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中,蘇母為什麼願意給二兒子買房,不願意去美國幫大兒子帶孩子?

沉旎


《都挺好》原著中描述蘇明成是蘇母解決了城市戶口,工作穩定以後懷上的,所以心裡也覺得是伴隨著福氣來的,也是這個孩子帶來了生活的轉機,所以對蘇明成格外寵溺。而蘇明玉是蘇大強跟蘇母鬧離婚時,蘇母被自己的母親脅迫不允許離婚,套路蘇大強產物,導致蘇大強沒有辦法離婚,兩個人只能湊合過著,所以明玉一開始就是蘇母的工具,也是蘇母心裡毀了自己生活的存在,為蘇母不喜。


恰逢其詩


蘇母為什麼願意給二兒子買房,不願意去美國幫大兒子帶孩子?其實這與傳統養老觀念有關係,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大概會懂得。

傳統來說如果有幾個兒子,父母可以放孩子遠走高飛,但肯定會留一個在家頂門立戶。


我公公弟兄五個,只有老三沒讀書,目的就是為了把他留在家中。可是老三腦袋靈活,雖然不識字,但是膽大,在那動亂的年代經常一離家就是大半年。

奶奶看老三指望不上,就用裝病的手段發電報把在航空學校讀書的老二騙回家,然後娶妻生子。可憐的老二差點成為農民,因為有文化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但和他的同學已經是天壤之別。

當年我哥考上大學離開家門,我弟弟讀書的願望也小了不少,最後連高考也沒參加。至今母親還唸叨:**懂事,他看你們都走了,他說家裡得留一個。

為什麼蘇母縱容二兒子?應該與一直希望把他留在身邊有關。既然把養老的指望全部寄託在二兒子身上,蘇母肯定會想著盡力對他好,待自己老了兒子兒媳會更用心照顧自己。


至於老大,只是自己的面子需求,蘇母的情感依賴和親情陪伴,還是主要寄託在二兒子身上。她在二兒子這裡能夠享受到天倫之樂,這應該是蘇母願意為二兒子買房的原因。

當然,如果是現實生活,大兒子生的是孫子而非孫女,也許選擇會有所不同:現在觀念進步了,在以前婆婆見到兒媳生下的是女孩,轉身離開的婆婆太多了,甚至有的是在家等結果——生孫子就去照顧,孫女就找個藉口不過問的也不少。


媽咪老師


小時候,父母的偏愛往往並不明顯,但是當很多現實因素降臨時,一切就見分曉了。

我一朋友家就是如此。

她是個女孩,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小時候,她覺得爸媽對他們都挺公平的,好東西人人都會有份。但是最近,她爸媽提出要給弟弟買房子。

她就順口提了一句:“那我和我姐的嫁妝呢?”

她媽便試著把話題岔開,朋友試探道:“以後你們住的房子留給我們3個唄,剛好一人一間。”

她媽不高興了,說:“你的意思是將來你還要問你弟要錢嗎?”

朋友頓時也不高興了,覺得這話的意思好像就是那房子只是屬於她弟弟的,她在搶她媽媽的兒子的東西。

重男輕女的思想難免會讓女兒不舒服,但像蘇母這種深入骨髓的程度,甚至會讓媳婦也不再舒服。

她連自己的女兒都不願照顧,又怎會花費一大筆開銷,跑去美國,讓自己為一個不太親近的女人勞累呢?況且對方也沒有為她生下男孩。

我一直不明白重男輕女的母親,明明自己也是女人,明知道那種滋味不好受,為何還要將那份難受強加於自己的女兒身上。難道只是因為那份思想已經根植於他們心中,無法剔除嗎?

你們覺得呢?


