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新高考后,又遇上“强基计划”,是否有非尖子生会捡到便宜?

时评与教育


如果说自主招生是在普通学生中挑特长,那强基计划就是在学霸中挑尖子。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在20多年前,国家开始推行过一个项目,那就是“基地班”。

为了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从1991年至1996年, 原国家教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四批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8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基地”),1994年批准建立了5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文科基地”)。

基地班由国家统一拨款建设,一般开设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在培养上,基地班的学生有专门的培养体系,有特殊的奖学金,保研率更高。所以说,基地班的分数往往比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要高很多。像我在四川,当年四川大学就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地班,录取分数比四川大学的最低分数线高了30分,而且多是在提前批录取。当时在我们心中,考川大基地班,牛逼程度不亚于考交大复旦的普通班。目前很多高校的基地班仍然保留着,不过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前两天强基计划出台后,我首先就联想到基地班。虽然时过境迁,但我认为这两者在人才培养和遴选上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优中选优。只不过,当年基地班纯粹靠高考成绩来选拔,而强基计划还有15%的其他综合评价。

举个例,比如四川大学某年分数线620分,如果想上基地班,那需要高考成绩650甚至更高(根据报考情况),而如果要上强基计划,高考成绩620分就有机会,如果综合评价高,620分也能上,如果综合评价低,650分你也上不了。

以上假设是基于报考人数较多的情况,学校一定是优中选优的,入门成绩恐怕就不会低于985高校正常的分数线,所以,题主说的非尖子生应该是没有机会的。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报考的人比较少,比如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这样,一些成绩比较一般的同学,就有可能通过其他综合评价,以较低分数被录取。当然,这种可能性我认为是比较低的。


所以说,强基计划本质上是培优计划,并不是一个特殊通道,成绩不够好的同学,还是别打这个主意了,还有那些拼自主招生的同学,还是赶紧回到高考备战上来,上不了线,你其他学得再好也去不了985。


高校人才真经


恰恰相反,实行强基计划之后,非尖子生没有任何的空挡可钻。而且强基计划主要就是弥补这个漏洞。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1月15日推出的,推出之后就广受重视。原因很简单,强基计划推出同时,就宣布原先的各高校自主招生计划停止,这涉及了不少学生,估计有不少学生哭晕在厕所了。

强基计划跟自主招生的主要区别有:

第一,招生规模不一样。


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原先有90多所,现在只有原来的40%,一共36所,就是现在双一流A类大学。因为双一流会有流动,不知道这个强基计划是否也会有变化。人数也有变化,有人估算是原来招生人数的10%,也有人说了个数字6000人。具体数据还有待今年的细则。

不过招生人数减是肯定的。强基计划涉及数理化生、文史哲7个基础学科,不可能会招大量的人,否则这些人的出路是个麻烦事。

第二,入围的方式不一样。


自主招生是在高考前进行,现在的强基计划是在高考后进行。原先的自主招生主要是靠各种简历或者推荐。比如,一所著名中学的前20名,可以报名,或者奥赛全国得奖可以报名,或者有几个专利、论文等,五花八门都可以报名。

现在不是这样,提前报名。但入围审查的不是审查简历,而是靠高考成绩说话。成绩达不到,再有天赋,也入不了围。

这道门槛会拦住很多有特长的非尖子生。比如,蒋方舟当年高考561分,加了60分,进入清华。现在的话,她入围肯定就入不了。因为,入围是按照成绩排序。一分一操场,所以入围成绩不会比最终的录取线差太多。另外,有些竞赛生也会受影响。

入围之后,最终成绩的组成是这样:高考成绩,不低于85%;中学阶段的综合评价,不知道分值,估计会有一定比例;最后一项是学校考试,学校考试分面试、笔试和体测。

学校考试最多的比例是接近15%。如果总分是750分,那么15%就是112.5分。原先清华最多的加分是60分,那现在近百分的加分是不是操作空间更大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统一考试。原先自主招生的规则不一样,比如有的人以体育特长进清华,有的人是硬碰硬参加一轮轮考试进的清华。这个标准差非常大。像奶茶妹妹以健美操进的清华,蒋方舟以文章进的清华,这个难度跟奥赛金牌进清华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现在统一考试,标准一样,没有过硬的本事很难过关。

