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奥斯卡提名影片《婚姻故事》里,有多少我们的爱与哀愁

这部电影改编自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真实离婚经验。2005年他和女演员詹妮弗·杰森·李结婚,于2013年离婚。他是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出生在布鲁克林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小说家、母亲是《村声》杂志的著名评论家。诺亚·鲍姆巴赫1991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进入《纽约客》杂志当一名通讯员。显然他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和文学才华,他完全有能力通过当编辑或写作成名。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比较难的路,做一名电影人。

诺亚·鲍姆巴赫有多种职业身份,编剧和剧作家的身份先于导演的身份。所有他导演的电影都由他执笔编剧,同时他还为其他电影撰写剧本。这部由斯嘉丽·约翰逊和亚当·德莱弗主演的《婚姻故事》于2019年上映。此片拍摄创作时并非按照一般电影流程,根据剧本和角色来选演员,而是先找好主要演员,包括斯嘉丽·约翰逊、劳拉·邓恩、亚当·德莱弗,之后再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故事剧本。很巧的是,当时找到斯嘉丽·约翰逊时,她正在与二婚丈夫打人生第二次离婚官司。

影片是一场离婚夺子大战,故事老套并无新意。但上映后却得到诸多观影者好评,斩获不同类别奖项无数。第20届美国电影学会奖2019 年度佳片、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77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提名、包括第6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冷门佳片提名等。

关于此片,很多影人已经从内容上解读过,今天我将以《婚姻故事》为例,从电影双线叙事结构、镜头语言的表达,进一步解读此部电影的内涵与情感价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的观影体验,谈一下这个故事里的现实意义和思考。

这部奥斯卡提名影片《婚姻故事》里,有多少我们的爱与哀愁

01、交叉视角叙事结构:由一连串蒙太奇开场,依次切回呈现两人给对方写的“告白信"场面。将“亲密”与“对抗”并置,奠定该片挖掘婚姻复杂性的叙事基调

相比本次奥斯卡提名电影《爱尔兰人》或《好莱坞往事》这类大导演大格局叙事结构,《婚姻故事》的格局相对较小。它聚焦的只是一对普通夫妻离婚的细节。这也是导演兼编剧诺亚·鲍姆巴赫最擅长的手法。

这种叙事结构特点是,愈加凸显婚姻里的“我”和“我们”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使得观影者更加深切体会到婚姻共有的喜怒哀乐。

导演用开场8分钟左右的蒙太奇,展开妮可和查理甜蜜温馨的生活片段。突然,镜头切入婚姻调解员的办公室。原来,这一幕“告白信”场面穿插甜蜜生活片段是调解员给两个人布置的作业。电影开场短短十几分钟,就将一段完美的婚姻,碾个稀巴烂。

导演借妻子妮可的视角,将女主内心独白映现。女方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揭示男方的强势和自私并对女方职业发展的阻碍。以此让观众看到发展到离婚的缘由。

转眼导演又站在丈夫查理的视角,洞察男方对妻子起诉离婚之事的各种崩溃反应。刻画男方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两难和压力。以此让观众感受到婚姻中很多东西无法调节的无奈。

起先,二人通过各自律师对薄公堂。法庭之上双方律师罔顾事实地互泼脏水,芝麻小事都拿出来歪曲为证据。两个人突然意识到,他们这是在不顾个人名誉和体面在做两败俱伤的事。于是,决定公堂之下进行私人对话协商。

两个人有各自的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妮可想离开纽约回到洛杉矶发展个人事业;而查理的事业重心一直都在纽约,他不愿离开,却有无法协调妮可心中的需要。久而久之,妮可心中的爱情被两个人无法调节的张力消磨殆尽。

沟通并不容易,没成想两人沟通对话的场面成为婚姻类电影里面最生猛、最精彩、最真实的“夫妻吵架名场面”之一。从指责到羞辱,再上升到互相人身攻击。

爱之深恨之切。从相爱到相杀,没有谁比谁多凶狠,恨是把双刃剑。当我们喷射出锋利的话语,去伤害挚爱的人,最先感到痛苦的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

