了“無政府”狀態,明朝沒法管,李自成沒有管,所以是混亂至極。

所以,李自成自始至終都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固定的領土和控制範圍,更是沒有對所“佔領”的地區實施有效的管理。

於是,相伴而生的就出現了兩個新的問題。

其一,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始終沒有穩定的軍需糧草的來源。

他們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搶掠。先是搶皇族,再搶官員和地主,最後百姓也跟著變為了一無所有,只能跟著李自成走。李自成的部隊越來越大,消耗也就原來越大,那麼劫掠的程度也就更加的嚴重,與其說這是農民起義軍,不如說是流民大軍,更不如說這就是徹徹底底的流寇。

其二,李自成沒有建立自己的行政官僚體系。

李自成的管理體系與其說是兄弟化、軍事化的管理,不如說就是一種影響力的管理,沒有體制、沒有體系,更不成系統,自然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管控。形成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李自成缺乏對於人才隊伍建設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是起義軍管理層內部的矛盾與利益爭奪。

這一點在李巖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李巖可以說是李自成手下難得的文武全才,可是卻一直遭到排擠,沒有得到絕對的支持和重用,最後還被陷害致死。

正是因為李自成不注重對於佔領地的管理和開發,沒有建立根據地,所以才有了李自成在敗退山海關,離開北京後,一路上被清軍追著打,沒有任何的戰略緩衝地帶,以極快的速度就被擊垮,直至滅亡。


李自成另外一個為人所瞠目結舌的,便是整個政權自他開始,極其迅速的墮落了下去。

進入北京城前的大順政權和進入北京之後的大順政權,可以說是存在著天壤之別。

這或許就是當時貧困農民階層的天性,也或者說是因為多年的艱苦征戰,如今一朝的得勝,所有的緊張情緒都放了下來,只不過,這一放就從放鬆變為了放縱。

且不說起義軍的中下層官兵們,在北京城內劫掠府上富戶,強搶民女,作惡多端,“強盜”和“流寇”本性暴露無疑,全然沒有了起義軍當年秋毫無犯的作風,而對此,李自成等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們做的是更加的過分。

這其中,最為慘無人道的便是劉宗敏主持的“拷掠”了。

整個拷掠過程可以說是非常的殘忍,劉宗敏命人特別趕製了五千副夾棍,夾棍上有稜,有鐵釘相連,凡不從者,則夾碎手足。同時,命人在門口樹立了兩根柱子,作為凌遲專用。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劉宗敏就拷掠出銀七千萬兩,隨即鑄成銀餅,約數萬塊,後來用騾車運至西安。

對於劉宗敏的行為,李自成選擇了默許和縱容,其他人亦是如此,而他也沉迷於後宮的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於是,整個政權就這樣墮落了。

與此同時,李自成對於手下的管控力也開始減弱,這一點在劉宗敏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原本計劃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選擇了背叛並且重新奪下山海關,於是李自成讓劉宗敏帶兵前往征討,誰知劉宗敏是公然抗命,甚至直接回應李自成說他是讓自己跑到前線賣命,自己在後方享福。可以說,李自成在萬般無奈之下帶領著一群同樣不願意出征的將士們去打“山海關大戰”,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

更為重要的,起義軍內部的官員和將領,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爭權奪勢,前文中說到的李巖並不是唯一的犧牲品,這也使得起義軍內部開始變得矛盾重重,戰鬥力更是急劇下降。


而“山海關大戰”前後的整個過程,更加昭顯了李自成政治和軍事上的“愚昧”。

進入北京的李自成,非常清楚吳三桂以及他所控制的山海關的重要性,於是命人帶著四萬兩白銀,以勞軍的名義招降吳三桂,並且額外獎勵給吳三桂一萬兩,並許以了高官厚祿。而吳三桂也同意了李自成的招降,帶兵前往北京。

