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圈子功能2020年会不会有一个爆发式成长?

西北活性炭行业平台


2019年年底至2020年1月份,微信生态圈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基于微信在2020的改革和创新,增加用户体验,我认为2020或许是一个爆发式的成长或许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微信生态圈的发展以及新增的功能升级。


2020年1月9日以“未完成Always Beta”为主题的2020微信公开课PRO在广州举行,在公开课上微信把亲儿子们(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小游戏、微信支付......)夸了个遍,这些年的数据也确实让微信引以为傲。


小程序上线3年,日活跃用户超过 3 亿

......


从这些数据来看,微信目前依然霸占了社交领域,单单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就高达11.5亿,而且微信是每个人每天必大卡的地方,牢牢的绑定了用户,类似其他社交平台或娱乐平台,没时间不打开没关系,但微信一天不打卡,貌似第二天就与世界脱轨了。


当然单凭这些引以为傲的数据还无法让微信在2020爆发式成长;

在互联网时代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也许是这几年微信太安于现状了,以致于这几年在多个领域被抢人气,短视频方面,抖音快手强于微视、头条、趣头条等自媒体平添也在跟公众号抢流量。


是时候,面对疾风了。

1、企业微信3.0发布,把一个企业”内部沟通的工具“,进化成”企业员工服务用户的窗口“,新增了:客户联系功能、客户群功能升级、开通企业微信朋友圈,有了这些功能,让企业更好的服务用户。




让斗图在圈子里面转起来,对于微信用户来说,朋友圈是最主要的生存方式,除了工作消息回复,大部分的时间,应该都沉浸在朋友圈,看看好友们发了什么心情,看完后,默默的点个赞,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有了表情评论后,让朋友圈更趣味。

再者,微信好友数量无上限,5000人以上还可以继续加,但仅限于聊天,对于做微信营销的人来说,这福利gei得太大了,不仅如此,微信社群,扫码进群,增加至200人,以往是100人上限,超过100人需要手动邀请,对于做社群裂变增长来说,可谓是强化了手中得武器,社群、微信营销,依然是当下最实用的销售模式,打通线上线下。


3、订阅号开通付费功能


昨天,微信上线了公众号付费功能,文章看到一半或者全部付费,目前还在内测当中,仅限于订阅号。

2016年开通知识付费,但微信公众号并没有搭上”知识付费“这条大船,反而让头条、知乎等抢占了先机;现在出手,虽然晚了点,但公众号依然是当下最火的自媒体之一,因为它的质量,用户群体的质量,用户的触达和互动都是最好的。


基于微信在新的一年不断的改革、创新,给用户新的体验,2020年或许是一个超车道的爆发式成长。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Mr徐际宏


不会。这个问题还不如问问“小天才手表2025年有没有爆发式增长?”新人对旧人总有一种否定,就是你用过的我不会再用了。比如微信…


红鲤鱼与绿鲤鱼009


对于各方面条件都较为普通的人来说,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正因如此,普通人似乎难以找准快速成长的道路。怎么办?最高效的办法便是找到正确的“大趋势”。

相对个人前途的“不可预见性”而言,增加自己成功概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先要跳到正确趋势中,然后利用大方向的确定性来抵抗自己小波动的不确定性。

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

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原本能力相当,出身不比你优越,天赋也并不过人,机遇也少于你的人时,为什么如今他的成就却高于你10倍,甚至几十倍呢?

