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孟达一度占领的上庸有多大?刘封的战略地位如何?

五色石240


东汉末年的上庸郡属于益州管辖,具体有多大如今已经不可考。史书记载称,东汉献帝建安20年(215年),朝廷从从汉中郡中分离出了上庸郡,统辖北巫县、安乐县、武陵县、安富县、微阳县5个小县。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郡一带战胜曹操后,派遣手下的刘封、孟达等人向东部进攻,攻下了申耽、申仪兄弟镇守的上庸郡。


刘封这个人是蜀先主刘备的养子,本名其实姓寇,叫做寇封。在刘备过去客居荆州、依附刘表的时候,收养了刘封为义子。后来在刘备在平定荆州、讨伐益州的过程中,刘封都有参与作战,因此广有战功。

不过,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因此处境比较尴尬,刘备把他调离身边就是证明。无论刘封立下了多大的功勋,刘备都不可能传位给他,后面的事情发展走向就完全印证了这种说法。


据史书记载,在刘备平定汉中后不久,就发生了关羽被杀、荆州失陷的事件。当时,刘封所镇守的上庸郡距离荆州最近,因此在关羽被杀后,刘备便写信责怪刘封、孟达二人没有及时救援关羽,结果导致孟达叛变,投降了魏国。而且由于孟达的叛变,所以上庸等地都被魏将徐晃攻下了,连刘封本人也被迫逃回成都。

随后,刘备便以刘封丧失城池、拒援关羽为理由,逼迫他自尽。从表面上看,刘备是因为刘封的过失而处死了他,但实际上是为了扫清刘禅继位前的障碍。

因为刘封这个人广有战功,而且颇有威望,能力明显强于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对此,就连诸葛亮也对刘备说出了“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刘封作战勇猛,在您去世以后将没有人能够驾驭得了他)”这句话。因此,无论刘封是否被杀,刘备都不可能会传位给他。


历史的荒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杀死夏侯渊,占据汉中。他命令宜都太守孟达北上攻取房陵,而孟达杀了房陵太守,成功取下房陵。后刘备因担心孟达独自难以攻克上庸,便派刘封从汉中沿沔水南下,与孟达的军队在上庸会合。

此时上庸太守申耽率部下投降,上庸也因此成为蜀国属地。刘封和孟达也因此占领了上庸。但是这两人之间却并不是十分和睦,甚至还有些愁怨。那么刘封、孟达一度占领的上庸到底有多大?刘封在其中的战略地位又如何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分析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庸具体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其面积有多大。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原本属于汉中郡的房陵、上庸和西城(魏兴)三个县被分离出来,改称为郡,属荆州,因此三郡位于汉中东部,后来蜀国就称这三个郡为"东三郡"。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庸,其治所就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上庸郡位于山区,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县。


而知道了上庸的具体位置,接下来就要看它的总体面积了。上文也提到了,上庸郡管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县。总体来说面积还是不小的。但据《晋书·地理志》记载:

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四千四百四十八。

而三国时期的一个县远远不能与现在的一个县相比。在三国时期,能有一万多的人口居住,上庸已经不算是小地方了。而上庸又属于东三郡之一,其四面被秦岭、武当山、巴山、巫山阻隔,是一个标准的四塞之地。刘封与孟达能够顺利的占领上庸,与其的面积和兵力,以及其的地理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二,分析上庸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如何。上庸是荆州通往汉中的必经之地,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冲要。

上庸西部、南部皆是山麓,是蜀地与汉中的天然保护屏障。并且其也是南出长江、北入中原,西进荆湘、巴蜀战略通道。

北可直接通往长安,东又可直接支援荆州之兵。况且虽然上庸临山,但是在其境内有汉江贯通,河流环绕。虽对外群山环抱,地势险恶。但其内部水运却十分发达。刘封、孟达占据了这里,就意味着蜀国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出发地,一旦与魏、吴两国开战,蜀汉就有了进攻的天然优势。


而在三国时期,若刘备能够保上庸不失,自然会打通连接荆州、益州的枢纽,从而进一步实现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战略部署。

