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6-12歲,是閱讀能力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這6年,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海量閱讀、大大提高閱讀能力更為重要。腦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就認為閱讀會改變大腦,擁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在學習上潛力更大。



從理論上講,0-6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讓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開發90%甚至更多。

但是閱讀能力,需要兩種條件才能發展起來:

第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要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而不可以喜歡就讀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會有好習慣的養成;


第二是閱讀量的累計

,一般幼兒一年的閱讀量要達到50-100萬字才可以使這種能力萌芽!


6-12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這六年,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海量閱讀、大大提高閱讀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一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同種子,需要條件才可以發芽生長。這個條件就是海量閱讀和動手動腦的遊戲方式。


2小學時期閱讀是開發孩子天賦的保證


臺灣著名腦神經科學及認知神經心理學專家洪蘭教授在研究中,發現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之一就是閱讀(其他兩個為運動和遊戲)。

她認為,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閱讀會改變大腦,閱讀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眼睛一分鐘看字668個字,說話最快一分鐘250個字,閱讀比說話快3倍。

她說,閱讀能讓孩子“靜下心來”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無限延展。閱讀將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

而且,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重塑他的大腦。


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從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而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大量作業裡去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被餓死了。

一般而言,一二年級孩子每年閱讀量不能低於100萬字(正常是100-200萬字之間),二三年級每年不能低於200萬字(正常是200-300萬字之間),四五六年級每年不能低於300萬字的閱讀量(正常是300-500萬字之間,有的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達到1000萬字以上)。

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是因為小學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

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

孩子本已經全天在學校跟著老師聽課、做題,晚上還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業,這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撈針,實在得不償失。

不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遍讀名著如同滿山種樹,最後收穫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遠高於入海撈針,即便撈到了也只是一根針。

之所以說,小學階段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是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

這樣的投入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時間換分數,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3閱讀能力決定未來高度


這種損失到了初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

那些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奪來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高中這種情況更為嚴重,進入社會後,當需要工作能力而並非成績單來評定一個人的發展時,這種分化就更是到了不可同日而語的程度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績,甚至被老師每天都在強調的分數所迷惑,不捨得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和玩,認為是浪費時間。

可是,當孩子如同小苗一般營養不良而缺乏成長力量,到了中學階段前進乏力時,家長只會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卻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營養不良”。

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數的高低,要更看重為孩子後面的成長做好充足的準備。

如同花朵,小學階段是植株成長剛打花苞(打基礎),初中是含苞待放(努力發展),高中才是怒放的階段(衝刺高考),大學卻是新的更高一輪迴的成長過程。

4美國孩子英語閱讀能力的六個臺階


我們知道,美國孩子的閱讀量大概是中國孩子的6倍,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為孩子營造了良好的閱讀環境。下面我們來看看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Jeanne Chall教授在自己的著作《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中分享的一些閱讀觀點,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Jeanne Chall教授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直致力於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發展的研究,在她的著作中,她將美國孩子從閱讀入門、進階到閱讀流暢的過程,劃分成六個階段,而這六個階段又可以劃分為兩大階段——learn to read和read to learn。

learn to read


1準備閱讀(0~6歲)


在第一階段,美國孩子喜歡聽大人朗讀繪本。繪本語言簡單,大多一頁僅一句話,句式經常重複,比如:I like the dog. I like the cat. 孩子喜歡簡單的文字,也喜歡重複的句式。大人的朗讀,有助於孩子內化語言。

所謂內化語言,是指孩子吸收的不是“一個單詞”,而是“一個話語”。比如,孩子反覆聽過“I like the dog. I like the cat.”之後,孩子吸收的語言,並不是孤立的單詞“I”, 也不是孤立的單詞“like”,而是像“I like ……”這樣的話語結構。日後,孩子想說喜歡什麼的時候,就會直接調用“I like…”表述自己的喜好。

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在這個階段,孩子常常利用繪本的畫面提示,一邊看書,一邊複述念過的故事。孩子往往並不認識書上的單詞,孩子只是通過複述故事來假裝閱讀。


2自然拼讀(6~7歲)


在第二階段,孩子時不時猜測單詞。通過猜詞,孩子逐漸明白閱讀既包括“看字”的過程,也包括“理解”的過程。相比於看圖聽故事,孩子覺得閱讀費腦子。在這個階段,孩子意識到自己沒有閱讀文本的能力。因此,孩子常常拒絕朗讀文本。在這個階段,可以教孩子認識視覺詞彙(Sight Words),教自然拼讀(Phonics),教孩子注意英文字母與讀音的聯繫。

視覺詞彙,比如 at, and, that, the, he, it, on, she這樣的單詞,孩子應該見詞能讀,無需分析字母發音。有的美國幼兒園把視覺詞彙寫在星形卡片上,並把卡片貼到布上,掛起來,方便小朋友記憶。

在這個階段,孩子經常把注意力放在單詞形狀和讀音上,不去關心單詞的意義。比如,孩子或許能輕輕鬆鬆讀出下面的單詞:there, their, they're ,但孩子不知道 3 個單詞的意義差別。


3流暢閱讀(7~8歲)


在第三階段,孩子不斷熟悉字母與發音的關係,並通過簡單的書籍,體驗流暢閱讀,培養閱讀興趣和自信。

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read to learn


4通過閱讀了解世界(8~14歲)


在第四階段,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孩子的好奇心越來越強,孩子把閱讀當作瞭解世界、獲取知識的窗口。


5多視角閱讀(14~18歲)


在第五階段,孩子閱讀各種觀點的書籍。孩子的閱讀,不再侷限於文本的字面意義,而是能回應文本,能夠提出疑問。

6成為批判性閱讀者(18歲以上)


在第六階段,孩子成為具有批判和反思意識的閱讀者。孩子熟悉各種文體類型,能根據實際需要,綜合運用精讀、速讀、略讀等等閱讀策略。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初步跨越文字壁壘,成為熟練的閱讀者。

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閱讀量,會餓死天賦

在最後,還想再跟各位爸媽們談一點,成績好跟好孩子之間不一定劃等號。

2017年11月12日,在湖南省益陽市沅江三中,一個班裡的尖子生、班級的第一名羅某因為不想寫視頻感悟,被叫到班主任老師辦公室。交談未果後,老師有些生氣,說:“不想寫就轉班。”這句話激怒了羅某,他拿起隨身攜帶的彈簧刀,刺死了班主任。

一邊是成績優異、頗受老師喜愛的好學生,一邊是認真敬業、學生愛戴的好老師,卻發生了最不可能發生的慘劇。

雖然我們總是說“成績好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我們又往往以“成績好”作為評價一個孩子的標準。成績好,就可以受到更多的關注,就是“優秀學生”的代名詞,只要孩子成績好,我們就會覺得他讓人省心省事。

但恰恰是那麼一小撮兒成績好的孩子,因為從小陷入“唯分數論”的稱重臺,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寫作業、刷題上,忽視了品格及基礎發展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最後可能會釀成悲劇。

所以,各位爸媽們,

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一味只抓分數、抓成績,要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習慣培養上。而做到這點,離不開閱讀。通過閱讀讓孩子“學文化、啟心智、達至善”,才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