一抹茶宇


必須承認現在不僅有“媽寶男”,還有很多“愛缺失的母親需要依賴兒子”才能活下去,蘇母就是其中一個,我身邊也有個這樣的鄰居。


鄰居是一位老師,中年丈夫去世了,有一個六歲的兒子,隨著她兒子越來越大,鄰居們都發現了,這位老母親將自己的兒子視為了“愛人”。

記得第一次兒子領女朋友上門,鄰居不同意,竟然跑到丈夫的墳地哭泣,說什麼兒子大了,不要她了,好在兒子的女朋友知難而退了。

後來,在相親無數次之後,兒子終於結婚了,婚前說好的,她住現在的房子,兒子兒媳婦住婚房,但是等小兩度蜜月,她以看家的名義住了進去,後來裝病,耍賴,總之就是“離不開兒子。”


再來看看蘇母,丈夫一生沒有給其溫情,雖然大兒子長臉,但是大兒子木訥,也給不了其溫情,顯然二兒子會哄人,跟能照顧她的感受,對她“寵愛有加”,蘇母終於找到了精神寄託,她怎麼捨得離開“二兒子呢?”

我想,在孩子身上找尋感情的母親並不少見,你們認同嗎?


秘語相傳


看到這個電視劇,我對父母的想法,也跟著改變了,我原來一直認為父母做什麼都是對的,我從來不深想,看過這個電視劇,才明白父母也是自私的,對待兒女的問題上,更會是如此,我的媽媽最讓我無法忍受的就是總是拿金錢來衡量孝順的成都,給的錢多,就是孝順,還總愛跟周圍的鄰居攀比,春節回家,給我媽媽2000,我媽說我姐給了1000,就要我1000就可以了,初二,給我們說,鄰居家的女兒給了3000,你們太不孝順了,明年也得給3000,兩年前,我姐姐老說父母年紀大了,需要買個電梯房,我說那正好,咱們一塊買一個,正好負擔也小,我姐不想給買,我就辦了件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我交了首付,貸了款,今年交房,每個月還貸4000,貸款30年,壓力不小,可是,他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沒有掙錢能力了,還這樣攀比嗎?還要求給她各種錢嗎?他們有沒有想到我的壓力,看了這個劇之後,我覺定,等交房之後,把房子賣了,不想壓力這麼大了,因為我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的不容易


北去燕子


那個年代大環境和周圍的影響,離婚不易,所以很多女人就將就下來,但對自己丈夫已經絕望,把一腔情感全投注在某個孩子身上。幸好現在離婚也很容易了,拿我公公婆婆來說吧,婆婆一隻覺得公公對她不好,那會人的觀念是不能接受離婚的大環境也不接受,所以就湊活過,等兒女成年後,兒女一般心痛母親在生活中不易和付出,我婆婆腰桿就硬了,對公公每天都罵罵咧咧,公公癌症也不願意伺候,照的護工伺候。過世那天婆婆都不願意回來,做完喪事婆婆就發話死也不和公公埋在一起,自己在廟裡買了個位置。感覺比仇人還惱火,這種不如早離早好!


世界不止你看到的那樣



蘇母一向寵起二兒子無下限,伺候生女兒的大兒媳則免談 。

看劇會發現,蘇媽媽對大兒媳和二兒媳是差別對待的,而且區別不是一般的大。

這是有原因的,蘇媽媽是一個對丈夫失望的女人,又被她的老孃從小洗腦,一定得照顧好弟弟,是個為弟弟謀劃利益的好姐姐。


三女兒是當年為綁住老公而懷上的,看了就心塞。

大兒子從小很少交流,培養他只為蘇家爭面子。

二兒子能說會道,才是最愛最疼。


女兒蘇明玉的就不說了吧,她這一輩子,與蘇母有母女的緣分,卻沒有母女的情分。

都說血濃於水,但是蘇媽媽的所作所為,深深傷害過蘇明玉,不管之後再怎麼彌補,愛的缺失,永遠都填補不上了,這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也是令觀眾看得最為心酸及不捨的。 對兒子兒媳來說,媽重男輕女,兩個男孩都一樣看待才對,但其實不是的。