可是,就在李自成費盡心思招降吳三桂的時候,劉宗敏成為李自成的“豬隊友”。

劉宗敏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抄家,並且一家老小全部被關了起來,更是對吳襄進行了嚴酷“拷掠”,吳襄是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除此之外,劉宗敏更是直接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霸佔。於是這便有了那句經典的“吳三桂衝冠一發為紅顏”,直接怒斥“李賊自送頭來”,就此與李自成反目。而此時的李自成,還是以誘騙威逼的形勢給吳三桂寫信,更加讓吳三桂氣憤不已。

於是李自成帶兵親征山海關,其統領的軍隊數量約為七八萬人,而此時吳三桂經過收降和招募,軍隊人數也已經到了六萬人,李自成的軍隊在數量上優勢並不明顯,而在裝備和戰鬥力上,與吳三桂的核心戰力關寧鐵騎更是不在同一層次。

然而即便這樣,李自成卻依然不想著吳三桂重奪山海關立足未穩,打吳三桂一個措手不及,而是還對吳三桂抱有幻想。

李自成帶著崇禎皇帝的太子等眾位皇子,以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與他的一家老小,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向山海關進發,期間還不時與吳三桂進行招降。

而吳三桂則是將計就計,一邊派李友松、譚邃寰、劉泰臨、劉台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前往李自成營中,與李自成談條件的同時,也是在拖延時間;另一邊,則是派人與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多爾袞接洽,想要向清朝“借兵”。

所以,當李自成恍然大悟,趕到山海關前的時候,他要面對的已經不再單單是吳三桂,還要面對的駐紮在山海關後十五里地的多爾袞以及他率領的十多萬八旗鐵騎。

最終,李自成在與吳三桂的交鋒中,本就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士兵們經過激戰也是筋疲力盡,而在面對八旗鐵騎的衝擊時,更是全線潰退,劉宗敏也是身負重傷,李自成在山海關可以說是大敗虧輸。

就這樣,李自成率領著殘兵敗將逃回了北京,在草草舉行登基大典之後,便率部撤出了北京,從此開始被滿清大軍一路追擊,直至自己身死湖北九宮山,大順政權滅亡。


《明史》中,對於李自成有著這樣的評價:

“盜賊之禍,歷代恆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

由此可見,李自成在統治者們看來,不能算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也不是國家的統治者,而只是一名徹頭徹尾的流民盜匪的頭子。

而在後來的歷史中,毛主席也用“不能學李自成”來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已然成為了歷史的反面教材。

而李自成一生所謂最大的“功績”,即推翻大明王朝的統治,卻恰恰為清朝做了嫁衣,這為清軍入關提供了合法性依據,同時幫助清朝消滅了一個最為強大的對手,製造了政治上的真空,可是他自己卻沒有享受到任何成果,只落得兵敗身死的下場,同時還有極為複雜的歷史評價。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自成成為了為人恥笑的“統治者”,而這一切卻恰恰又是李自成一手造成的。


雍親王府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首明末的民謠,反應的是受苦受難百姓的擁護之情,但是同時也暴露出李自成造反的侷限性與狹隘性。

原本就是活不下去的情況下的一種抗爭,小農意識決定了李自成的造反目標僅僅為吃飽肚子,而對造反勝利後的前景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於是,起義軍進入北京城後,他承諾部下天天過年,這就有點滑稽可笑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開始歇息

起義的無目的性,前進方向的模糊性,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使得李自成的造反運動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難免惹得後來人譏笑了。


一塵哥的世界



沒辦法,因為李自成是典型的窩裡鬥最佳代表,對內在行,對外一塌糊塗,不被人恥笑才是真的不正常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自成的崛起之路,堪稱不死小強,幾次被官兵打的是狼狽不堪,最狼狽的時候,帶著十幾騎人馬跑到大山裡躲貓貓。