而蜀国因孟达叛变,丢失上庸,导致诸葛亮无法从东路走出益州,只能六出祁山。可见上庸对蜀国的重要性。若上庸未失,又有益州天险保护,曹魏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蜀国都是困难重重。因此占有上庸,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分析刘封在上庸的地位及刘封在刘备集团的战略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派刘封前去上庸,是要他“统领孟达军”的,并没有带着增援部队。而上庸的获得,也是因为太守申耽率众投降,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掠地。而此时刘封过来,明面上说是帮孟达夺取上庸的,但实际上却有些坐享其成的意味。

而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铺垫的孟达,自然不会对此心甘情愿。但是虽然刘封的官职不比孟达,却是刘备的"义子"。自然在上庸的权力要压孟达一筹,其地位也比孟达要高。


但是若是刘备对刘封毫不防备,这也是不可能的。否则关羽也不会劝说刘备,说刘封终究非其亲子,不要立刘封为世子了。起初刘备没有亲子刘禅还好,但是当刘备有了亲子之后,刘封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可刘封自身又十分的有才能。或许之前还是好事,但是从刘禅出生起,刘封越优秀,对刘禅的威胁就越大。

孟达也是清楚这个道理,怕殃及自身,所以才趁早投魏。并在后来给刘封写信,借此离间刘封与刘备的关系。事实上,孟达的猜测十分准确。由此可知,刘封与孟达占领的上庸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刘封自身的战略地位,却因众多的因素而改变。不得不让人为此感到叹息。

你是如何看待刘封孟达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三国时期的上庸,也就是我们现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和竹溪县,合计面积差不多有八千平方千米,就经济水平而言,这两个县放到咱们现在,也是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在三国时期,这里还只能算是荒蛮之地。

在《后汉书》中有记载,上庸在东汉后期隶属于汉中郡,属于汉中九县之一,具体人口数目不祥,但是当时汉中郡的人丁一共才二十六万左右,上庸估计也就不到三万人,实实在在的一个人口小县,经济价值并不高。

同时,对于大一统的王朝来说,上庸的军事战略价值也不高,但在三国时期,上庸恰恰处在曹魏和蜀汉的边界位置,它的军事战略价值这才显示出来。因为,当时的上庸,是从四川去湖北的三条必经之处之一,换句话说,这里是蜀汉大军出川攻打襄阳的三条必经之路之一,相当于是益州钉在荆州的一颗钉子。

虽然限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上庸无法成为像汉中这样重要的门户,但对于困在四川盆地的蜀汉政权来说,多一条出川的攻击线路,就多了一分北伐成功的希望。与此同时,对于曹魏来说,上庸是防御蜀汉从四川出兵攻打襄阳的屏障,如果没有上庸屏障,刘备的大军就可以直接从益州出来对襄阳产生严重威胁。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曹氏、刘氏,都难以有效渗透到这里。因为大家都害怕对这里过分渗透后,会引起当地地头蛇的反感,从而导致他们反叛。在这种背景下,不论谁占据上庸,都不敢过分渗透,只能依靠这里的地头蛇来治理。

最开始,占据上庸的人是曹操,他在灭掉汉中的张鲁后,把汉中东面的三块小盆地从汉中辖区中剥离,分别新建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将此三郡从益州划出,划到了曹操控制的荆州军区的辖区,曹操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它们接受襄阳的管辖,让他们能够成为襄阳抵挡益州的屏障。

后来,曹操和刘备汉中大战时,刘备派刘封和孟达沿汉水向东,攻取上庸。刘备夺取上庸后,继续沿用了曹操的划分。同时,他将西城郡划给了当地的豪强申仪;上庸郡划给了当地豪强太守申耽;房陵郡划给了孟达。



孟达在刘璋时代,就是益州大哥级的人物;刘备计划入川时,因为孟达早早倒向刘备集团。所以夺取三郡后,孟达实际成为三郡最高军政长官。在这种背景下,孟达虽然不是三郡土生土长的地头蛇,但他在三郡的地位,显然是谁也不能轻视的。

