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親戚到了第三代就不應該來往了,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某些地方不成文的規矩,你怎麼看?

邀你共享美食


就說說我姨媽的外孫生了一對雙胞胎,我媽還說要包個紅包去看看,我媽也快80了,去外地探望確實不方便,我是覺得沒必要隔的遠了


hxzj


三代,可能離得近的不止。離的遠的,也就這樣吧!我和我爸這邊的親戚就斷了。比如我姑姑,理由我生孩子,我姑姑,和大伯的孩子沒有一個給我隨禮的。所以不斷留著幹嘛?兩個姑每人一個兒子兩個表弟。一個隔三差五的找我借錢,三百五百的,千八百的。我都沒要過。都不用還。一個來我家這找工作,我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帶著四處玩,迪士尼,東方明珠,南京路,世博館,工作一年每週來我家吃飯。

結果我生孩子,我兩和表弟,借錢的說自己離婚了不算成家一毛不拔。我姑給200。他是離婚了,可是他結婚,我媽給500我給500。

二表弟和我姑,都沒給我一分錢。也沒給孩子買任何東西。

所以全和他們黃了。等我兩個姑六十六做壽,一人給他們送200。小輩就拉到了。

我大伯也是兩個女兒。也不和我來往的。

他們可能都覺得我嫁的遠吧。但是他們有事還是求我,我大伯家女兒的兒子病了。還得求我找人找醫院給看病。然後我姑姐給找的兒科院長給看的。我還給孩子買了兩百多塊錢東西。

我媽這邊就一個舅舅,一個表哥一個表妹,表哥年節都會看我爸媽。表哥條件一般,但是百十塊錢的禮物總是會和我爸媽拿。我就也看我舅媽的。我比我哥條件好點,每次我就給舅媽個三五百。我表哥就特別開心,我孩子出生給了500塊,表妹也給了500塊。都是給我媽讓我媽給帶來的。春節回家,我舅媽表妹又給孩子買了衣服。表哥又給200塊。所以我就給舅媽500。總不能讓他們搭上。有這個情意就可以。

其實親戚朋友走的近了可能幾代都近。人情禮往。

我呢,一輩子就生一個孩子。這個時候不和我走動,那就全免。沒來往了。本來我對他們都挺好。


用戶68390641167


所謂親戚,最大的特點就是親,只有親,才有親近的感覺。

第一代最親,那是姐妹之間、兄姊之間,並由此而擴展的人員,如姐妹夫、內兄弟等。這是一個父母分支下來的,直接血系親戚,當然最親了。

第二代親,是上一代直系血親的下一輩們相互之間的親戚關係,也就是姑表親、姨表親。這一輩相互間或因雙方有老人在,或者因慣性原因,繼續保持交往和聯繫。但這種親情又都被自己一代的血親所沖淡。年代逾久,親情逾淡。

第三代親,人生難滿百,隨著祖輩們的相繼離去,也隨著新的親親關係的又一次變換,上一輩、上二輩的親戚己沒有親近感了,年青人都去走自己的最親了。

所以農村有句俗話,叫做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意思就是到了第三代,親近關係就結束了。

這並非人們喜新厭舊,並非不念舊情,而是社會向前發展,人類向前進步的必然趨勢,就象我們都要辭別昨天、過好今天、迎接明天的道理一樣。昨天就讓它過去,今天一定要過好,期盼明天會更好!


一生好人大司馬


還真是這樣,親戚,真的不過三代。三代之後,就是遠親戚,雖然見了面,也會熱情打招呼,但肯定不會在逢年過節走親戚了。

這個三代,不一定是第三代,而是隔了三代之後,就不走了。

比如,就我們那兒的慣例而言,爺爺的兄弟姐妹肯定是走動的;這對我來講,是屬於以爺爺為起,第二代。

但爺爺的兄弟姐妹的兒女,我見了面,只稱呼叔伯姑,但肯定不會再走動了。

再舉我們往下的例子。我和舅舅、舅舅的孩子們,肯定走動。但舅舅的兒女們的孫輩,肯定不走動了。

而且,親戚,往往是偏男方,以男方為主。

比如,我老婆的弟弟、弟弟的孩子,我們肯定走動。但我老婆弟弟的孫輩,在北京和山西老家,肯定不走動了。

但是,我自個兒弟弟的後代和我的後代,卻一直會走動,因為,嫡親。所以,以你和你還在走動的親戚,隔最多三代,肯定就不走動了。

有的,正好是隔三代了,下一代,就不走動了。

這就是所謂的:遠近親疏。遠親不如近鄰的意思。


董江波


有人說親戚到了第三代就不應該來往了,這似乎成為某些地方不成文的規矩了,對此你怎麼看?


