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出鄉村新氣象——大蒼村村規民約獲評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

“約”出鄉村新氣象

——大蒼村村規民約獲評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

近日,湖南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公示名單出爐,安化縣冷市鎮大蒼村村規民約上榜。“國有法、村有規,黨群親、謀振興……”在安化縣冷市鎮大蒼村,上到80歲的老人,下到剛上小學的兒童,幾乎人人能念上幾句村規民約。“我們村的村規民約以三字經的形式制定,通俗易懂又好記。”該村村支書劉品一這樣說道。

“約定俗成”更具操作性

“約”出鄉村新氣象——大蒼村村規民約獲評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

大蒼村地處冷市鎮中部,由原大同村、蒼衝村合併而成,村域面積7.8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小組、1765人,其中黨員42人。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項目建設任務增多,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信訪維穩壓力日漸加大。 大蒼村以“楓橋經驗”為藍本,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堅持黨建引領,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為制定合民情、順民意的村規民約,2018年,全村黨員全程參與調查研究、意見徵集、完善修訂全過程。 同時,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廣泛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 草案成型後,提請駐村律師進行合法性審查,報鎮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審核把關,重點審核村規民約制定或修訂的主體、程序、內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 最後全村進行民主表決通過,報鎮政府備案。 印發到每家每戶,在村集中區域、醒目地段進行公示,並通過村(居)務公開欄、微信工作群、“村村響”廣播等平臺加強宣傳,讓群眾廣泛知曉。

“村民公約”重在履約

“約”出鄉村新氣象——大蒼村村規民約獲評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

“村規民約制定得再好,如果沒人遵守,那也只是一句口號、一張紙。 ”村支書劉品一說,“村黨支部成員帶領全村黨員分組包乾,利用入戶走訪、屋場會等方式深入宣傳村規民約,對村民有異議和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釋,營造全村村民遵守村規民約的良好氛圍。 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從黨員自身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做起,帶動黨員家庭成員,再輻射其他家庭,以點帶面促進村規民約深入人心。 ”

大蒼村的村規民約與村民道德檔案緊密結合,對主動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在道德檔案中予以加分獎勵; 對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將不良記錄記入道德檔案; 對屢教不改者採取處罰,如批評教育,通過村村響進行通報,取消或暫緩享受村集體利益的分配資格,以及取消本年度評優評先資格等。 引導群眾向上向善、重義守信。

37歲的張某2014年因參與打架鬥毆服刑9個月,2015年服刑回來後,因有不良記錄,找不到工作,整日無所事事,生活日益窘困。 2018年8月下旬,看到同村的劉某通過村委介紹在縣城找到了工作,張某將信將疑找到村支書說: “我知道我有不良記錄,應該很難被推薦就業,但還是希望村上能幫幫我。 ”“我們是根據村民道德檔案的積分推薦就業的,你之前有過不良記錄,但也不是絕無可能。 ”村支書劉品一解釋: “只要你參加村上的義務活動,為村裡和鄉親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就會獲得積分,積分達到了,村民對你認可了,村上一樣會推薦你就業。 ”9月,村委組織開展文化活動需要安保人員,出乎意料,張某主動報名參加。 自此,只要村上有活動,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2019年3月,張某通過村委介紹在鎮上某企業實現就業。

村規民約引領新風尚

“約”出鄉村新氣象——大蒼村村規民約獲評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

工作問題已解決,張某為村裡做貢獻的心卻未改變,2019年4月,通過自主報名、村委選拔,張某成為了大蒼村義務民兵巡邏隊的一員,負責定期巡查轄區治安隱患、安全隱患,處理矛盾糾紛,及時瞭解、掌握轄區社會面防控情況,有效預防和震懾了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據介紹,自推行村規民約以來,村上扯皮拉筋的少了,遊手好閒的人沒了,賭博現象消失了,群眾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同時,由黨員幹部帶頭成立“女子腰鼓隊”“男子籃球隊”等文化隊伍,積極開展“平安家庭”“五星級文明示範戶”“好婆婆、好媳婦”等“一創多評”活動,營造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新農村氛圍。 2018年以來,村裡開展各類文體活動20餘次,通過道德積分管理,累計推薦村民20餘人實現就業。 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