至于申耽、申仪兄弟,他们作为三郡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在刘备夺取三郡前,申氏兄弟就是三郡最主要的军政长官;刘备夺取三郡后,他们自然还是三郡最主要的军政长官之一。

对于刘封,刘备给他的官职是副军将军,其实相当于到这三个郡当政委。既然是政委,主要的工作目标,自然就是把中央政府的意志,强力的渗透到三郡。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刘备加强中央集权,以和平演变的形式将这三个郡真正变成刘备的地盘。

当然,刘封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襄阳形成威胁,作为关羽北伐中原的后援部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刘封的部分行为表现得太过刚猛,以至于让孟达和申耽、申仪兄弟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于是孟达就率领自己的四千户部曲投降了曹丕,而这也成为后来刘备处死刘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投降曹丕后,孟达向曹丕承诺,自己可以帮曹丕夺回三郡。于是,曹丕就派人协助孟达夺取三郡。等到夺取三郡后,因为有前车之鉴,曹丕就没敢再给孟达派政委。换而言之,曹丕愿意接受孟达这些人半独立的地位,并没有派自己嫡系监督他的工作。

等到曹睿继位后,曹魏也开始对上庸地区进行大范围渗透,在这种背景下,孟达又想要回归蜀汉的怀抱,但这次,司马懿没有给孟达机会,他亲率大军八日行军一千二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上庸,将孟达给斩杀,同时将申氏兄弟调往到其他地方当军政长官,自此,上庸才正式纳入曹魏的版图。


我是赵帅锅


要了解上庸有多大,刘封和孟达的战略地位如何,就要先搞清楚上庸这个地方到底在哪,人文和自然环境如何。



上庸也就是现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和竹溪县一带,公正的说,这俩县放到今天,也属于经济水平一般,人口不稠密的地区。在东汉末年也是汉夷杂处之地了,战略价值并不高。根据《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上庸在东汉后期隶属于汉中郡,属于汉中九县之一,具体人口数目不祥,但是当时汉中郡的人丁一共才二十六万左右,上庸估计也就三万人上下,即使在益州内也是人口小县。

但是汉末风云变幻,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荆州成了曹、刘、孙三家的必争之地。当时刘备据南郡(现在的荆州市),曹操据襄阳地区(现在的襄阳市),这就导致夹在南郡和襄阳之间的上庸成了香饽饽。

下面这张图,非常直观的展示了上庸的战略价值。



上庸东连襄阳,南接南郡,如果占领上庸就可以将汉中和南郡两地连成一片,互为犄角,对襄阳产生严重的威胁,这对于刘备集团无疑十分有利的!所以对于刘备来说,上庸自然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

不过最早占领上庸的人,是曹操。他在灭掉汉中的张鲁后,并没有直接南下益州,而是将汉中郡一分为四后,就班师回朝了。

当时曹操是这样分的,他把汉中东面的三块小盆地从汉中辖区中剥离,分别新建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将此三郡从益州划出,划到了曹操控制的荆州刺史部。



曹操重新划分汉中,估计也是他知道刘备必会来攻汉中,所以提前做准备。只不过刘备的心很大,他不仅要夺汉中的南郑,连上庸这种不毛之地也要夺。因此刘、曹操汉中大战时,刘备派刘封和孟达沿汉水向东,攻取了上庸。并且仍然沿用了曹操的划分。将西城郡(安康盆地)划给了当地的豪强申仪;上庸郡(竹山盆地)划给了当地豪强太守申耽;房陵郡(房县盆)划给了孟达。并令刘封为副军将军,实际就是这三个郡的总指挥。

不过刘封攻取上庸后,也没有起到什么很大的作用。因为上庸虽然地势险要,但实在是太贫瘠了。并且上庸汉夷杂处,老百姓的教化程度不深,当地的豪强申氏兄弟占山为王,是事实上的割据的小军阀。曹操来了,他们就投降于曹操,刘备来了,他们就投降于刘备。立场很摇摆的两兄弟。