――――――――

親戚到第三代就不應該來往了,還成了某些地方的規矩。??????!!!!!

冷漠的心,痛失的親情

在我看來,這種現象,是對中華民族傳統觀念的顛覆,是後幾百年來,外夷對中華民族侵略,統治造成的惡果。尤其是現在,商品經濟的衝擊,資本世界骨子裡的橫蠻自私以及冷酷,使的中華民族曾形成的,其樂融融,親密一家的風尚,漸去漸遠……

人情如紙張張溥,家有鄰居不相識。正現: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多麼地悲衰,多麼地倒退,多麼地可怕。這種現象,當引起人們的重視,當使中國人三思而改變!

親情,血濃於水。多麼緊密的杻帶。打虎,離不開親兄弟。中華民族要強大,要充滿力量,必須使親情更深切,必須使人與人的關係更緊密。再不要:一盤散沙,相互拆臺,相互殘殺……

翻翻《警世恆言》等道古作品,可以看出中國人曾經的親情,多麼深厚。再回首四五十年前的鄉村人情。真令我感慨萬千!

可以說,親情,在我這一代,變淡變溥。也可以說,親情散失,決不是一家一村,一族一地的現象。

如果說親情淡失,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我認為,到不如說是社會過程的變異。是極不好的現象。

《紅樓夢》有個劉姥姥,八槓子打不著的遠親,可進到大觀園,不也其樂融融。中華傳統,家族中有爭鬥;但鬥而不破的,還是親情。也許,這正是中華民族興旺壯大的因素之一。


記得外婆在時,舅舅,娘娘,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相親相愛,歡樂而美好。至今,我還沉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去姨媽家看露天電影的歡樂,更有那殺年豬,過大年,走親戚……

可是,幾十年,我已經沒吃過舅媽炒的菜,更別說表弟家何處?

唉!我好想回到昔日的鄉村:看大樹下,乘涼的鄉親,那悠然的神態。聽水井旁,小媳婦們,嘰嘰喳喳的聲音。

真忘不了,端著飯碗,走進大爺家,走進小嬸家。甚至,村裡火燒房子,全村的人,奮勇救人滅火的情景……

親情,鄉情曾是那麼美好!令我難忘!



走在寬敞的街,一群群陌生面孔。住在高樓大廈,眼前冰石片片……


泥巴一一龍鳳樓主


不管第幾代親,來不來往,跟你本人的現狀有極大關係。我人到中年,一直過的平平。我曾經根本不信跟我平輩的、一起長大的親戚間有那麼淡漠,後來我有事去找親戚,得到的冷,看到的嘴臉,一次、再次,就懂了,再不會第三次。就連QQ,有錢親戚也把我的QQ號刪除了,我不死心,年節時專門問起,有錢親戚淡淡的:我定期清不聯繫的。微信親戚群,也從來沒人拉我。真不怪誰,都不易。

其他的平輩的長輩的親戚也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辛苦,各自的兜兜轉轉。逢年節,有句問候,足矣。待婚喪嫁娶,生老病死,該盡的本分盡到,也不枉親戚一場。

至於再下一輩,親戚間就只剩個名字,甚至連名字都未必知道,又如何來往?


牛六的六


親戚,呵呵,現在多少表面親戚!