環顧整個中國社會,很多家庭,那些有多個子女的父母,偏心,實在是難免的。

只不過,比較有智慧的父母會在財產分配,以及一些原則問題上,選擇傾向於一碗水端平,這樣也有利於以後兄弟姐妹之間的和睦相處。


汪國真說:愛情愛其強,親情愛其弱。

大兒子看起來,比較成功,也是蘇家全家人的臉面,因為他上了清華,這已經是國內最高學府,居然還考去了美國,而且還獲得了學費全免。

所以,他在美國紮根之後,哪怕沒怎麼回報父母,反正劇中沒有說過他,在美國之後有什麼贍養父母的舉措,但是蘇爸蘇媽已經很滿意了。


只是這種滿意,因為隔著大洋,又因太久沒見了,難免生疏。

在大兒媳吳非的眼中,婆婆是一個,淡漠的符號,她是丈夫的母親,但是她根本沒有機會多瞭解多相處。

吳非懷的是女孩,蘇母在家時,什麼家務活都只指使蘇父幹,她自己之前操著這個家,又要幫襯她的孃家弟弟,自然是很累,退休下來,每天的愛好是打麻將,跟朋友們聊天聚會,要她放下身段,不遠萬里去美國伺候生女兒的大兒媳,蘇母心裡自然十萬個不願意。


可蘇母也會做人,沒有直截了當的拒絕,就編了個故事,她本身是護士長,諮詢醫生之後,知道如果一個人耳水不平衡,是不適合坐飛機的。

所以就讓蘇父背了這個鍋,說蘇父耳水不平衡,沒辦法一起去美國,而她作為中國老太太,要在家照顧好老公。


就這樣,大兒媳吳非是家中獨女,她的媽媽只能辦了早退,損失了很多的。

金錢上的損失比不過她對女兒和外孫女的愛,於是吳媽媽不遠萬里,跑去美國照顧女兒坐月子,幫她帶小咪。


在二兒媳朱麗的記憶中,蘇母與她的相處則充滿著溫情。

她曾對老公蘇明成回憶說,媽媽從來不讓她操心,她總能好好管著蘇父,有她把他管在身邊,蘇父不敢作妖。做的飯菜又特別好吃!


二兒子蘇明成從小懂得甜言蜜語,彌補了蘇母的感情缺失,因為蘇母與蘇父之間是沒有什麼感情的,比起夫妻情分,他們更像是一對合作夥伴。

蘇母在努力經營好蘇家這個小家之時,其實還帶著私心,一直接濟她的弟弟。


蘇明玉剛滿18歲,就被蘇母親用刻薄的言語和積攢十多年的不公平的對待逼出了家門。

只有二哥蘇明成,在蘇母心中佔據著無人可替代的地位,蘇父沒主見,整天唯唯諾諾,凡事做不得主。


二兒子明成從小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他內心深處是知道的,他能把母親哄開心,不管他的什麼意見,提出的什麼主意,他的母親都會應允。


所以,蘇明成和朱麗樂得逍遙自在。他們買房、裝修,想換車了,蘇母包辦,讓他沒心理負擔地車子想換就換。

輕輕鬆鬆的讓他倆過上體面的,小資生活。

當然,這樣子對待孩子的方式,厚此薄彼,只會讓孩子們難以團結一心,增加彼此怨懟的幾率。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梁良公子影評


我認為有這3點原因:

1、重男輕女

蘇明哲的孩子小咪是女兒,蘇母的重男輕女是大家都熟知的。她對自己的親生女兒明玉,一直以來都很苛刻,吃飯的時候,兩個兒子可以吃雞腿可她卻沒有,明成要2000塊錢旅遊,蘇母毫不猶豫答應,但明玉要上補習班買輔導資料,蘇母卻覺得貴,不願意花錢。試想一下,對自己的女兒都如此苛刻,又怎麼會願意去照顧孫女呢?


2.水土不服

去遙遠的美國必然要面臨著陌生的環境,語言不通,吃的食物也不一樣。蘇母年紀也大了,也操勞了大半輩子,自然不想大老遠跑到國外去折騰。


在蘇州老宅過日子多好,瀟瀟灑灑,不愁吃不愁穿,有認識的朋友一起打麻將,還有小兒子哄自己開心。可是去了美國,不僅要跟不太熟悉的兒媳婦相處,還得伺候她坐月子,受苦受累,不如在家享享清福,打打麻將。


3.明哲一直離家在外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再兒女眾多的家庭裡,父母肯定會有更喜歡的一個。