并且上庸、西城、房龄,名义上说起来是三个郡,但实际上就是汉中郡划分之前的三个人口小县。说的再直白一点,三个郡就是三个小盆地,其中只有安康盆地(现在的安康市)的面积稍微大一点,其它两个盆地比较小。资源和出产都不丰富,养活不了多少人口。

这也就是说,上庸地区不能驻扎重兵,因为当地的粮食产出负担不起。这一点,跟汉中是很像的。诸葛亮五次北伐,粮食也都要靠四川供应,仅靠汉中盆地的产出,负担不起蜀汉十万大军的消耗。

既然不能驻扎重兵,那也就意味着刘封和孟达不是蜀汉北伐的主攻,而是在刘备出汉中,关羽攻襄阳时,他们俩负责策应,形成刘备、关羽、刘封三路出击,三路夹击曹操的局面。算是一路偏师,但价值也很大!

只不过关羽提早出兵了,而他又没有能拿下樊城,导致蜀汉在荆州的主力陷入了樊城的拉锯战。而就在关羽无法脱身樊城之际,东吴吕蒙乘虚袭占了公安、江陵,陆逊袭占了宜都、夷陵、秭归一线,又北上打败了蜀汉房陵、南乡等处的留守兵马,夺取了许多山地关隘,牢牢地控制了整个夷陵地区,等关羽回兵之时为时已晚,在麦城遭到剿杀。

当然了,关羽出兵樊城的原因可能并非是关羽的主意,此处不做过多研究。但是从关羽兵败就可以看出,上庸地区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是蜀兵出川攻打襄阳的必经之路,相当于是益州钉在荆州的一颗钉子。而对于曹魏来说,上庸是防御蜀汉从四川出兵攻打襄阳的缓冲区。(如果不占上庸,蜀汉从四川出兵,是打不到襄阳的)



所以总的来说,上庸郡对于曹魏,战略价值一般般,只是防备蜀兵攻襄阳的屏障;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这也是蜀兵出四川的三条攻击线路之一!虽然限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刘封和孟达不是主攻(如果上庸能作为主攻,刘备自己就去了),但对于困在四川盆地的蜀汉政权来说,多一条出川的攻击线路,就多一分北伐成功的希望。刘封和孟达属于很重要的一路偏师。

后续:

上庸被曹魏重新夺取后,蜀汉就一直没有再能够夺回来。诸葛亮死后,顶替诸葛亮的蒋琬曾经有过攻上庸的想法。因为他觉得诸葛亮从汉中北伐,难度太大。倒不如从汉中走水路,先攻取魏兴、上庸,再徐图中原。这大概是上庸最后一次出现在蜀汉集团最高决策者的眼中了吧。有人从今天的角度分析过蒋琬的计划,认为这份计划的成功率高达九成希望。如果能成功,蜀汉就多了一条北伐的路径。蜀汉可东可西,比诸葛亮只出祁山的路线要高明多了。

只不过,这一建议被费禕否决了。因为费禕认为,如果出兵不顺,退兵回来不方便。会给曹魏可乘之机,不划算。蒋琬还想再争取,可惜只过了一年,他就病逝了。

上庸故地,现在的竹山县城。


Mer86


不请自来,我是昊涛说史。三国时期的上庸,对于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们来说都不陌生。这个地点在那段历史中,因为有了孟达的反反复复而出名。孟达是一名文武兼资的人才,他和法正一起投靠刘备。据相关记载,刘备后派孟达攻打房陵,然后又和刘封一起攻占上庸,从此孟达的名字就和上庸连在了一起。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原本属于汉中郡的房陵、上庸和西城(魏兴)三个县被分离出来,改称为郡,属荆州,因此三郡位于汉中东部,后来蜀国就称这三个郡为"东三郡"。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庸,其治所就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上庸郡位于山区,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县。总体来说面积还是不小的。但据《晋书·地理志》记载: 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四千四百四十八。 而三国时期的一个县远远不能与现在的一个县相比。在三国时期,能有一万多的人口居住,上庸已经不算是小地方了。而上庸又属于东三郡之一,其四面被秦岭、武当山、巴山、巫山阻隔,是一个标准的四塞之地。刘封与孟达能够顺利的占领上庸,与其的面积和兵力,以及其的地理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刘封,原本是寇氏的儿子,刘备初到荆州的时候,已经近四十岁了,却还没有子嗣,于是过继了刘封,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后来刘禅出世,他也没有放弃对刘封的栽培,反而将其培养成了一员大将。据记载,刘备发动入川之战的时候,年仅二十余岁的刘封,随军入蜀,所到之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立下了不少战功。《三国志·刘封传》曰:“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



