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提到絲綢、崑曲、蘇扇……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蘇州。蘇州人把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技藝視若珍寶,把屬於自己的傳統工藝、技藝統統保護了起來,建成了各式各樣的小眾博物館蘇州碑刻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良材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在蘇州,碑刻製作是蘇州古老的一種傳統技藝,再加上自古以來蘇州文人輩出,文學和書法創作的盛行,也促進了蘇州碑刻工藝的發展。

蘇州碑刻製作技藝要求石材精緻、刻刀鋒利、刻工博學,從確定書跡開始,到刻石、拓碑、一共經過七道工藝流程才能完成,依舊彰顯了蘇州人對精巧雅緻的追求。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碑刻不容易被破壞、侵蝕,像是個歷史的無聲記錄者。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碑刻文字“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刻石文字,再往後發展,碑刻就不再僅僅是一種記錄和傳播的媒介,更是一些文人墨客的詩賦創作,成了一種藝術行為。蘇州的碑刻作品中,書法類的碑刻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宋代碑刻《太上老君》,玄妙觀藏

蘇州碑刻博物館就建在人民路三元坊的文廟內,室內和走廊上都陳列著很多古代、現代的著名碑刻,建築風格和文廟保持了一致,重簷多宇,崇臺列階,古樸沉靜,是文廟的一部分,和大部分小眾博物館一樣,不需要買票就可以直接進去參觀。

博物館裡收藏著很多書法碑刻,其中,以私家藏書樓“過雲樓”樓主——顧文彬收藏的名家碑刻為主。館內還有20世紀徵集來的200餘幅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刻成石碑,陳列在博物館內,形成了博物館連廊中的“現代書法碑廊”。

不得不提到的是,來蘇州碑刻博物館最值得看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四大宋碑”。蘇州人所熟悉的《平江圖》就是其中之一。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平江圖》

碑刻《平江圖》高2.48米,寬1.45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圖,描繪了蘇州廣為人知的“河街相鄰、水陸並行”的雙棋盤格局,記錄了南宋時期的蘇州古城。

據記載,南宋組織過四次天文觀測活動,所繪製的《天文圖》就收藏在碑刻博物館內。碑上用同心圓介紹了北極、赤道、黃道,甚至標註了黃赤交角為24度,標明瞭赤道上的春分點、秋分點。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天文圖》

這些還不算,你敢想,它還刻上了銀河和二十八星宿和裡面的1440顆星?

不僅要上有天文,還要下有地理,有《天文圖》自然也有《地理圖》。館內《地理圖》的內容也不亞於《天文圖》,分為“地理圖”和“圖說”兩部分,繪製了中國海岸的輪廓、主要山川、河流、湖泊的佈局以及長城和各級行政機構——路、府、州的位置。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地理圖》

圖中標出的山脈共有120多座,江河60多條,行政名410個,先不誇它內容詳盡,光看密密麻麻的雕刻,就讓人歎為觀止了。圖說以南宋現有版圖為例,不僅分析了我國曆代政治地理的變遷情況,還表達了對金兵侵吞國土的憤慨。

四大宋碑之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幾幅,還有《帝王紹運圖》,碑額題有隸書“帝王紹運圖”五字,其中“紹”為“繼承”之意。

碑圖從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開始直至南宋理宗,記錄一百九十五君,歷經三千五百年,是一幅以帝王更替為脈絡的歷史年表。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帝王紹運圖》

除了上面介紹到的“四大宋碑陳列”和“古代、現代書法陳列”兩大展廳,館內的基本陳列還有“大成殿孔子文化陳列”、“清代蘇州工商經濟碑刻陳列”、“明倫堂范仲淹與學府陳列”、“清風堂廉石文化陳列”等展廳。

而號稱“天下第一長文碑”的《韓世忠墓碑》的拓片,是目前已知僅存的最完整拓片,也被蘇州碑刻博物館收藏。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蘇州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傳統的技藝傳承主要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授,加上史科記載缺乏,可查實的也僅有近代以後時期的周梅閣、錢榮初、金雨林、時忠德一脈單傳的碑刻技藝傳人了,由於學的人越來越少,這門技藝的傳承也難免走入了困境

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人在默默關心著,平日裡很多和碑刻相關的主題活動都會在蘇州碑刻博物館舉行,我想,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會希望百年的石頭能一直傳唱吳地的歌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