这个疑惑一直伴随我很久,直到前日,我终于从一个老朋友身上找到了答案。

他是我北大的同学,年长我几岁,却与我同级,因为是退役士兵考的研。

用他的话说,他出身湖南一农村,无论天赋还是成长背景,都与优越二字无缘,甚至放到人堆里都难以被发现。

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顺势而为”。

他从不安于现状,一直在寻求改变。这并非意味着他情商高,相反,他不苟言谈,即使在创业过程中,也从不有意识地进行任何主动社交。

坦白讲,在他刚创业那会儿,周围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压根儿并不认为他能做到多大,也不觉得他有什么超出常人的能力。

可直到前天,我和他进行了3个小时的谈话后,才发现我俩之间的差距,已不是10倍而已。

首先,这种差距体现在了事业的格局上。

他如今操盘了一个年入现金几亿的公司,利润率竟也高达50%以上(是个阳光生意),关键五六百人的规模却没拿过一毛钱投资。更让人羡慕的是他还有大把时间,至少看上去很“闲”。

其次,如果说单纯是事业做的大,我认为没什么好探讨的,因为有钱的企业家多了去,屌丝逆袭的故事也到处是。

真正让我震撼,甚至产生一丝焦虑的,不是他的刻苦与能力,而是他甩我十条街的思维格局。换句话说,我的成长路径是“线性的”,而他的成长路径是“指数级的”。

之前我还一直在想,同样是读一所学校,在一个教室,认识的都是同一批人,而且他未必有我“聪明”,为何他能积攒更多的势能?

如今我才顿悟,所谓“1万个小时”背后的专注理论,只能帮助你在原有的赛道里比周围人强,但不能帮助你在平行竞争中取得“裂变式成长”。

比如这位同学刚刚创业的时候,我毕业先去做了广告设计,我每天刻苦努力工作超过12个小时,2年多的时间就积累了1万个小时,但收入也只不过是从四位数变成五位数。

与此同时,我的同学当时情况并不比我好,他成了家还要带娃,压力负担也比我大。他做的同样是广告,只不过他是在那时刚兴起的微博上,通过运营账号给人做广告,收入比我好不了多少。

但你要知道,趋势的力量从来不会在当下呈现,它一般会在未来的3~5年现形。

如今,我们已毕业7年,途中我换了3个领域,最后才扎根到现在行业。但他一直在被“内容风口”推着跑,于是乎,我俩之间被“天时”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放到今天已不是真理。

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就是“天时”,天时就是趋势,只有趋势才能带来最有爆发力、杀伤力以及指数级的增长。

真正能拉开人与人距离的,

是“指数型成长”

不妨再来回答一个问题:10年后,你的身价可能是多少?

显然,这个问题很难预测,因为这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判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什么时候它会发生。

不过,如果你真的尝试了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多半的回答,很可能是基于你现在的能力和资源而判断的。

就好比你现在年薪10万,也许你会猜自己未来每年多赚10万,十年后兴许你每年就可以赚到110万。

这,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本身没有对错。

线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从自我认知而出发的思维模式,比如在生活、工作中,倘若你想要做大10%,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换得。

反之,如果你想要做大10倍、甚至100倍,那你就不得不摆脱这种线性成长,让自己重新思考,跳入一种叫做“指数型”的成长模式。

那究竟什么叫做「指数型成长」呢?

举个例子。假设你正走在一条马路上,你每一步都能迈出1米的距离,你走了6步,也就前进了6米,然后你再走24步,那么就离原点有30米的距离。你很容易知道这30步能把你带到多远,这就是简单地线性成长。

但是现在,请你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步都扩大一倍距离(无论这在科学上是否成立),当你走了6步时,实际上你已经走了32米(1、2、4、8、16、32)。而当你走完全部的30步时,你猜自己走了多远?

答案是10亿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你绕地球走了26圈!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线性成长是有局限的,因为单靠个人或一个组织的努力,迟早会遇到天花板。而指数型成长是爆发性的,它会拉着你把你拖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距离。

这个道理很简单,可一个人若想获得指数型成长,首先要做到的是“顺势而为”。

所谓“顺势而为”,

就是在确定的大方向里找概率

记得若干年前,我做了一个针对特定人群的在线培训产品,试运营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用户黏度和利润都不错,所以就想要复制。

于是,我兴奋地找到一个做投资的朋友,完整地阐述了我的这个创业想法。

没想到,还没等我说完,他就硬插了一句话:“这事情的市场潜力太小,没有想象空间。如果你真有兴趣,可以做成‘小而美’,但没有投资会感兴趣的。”