清华的正经考试是很难的,比高考要难,比奥赛要容易一些,灵活度更大,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会高。我听说过几个曾经考过清华领军计划的,都觉得很不容易。这样的考试,非尖子生能占到便宜吗?没有可能。

第三,培养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强调的是招生,不拘一格招学生。强基计划其实强调的是培养人才。高考后选拔基本就决定了这些候选人本身裸分跟这些学校的分差不了太多了,这些文理基础专业也不是好专业,靠什么来吸引这些好学生来报考?就是靠后续的培养计划,一对一导师,小班授课,本硕博连读,都是非常好的条件,会有一批考生来读的。

总之,这个强基计划杜绝了原先自招中的各种猫腻、后门,操作上更为规范和公平,另外,引导高校和学生进入国家重要的战略学科。

强基计划总体来说,涉及面没有自主招生那么广,而且都是好学生,尤其对于普通家庭的优秀孩子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至于非尖子生,我认为希望不大。大家觉得呢?


五道口的颜学姐


实施“强基计划”之后,能不能有非尖子生捡到便宜?我觉得可能会有的。所谓非尖子生,应该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应该就是高考总成绩不是很高的考生。

关于“强基计划”

2020年1月,就是最近几天,教育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这里的“部分高校”,其实指的就是36所双一流建设A类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端学校,也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985工程大学中的“吊车尾”。其他学校并不包括在内,即使是双一流B类大学也不行。

实施“强基计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专业,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这类专业目前多数已经是工科中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已经比较高了。

基础学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这类专业本科就业一般,考研考博之后,就业也不是很乐观,实际是就业中的冷门专业。

为啥要实施这个计划?我国基础学科研究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家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就弄出了这个计划。强基计划对相关专业的招生办法、培养模式、规范管理等方面做了规定,使这些专业的招生更容易。特别是基础学科相关专业,做了一些倾向性规定。可能会本硕博直接贯通,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但是我个人感觉,想要加强这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这类专业的人才学有所用,能够高质量就业,让他们的收入很高。这样一来,市场会自然调节人力资源向这个方面流动。

能否捡到便宜?

在招生办法中,强基计划提到了“破格录取”。以下是关于“破格录取”的表述。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之所以会有此提问,主要原因就是这个“破格录取”。理论上,有了这个“破格录取”的规定,应该会有非尖子生捡到便宜。便是实际上,真正“捡到便宜”的机会不多,因为这个规定也是有底线的。高考成绩不能低于一本线。当然,36所双一流A类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一般要超过一本线近100分左右,多数要在600分以上才有可能。即使是破格录取,分数不能低于一本线,而且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也不会低。比如五大学科竞赛获奖等。

真正的便宜应该很难捡到。比如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专业,如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专业,这类专业中,有的本来也是就业的热门,不实施这个强基计划,招生也没啥难度。但是他们更愿意在民营企业领域中就业。

有的专业本身就业是没啥优势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因为市场需求太少了。录取到这类学科,如果不是兴趣很强那将来的发展也很难说。

非尖子生可能会捡到便宜,但是差生绝不会捡到便宜,而且捡到便宜可能性非常小。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家有女儿上高中认为,实行新高考后又遇到强基计划,单从强基计划的36所试点学校,就可以看出,是原来985院校去除了三所院校的原版。非尖子生很难捡到便宜。

强基计划是2020年1月14号教育部发布的第一号文件,民间一直流传着取消自主招生的言论,这次从官方得到确凿消息。2020年以后将不再沿用以前的自主招生模式,强基计划将取而代之。