益州平定后,刘备又派他与孟达一起攻下了上庸,并让他和孟达一起镇守此地。刘备派刘封前去上庸,是要他“统领孟达军”的,并没有带着增援部队。而上庸的获得,也是因为太守申耽率众投降,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掠地。而此时刘封过来,明面上说是帮孟达夺取上庸的,但实际上却有些坐享其成的意味。


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但被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关羽战败后,刘备因此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后来还和孟达不和,让孟达投降曹操。而且由于孟达的叛变,所以上庸等地都被魏将徐晃攻下了,连刘封本人也被迫逃回成都。于是诸葛亮建议刘备除掉刘封,刘封自杀。



虽然刘封这个人广有战功,而且颇有威望,能力明显强于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但诸葛亮曾说“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刘封作战勇猛,在您去世以后将没有人能够驾驭得了他)”这句话。无论刘封是否被杀,刘备都不可能会传位给他。


昊涛说史


上庸郡初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是曹操主持下设置的。曹操平汉中张鲁后,分汉中郡的一部分置上庸郡,属益州刺史部,治所是上庸县,故城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下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等5县。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上庸郡被频频提及,而提到它时往往又与房陵、西城二都相联,它们又被合称为“上庸三郡”,由于在益州刺史部的最东边,又称“东三郡”。

从地图上看,这3个郡处在魏、蜀、吴三方势力的交汇处,谁占领这里谁就有战略上的主动权,所以上庸三郡被反复争夺,先是刘表占据了其中的一部分,后来主要归曹操,再后来刘备将其夺去,最后它们又归了曹魏。

刘封、孟达、司马懿的名字也与上庸三郡紧密相联,刘封、孟达奉刘备之命将上庸三郡夺下,但孟达后来又携三郡投降了曹魏,再后来孟达试图重返蜀汉,被司马懿千里奔袭予以平定。

上庸三郡被称为三国的“中间地带”,从益上看它的确是一个战略节点。不过,如从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去看的话,上庸三郡的作用似乎又被夸大了。

第一,刘备轻易失去上庸三郡,说明无论谁在这里,其统治基础都较为薄弱

上庸三郡地处中间地带,这里基本都是山区,山高路远,中原地区的统治力量长期伸展不到这里,这里多由本地豪族、大姓统治,其中申耽、申仪等很有名,这种情况类似于蜀汉的南中地区。

关羽临终前呼刘封、孟达来救,刘封拒绝,理由是这里新附,内部不稳,如果去救很容易发生叛乱。其实这不是刘封的说辞,而是实情,上庸大族虽然表面臣服,但内心里不服,一有机会肯定会发生叛乱。

这种状况延续了很长时间,上庸三郡看起来挺重要,但又是一个“战略陷阱”,“投资”在这个地方有可能战略目的达不到,还会浪费资源。

其次,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了上庸三郡的战术作用,在实战中上庸三郡作用不大

大家重视上庸三郡,看中的是它处于中间地带的位置,希望一旦用兵可以从这里走个捷径,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因为上庸三郡位置虽然好,环境却不好,尤其是交通条件,这里全是大山深谷,大军行动起来非常不便。