他後來為什麼會越做越大呢,是因為關外的清軍不時攻擊明朝,使明朝不能專心對內,有時候到了關鍵時刻官兵不得不北上抗清,使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機會。還有就是當時處於小冰河時期,北方大地天災太嚴重,太多太多吃不飽飯的老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會造反,這樣一來自然保證了李自成的起義軍兵源充足了。

於是乎,李自成就這樣戲劇性的崛起,並且搞笑的滅了明朝,運氣是相當逆天。

但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偏偏李自成他不是真金,沒有實力非要滅明不說,打破了這個舊世界,卻維護不了新世界上秩序,滅明以後對關外滿清不夠重視,下意識認為明朝跟後金(清)的戰爭跟他沒關係,沒有安排好山海關的防務,結果造成了與吳三桂大戰的時候,被多爾袞打了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在山海關一戰以後,可以說是真的一瀉千里,不久在紫禁城急匆匆的稱帝,然後退出北京,將北京拱手相讓。

再然後,歷史上的李自成就和消失了一般,沒打過像樣的仗,次年這個不死小強又莫名其妙的被老百姓誤殺,多麼可笑多麼諷刺。

總結李自成這一生,起義反明的時候,運氣好到逆天,如同不死小強一般,最後滅了明朝以後,最巔峰的時候卻在山海關敗給清軍一次,從此徹底一蹶不起。再也不是那個不死小強了,就好像他的存在就是為了滅明方便清朝入關一般,典型的打破了舊世界,卻維護不了新世界秩序,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大災難的人,像這種人不被人恥笑才怪呢!


宋安之


李自成的農民軍政權,很難將其稱為“國家”或者“完整政權”,他的表現更像是流寇。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李自成在他起義的十多年裡,從陝西打到了中原,從中原又打回了陝西,然後從陝西又帶著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可是到頭來,除了陝西外,李自成並沒有實現對於佔領地的直接控制。



他的兵鋒所到之處,最先遭殃的是朱明子嗣和地方的藩王,然後就是明朝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強富戶,他的“均田免糧”的口號,更多的時候是在為自己所帶領著的起義軍以及地方貧苦百姓去搶奪土地、財產而正名。所以,李自成經過的地方,並不是一番所謂的農民當家做主的樂土,而是一片“無組織”、“無法律”、“無管理”的“三無”混亂之地。特別是在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中原地區的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完全成為了“無政府”狀態,明朝沒法管,李自成沒有管,所以是混亂至極。

所以,李自成自始至終都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固定的領土和控制範圍,更是沒有對所“佔領”的地區實施有效的管理。


李自成自起義開始到當上皇帝用了十八年時間,當皇帝只當了四十二天,雖然也是在北京登基,但是龍椅都沒坐熱,就灰溜溜的跑了,這樣的“倉惶”哪有統治者的風範,令人恥笑。另外,李自成在西安已經登基過了,二次登基,可見自己心虛到何種程度。“草臺班子”的政權組成,根本就沒有合法性,全是一群“文盲”和“二流子”組成的權利機構,就一個李巖是個文人。前明的官員都不願和這些人為伍。最後,逃跑前火燒紫禁城,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可見其可笑荒唐。



“迎闖王,不納糧。”這句口號本來可以聯絡和團結一大部分農民和中下層百姓,但是在進入北京後,花花世界的影響下,自身的不足和侷限性可是暴露,農民軍燒殺搶掠的行為比比皆是,百姓看到後心寒了,李闖王也是這德行,開始不在支持大順軍了。另外,進入北京後本該安撫前明的官員為自己所用,但是卻帶頭侮辱和打罵這些文臣,竟然把腳丫子放在大臣的脖子上,太荒唐、可笑。


血祭軍鑑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李自成都做了什麼?

