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除夕”作为节日,发展至唐代,已成为年终的大节,深受人们重视。唐代除夕节庆场面隆重,气氛热烈,年俗活动形式多样,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

在这个具有特殊文化意涵和人文氛围的日子里,唐代诗人们创作了很多除夕题材的诗歌,《全唐诗》中共收录了120首。

常言道:“诗言志”。尽管我们不可能回到一千多年前,去与诗人们感同身受;但却可以通过他们的诗歌,体会诗人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时空节点和情境氛围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心境。

下面,我们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除夕诗”,供您品鉴。来看看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们在除夕的歌咏,是否与您此刻过年的心境,产生了共鸣: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1.

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交点,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受,也较平时更为强烈。岁月的匆匆与生命的流逝,常常引发诗人的感慨!来看盛唐诗人史青的这首《应诏赋得除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2.

尤其是中老年人,在除夕这样的时点,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就更为敏感。在大诗人白居易中年以后的除夕诗中,就充满了对年龄增长的关注:

他在四十八岁的除夕夜感叹道:“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除夜》)

五十二岁的除夕夜写道:“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除夜寄微之》)

五十九岁的除夕夜则言:“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

六十三岁的除夕夜写道:“三百六旬今夜尽,六十四年明日催。”(《除夜言怀兼赠张常侍》)

六十七岁的除夕夜又言:“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三年除夜》)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3.

当然,除夕既辞旧,也迎新,诗人们在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同时,也有对新的一年、新生命、新生活的期待,来看开元名相张说的这首《钦州守岁》,他三十六岁时因故被流放钦州,在蛮夷之地度过了两个年头,于除夕之夜写下了这首百感交集又充满期盼之作: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4.

光阴易逝人易老,在除夕这样的特殊时点,很容易激起诗人们对年华空老,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伤感,不少诗人在这一天写下了抒发这种伤感之情的诗句,例如大诗人杜甫四十岁时,在同族兄弟杜位家中过年,写下了这首《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5.

因客居他乡或奔波在外,过年不能回家,除夕之夜,由佳节佳景所触发的孤寂之情,思乡之念,在诗人们的笔下也格外婉转动人。来看孟浩然的这首《岁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6.

对于那些失去至亲的人们,佳节来临,回想起往昔与亲人守岁的温暖时光,伴随他们的则是无尽的思念和难以排遣的悲痛。来看元稹的这首《除夜》,抒发了对亡妻沉痛哀伤的思念: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7.

此外,除夕佳节的特殊氛围,也会使诗人怀念起情志相投的故友,思念涌动于怀,发而为诗。来看边塞诗人岑参的这首《玉关寄长安李主簿》,以壮阔之笔抒发了对故友的离愁别绪:

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

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8.

当然,共度佳节的相聚之兴,始终是除夕的主要内容。长庆四年,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在任所与僚属一同度过了他五十三岁的除夕,并写下了这首《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得僚友相伴,畅饮娱乐,也使诗人在浓郁的年味中露出欣慰之情:

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

闻健此时相劝醉,偷闲何处共寻春。

脚随周叟行犹疾,头比萧翁白未匀。

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

以上唐代诗人的“除夕诗”,你喜欢哪一首?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这些写于除夕的唐诗,吐露了诗人们过年的心境!跟你有共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