姥姥從我記事起和大姨在一起生活,實際上是幫著大姨,大姨父入獄,姥姥就這樣和大姨還有大姐一起生活。從小我就記得我媽總告訴我,去大姨家幫乾點活,姥姥在大姨那。小姨在大姨家姐姐生日的時候總買東西,都是小禮物,不給我。那會小,我就和我媽說過,為啥我過生日我老姨不給我買。我媽的理由依然是姥姥在大姨家。而且記憶裡,姥姥在大姨家都是姥姥做飯,收拾家裡,大姨只是最近一兩年姥姥年紀大了才幹。

去年大姨總叨咕,說去大姐那買房子,市裡,姥姥就多心了。要在本地買樓,姥姥錢不夠。我家樓剛裝修完,空一年了吧,父母都沒住。我爸媽說接姥姥去我家,然後姥姥不去,非要買。我父母孝順,爸爸就說表面賣,走個形式,目的讓我姥去住。但是整個事情我姥和我大姨是不知道的,其他幾個姨知道。我姥姥沒兒子,都是姑娘。整件事情我不知道,在家裡群看他們發,我還說呢都去我家了。然後我姨他們沒有一個人回我。

後來我爸告訴我了,我就挺生氣。生氣不是我姥去我家了,是因為以房子賣我姥的形式去的。那相當於我回家,是去我姥家了。而且我姨他們知道怎麼回事還都裝糊塗!

然後,有一次和我對象回家,因為一點事,我沒忍住爆發了。不是衝我姥,和我姨他們。我家樓上還有閣樓,姥姥去了以後,父母住閣樓然後和姥姥在一起吃。而且我父母什麼都不讓我姥做,晚上睡覺前我爸爸給姥姥準備牛奶,照顧的特別好。在閣樓我就和我姨他們說,實際上我就是不接受我姥這種到我家的模式,如果正常接到我家我沒話。然後,我說這些,我有個姨就說我不想養我姥,還和我喊,我一直說小點聲別讓我姥聽見。然後,後來我也急眼了,我就指著她說,“這我家,有我說話的份,沒有你說話的份”

我真挺無語的,父母雖然也和我生氣。這事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但是我不覺得我錯了,因為這事本來不是個事,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別當誰都傻,我父母好說話。而且,憑什麼我抱怨幾句,我姨在我家能和我喊,還找了個很好的理由,我不養我姥,我真都不想說啥了。

以前覺得一大家人也挺好,但是沒想到,長大了看明白了,就是有些事不說就都挺好,說了就不好。而且也讓我明白了,啥事不怕有事,就怕沒好人!

而且我有一個姨,前幾年幫過我家,現在只記得她幫我家,不記得她家難的時候我家幫她。別的親戚來,遠房的,就說她怎麼幫我家,不說原來她家沒錢孩子生病打吊瓶沒錢直哭,我父母幫她的時候,這就是親戚!


吃就開心的吃貨


自從宗族體系被破壞,消費時代的來臨。

親戚這個詞,很空虛。

今時今日,親戚是什麼?別人家我不知道,在我家,親戚絕對不團結,越是有錢的親戚越是冷漠,因為他們根本看不起我。反而窮親戚還能互助一下。

我老婆家那邊,情況稍好,但也就那樣。

逢年過節,我是能躲則躲,不走什麼親戚,因為父母還在,所以有時也逢場作戲,假意寒暄一番。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才不會走設麼親戚,一律沒時間。

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何不都花在自己的家人身上,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子女。

至於其他人嘛~呵呵隨緣吧。


蔡大仙934


我跟孩子坐在出租車裡,透過車窗,老公一個人瑟縮在牆角打電話,聽不清說啥,只是看見老公一個勁的點頭,嘴裡一直說著好、好、好。

不用猜就知道,這次回家不知又要買啥?對方又有新要求,可能是海產品也可能是肉類還有可能是燒雞燒鵝…

我坐在車上瞎想著,不一會兒,老公提著一箱水果一箱啤酒還有一箱不知是啥,打開車後座放了進去。

這次又買的啥?我問。大雁,老公點一下頭。

啥?大雁?天上飛的…大雁?我睜大眼睛不知說啥好。

嗯,二嫂說家裡現在別的都有了,缺點新鮮玩意。老公無奈的搖了搖頭。

1

我跟老公結婚十年,每年都回老家每年都大包小羅的準備好吃的喝的。

如果不準備我們連飯都吃不來,你會睜大眼睛問我:為啥?這要從頭說。

老公家一共有六個孩子,老公最小,上面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

大哥已經去世,大姐二姐在外地工作,最小的姐姐跟二哥在老家。

公婆本來是自己住的,可二哥看著他們的房子架構好,還在村子最中心的位置,早就想好要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翻蓋。

房子終於在我們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蓋好了,等我們過年回老家時候看見的翻蓋一新的老房子,二嫂還得意洋洋的對我說:咋樣?我的大房子好不好?