起初我认为这朋友真不够意思,可后来,当我冷静思考,才发觉了很多之前自己都未曾考虑到的问题。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与投资一样,若想获得超预期的回报,重点并不在于我们能力有多少、把事情做的有多好,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懂得“借势用力”。

这就好比,雷军曾对傅盛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无法穿越平台的优势;而平台的能量再大,也无法抵挡趋势的力量。

就如我的那位同学,当他回过头来总结自己的成功时,从来不会谈自己的能力,而是把成功的“运气”归功于势,说自己擅长的是利用并适应那些已形成的“势”。

比方说他早期创业做内容,微博火他就做微博,微信火了他就做微信,如今抖音、快手、小红书火了,他就去做短视频。

在他看来,自己团队能力再大,也比不过平台花几十亿上百亿去砸一件事情,他总结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找到平台崛起的机会,然后跟着趋势一起爆发式增长。

换到个人角度,这让我想起之前很多读者给我的留言:究竟是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还是先“混”进一个好的行业去适应环境呢?

如果你理解了以上文章的意思,就很容易给出答案。

相对个人前途的“不可预见性”而言,增加自己成功概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先要跳到趋势中,然后利用大方向的确定性来抵抗自己小波动的不确定性。

这就像《孙子兵法》一书中所描述的一段话,“凡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学会掌握一种“指数型思维”,即站在概率论的角度,从自己过去的5~10年中寻找未来5~10年的规律,认清人生的大方向,用趋势的不可逆性去抵抗个人风险的不确定性。

毕竟,无论是创业还是混职场,无论你面对的是一个市场还是一家公司,刻苦努力这些统统是基本条件,它不是决胜的关键,因为真正的机遇总是在趋势中上演。

因此,一个人若想在未来获得爆发式成长,就不得不掌握“指数型思维”。

如果你对所追求的事业感到迷茫

对与人相处感到疲倦、无措

对自己控制力太弱,无法抵御诱惑

而人生,又恰恰处在关键的转折点

那么,是时候静下心来学习了

10万+优秀企业家重磅推荐

▲▲▲

课程名称:宇宙能量之东山再起(第三届)

课程时间:11月中旬

课程地点:中国 · 昆山

(10月课程,报名人数已满2000人,报名已截止。11月课程预报名开启!)

课程内容:

他创业十年,历经风雨,也成就过辉煌,从零起盘,尔后颠覆以往。他经历了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他的身上有无数奋斗在最前沿的创业者的身影!

课程将以中柬商业协会俞凌雄主席创业十年的大起大落,奋斗历程为主线,深度分享在成为行业领先,投资失败亏损几十亿,负债十八亿之后,如何连续创业,绝地反击,东山再起的智慧提炼和思维颠覆。

你将获得:

1.彻底转变看待事物的方式,直击核心,把握事物本质,不再为表象所困扰,走出困惑;

2.通过深入学习老师大起大落,最后绝地反击的智慧提炼,开始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永不言败;

3.通过老师对人生之中,创业路上所遇事物、人性的深度剖析,学习到受用终身的核心真理;

4. 把握时代最前沿经济局势,分享新技术领域内的时代机遇,为今后事业方向带来实质性的指引;

5.结识到上千位不同领域的企业家、商界精英,拓宽人脉资源。


远源流畅


很难,社会是在发展的,人们的社交方式也是在不断更新的。

现在抖音已经越来越火起来,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现在看微信朋友圈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家不是太愿意看图片和文字,更喜欢看视频。

所以,个人觉得微信圈子功能很难大火。


多米拉教育


火不起来的,微信已经定位就是聊天,想要像抖音一样是不可能的。圈子门槛算是比较高了。而且当下人们更喜欢视频文化。圈子只能固定某些特定人群。


十贰有木有


区块链的成功加上微信直播的开通,肯定会的


九歌在线


应该会有一个靠网络挣钱的大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