明哲雖然讀書用功,又考上了清華和斯坦福,給蘇母臉上添了足夠的光彩,可他一直在讀書,對家裡的關心實在是少,去美國工作以後除了給家裡打生活費,父母生病之類的,以及需要陪伴的時候,明哲都不在身邊。


但是明成就不一樣了,他讓蘇母在這個不喜歡的家庭中得到了很多的溫暖與關愛。蘇母本就不喜歡蘇大強,覺得他又醜有窩囊,當時是自己母親為了給弟弟弄城鎮戶口強行將蘇母嫁給蘇大強。所以蘇母對於這個家庭一直沒有得到太大的溫暖,但是明成給足了蘇母陪伴與愛,蘇母自然是更喜歡他一些。


若塵雪


都挺好,這部劇真的是鐵鐵打臉,都不好!一家人的悲劇集中地,就是蘇母。就是她超級重男輕女,再經常一碗水端不平。

有人會奇怪,為什麼同樣是兒子,蘇母好像極其喜愛老二呢?



我們來看看,蘇母的生活吧!

蘇母是在特定條件下,為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戶口,不得不嫁給了蘇父。她自始至終沒愛過他。而且蘇父一直被她壓迫,生活沒有情趣。三個孩子裡,她愛倆個兒子,也不得不說是,愛情的缺失,用跟兒子的親情來代替了。

這是很尷尬的一種感覺。她離不開兒子。

倆個兒子裡,老人都會偏愛一直在身邊的那個,因為,身邊的那個,經常巧舌如簧,經常甜言蜜語,而她,雖然沒有明說,也知道,她老了,盡孝的只能說老二啦!

因為她不喜歡女兒,老大又離得那麼遠,所以,綜合考慮,她認為只有老二,才是她終身所靠。

她偏愛老二的原因:

把老二當成了最牢靠的人,彌補自己愛情的缺失;

再就是認為只有老二才會給她養老送終。老大老三指望不上。

從感情從實際,她都是這麼認為!


Longsuixinyuan


蘇母是個強勢的人,跟吳非這樣一個聰明的女人未必能生活到一起去;蘇母雖然喜歡兒子,但是在這兩個兒子中間,她更喜歡蘇明成。

吳非不但懂事,還很聰明

吳非的懂事體現在方方面面,你可以說她懂事,也可以說情商高。為了保住蘇明哲的職務,請上司燒烤記得拿麻將,熟悉上司的喜好;面對蘇家的一堆破事時,能根據情況作出最優選擇,最優可能不是蘇明哲最喜歡的,但絕對是權衡後損失最小的。

她在處理蘇家這一堆破事的時候,能發現蘇家是一灘渾水,蘇大強貪得無厭,蘇明成就是一個不負責的混蛋,她才跟蘇家人相處幾天?就能摸清楚裡面的關係,你說她是不是挺聰明。

吳非的聰明沒有攻擊性,可是假如有人要傷害她的小家、傷害她的利益,她不能忍,而且會反擊。

張美蘭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張美蘭是當家做主慣了,突然要她去伺候別人,她能不能做是一回事,關鍵是她不想。

張美蘭也是個聰明的女人,有心機有算計。她跟吳非見過面,或許吳非那個時候比較年輕,但是張美蘭早就成精了,她應該也知道吳非是什麼樣的人。

張美蘭第一不能接受被吳非指使幹活,第二不想受氣,第三不想跟吳非正面交鋒,所以她並不想去跟吳非相處。

兩個兒子、兒媳婦對比,張美蘭更偏心老二一家

可是朱麗不一樣,朱麗沒什麼心眼,是個實在、善良的人,而且這麼多年,她一直沒有蘇家的事情,所以她也意識不到張美蘭是個什麼樣的人。因此張美蘭也願意跟朱麗相處,朱麗和蘇明成吵架了,還是會護著朱麗。

從兒媳婦的角度分析是這樣的,從兩個兒子角度出發,蘇明成一直守在身邊,雖然兩個兒子都愛,但是肯定會更加偏愛在身邊的這一個,說句很現實的話,張美蘭以後還得指望蘇明成養老啊!所以給老二錢,給老二買房都是心甘情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