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哪些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两个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两种表现。

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后最大的风险在于血栓脱落后,血栓随着血流到达肺部的血管并发生堵塞,影响肺部呼吸,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灾难!

因此,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非常重要!

那么深静脉血栓有什么感觉,或是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出现的体征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很多患者几乎都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当患者出现下肢肢体的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和红斑时,就应该怀疑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可能,但这些症状特异性不强,也就是说存在这些表现的时候,是有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但并不代表就一定是深静脉血栓【3】。

但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往往存在以下这些危险因素需要引起注意,有助于我们判断:

①长期的卧床及住院史

比如说骨科的病人,下肢骨头断了,做手术跟不做手术都需要在床上休养,下地时间缩短了,血液流动慢了,血液容易瘀滞,就容易长血栓。

②近期受伤史或者做过手术

受伤及做过手术,肯定或多或少会损伤血管,血管损伤后,人体凝血机制会激活,局部可能产生血栓,也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风险。

③恶性肿瘤或者存在血液播散的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存在血液播散的患者,可能在血液中形成癌栓,也可堵塞血管,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可能。

④口服避孕药或者使用激素

这类病人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血液粘滞性高,血流缓慢,这种情况下血液就容易凝结成血凝块,造成深静脉血栓可能。

⑤怀孕或者生完小孩后

与上述第④条一样,也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⑥脑梗死或者偏瘫的患者卧床不能活动

躺在床上动都动不了了,下肢血管缺乏肌肉收缩的挤压,血液凝滞容易长血栓。

此外,对于年龄>65岁,肥胖,既往曾发生过深静脉血栓、有血栓家族史、心力衰竭等病人,也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需要大家识别!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给黑锅留言~写文不易,快快收藏转发给需要的那个TA吧!#小黑锅说科普##清风计划#

参考文献

1、Panni AS, Vasso M, Cerciello S. 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 What to do?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3; 21:275. 2、Palmu S, Kallio PE, Donell ST, et al. 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8; 90:463. 3、Sandler DA, Martin JF, Duncan JS, et al. Diagnosis of deep-vein thrombosis: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valuation, ultrasound, plethysmography, and venoscan with X-ray venogram. Lancet 1984; 2:716. 4、Goodacre S, Sutton AJ, Sampson FC. Meta-analysis: The value of clinical assess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n Intern Med 2005; 143:129.


骨科小黑锅


大家好,我是杨明杰,由我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按照人体内血管种类,血栓形成可以分为静脉性血栓、动脉性血栓和毛细血管性血栓,我们比较了解的脑血栓则属于动脉性血栓。不同之处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形成阻塞物阻止了血液流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说是一个总称,其可再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23316e74cccbb08a979652c0285c6ef\

杨明杰医生


本病患者几乎全是男性(统计达95%以上)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初始表现常为一侧下肢。按疾病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期:一,缺血期,患肢表现微紫,冷冻,发麻,喜热怕凉,足部,小腿有不定期的酸痛,或行走时突然感到小腿疼痛,肌肉抽搐,迫使病人跛行或停止行走,经休息后疼痛逐渐消失,但行走后又可发作;二,营养障碍期,患肢紫红,下垂时更加紫红,灼热或夜间更痛,常常令患者抱膝而坐,无法入睡,此时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消失;三,坏疽期,患肢发生坏死,紫黑色。当然,这是由大的血栓形成造成的。如果是小的血栓形成,它可以沿静脉血液回流,游走全身,在肺部停留就成肺栓塞。总之,在哪里停步就在哪里发病,而且大多是既刻就要命的病。曾记得,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是例子。


张平安5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血流受阻,引起静脉壁炎性病变的疾病。那么,临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患者,会出现哪些表现呢?

第一,会痛!髂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髂腰部或者股三角区会出现胀痛;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出现小腿的轻度肿痛;如果出现股青肿、股白肿时,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第二,会肿或者不肿。这是因为血栓阻塞部位不同,程度不同造成的。中央型或者混合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会肿,这是因为血栓阻塞了主干静脉,血流严重受阻,瘀滞在下肢。而周围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出现不肿,这是因为血栓阻塞了局限静脉,血流还可以通过交通支完成回流。第三,患肢皮肤变黑瘙痒变硬。后遗症患者,下肢静脉持续处于高压状态,局部微循环改变,不能为下肢活动提供丰富的血流,引起微血管扩张,组织液流出,再加上血栓刺激血管壁,产生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沉积,患者皮肤变黑,瘙痒。下肢静脉高压最终导致毛细血管高压,通透性改变,组织液渗出,蛋白渗出,导致纤维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变性,患肢皮肤变硬。第四,患肢酸胀,抽经。血栓在下肢深静脉形成后,侧枝循环建立的过程中,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长时间站立加重血液回流障碍,患肢出现酸胀,抽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出现上述症状,反过来,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下肢疼痛、不同程度肿胀、下肢皮肤变黑瘙痒变硬、长时间站立酸胀抽筋等症状,要高度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些症状是临床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

本期答主:牛文晶 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您好!请关注“怀贤健康”。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固,导致深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好发于下肢。以下四大症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表现。

1、患肢肿胀

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引起栓塞的部位不一样,肿胀的部位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仅表现为足踝部的肿胀,有的是小腿膝关节以下肿胀,也有些可能是全程的肿胀,肢体整个都会肿胀。

2、疼痛和压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疼痛主要是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和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这种疼痛主要是一种憋胀性疼痛,患者在行走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尤其是单侧的肌间静脉血栓,疼痛会更加明显。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

3、皮温增高

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肢体静脉以下血栓,会有明显的疼痛。再是发热,患病一侧的肢体,皮肤看上去是呈暗红色的,用手接触的时候感觉到比对侧的温度明显要升高,有些患者甚至会伴有体温的升高,但是这种体温的升高一般不超过38.5℃。

4、浅静脉曲张

这是由于深静脉的堵塞造成静脉回流障碍,代偿性的出现这种静脉扩张的症状,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怀贤健康提示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一旦发生则有生命危险。因此深静脉血栓应积极治疗。下面为您具体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何治疗。

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1~2周,避免活动和用力排便,避免挤压按摩血栓形成部位,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2、抬高患肢

患肢抬高使下肢高于心脏平面,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开始下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抗凝治疗是通过药物降低或消除血液的凝固性来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重要方法,多选择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需常规监测凝血。

通过介入手段,将溶栓导管置入深静脉血栓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溶栓治疗。

手术切开将血栓取出。(仅限于急性期的患者,血栓形成时间长,则与血管壁粘连,无法取出)

以上是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表现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关注“怀贤健康”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


怀贤健康


你好,一般表现为,患肢肿胀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张力高,无抑郁性水肿。皮肤呈红色,皮肤温度高于健康侧。当肿胀严重时,皮肤上可能会出现水泡。肿胀的位置随血栓的位置而变化。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患肢肿胀明显,下肢静脉丛血栓形成患者仅限于下肢,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肿胀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广大朋友留言讨论



腿会麻木,不能久走路。严重的双腿会肿胀、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