强基计划是依托于国家重大战略而进行的人材系统化培养和储备,从多维度精准培养。选拔也是多角度。非尖子生没有机会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等相关专业招生。是自主招生的一种完善。这里也强调了对人文学科的重视。

2019年的自主招生,一刀切,只有奥赛才能有申请的资格,文科或者偏文科的考生明显有劣势。不利于多维度人材的选拨,强基计划不太强调奖项的重要,这对于很多农村没有参加过奥赛但基础学科优秀的孩子是利好消息。

众所周知,奥赛偏理科一般都是理科考生考,文科的很少考,但很多自主招生的院校的文科性专业,也要求有奥赛奖项才可以申请自主招生,在常规的自主招生下文科生申请很困难。

但在强基计划中强调的基础学科不仅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更有历史,哲学,古文字等文科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强调实际应用,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这些方向的应用,一定是以数理化基础好才可以。

对于文科基础学科比较扎实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强基计划。打破了自主招生的局限性。是对自主招生的完善和升级。

强基计划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非尖子生不可能捡到便宜。

一,强基计划的亮点培养方向与以往不同

以往自主招生的考生和裸分考上的学生只是选拔的方式不一样,其他进入大学都是一样的。

强基计划考上的学生培养模式和过去有着天壤之别。参加强基计划的学生统一编排在一个班,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制等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大学中的重点班。

强基计划的优秀学生可以享受免试研究生推荐,直接博士连读,公派留学,奖学金等学校的政策倾斜。

强基计划毕业生,国家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吸纳这些学生,从各个政策上对人才进行倾斜。

可以说,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完全走上了一条成功的快速通道,只要你在求学阶段够优秀,那毕业之后基本上就是高大上的科研工作单位。比起以前自主招生的孩子在毕业后更具有优势。

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向,为国家高精尖的科研储备力量,注定是精英选拔,非尖子生不属于这个目标群体,捡不到便宜。

二,自主招生取消了吗?

打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孩子,从高一高二就开始准备了。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又出来了强基计划,那我们为自主招生进行的努力是不是就不管用了?

教育部答记者问中可以看出,强基计划是基于自主招生上的一种完善,可以说,强基计划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自主招生,有一定的门槛,强调的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创新体潜质是通过竞赛奖项来表现的,在强基计划中没有突出奖项的作用,选拔方向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项是高考成绩,高考分数占比不低于85%

第二项是高校综和考核结果,可以理解为高校自己组织进行的笔试和面试。

第三是综合素质评价这三项按一定的比例合成综合成绩,然后从高到低录取。

这里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我们平时在高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参赛竞赛获奖经历。

这些奖项比在自主招生下更具有价值,自主招生之下,这些奖项只用于初审资格,初审过了,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但在强基计划之下,这些奖项在综合评价之下完全转化为了分数,所以说之前为自主招生所做一切准备都没有浪费。而且在强基计划下更占有优势。

三,强基计划这么诱人,那么强基计划的门槛是不是提升了?

自主招生面向全国招生的是77所院校,面向部分地区是90所,自主招生的人数不能超过院校当年全部招生人数的5%,而在强基计划之下,并没有对人数进行限制。人数没有给出上限。

面向全国进行自招的77所院校,因为他的范围是全国,当初审通过以后,像北京,天津,上海三个自主命题地区的孩子要和那些高考大省的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进行自主招生的竞争的话,就有些吃亏了,。

但是在强基计划之下,高校是在各省进行投放强基计划的名单。如天津,高校给天津本地强基计划名单,只是天津本地的学生进行竞争,和其他地区形不成竞争,这样竞争的程度,就没有那么激烈,所以说这个强基计划对个别地区还有一定的好处。

总之,强基计划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国家战略系统化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一种精英选拔。非尖子生不可能沾到便宜,想沾便宜,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强基计划的目标人群。

用心分享教育感悟、持续输出温暖的家庭教育干货,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欢迎关注@家有女儿上高中,一起助力孩子成长,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家有女儿上高中


这种可能是肯定会有的,因为高考成绩只能占据85%的比例,而各学校校考占据有15%的比例。非太顶尖的学生、偏科的学生有机会通过校考的成绩侧重而升入原来可能无法达到的36所名校。

为什么有机会呢?