当查理一顿歇斯底里爆发后,哭着跪在地上,说“对不起”时,妮可看到崩溃的查理,大步上前拥他入怀,那一瞬间,无法否定他们仍然相爱的事实。

电影开头妮可没念完的“告白信”场面又被切回。“我见到他两秒后,就爱上了他。我永远都不会停止爱他,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两个人仍然彼此爱着,却无法继续走下去。《婚姻故事》最使人动容的地方或许就是,在戳穿婚姻中的各种不堪时,也没有避讳让我们看到婚姻关系里的种种羁绊。

妮可得知查理的作品获奖后,也会衷心地送上祝福;妮可依然会帮助查理修剪头发,查理也会在妮可需要时大半夜跑来帮助她。甚至离婚后,看到查理散开的鞋带,妮可还是会自然地蹲下给他系好。

《婚姻故事》最突破传统婚姻叙事的一点是,它告诉你,即使是一段相对成熟的爱,也可能会走向尽头。影片最后,导演再次强调那2秒钟的一见钟情,还有那句:就算爱他已经毫无意义,我今生还是会爱着他。我认为,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成熟的爱。

这部奥斯卡提名影片《婚姻故事》里,有多少我们的爱与哀愁

02、空间镜头语言:讨厌洛杉矶的查理,总是听到别人说,“洛杉矶空间很大”。导演不停的将镜头从纽约切换到洛杉矶,又转回纽约,这种镜头语言体现在空间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上

妮可生长在洛杉矶,阳光明媚、居住空间宽敞的西岸;查理出生在纽约,喜欢昏暗的剧场,逼仄小空间的东岸。纽约部分的画面色调偏暖色,酒吧、剧院、公寓,三个主场景的光线都很一致的昏暗。映照出查理内心世界的幽深。因着爱情妮可跟随查理来到纽约生活,两个人从起初的亲密,变得渐渐疏离。

  • 有两次小角度的仰拍。将妮可和儿子置于对查理的仰视中,象征着两人婚姻地位的不对等。
  • 剧场里,妮可正在表演。舞台后面屏幕上是妮可情绪激昂的大特写加独白,混杂着台词和其他演员的杂音,氛围非常压抑,根本听不出妮可在说什么。象征的是妮可内心世界不被待见,长久被忽略的诉求,到了即将爆发的边界。
  • 还是剧场里,同一场戏。镜头从妮可身后滑向观众席,妮可按照查理要求的那样在地上爬行。象征的是她与查理在工作关系上弱势地位,还有在婚姻关系中的屈从态度。

比起纽约,洛杉矶的画面充满阳光,没有多少高耸入云的大厦,生活节奏不像纽约那般紧张。明亮舒适的自然光平铺直叙。

镜头也渐趋稳定,不再对准脸部进行特写;更多是包罗全身,人物开始变得渺小。象征了人与空间的矛盾,就像妮可和查理为居住地之争的第一个矛盾。纽约紧张又窒息,但人的独立性需求被放大;而洛杉矶空间虽然很大且舒适,通过离婚官司看到人物陷在局促忧闷的痛苦境地。

两座城市,两个空间的差异,正是夫妻二人性格、成长经历甚至作为人的内核之间巨大不同的具象化表现。

镜头停留在纽约,查理的视角和镜头视角一致。将妮可放在被观看、被审视的位置,完全忽略了她作为妻子,作为女人,在这段婚姻里的自我意志和感受。

而镜头跳转到洛杉矶,妮可与妈妈和妹妹,包括强势的女律师组成一个以女性为主的视角。镜头与她们保持一致,将查理放在被审视的地位。妮可与母亲和妹妹唱歌跳舞的家庭聚会,呈现出她内心久违的放松与欢愉。这是可以滋养她,使她如鱼得水的地方。

女性视角为主的镜头语言丰富又柔和,将大部分攻击性滤掉,离婚大战中攻讦、丑陋的部分都交由律师代劳。妮可和查理唯一一次,也是撕得最惨烈的一场戏,最终以查理抱住妮可道歉而收场。

