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话玉鼠

庚子话玉鼠

丁哲

金鼠迎春,玉鼠献瑞。农历庚子年将至,子属鼠,因此按照十二生肖的说法,庚子年也称鼠年。鼠,又名老鼠、耗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数千年以来,鼠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在全面认识其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又赋予了鼠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间有“鼠咬天开”的传说。远古时代,天地混沌,宇宙未成,老鼠咬破混沌,天地始开,万物得生,鼠有创世之功,故在十二生肖中居于首位。鼠的繁殖能力、生存能力强大,被视为人丁兴旺、多子多孙的象征。老鼠屯粮,寓意聚财,其吱吱叫声若数钱,加之鼠谐音“数”,“鼠钱”就是“数钱”,所以老鼠是财富、财宝的象征,可谓“吐物华天宝之兽”。老鼠机警敏捷的特点,也被人们所推崇,因此鼠被赋予灵性,遂有“灵鼠”之称。具有众多优秀品质和美好寓意的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中国古代文物中,以鼠为题材的的艺术品不胜枚举。值辞旧迎新之际,本期拟对历代玉鼠的演变和时代特征作一漫谈。

玉鼠之作,滥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三角洲的良渚文化。昆山赵陵山遗址出土的一件人鸟鼠复合形玉端饰,是最早出现鼠形象的玉器。高5.5厘米、宽1.3厘米、厚0.2-0.4厘米。黄绿色透闪石玉,通体受沁呈象牙白色。整器透雕而成,人作侧面曲膝蹲踞状,头戴冲天羽冠,帽沿饰平行弦纹,高冠是神人通天法力的标志,小腿末端渐细,上有一孔,羽冠顶端有一拢翅栖伏的小鸟,小鸟之下,高冠后部,有一向上攀爬的老鼠,造型简约抽象,尖嘴肥身,其吻接鸟腹,长尾连神人臂肘。此器描绘了巫觋作法通天的形象,其功用无疑是巫术用玉,鸟被认为是通天达地、联系神灵的媒介,在这件玉器中与鸟共组一图的老鼠,也应具有相近的神通,可谓沟通天地的信使。

庚子话玉鼠

良渚文化人鸟鼠复合形玉端饰

商周时期,玉鼠亦有零星发现。彼时均采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老鼠的侧面形象,达到一种剪影般的艺术效果。这种作风与同时期的玉兔、玉鱼、玉蝉等相同,体现了商周玉器动物造型近乎程式化的处理方法。

商代作品如安思远旧藏鼠形玉耳勺:长6.2厘米。透闪石玉,受沁呈象牙黄色。上部为鼠形,作爬行状,四肢前伸,竖耳尖嘴,脊背凹陷,尾端雕成小勺。

庚子话玉鼠

商代鼠形玉耳勺

西周作品如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玉鼠:长2.6厘米、高1.2厘米、宽0.9厘米。青白色透闪石玉,受沁呈浅黄褐色。体作半圆形,拱背伏卧,曲肢腹下,圆凸眼,闭口,双线为腮,脊背有三角形纹、节纹,腹部饰卷云纹,双爪间有一斜穿。

庚子话玉鼠

西周玉鼠

春秋战国时期,老鼠的形象散见于一些玉璧、玉环的出廓部分。如民间收藏的一件春秋晚期出廓玉环:直径7厘米、厚0.7厘米。透闪石玉,整体白化。环面较窄,中孔甚大,内外缘凸起窄边框,框内浅浮雕八组龙首纹,以逆时针方向布局,玉璧外沿以顺时针方向均匀出廓四只小兽,状如硕鼠,圆眼,张口,伏耳,四肢前曲,呈俯踞状,尾部粗长,下摆紧贴璧面。这种形式的玉璧、环,首开战汉出廓玉璧、环之先河,更是明清流行四鼠运财转心佩可追溯的母本。

庚子话玉鼠

春秋出廓玉环

两汉时期罕见玉鼠,及至宋代,玉器的现实主义风格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彼时一扫抽象、神秘的古典传统,开始面向自然,取材于生活,民俗意趣显著增加,与鼠相关的玉器开始多了起来。宋代玉鼠的形象活泼生动,形神兼备,以圆雕者最为流行,其体态圆润敦实,体量感突出,多描绘静态卧姿,显的憨态可掬、温顺喜人,均采用柔和的线条勾勒轮廓,以实心钻磨出的小圆坑点睛,常有天地孔或横穿孔作系绳佩戴之用。

如上海文物商店旧藏的一件玉鼠:高2.1厘米、宽4.9厘米、厚1.8厘米。新疆和田玉,受沁呈黄褐色。圆雕,体形圆肥,作伏卧状,前爪合拢至下颌,后肢前曲,凹点小眼,眼眶隐起,圆耳,长尾贴腹,背腹间贯通长方形孔。

庚子话玉鼠

宋代玉鼠

辽金玉鼠与宋代相近,但风格更为简练粗犷。如喀喇沁旗吉旺营子出土辽代水晶鼠:长3.7厘米、高2.1厘米、厚1厘米。水晶无色,剔透晶莹。圆雕,肥硕丰满,作伏地状,有蓄势待发之感,长吻,细目,大耳贴颈,四肢前曲,肥臀微翘,轮廓皆以粗深的线条勾勒,形构起伏有致,尽显神采,此为辽金肖生圆雕玉器常用的表现手法,背腹之间有圆孔贯通。

