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據相關收入調查顯示:92%的90後每個月都有結餘,80%的人會將結餘的部分進行理財。

但據目前針對年輕人的消費貸款調查發現:90後與95後消費貸款用戶加起來的佔比50%。

那麼問題來了,第一,90後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消費觀?

為什麼一邊想著掙錢去合理分配安排自己的小生活,一邊負債借貸追求“精緻窮”?

第一,市場經濟放緩,上班的工作時間,公司開源節流忙著裁員,消費物價上漲,每件事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第二,90後都有自己的生活價值觀,不再盲目守著“三十而立”的教條,而是崇尚“快樂”,“自由”,"不將就”,“及時行樂”。

但是人的思想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大同小異,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很好的過完這一生,只是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人或事不同,選擇的方向也不同,以致於有人看似提前,有的稍顯落後,但是終歸是奔著好的方向,美好的期許去的。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慢慢來,彆著急”

文健,他在一家建築公司工作,月入6000元,扣完基本的社保費用以及生活開支所有能拿到手裡也就4000元左右,好在建築公司裡工作食宿都是項目上的,倒也沒什麼開銷。2018年,父母幫他付了一線城市一個二居室的首付,買了房他有房沒車,人在外地。每天在工地出工,忙得時候沒時間社交、談戀愛,不忙得時候,漂在外面項目不穩定,生活算是居無定所。但他對生活從來沒有抱怨,很樂觀。

有時候,在老家或者見面聊天的時候,和他談起自己的規劃和理想,談論到別人年紀輕輕有房,有車,收入多少,嘴上說著不和誰或誰進行比較,但是心裡還是會拿出來進行比較,無形之中給自己增添莫須有的焦慮和壓力,但是得出來的結論是: “慢慢來,彆著急”的現實。

他很清楚,以之前剛畢業的前兩年那會像個無頭蒼蠅到處撞,目前被父母安排在建築公司上班的收入,只能夠自己自足餬口,自己買房結婚生子根本不現實,平時花銷雖不大,但是結餘只有3000-4000元,目前結餘也沒有進行理財活動,躺在自己的銀行卡里。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對於他而言,他買房的動機,一方面是剛需,父母希望他穩定下來; 一方面,對於買房是做保值性理財投資,沒有什麼風險。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他有時候跟我半開玩笑的說:“兄弟以後發達發跡了,別忘了我啊”。

他的這句話也在說明,工作兩三年後的他,被現實擊碎的時候,曾經自以為是的自信其實什麼都不是。他突然明白除了那些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孩子,普通人花100多萬買套房子真的很難。但是有對未來寄存著希望,相信一切都會好的。

只是與他再聊理想時,他說,“我沒什麼理想,學了這個專業,好好幹,在這個行業做好也是自己的理想,想太多也沒用,不給自己留遺憾就行。當然自己開心就好。”

當我們正視人生的挫折,選擇與自己相符的平凡生活,就是接受現實。

文健承認自己就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人,但是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在充滿矛盾和兩極分化的社會消費結構中,一面要維持中國傳統精神,另一面又在推崇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很多人選擇相信: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我的收入都不屬於自己”

90後陳嬌的用花唄、信用卡亦或者借唄又預支千元用在日常和閨蜜逛街的爽感買單上。

在互聯網“無卡”時代,每一位社會消費表達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演著繹中國當代信用消費借貸的始末。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阿嬌在武漢這座新一線城市,每月固定收入4000元左右,年終有獎金,沒房沒車,在旁人眼裡生活看起來很勉強,但其實他已經負債生活一年多,拆東牆補西牆。2019年,陳嬌強迫自己先還花唄,剋制自己儘量不刷信用卡。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他還是忍不住打折的誘惑,買了好好看的衣服,旅遊等花費10000多元,最終她還是沒有逃過精緻主義的消費觀。

有人做直播,月入百萬,人生成功逆襲,比如:李佳琦;有人短視頻,身價估值上千萬,成為變現典範。

當然這只是90後代表的個案,它並非能夠代表生活中的絕大多數。

當資本為了獲取最大的利益,不斷向大眾鼓吹成功學(在機場內,你會看到書店裡賣得成功學的書籍尤其昂貴),倡導精緻生活,高品質消費觀,不斷誘惑並提示“我可以借錢給你買”的時刻,導致他們產生瞬間的"爽感幻覺",讓消費者的內心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好吧,我朋友阿嬌成為了典型的“精緻窮”

最近《奇葩說》一直是熱點話題,其中有一期,他們討論的辯題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對於“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這個辯題,當期嘉賓楊超越非常堅決地站在了反方,還舉出了自己當年未出道打工時的生活經歷,當時她看上了一條裙子700塊,她一個月的工資才800,但她還是咬牙買下了那條裙子,當月的生活費只剩100塊,使自己變得很拮据,每天喝粥吃饅頭來充飢。擁有那條裙子讓她感覺“擁有了全世界”,不過她後來也意識到自己當時下單買衣服那轉瞬即逝的感覺得到了滿足而已。也間接承認了自己的不理智行為。所以她隨後在節目上很坦誠地說:“穿舊了之後覺得也就那樣吧”。楊超越在節目中也分析了自己選擇“精緻窮”的動機:“我是一個內心特別不強大,也特別不自信的人,所以我就需要精緻一點,才能讓自己跟別人不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用一些外在的東西,讓自己去接受自己。

有人上下班天天擠公交地鐵,借錢也要買過萬的包包和名錶,當在校的學生們開始使用上千元的護膚品時,儼然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奢侈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能夠給予普通人虛幻的滿足感:虛榮心。當然,也是通過外在的物質掩飾自己內心的不自信。

在那一期的辯論中,哈佛法學院畢業的法律博士詹青雲作為代表發表了正方觀點“精緻窮的‘精緻’是商家定義的慾望陷阱”。令人拍手叫好,有理有據,將辯論拔高到一定的深度,令人信服。她的觀點直中楊超越等反方年輕人的消費心理。

的確,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網絡視頻截取片段

年輕的窮人們成為隱形貧困人口,成為“精緻窮”的代表,然後消費心理被商家利用,然後在商業社會下無限放大,他們大多數人為了追求更高端的物質消費,結果往往都是被物質給消費了,成為商家的“提線木偶”,可這一切明明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工資與生活成本往往不成正比

隨著城市中產消費結構和階級的不斷變化,與超一線城市相比,現在新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其實也不低。

據不完全統計:

以目前一個人稅後月薪5000元的標準,能夠實實在在收入囊中的,各位看官一算便知。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慢慢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

綜上所述:

以90後目前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講真的,不太敢想結婚和生寶寶以及未來的事兒。

結論:

消費觀是一個複雜的養成過程,在充滿各種誘惑的當下,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進行合理的消費來滿足自身的需求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有結餘的時候,還是要學會理財,對自己的收入進行合理的分配。

據小編了解身邊的其他朋友們,雖然大家從年齡上被定義第一批“90後”的“接班人”,年輕的“老阿姨”們,雖然經濟上很窮,但是精神上還是很富足的,至少活得快樂。


後記:

經正文分析後小編髮現:我們數學總是不好偏科嚴重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數學沒有用於實際生活中。而精打細算的人並不是天賦型的選手,也是後天慢慢養成的。畢竟他們有的是為了生計而發愁,有的是為了發展,追求優渥的生活而努力的人。他們這些看似數學不好的人,為了生活和發展,慢慢用上數學的知識,都會變得運籌帷幄,精打細算。正如前文所說,改掉和養成一個習慣,慢慢地,一切都會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