公婆默許跟著他們住在一起。我當時實在是不明白,這麼大的事為啥當時誰也不知道?

也許老公是知道的,為了避免麻煩所以三緘其口。

本來那房子只有我們才有權利決定咋辦,老公最小,房子是留給他的,我們當時在縣城買了房子,老家的房子就留下來了。

如今舊房變新房,而且老人也不知啥時候歸二哥撫養了,我們心裡都不舒服。

但既然老人沒說啥,其他幾個姐姐也不參與,只要我跟老公沒說的就行了。

老公為了家庭和睦,他父母過得舒服,看到已經這樣了也只好如此。

2

接下來二哥開始對我們幾家大搜刮,每次年節回家,每家都必須錢是錢物是物,分別算清,美其名曰自己供養父母了。

所以每次回家時都是我們家的災難日。

其實公婆不是沒有錢,他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豆芽王。

他們家生豆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婆的上一代。

在東北,無論春夏秋冬人們的家常菜裡都少不了豆芽這道菜,尤其到冬天臨近春節的時候更是供不應求。

公婆從年青的時候就趕著小驢車去集市賣豆芽,一走就是一圈,包括周圍還幾個村鎮的集市。

我們結婚時婆婆六十八歲。五年以後公婆才開始不幹了。

年齡大了腿腳還很利索,還能幫二哥看園子,養牛。

二哥在公婆院子裡蓋房子的事我們既然沒有啥說的,誰也不會說啥,而老公一看這種情況又想著讓他爸媽省心,所以乾脆就默不作聲,我也只能將就。

大家都知道二哥養父母其實是反著的,父母根本就不用他投入,而每次我們看到就是買一塊豆腐都是婆婆掏錢。

每次年節回老家時都是滿載而入空手而歸。

這種情況直到今年公婆去世才告一段落。

3

公婆去世後我跟孩子第一次沒有回老家過年,我們終於不用再考慮他人臉色過春節了。

孩子對他二大爺也沒好印象,孩子大了他也能分辨是非,老公雖然有一些失落但也無話可說,誰讓他哥把事情做的那麼絕呢?

至於老公的姐姐我們就像走親親一樣有來有往的。平時誰家有事情都到場。尤其是二姐,她是熱心腸,對我也不錯。

人都是講良心的,你對我好我對你也不會差,啥事也不能儘可一方有好處啊!有來有往才是正途。

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家庭才能和睦,親人才能幸福。





陽春三月411


我老公的哥哥姐姐都不往來,每次我們回去都要給他們帶禮物,水都不會叫我們喝一口,心涼!父母還要求我們請他們吃飯,我們幾千公里2-3年回一次,每次都要花費1萬多。父母經常去幫姐姐打理菜園子,把門鑰匙給我們,屋裡只有鹽,父母會召集我們幾家人一起在飯店吃一頓飯,然後就結束了。如果不是給孩子做榜樣,真心不想回去,每次回去我們給父母幾千塊錢,本來計劃今年國慶帶孩子回去看爺爺奶奶,結果爺爺奶奶說不要回來,過好你們日子就行,我們想著要是不回去,以後孩子也不回來看我們怎麼辦,所以還是準備厚著臉皮回去吧!哥哥姐姐平常和父母一起出去吃飯都是公公婆婆開錢(公公婆婆的退休金一共估計8000左右,具體不知道,公公是幹部退休的)。公公婆婆一直幫助姐姐,因為姐姐條件最好,給他們臉上添光,嫌貧愛富吧!我們也沒有意見,只是回去沒有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