庚子话玉鼠

辽代水晶鼠

明代玉鼠尚有宋代遗风,然简括潦草已日趋盛行,远不及中古作品之气韵生动。此期玉鼠体似板块,细节采以生硬的线条刻划,目部为管钻套打而成。如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玉鼠:高2.2厘米、长4.8厘米、厚1.1厘米。透闪石玉,呈红褐色。椭圆形,近圆雕,作踞卧状,短须,大圆眼,纹痕粗深,短耳,拱背,肢足曲伏,与腹部处于同一平面,臀丰,细尾隐起回甩,嘴部有一钻孔。

庚子话玉鼠

明代玉鼠

又如赛克勒美术馆藏品:高3.8厘米、长7厘米。青褐色透闪石玉。圆雕,形体丰满肥硕,闭口,长须上翘,圆眼,眼眶下陷,双耳紧贴头面,四足前伸,脊背和小腿上刻划密集参差的线条表示绒毛。

庚子话玉鼠

明代玉鼠

还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瓜鼠形佩:高5厘米。新疆和田玉,青白色。镂雕一鼠栖伏于瓜梗之上,画面富有情趣,老鼠口衔梗沿,圆眼竖耳,四肢前伸,尾下垂,脊背、关节、尾部刻划绒毛纹。

庚子话玉鼠

明代瓜鼠形玉佩

清代,可谓玉鼠制作的高峰时期,其数量之多,材料之美,雕琢之精,造型之多元,内涵之丰富,居历代之冠。此期尤以圆雕作品最具特色,比之前更加写实,不但注意了造型整体的起伏、结构和动态,对骨骼、肌肉加以突出表现,符合解剖学原理,栩栩如生,还十分强调细部的具体刻画,浮雕阳线运用广泛,雕琢精美,碾磨光润,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造型美和质感美。片雕作品常与镂雕工艺结合,造型别致,

工以致胜,寓意吉祥。

按造型之差异,清代鼠题材的玉器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其一,单体玉鼠。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玉鼠:长5.86厘米、高3厘米。新疆和田玉,青白色。圆雕,呈俯踞状,身形起伏自然,富有肌肉感,鼠闭口,圆眼,竖耳,前爪合拢于下颌,长尾浑圆贴腹。

庚子话玉鼠

清代玉鼠

又如湖北省博物馆藏品:长8厘米、高3.3厘米。新疆和田玉,青白色。圆雕,形体肥硕,雕出隆起肌肉,曲肢伏地,造型与前一件相近。

庚子话玉鼠

清代肖生玉雕一组

还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鼠:长6.8厘米、高3.8厘米。新疆和田玉,青白色。圆雕,器体浑圆敦实,呈俯身前视状。

庚子话玉鼠

清代玉鼠

其二,十二支神中的玉鼠支神。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高5.8厘米、宽4.5厘米。新疆和田青玉质。圆雕,鼠首人身,比例协调,两眼圆瞪,耸耳探首,着交襟广袖长袍,衣褶随形体起伏,曲膝半趺,右手执持经卷,左手抚左膝,姿态传神。

庚子话玉鼠

清代玉雕十二支神

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鼠支神:高6厘米、宽4.8厘米。新疆和田白玉质。圆雕,鼠首人身,着交领宽袖袍服,右腿盘坐,左腿曲起,右手握经卷,左手按左膝。

庚子话玉鼠

清代玉鼠支神

其三,松鼠葡萄,鼠在十二生肖中为“子”,葡萄亦多籽,此题材寓意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如湖北省博物馆藏品:长6厘米、宽4.8厘米、厚2厘米。新疆和田玉,青白色。器体为团状结构,随籽料之形,上方为葡萄,成串成簇,颗粒圆润饱满,叶片点缀其中,枝梗镂雕,葡萄下侧攀附一只跃跃欲试的松鼠,向上凝视,双臂伸展,大尾蓬松。

庚子话玉鼠

清代玉雕松鼠葡萄

其四,四鼠运财转心佩,即外围出廓四只老鼠的转心佩,鼠代表财富,民间有瑞鼠运财的说法,在象征时来运转的转心玉佩外围分布四只老鼠,取四鼠运财、财源滚滚之寓意。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直径7.5厘米、厚0.9厘米。新疆和田玉,青白色。圆形扁平体,最中央为云纹转心,向外为一玉璧,璧面浅浮雕卷云纹和乳钉纹,最外缘透雕四只均匀布局的老鼠,老鼠两两相对,作爬行状,犹如踩动转轮滚动,肥鼻,张口,长目微凸,耳后竖,背部雕出脊齿,造型简化,平面图案感强。

庚子话玉鼠

清代四鼠运财转心佩

其五,子辰佩,即鼠与龙共组一器,鼠为“子”,龙属“辰”,二者相配隐寓望子成龙。如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子辰佩:长6.5厘米、高4.2厘米、厚0.8厘米。新疆和田白玉质。器体扁平,龙昂首曲身卷尾,表面饰阴刻纹样,龙脊背后部栖卧一小鼠,鼠的边缘琢磨圆润。

庚子话玉鼠

清代子辰佩

又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直径4.1厘米、厚0.9厘米。新疆和田白玉质。透雕一盘龙,龙首内蜷,龙体环绕,龙尾和龙爪之上有一小鼠攀伏。

庚子话玉鼠

清代子辰佩

综上所述,玉鼠之作,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出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态由抽象演变为写实,由简约演变至复杂,题材亦渐蔚为多元。

以鼠为题材的玉器,造型丰富多彩,寓意吉祥,应用广泛,既是深受国人喜爱的题材,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鼠,是祥瑞、财富、智慧、子孙兴旺的象征,我们恭祝各界朋友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鼠年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