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平”為何是律絕和律詩的“硬傷”,為何被詩界視為“大忌”?

靈安


題主兩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問題,一併作答。

“孤平”確實是格律詩的大忌。

“孤平”從哪裡來?從“一三五不論”來。在前面有一篇專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時候就講過,格律詩的“二四六分明”是必須的,而“一三五不論”則不一定,要看具體情況。而“孤平”正是這種“不論”的情況產生的。

我們知道五絕的基礎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孤平”在詩論中有兩種形式,都是因為有些位置平仄變化而來。

啟功版孤平

一種是啟功的“雙仄夾一平”,如“仄仄平平仄”按照“一三五不論”,第三字變成仄音,則為“仄仄仄平仄”,這就是“孤平”了。如李白的“君至石頭驛,寄書黃鶴樓。”中的出句“君至石頭驛”平仄為“平仄仄平仄”(石字為入聲字),這就是犯了孤平了,於是在對句的第三字“黃”字為平聲,做出了拗救。

但是如今這種說法並不流行。因為唐詩中有大量的“鯉魚翻波”,即“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後三字也屬於他說的這種孤平,卻是普遍得不得了的格式(前面有文章專門講過,不贅述)。七絕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也經常有“仄仄平平仄平仄”的變化。基本上都視作格律詩的常態,不能看做“孤平”。

王力版孤平

這種孤平是指一個律句除了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這個句子即犯了孤平。

如“平平仄仄平”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論”,首字發“仄”音,就會變成“仄平仄仄平”,即犯了孤平。

隨便寫個句子,如“龍騰四海清”,平仄是“平平仄仄平”,是個律句。咱們改一下,“鳳飛四海清”,平仄是“仄平仄仄平”,這就孤平出律了。我們可以試著念一下這兩個句子,就可以自然感受到孤平在句子中的不通暢。

不過我們看到五絕的正格之一“仄仄仄平平”正是這種版本的孤平規則。但是因為兩個平音相連,所以這又不是孤平了。

所以這個版本的孤平實際上在五絕中就只有上面“仄平仄仄平”這一種格式,引申到七絕就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和“平仄仄平仄仄平”這兩種句式。大家在創作絕句律詩的時候注意避開就好。

為什麼不能孤平

為什麼不行?因為讀著不舒服啊。

這個理由夠了吧?即便是不講平仄格式的古體詩,如果讀著不舒服,也會被大眾淘汰。何況是在古體詩基礎上提煉出來嚴格聲韻格式的近體格律詩呢?

律詩最基本的要求是多用平聲(韻腳必須全部是平聲),少用仄聲,讓詩讀起來高亢清朗。這個基本要求不僅對整首詩而言,而且也對單句而言,所以犯孤仄可以,犯孤平不行。如“平平平仄平”,是合律的;而“仄仄仄平仄”,卻是出律的。

格律詩之所以有這麼多繁瑣的“鐐銬”來限制寫詩者,就是為了把那些影響誦讀的問題給消滅在萌芽之中。也就是我們按照格律創作出來的近體詩,絕對不會出現那些音韻方面的毛病。

因為絕對不會出錯,所以必須嚴格遵守。

因為嚴格遵守了,所以才絕對不會出錯。

孤平作為一種影響語句通暢的毛病,自然是被視作格律詩的大忌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孤平”是律詩術語,在對孤平的定義上,主要分為兩大派:

一派如現代著名律詩學者王力所定義的,即韻句中除韻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個定義有一點兒不明確,使有人誤認為,仄仄仄平平也是孤平。事實上,兩平相鄰就不是孤了。另一派是從字面定義的,顧名思義,孤平即是兩仄夾一平。

。另一派是從字面定義的,顧名思義,孤平即是兩仄夾一平。

由於現在一般採用王力的定義,因此具體說法是:孤平只限於五言“平平仄仄平”或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種句式中,如果五言中第一個字或七言中第三個字的平聲用為仄聲,就叫“犯孤平”了。

從古至今,律詩中犯孤平的實例不少,由於律詩對格律又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就採用一個變通的辦法,就是在犯了“孤平”的情況下,必須通過調整相應位置上的平仄音予以補救,這就叫“孤平拗救”。如僅以五言律詩來說,必須將例句“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字的仄聲改為平聲。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二、四兩字是節奏點所在,末字的平仄又是固定的,這樣,自然只能用非節奏點的第三字來補救了。

 

舉例說明: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這首詩的首聯對句的“寂”字拗(犯了孤平),用第三字“無”字救。頸聯對句的“月”字拗(犯了孤平),用第三字“明”字救。這兩處都是“孤平拗救”。但像這樣一首詩中出現兩處孤平拗救的情況,是不多見的。

 


暖洋洋001001


孤平句一般寫作抒情時,可適當放寬,因唐宋詩廣博浩翰,難免不犯孤平。如在應科舉試,那麼犯孤平是不合格律的,就算全詩勝過所有考生,也不予批准。

宋朝黃山谷慣寫拗體,他善於補救,反而出類拔俗,風格獨創。

如唐詩中有七絕,詠主人壁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此詩寫盡世人重財輕義,罵得無人可以承受。

前兩句完全出律,兩句平仄相同,沒有平仄對應,但意境突出,仍載入唐詩。

又如民國時期,一群外出文人,在城中找工作,當時世亂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找適意工/作,很難如願。

一夥人住在旅社,如果有人找到工作,同夥人必寫詩相贈,以表敬意,。寫絕句的多,也有

不合七絕句式的,但內容超越常人。

你也題詩送老薛,我也題詩送老薛。

章江門外蓼花紅,都是離人眼中血。

精義全在後兩句,既寫出了地點和時令,又以顏色之紅與離人眼中血,相映襯,確是妙趣橫生。

如今寫詩難度更突出,很多在校高中與大學生,對寫詩沒興趣,屬課外之娛,況且對唐宋詩派陌生,這就構成詩人繼往開來,產生畏懼感。能造就一代詩人的極少。言難盡意,略抒已見。


鳳吟梧


關於近體詩,寫的時候要講平仄是肯定的。但是我不同意什麼孤平的說法。因為寫詩要講意境 ,即有某種心情的時候,就想以一段極短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這時候一首小詩也就出爐了。那麼,這就要說說我為什麼不贊成孤平?因為我有時候喜歡寫押仄韻的小詩,如我之前曾寫一首《元宵節有感》(二首),其一:

拆遷難有心情好,

昔日家園轉瞬倒。

小院可憐成廢墟,

田間道路人煙渺。

如果照這樣壓仄韻的詩裡面,除了押韻那個字,剩下的只有一個仄韻字了,是不是就叫孤仄了?雖然在古詩中很難(可能沒有)找到仄韻詩,但我覺得仄韻並不是不能寫詩。即使以前沒有,社會在發展,並不能代表以後就沒有。既然能用仄韻寫詩,為什麼一定要拘泥於孤平呢?


天涯野草28884343


“孤平”,五律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律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須是平聲,否則就是“犯孤平”,也就是說,除了韻腳之外,只餘一個平聲是不許可的。倘若用了仄聲字,則要採取“拗救”之法。

這些都是古代律詩中的要求,而現代詩歌的寫作技法上這些都用不上,所以略知即可,無需深究,除非研究古詩詞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