1. 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沒有進行任何當家作主的建設行為。相反,他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墮落,縱容部將,殺死吳三桂家族,逼反仍舊掌握著關寧鐵騎的吳三桂。而後被一群二流的文人慫恿,貿然稱帝。


2.部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墮落。進入北京城後,南有南明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北有態度不明的吳三桂關寧集團和更強大的滿清八旗,統治區內則盤踞著大量土匪和地主武裝。

但李自成的軍隊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彷彿已經佔領天下,他的部隊迅速墮落。士兵在北京城內大肆搶掠,軍官則對投降的明朝貴族、大臣進行拷掠。作為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完全蕩然無存。

3.對已佔領的地區毫無任何建設行為。短短几年間,李自成由幾千人,迅速裹挾災民,變為龐大的幾十萬大軍。彷彿暴發戶一樣的李自成,沒有對佔領的地區進行有效的治理和統治,反而依然如蝗蟲一樣,只知破壞,不知生產。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已經佔領了山西,陝西,河南各省。但他卻絕無任何經營和建設行為。使李自成政權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根據地。

4.沒能知人善任。直到進入北京城裡,李自成政權中依然沒有任何頂級的人才投靠。面對投降的明朝官僚,李自成集團將他們視為肥羊,不加任何分辨進行拷掠,直接將地主文人階層,逼到自己的對立面。從而沒有了優秀的知識階層的人才投靠。沒有知識人才的李自成集團,依然是土匪式的思想模式,難成大器。



5.不能迅速轉變思維。已經建立政權的李自成沒能轉變思維,依然是流寇的思維模式。面對部將驕縱行為,不能進行有力的控制。以為進入北京城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的享受了。思維之幼稚,政治之天真,在任何一個開國領袖中,都非常罕見。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李自成在明末起義領袖中,不是因為極其優秀的才能脫穎而出,而是其他起義領袖表現的更差,做得更爛。面對天時、地利、人和,李自成依然葬送了自己才建立幾十天的政權。導致滿清入主中原,中華民族由巔峰墜入深淵,李自成難辭其咎。


鳶飛九天201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李自成毫無戰略遠見,檔次太低。

一般認為,李自成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視野很窄,他最初的目的不過是能夠做個明朝的藩王而已。

然而沒想到越打越好,最終竟然佔領北京,摧垮了大明王朝,逼死了崇禎皇帝。

這完全是意外的收穫,李自成一下子衝昏了頭,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正常來說,無論古今中外,軍閥想要成功,身邊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幕僚集團,尤其是要有很多謀士。

比如曹操身邊的謀士團,朱元璋身邊的謀士團。

但李自成身邊的謀士檔次太低,牛金星、宋獻策、李巖之流都是民間低層次知識分子,沒有什麼軍政經驗。

所以,李自成稍後昏招迭出。

稱帝以後,李自成最需要做的應該是建立自己的穩定根據地,以此為基礎逐步掃平全國其他割據力量,然後對付強敵滿清。

畢竟李自成的大順國,當時只控制中國北方一部分而已,遠遠沒有統一全國。

當時李自成的實力還比較虛弱,客觀來說不具備和滿清對抗的實力,只能統一全國以後再做打算。

但李自成非常搞笑,一不建立根據地,二不去統一全國。

直接派兵北上攻打吳三桂!

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吳三桂一旦遭遇重壓,就很可能投靠滿清。

然而,李自成不顧自己實力不足,擅自北上進行戰略決戰。

李自成北上山海關的軍隊只有6萬人(還有數萬民夫),是他麾下戰鬥力較強的主力。

在李自成看來,這支部隊擊潰吳三桂的二三萬人沒有問題。

但此時吳三桂已經投靠滿清,滿清出動了8萬精兵助戰。

這樣一來,雙方兵力是6:11,幾乎差了一倍。

結果一片石大戰中,李自成當然慘敗,所部逃回北京包括民夫只剩3萬人,主力精銳被消滅大半。

而李自成又沒有穩定的根據地,這種毀滅性的損失是難以彌補的。

而清軍也明白這點,尾隨李自成連續追擊,讓他站不住腳。

李自成幾乎一瞬間就完蛋了。

說白了,土包子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