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淌琅塘老街

彭劍峰

浩瀚資江,流經湖南省中部,它全長653公里,從廣西資源出發,經邵陽、新化、安化到益陽,最終匯入洞庭湖。資江河所經之處,不但“留下”了優美的風光,而且繁榮了兩岸人們。資江環繞的新化,是座千年古縣,古縣的榮光,來自於有古鎮一條條滄桑傳奇的老街。

岁月淌琅塘老街

在我小時候,只記住了家鄉白溪是一座千年古鎮,有熙熙攘攘的船碼頭,有斑駁光滑的青石板。長大後,琅塘老街才被我所熟悉,老街曾經輝煌的歷史,被老人們說了一遍又一遍……

在一個冬日暖陽的週末,我來到了琅塘老街,儘管老街曾經的繁華,消失在歲月的長河裡,卻不能不讓人想起昔日人船穿梭的繁忙景象。琅塘老街,依山伴水,為剩不多的老木房和幾條老街的模樣,在太陽的照耀下,折射出一種金黃的美。

陪同採訪的琅塘社區主任劉時斌告訴我,要想全面瞭解和掌握老街歷史,就必須採訪在老街居住了一輩子的老人。於是,年過八旬的老人陳顯候和其他幾位老人坐到了我面前,琅塘老街當年的繁華,在老人的講述中娓娓道來……

岁月淌琅塘老街

解放前的琅塘老街,是新化境內最為熱鬧非凡的老街之一,也是資江河流出新化的最後一站。老街由續龍街、河街和上街三條街組成,街上有“言有信”、“同和泰”、“大同昌”等60多家商鋪,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回春堂”、“懷仙堂”、“存心堂”數家藥鋪,百藥齊全;石灰廠、木材廠,廠房林立;“曾記”、“迪哉”兩家捲菸廠,煙味瀰漫資江;彈琴、說書者,隨處可見;百貨公司、鹽業公司、保險公司,一片繁忙;河邊三處碼頭,來往客商,摩肩接踵。遙想當年,其場面儼然一幅《清明上河圖》之傑作……

陳顯候老人告訴我,當年琅塘老街每天有一萬多流動人口在“流動”,其中以挑夫居多,他們為了生活,長年累月駐紮在老街。又加之琅塘老街是整條資江河上的中轉站,所有上(邵陽)、下(益陽)船隻必須在此停靠檢查。據老人講,琅塘老街的居民,對五十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是有貢獻的,為國家捐獻了一架飛機,用於保家衛國。“老人還說,1949年湖南發生大洪水,老街“首富”、大善人劉永齋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此舉傳頌甚遠。“上有邵陽,下有益陽,中有琅塘”,這句讚美之詞,流傳許久。

好景不常在。1960年隨著安化大壩修建、蓄水,琅塘老街的河街被淹滅,無奈之下,有大部分居民離開家園,紛紛外遷至綏寧和城步兩縣,一座“富城”在滔滔江水中,便化為了傳說,直至如今的蕭條,老街更為孤獨的是,原琅塘區委辦公樓(現鎮政府)也遷到了五星村,讓老街再度荒涼。

岁月淌琅塘老街

過去老街曾很繁榮,就像所有的土地都擁有過春天,繁花似錦。老街從往日的人流如注,到門可羅雀,恰似一個垂暮的老婦,失去往日的豔麗。老街的房屋大多幽深狹長,你可以從長長的過道里,看見陰暗潮溼的地面,暗綠的苔蘚肆意地瘋長,一層覆蓋一層。老街的故事,隨著歲月的前移漸漸被人淡忘,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老街多少風雲人物,只成了後人嘴裡不老的傳說;琅塘老街的地名,被百度徹底的拋棄,讓人唏噓與哀嘆!

老街的歷史我沒有追溯過,反正是有一定的歷史了。老街,是一幀不退色的黑白照,印在現在人的心裡,時時溫暖人們的記憶。

岁月淌琅塘老街

我行走在老街的每個角落,任思緒漫溢,隔著千年百年的歲月,總能讀出歷史的滄桑。商賈雲集,已成往事;置身老街,難尋舊貌。就連新的建築都在一日日衰老。千百年後,我們今時今日的建築也成為後人眼中的老街,只是不知那時,可否會有人懷念從前,一如我們此刻站在浩茫的時間裡回望,懷念前朝的風花雪月? 佇立在著名革命家方鼎英岳父母那棟破敗不堪的房子前,無論你觸摸到一塊門板,還是一塊窗花,都是在觸摸一本厚重的老街歷史書。

繁華不再,資水依舊。如今琅塘老街將似一片秋天的落葉消失在歲月的塵埃中,但老街過去的輝煌與其歷史卻藏在經歷者記憶裡。老街的故事,精彩而富有傳奇,老街的影像鑲嵌在每個經歷者的人心裡。在離開琅塘老街時,我的耳朵似乎聽到了一種聲音在訴說:我有繁華的過去,也更想過去的繁華……

岁月淌琅塘老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