影片末尾,长长的林荫道上,妮可把睡着的儿子交给查理,蹲下身帮查理系好松散的鞋带,然后转身上了自己的车。镜头上移,出现全片唯一一个全景镜头。从男性视角到女性视角,再到全能视角,影片用136分钟向观众呈现了紧凑、细腻、温情,层次丰富,情绪饱满的爱的故事。

这部奥斯卡提名影片《婚姻故事》里,有多少我们的爱与哀愁

03、现实意义与思考:婚姻关系里个体叙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总免不了悲剧色彩,在爱与权力的角逐中谁都不肯松开那根唯一的缰绳

爱情最美好的样子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因着相爱两个人走到一起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当初谁都未曾设想过日后的某一天,近在咫尺,却走不进对方内心的那种孤独感会席卷整个婚姻生活。有个离婚多年的女友说,离婚后的确感到过孤独,但比起离婚前跟他在一起的那种剧烈的孤独相比,现在好过很多。

① 婚姻里的权力关系:不论我们多不愿意承认,婚姻里没有完全对等的关系,不是强势和弱势组合,也会是偏强或偏弱的关系。

婚姻里,一旦话语权和主导权明显偏移某一方的时候,必然出现忽视和压迫。弱势方的想法和意愿常被忽略,内心的声音不被听见。即使强势方表示理解弱势方的诉求,却总是不被重视。这种关系里面,弱势方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冲向临界点,此时也慢慢觉醒过来,意识到过去的自己何等盲从,以至于失去自我。

面对强势方根本意识不到对弱势方的压迫,弱势方想要争取权益,寻回自我的时候,唯有拔刀相向,刀兵相见。夫妻间的冲突和博弈,目的不是要把婚姻葬送,仅仅是想平衡不平衡的权力关系。

② 婚姻里的爱恨纠缠:在“我”和“我们”的关系里,女性的自我非常容易被磨灭,女性所痛恨的并不是对方,是他不愿意靠近“我”内心感受的态度

爱情是感性的、短暂且甜蜜的,好似一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画面。一旦跨入婚姻的门槛,难免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冲淡往日的甘美。我们通过婚姻关系设立“我们”,同时也在里面坚持着“我”。

因着爱,即使有矛盾两个人仍然坚持走下去。也因为爱,当心中的感受和想法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生发出咬牙切齿的恨意。婚姻的真实不外乎如此,爱着恨着陪你到老。

③婚姻里的分歧:好的婚姻总能找到解决分歧的最优解,持续好的婚姻是“我们”带着“我”一起成长

有些老一辈的婚姻没有爱情作为基础,有的甚至是盲婚哑嫁。但现实里很多这样的夫妻,过得却很和谐,也不缺少幸福感。这种关系,多是比较平衡的关系,一个愿意迁就,另一个愿意理解,并且强或弱可以互动交替的结果。

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自我的,世上没有谁可以完完全全理解另一个人,父母、配偶、子女都不可能100%懂你,也不能完全满足你的期待,这是必然又残酷的现实。婚姻的实质免不了牺牲和妥协,既然选择进入婚姻,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设定好底线和共识,降低对彼此的期待,保持独立性,不依附于对方,才能淡然的面对分歧,和谐共处。

就像本片末尾那个唯一一个全景镜头,两个人从相爱到想杀,经过离婚,关系却回归到一种祥和的平静,用全景镜头为两个人爱的关系完成闭环。从耳鬓厮磨到怒目相视,再到回归理性,体面的相处,何尝不是婚姻之路一辈子的修行。

这部奥斯卡提名影片《婚姻故事》里,有多少我们的爱与哀愁

总结一下:

《婚姻故事》开头以没有念完的“告白书”展开叙事,结尾又回到那封没有念完的“告白书”。一封爱的告白贯穿影片始终,如同很多婚姻的终结,并非因为不爱,而是进退失据。离婚不是婚姻的对立面,它是婚姻的一部分;它是达摩克里斯之剑,时刻提醒两个人,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婚姻柔软又使人心碎。很多人以为不爱了,许多人决定不再爱了,而事实是婚姻所缔结的爱,是一条无法挣脱的线绳。分开的两个人,仅仅是把爱撤销意义,将之紧锁在内心幽暗深处的行为而已。《婚姻故事》不是关于离婚的故事,实则是关于相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