司马懿平孟达后上庸三郡重回曹魏怀抱,曹魏对其寄予了厚望,尤其希望能利用它接近汉中的有利条件,在发动汉中之战时建立奇功。

太和四年(230年)曹真策划三路大军伐汉中,其中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上庸三郡,司马懿“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但仅抵达丹口就无法前进了,“遇雨,班师”。这次无功而返,说明上庸三郡的战术价值也不大。

后来司马昭伐蜀,干脆不再作这方面打算,直接由关中、陇西出兵,因为从上庸三郡进攻汉中的办法已证明行不通。


最后,上庸三郡地广人稀,经济上的价值也不大,反而是个包袱

孟达携上庸三郡投降曹魏后,曹丕的决定不是强化在那里的统治,而是将三郡合并为一郡,即西城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里地广人稀,搞3个郡没有必要。

人口不多,但驻军又不能少,经济上就得“倒贴”,关键时刻却发挥不上战略和战术作用,上庸三郡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坑。

这让人想起,孟达投降曹魏后,由于关系较好的几个人先后去世,后来欣赏他的曹丕也驾崩了,孟达呆在曹魏没有了安全感,于是想重回蜀汉,诸葛亮得到消息后表示愿意接受孟达回归,但从实际行动看,诸葛亮似乎又不是那么积极。

史书上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故意把孟达“反正”的消息透露了出去,导致孟达最终被司马懿所灭。不管哪种情况,都说明诸葛亮大概看清了上庸三郡的实际价值,所以没有把这里作为战略重点。


南门太守


上庸的位置肯定是蜀汉的一个关键门户,它的地理位置在几天的湖北十堰一带,包括十堰,武当山,恩施,郧西等地,是除三峡之外,益州的另一个重要门户,距离关羽镇守的公安,曹操占领的襄阳都很近,可以说是连接益州和荆州的重要战略要地,所以,刘备派出刘封协助孟达镇守此地。

具体说到刘封在蜀汉政权的地位,有很多人都认为他曾经是储君的人选,因为刘备有了亲子才导致刘封的地位非常尴尬,其实这个看法是非常不客观的,也是以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亲子和养子在法律上的同等地位。事实上在那个年代,豪门大户都有收养子,养死士,置部曲的传统,跟战国时期的大佬们养门客一样,都是为了给自己培植亲信,刘备收刘封为养子的时候,还是处于四海飘零,朝不保夕的流窜状态,根本就不可能考虑百年之后谁来继承的问题,因为刘备此时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继承,他收养子,收魏延为部曲的行为跟关羽收关平,养500名校刀手一样,都是给自己培植亲信,跟未来的继承问题是根本扯不上关系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所依赖的,也是其家族私养的三千死士。刘封自己也从来没有愚蠢到认为自己具有跟刘禅一样的皇位继承人资格,在那个年代,刘封如果一直兢兢业业的跟着刘备,忠心耿耿的服从于蜀汉,他会在刘禅继位后,由刘禅给他封侯,跟魏延一样在军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成为捍卫刘禅的主要力量,实际上刘封在蜀汉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将,跟关羽张飞,魏延的地位相似,独立管辖上庸三城。我们可以预见,如果刘封活到刘备死后,以他的身份,肯定是和李严,魏延一起,成为蜀汉的统兵大将,李严和魏延可能不敢也抗不住诸葛亮,但是刘封却不会尿诸葛亮那一壶,有刘封在,诸葛亮绝对不可能像后来那样权倾朝野,一手遮天,所以,诸葛亮极力怂恿刘备杀了刘封,表面上是“虑封刚猛,恐易世之后难以制御”,实际上诸葛亮怕自己控制不了刘封,忽悠刘备为自己扫清障碍,因为他知道,自己比刘备年轻20岁,当时刘备已经年过六十,肯定拖不了多久,而且法正,刘巴,关羽,都已经死了,张飞也年近六旬,放眼整个蜀汉集团,在“易世”之后能够制约诸葛亮的,只有刘封这个半主半仆,身份特殊的养子,所以,诸葛亮才千方百计的要除掉他。



