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两个严重吗?

好时光164253094


肠息肉病是由于肠道粘膜表面向突出肠腔内的隆起的一种状病变,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腺瘤性息肉(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炎性息肉(粘膜炎性增生或血吸虫卵性以及良性淋巴样息肉);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另外还有化生性息肉、粘膜肥大赘生物及多发性腺瘤。肠息肉的严重程度,主要是由息肉的病理特点及是否有癌变可能所决定的。



肠息肉会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息肉为单个或多个,大小可自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有蒂或无蒂之分。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小肠息肉和大肠息肉。

1.小肠息肉的症状一般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有些小肠息肉往往因为并发肠套叠等病变或在手术过程中才被发现。大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及直肠,成人息肉大多为腺瘤,腺瘤直径大于2cm时,有癌变风险。乳头状腺瘤癌变的可能性较大。

2.大肠息肉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当息肉引起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主要表现为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粘液脓血便症状;便血症状可因息肉所在的部位及出血量而多少不同,高位息肉患者粪便中混有血,直肠下段息肉粪便外附有血液,出血量多时为鲜血或血块;肠梗阻及肠套叠多发生于盲肠息肉。

炎症性息肉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病等的症状,炎性息肉也是这些原发疾病的表现之一。

儿童息肉大多发生在10岁以下,以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多见,有时会脱出肛门外。



关于大肠息肉诊断,要根据息肉发生的位置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确诊,发生在直肠中下段的息肉,可以通过直肠指检发现;发生在乙状结肠的息肉,只要结肠镜能达到病变位置就能确诊;位于乙状结肠以上的息肉需要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对于大肠息肉的治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蒂的可以在内镜下摘除或圈套蒂切除,只要直径≥1cm,并且完整摘除困难或基底部宽大的息肉,必须先进行咬取活检,排除癌变可能后经手术完整摘除。如果有癌变迹象,需要根据癌变范围,选择局部肠壁或肠切除手术治疗。


谢谢阅读!


小克大夫


张医生为你解答:正确认识肠息肉。

息肉,是一种形态学上的描述,泛指一切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肠息肉,即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做病理切片之前,我们通常无法给息肉定性(良性还是恶性),只能描述为息肉样病变。

肠息肉,一般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黏膜肥大赘生物等类型。题主问发现两个肠息肉严重吗,既然已经发现这两个息肉,那肯定是做了肠镜,最起码目前没发现恶性病变,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广基腺瘤性息肉,是有癌变风险的,甚至部分腺瘤性息肉做出病理切片,其实已经是早期腺癌!

所以发现肠息肉,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请一定做个病理切片,这是给息肉定性的金标准!情况允许的话,发现肠息肉,可以直接行肠镜下治疗,切除息肉,必要时需要行肠段切除。

另外,肠癌其实跟肠息肉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约半数以上的肠癌患者来自腺瘤癌变,临床上也确实存在增生→腺瘤→癌变这种形态学上的演变规律。但是,从腺瘤到腺癌的演变过程可长达10~15年之久,发现息肉,只要及时处理,一般不至于演变为肠癌。

最后,肠息肉的形成,与过食动物脂肪、动物蛋白,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品、缺乏适当体育锻炼、过度肥胖、大量吸烟等因素有关,所以预防肠息肉还是要从“吃”开始!另外,年龄45岁以上的人群,每2~3年常规做一次肠镜,对发现息肉或早期肠癌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家一定要重视!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张医生在线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做肠镜检查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做了肠镜的患者在拿到肠镜报告时,面对肠道息肉的诊断往往是一脸懵,很是疑惑: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高发人群有哪些?肠息肉两个严重吗?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是凸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肠息肉大小不一,小如小米粒,中如绿豆,大如花生米。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临床中结肠和直肠的息肉最为常见。

一般将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常见的类型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相比,腺瘤性不会自行消失的,还有可能导致恶变倾向。

肠息肉高发人群有哪些?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以及油炸食品者;家族成员中有肠癌或既往有肠息肉者;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年龄大于四十岁;久坐、不爱运动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限制红肉摄入问题,红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肝脏等,诸多研究认为,红肉制品摄入过多会增加肠息肉和肠癌发病风险,因此建议鸡肉、鱼肉和豆制品来替代红肉加工品。

肠息肉两个严重吗?

首先,肠息肉不是依据数量的多少来判断严重程度的,而是根据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来综合判断。

其次,若发现肠息肉,患有息肉和确认病变性质需要实施最有效的措施: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事实上,肠息肉大多为良性,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消失后,息肉自然也消失了。从病理上看,大肠息肉分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增生性息肉。有的息肉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会癌变,可定期肠镜检查,不一定需要切除。

如增生性息肉癌变率低。但有些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应尽早治疗,进行肠镜下摘除,以防癌变。临床上,大肠息肉患者确有相当部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会因不重视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检查发现息肉后,不要因为没有症状而姑息。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癌变与息肉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绒毛成分含量有关。一般情况下,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因此,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直径较大、级别较高的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尽早切除。消化道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发现消化道息肉后最好的方法是内镜下手术摘除。息肉摘除后,需要进行肠镜的定期随访观察和治疗。


药师方健


题主根据你的问题,不好判断轻重程度。

肠息肉不是按照数量多少来判断轻重的,它是根据大小、部位、病理等来综合判断,由于你描述的太过笼统,我给你两点建议。

第一,保守,因为一些肠息肉是炎症引起来的,所以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可以定期复查,看看息肉的变化情况。如果临床症状比较轻,可以服药,定期复查。

第二,直接手术切除或者微创,然后做病理确定息肉的性质。

有肠息肉不要有心里负担,按照医生的医嘱去做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