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金融新生态中的主角?(上)


谁将成为金融新生态中的主角?(上)


金融版图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变。原本由传统银行独霸一方的局面正日益受到侵蚀,先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随后是大型科技公司的进场。这些数字化时代的佼佼者凭借技术优势和客户数据,涉足金融业务也是情理之中。而不甘被抛弃的传统银行奋起抗争,保护自己的地盘。无论哪方胜出,这场群雄征战的结果都关系到谁将是新金融生态中的主角。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将人类从基于工业生产转入基于信息与数字技术的新时代。它不仅改变了购物、工作与生活方式,更让金融服务变了模样。


自从银行最早在欧洲出现以来,尽管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响,但在金融世界的核心领地,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重要性方面从未被动摇过。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恒久不变的事情。2008年的 国际金融危机成为现代金融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金融版图开始发生戏剧性变化。传统银行受到危机重创后元气大伤,市场化中介由于监管的趋严,在业务范围与能力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以技术见长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在风投基金的资助下,如雨后春笋,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沃顿商学院将“金融科技”定义为那些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也指那些用技术撼动传统金融基础的解决方案。其最大特点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大多是靠算法和智能机器自动决策。其实,“金融科技” 的概念早已超越基于信息技术相关的科技服务与解决方案,从本质上讲,描述的是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所改变的是金融服务的业务处理、客户互动、数据分析方式和商业模式,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标志着科技在金融服务中从配角向主角的演变。


绝大多数金融科技公司都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成立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高级的数据分析、分布式记账技术、云计算以及应用程序界面等一大批突破性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涌现,特别是社会上对这些新技术接受程度的加速,手握雄厚资金的风投公司跃跃欲试,看中了金融科技公司的潜力,纷纷慷慨解囊。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拥有海量数据的金融业就像出版和音乐一样,也是最容易被科技公司颠覆的行业,只不过由于受到监管当局的严格保护,加上传统金融机构长期垄断造成的壁垒,而免于外界的大规模入侵。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社会信任的丧失,加上长期低迷的经济形势,促使各国政府在政策方面作出调整,鼓励并支持金融新范式。


以手机为主的数字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幅度降低了提供银行服务的成本和门槛。金融科技公司凭借着数据分析,成本与效率方面的优势,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以及社会上盛行的分享经济潮流,对传统银行各个领域的业务发起攻击,开辟出支付、筹资和投资的另类渠道。


人工智能技术更是让金融科技公司得心应手。算法驱动的高频交易和机器人投资顾问的问世,从根本上促进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演变。这些无需人的监督与干涉,依靠计算机程序自动交易的工具,在影响市场波动的要素方面,如捕捉新闻突发事件和公共情绪,其速度优势让人工交易员毫无招架之力。机器人投资顾问自动、算法驱动的金融投资理财服务数字平台,采用的是机器学习技术,为更多普通大众投资理财提供了便利。


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大型传统金融机构不敢怠慢,纷纷加速数字化战略转型,用科技赋能现有商业模式,不断改进成本效益和客户体验,采用科技公司使用的技术,在增强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开发出新的价值主张。


其实,传统银行早在上世纪60年 代就开始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当时的背景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额日益增加,多到无法用手工处理,以至于被迫缩短交易日,银行被逼无奈,使用第三方技术公司解决问题,由此让一批以处理电子数据为生的技术公司应运而生。到了上世纪70年代,信息 技术基本实现了高效和低成本处理证券、支票和信用卡等交易的能力。为银行提供服务的技术公司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开发、改进金融机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等系统。无奈科技更迭速度太快,很多银行的系统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


面对竞争市场发生的变化,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以合资、收购等方式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如在银行内部设立创新实验室,促成了多项创新;另一方面加紧自己的软件研发,将在市场上打拼多年的专业技能智能化。高盛和摩根大通都致力于采用最新技术改进交易业务,如高盛公司创建了完全自动化的债券定价机器,并利用高级、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公式不断改进算法交易系统。摩根大通银行更是大规模投资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收获成果,如采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审查商业贷款合约,将日常业务流程完全自动化,替代了那些涉及贷款处理、数据整合和验证等重复性工作,将原来需要几十万个小时处理合约的时间缩短为几秒钟。在合规与风险管理方面,摩根大通银行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实时跟踪风险敞口以及资金需求变化预测企业的违约风险,也通过实时监控反常交易,预防欺诈和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摩根士丹利成立的数字资产控股(Digital Asset Holdings) 就是行内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加紧开发区块链结算系统、机构投资者的衍生品与抵押品管理方案。


智能投资顾问原本是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创新,尽管占领了一些阵地,但高盛等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凭借已有的品牌实力和市场优势后来者居上,都先后推出自己的智能投资顾问,同时也将目标客户从机构投资者转向大众市场。


近三年多时间里,全球性银行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已超过1万亿美元。所有传统金融机构都不敢怠慢。摩根大通银行在数字技术军备竞赛中更是名列前茅,预算从6亿美元提高到114亿美元。然而,对于到底是将现有银行服务进行数字化升级还是彻底转向数字银行,传统金融金融机构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近期埃森哲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在被调查的161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和商业银行中,只有19家将所有精力放在数字化战略上,并从股本回报改善中受益,同那些没有彻底转型的银行逐渐拉开了差距。


在谁技术强谁说了算的数字化时代,新金融生态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客户分析。这三项能力正成为金融机构竞争能力的焦点。然而,无论是金融科技公司还是正在转型的银行,背后的关键技术支持主要是来自大型科技公司。核心技术毕竟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短时间内也很难追赶。而一旦大型科技公司破除准入障碍,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同传统银行展开竞争,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大型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强大的品牌,加上雄厚的用户数据库,以及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正成为悬在传统金融机构头上的一把利剑。



辛乔利,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MBA,曾任国有银行驻纽约代表处首席代表,著有《次贷危机》《避税天堂》《影子银行》《现代金融创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