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80多年日本军官宿舍,仍有人住,木地板大飘窗,还有安全屋


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的家乡是日本开拓团曾经的据点,他们大肆掠夺鸡西煤炭资源,在滴道矿里就分布了三大片配套宿舍,今天我拍的是暖泉,这里有五六趟房是日本居住区,房子呈灰色,烟囱高大带铁梯蹬,尽管外观相似,但内部大不同,有军官的,有普通士兵的,配置不一样。

这批宿舍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如今都被划为“重点文物”,不过,大部分已经坍塌无人居住,仅剩一两户人家还住在里面,他们家房子每年修缮,保存完好,图为日本房外观,蓝色木窗户是原来的,未作改动,采光面积很大,80多年下来,这木头也够劲儿。

想找一户有人住的进去拍一下,走了好几趟房也没见着人,就在这时碰见一队人:“小朋友,你们住在这儿么?”只是笑,根本不搭理我,啧,这是着急嘎哈去……

“拍这破房子嘎哈呀,都快塌了……”“俺们家就在这儿嘎的住,住了好几十年了,结婚就在这儿,现在成危房了,俺们这来搬最后一趟东西,再也不回来了……”

日本房和暖泉民居最大的区别有几点:外观灰色;墙厚;有飘窗;木地板;木天棚;有下水道;有换鞋的玄关;炉台宽;南北两个炕;烟囱粗大有铁梯子;有洗手池,个别军官宿舍有卫生间……

突然看见前面有户人家烟囱冒烟,赶紧搋雪走过去敲门,碰见热情的马大姐,听明来意后招呼我们进屋脑乎脑乎,院子里的雪堆上,坐着她从南京来东北过年的外甥女,第一次见雪的小姑娘,每天吃完饭就坐雪堆上玩儿雪,好像总也玩儿不够。

一进门,格局是这样的,马姐说这是把两家军官宿舍买下来打通了,才有现在的样子,桌子后面那是个进门炕,到了门口就得脱鞋上炕,里头没有采光窗,这是安全屋,墙壁比普通民居厚。

炕屋近拍,并排能睡5个人,这种炕在东北算小的,当时军官宿舍里还住着他们的家属,马姐的公公就是在这日本房里出生的,在小日本战败之前,这片居住区,禁止本地人出入,有人看守。

遗留的炉灶,比正常炉子宽,从前是黑色的,被马姐刷了红油儿,瞅着喜庆,赶上炉子不好烧冒烟时,顺着烟囱上的铁梯子往上蹬打烟囱比较方便,因为烟囱高,所以抽力大, 烟道不易堵。

外屋地原来的洗手池,比较高,在窗台下面还有一个推拉门的玄关,这可以放鞋,东北冬天雪大,走湿了,放在里头,一宿就烘干了,门一拉,不影响美观。窗台特别宽,大小盆啥的都能放上面,这也是一大特点。

至少有45厘米宽的窗台,由此可见墙体也足够敦实,本来东北普通的墙就比南方的厚,这个更扎实,厚墙可以让房子冬暖夏凉不透风,这一点也是日本人在东北修建宿舍时的一项基本指标。

小屋,木地板还是从前的,最初颜色比这个深一些,面积不大,窗户也不大,进屋转个身就是炕……

灰色的墙体知道为啥么?并不单纯为了区分中日居民区,而是据说灰色能防止空袭,在高空看着不明显,有隐身防护作用。图为军官宿舍的背面,有后门,两道木头门,带门楼,有雨搭。中国居民搬进去后,大部分都把后门封死不用了。

图为马姐,他们家在这片日本房总共有两户,每一户都是用两间宿舍打通后兼并而成,她说:“家有老人,不爱搬走,这地方管它谁建的,平房住着敞亮,冬暖夏凉,但如今交通不便利,人都搬空了,想买个东西,小卖店都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