因为强基计划是针对一些基础学科领域,比如化学、数学等领域的国家级培养计划,一旦发现有这方面的、可以值得培养的人才,虽然他高考成绩可能无法达到录取标准,但是这一类人才是可以通过校考成绩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突出来达成目标的。

其实几十年的艺术高考实践与校考探索,为目前的综合评价招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操作实践经验与指导,只是艺考特别是美术类校考的三七、二八、四六比例综合成绩评价体系。而很多艺术院校都对艺尖生有特殊录取条件。

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于参加校考学生全国前三或者前八成绩可以保留一年;又比如有院校对排名前列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其他一些录取条件等。

所以从上述情况来看,有学生会有机会赢取更好的录取条件,这就存在了逆袭的机会,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捡到便宜。

捡便宜的机会多吗?

从教育部文件来看,一本线以上、高考成绩占85%来看,这依旧是学霸们的机会,逆袭的机会在理论上存在,但是真的微乎其微。

我国高考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有如强基计划这种直接升级的机会,本科的小班教学、导师制度、本硕博连读、公费留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作机会等一众条件,会将一众学霸往前这条路上引,而学校数量的减少及招生计划的减少,会形成更大的竞争。只是这成了一种顶部竞争,范围受到控制罢了。

所以,很多人分析的学霸参与计划的人不会太多,这是中上游学生的机会的评价,我是不太认同的。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有实力才能有捡便宜的机会,对于真正的所谓捡到便宜的,极有可能是某些方面的漏洞罢。

还有,目前只是存在一个总的方针政策框架,具体实施方案与招生简章还得在三月份才能出台,真正的具体分析会在此之后。目前的很多分析都只能说是个人之见。

好的,我们一起期待36所入列强基计划的学校具体方案出台,到时候再来分析各种更为详细的可能。

我是YiRon,教育领域创作者,专注学生选科与志愿填报,欢迎关注沟通。谢谢


YiRon


新高考相对于旧高考差了一个等级赋分。3+3省份除了语数外实考成绩另外三科需要等级赋分,而3+1+2省份除了语数外物(史)有两科需要等级赋分。你说的非尖子生占便宜大概是说在选科上避开学霸组合凭借与“学渣”站队赋出高分。

这种非尖子生占便宜的可能几乎没有。原因是:

1.等级赋分得高分避开学霸学科也不容易。

从新高考进行的省份看,成绩排在全省前列的基本就是学霸组合。其它偏文组合2、3科同时赋高分可能性不大。

2.强基计划是按照高考总分确定入围条件的。

仅在赋分科目上投机取巧捡得便宜,没有强大的语数外(物或史)支撑很难名次进入前列。

3.强基计划选拔人才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不选物化生三个学科不行。

大家可以看到相对于停办的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多了一步,分四个个环节:报名,确定入围,测试,录取。选科不对你是不符合报名条件的,这样高考成绩再高也没用。

4.强基计划的测试环节。

按照文件精神,入围人数为招生计划的三倍,没有尖子生的实力,高考中幸运的“黑马”注定会成为高校测试淘汰的三分之二。

综上所述,新高考强基计划非尖子生计划不大。这也是吸取自招教训之后的新举措。

当然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目前无法预料。对于非尖子生大可努力一搏,不尝试一下谁知道自己能有多优秀呢?


张建华高考志愿专家


非尖子生捡便宜是不存在的,自主招生还可能,强基计划就不可能了。

国内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目的是更加维护教育的公平,培养更高素质质量的人才,此次取消自主招生而实施“强基计划”的背后是更加注重高考成绩,因此非尖子生捡便宜是不存在的。

以前的自主招生存在很大的缺陷,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并且向学校提交了相关材料后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或者笔试,达到要求的考生可以在高考的基础上降分录取,由于所交材料是人为进行审核,故其中很容易出现“猫腻”,从而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出现,这是违背高等教育初心的,也更容易让非尖子生捡到便宜。

而此次教育部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就可以避免“猫腻”出现。强基计划招生流程也非常简单,并且非常重视学生的高考成绩,省略掉了人为的审核这一环节,学生是否入围基本上取决于高考成绩,所以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85%)差的肯定入选不了,也无后门可走。以高考成绩来选拔的模式中,非尖子生怎么可能会捡到便宜?

所以说强基计划比自主招生更加公平也更加严格,即使你再怎么优秀,也不会有降分录取的情况出现。可以说能否入围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基本上取决于你的高考成绩,高考成绩不拔尖怎么可能入选,所以说强基计划后非尖子生是不可能捡到便宜的,要想考取理想大学,唯有脚踏实地!


Hello学长好


在“强基”计划实施的初期,非尖子生捡到便宜的可能性不只是有,而且可能还非常大。

我这样说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强基”计划实施之初,虽然看似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但没得到实践验证之前,人的接受有一定的过程。对于学霸而言,他们有很多的选择。二是“强基”计划的定位,不得不说,以现在人们对专业好坏的衡量标准,这些基础学科不仅不能算热门专业,甚至算冷门专业,像古文学这样的文科专业。而像数学、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除非有学生很感兴趣,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也不太愿意选择这些专业。

当然,占便宜只是相对的,毕竟这36所高校的水平摆在那,能起五校的想充充清华北大这样的心理大家都有。

所以个人认为,能捡到便宜,也基本上只可能出现在按自己实力能进211的这部分学生。


轻风教育


2020年推出的“强基计划”,取消了高校自主招生以前凭借竞赛证书、论文、专利作为入围高校的条件,降分录取也将不再使用,而将高考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这对尖子生更有利,只要高考成绩优秀就有可能入围,这与以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条件大不相同,这种政策对广大考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优异的考生来说更加公平合理。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共有36所双一流高校。今年这些学校自主招生,将按照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校考)及综合素质评价,根据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将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在招生的专业上,将结合36所院校办学特色,重点倾向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学、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突出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重点学科,并对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单独制定培养模式,单独编班并配备一流的教师,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甚至博士。这可能是最吸引考生的。

因此从强基计划的相关政策来看,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而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对非尖子生来说入围的机会是非常小的。这36所高校会在三月底前公布招生简章,四月份考生可以在网上报名。各地的考生,尤其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就要留意相关的信息了。


格超梅上


总有人想钻高考的空子,为了高考更加公平、公正,教育部才取消了自主招生,实施了强基计划,非尖子生想拣便宜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强基计划是一项特殊招生政策,它面向的招生对象一是高考总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因为要参加强基计划并被录取,考生高考总成绩要占到85%。而参与强基计划的36所双一流高校都是全国重点大学,这些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本来就挺高的。因此,如果高考成绩达不到一本线80分以上,估计连资格都没有。

强基计划招生的另一对象是对数理化生、文史哲某一学科特别感兴趣,且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这类学生参加高考文综或者理综的成绩应该在280分以上,这样的难度大不大?非尖子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吗?

其次:强基计划的录取是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名单的。考生能不能入选强基计划,与本省所报考生人数,所报考生成绩有很大关系。如果该省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成绩都特别优秀,优中选优,对于非尖子生肯定不占优势。

因此,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高考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没有高分,基本无缘强基计划。

第三:强基计划除了高考成绩还在参加校测和体测。强基计划体育成绩也要计分,所以不可忽视体育锻炼。再者综合素质报告也要认真填写,不要作假。

强基计划校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难度肯定不会小。因此,非尖子生想顺利通过强基计划并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