狼的影子319


魏蜀吴三国争霸,主要争在荆州。而争荆州则有四处焦点: 襄阳、夏口、夷陵、上庸。古荆州腹心之地是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 ,其南是长江,乃天然屏障; 其北是襄阳( 今湖北襄阳市) ,东是夏口( 今湖北武汉市) ,其西是夷陵( 今湖北宜昌市) ,好比荆州三大门户。

今天的人们熟知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三大门户之争,却不大知晓上庸之争在三国争霸中的重要性。上庸位于江陵之西北,处在襄阳、夷陵两大门户之间,向西可走陆路至益州之北大门汉中,向北沿堵水进入汉水,再逆水而上可至汉中,顺流而下可至襄阳、南阳,向南走山道可至夷陵。可见,古上庸地区在汉末三国时期既可成为汉中、襄阳、夷陵这些战略支点的连接线,也可以成为威胁这些战略支点的基地,其军事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汉献帝初平二年( 191 年) ,张鲁割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进占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把汉宁郡改回称汉中,将汉中的安阳、西城合并为西城郡,设太守;将钖、上庸合并为上庸郡,设都尉,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

如此重要的地方,刘备集团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建安二十四年( 219 年) 夏,刘备率主力成功夺取汉中,之后马上发起了上庸之战。刘备先是令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出兵,向北进攻房陵,孟达很快攻下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也战死。紧接着,刘备命刘封、孟达、李平同时进攻上庸,就这样刘备还不放心,亲自统兵沿沔水而下,与孟达会和,一起进攻上庸。可见刘备对上庸是十分重视的。在如此强大的攻势面前,上庸太守申耽开城投降。此时,刘备的汉中、上庸、荆州(江陵)连成一片,互为呼应,声势达到巅峰。

上庸的战略意义其实在三国前期并没有怎么显现出来,刘备攻下上庸之后,顿时上庸就成为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了?为什么呢,形势所为。

上庸西南两面是山,西面是秦岭及米仓山,南面是大巴山;另两个方向相比较很平坦。

特别指出的是:上庸位于襄樊的上游头,如果顺江而下,对襄阳是个极大的威胁。反之,如果刘备再拿下襄樊,那么上庸、襄樊可以成为一个“互为犄角”的态势。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拿下上庸之后,关羽立即发动了襄樊战役。

“襄樊战役”的发起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正好是刘封和孟达打下上庸的时候,如果关羽能顺利打下襄樊(事实上如果关羽不是太心急,等汉中、上庸巩固之后在打,是很有可能成功的),那么刘备集团在上庸、襄樊一线的统治将会非常稳固,而蜀国面临的是比“隆中对”还要好的局面:刘备不仅可以同时从汉中、荆州出兵,还可以得到上庸的支援。如前面所说,上庸西向、南向皆是山麓,这个是蜀地、汉中的天然屏障;但另两个方向却是“坦途”,因此,向北可至长安,向东直接支援荆州之兵,可至宛洛,而且是顺江直下。如果历史真的能走到这一步,那么三国的局面将要重新改写,蜀汉一家独大。可惜,这一切,都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孟达投降曹魏戛然而止。蜀国也丧失了大好的局面。


一卷青史


孟达在挚友法正的说服下一同归顺刘备助取益州,刘备命他驻守江陵,攻取益州后封他为宜都太守,曹刘汉中大战,曹操不敌退走,刘备调兵遣将攻城掠地,命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死了诸葛亮姐夫房陵太守蒯祺,继续进攻上庸,上庸有当地豪强申耽申仪占据,其实也算汉末一路诸侯,左右逢源与曹操张鲁等交好,得以长存,刘备怕孟达孤掌难鸣,又有忌惮之心,派出养子刘封从汉中沿沔水东下,合攻上庸,申耽申仪投降,上庸落入刘备之手。


上庸设郡是在建安二十年即215年,从汉中拆出,从属荆州管理,治所在上庸县,上庸郡下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个县。上庸名字来自春秋时的庸国,该国善战,曾趁楚国灾荒,起兵东进欲广疆土,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庸国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俗称庸人自扰。庸人逃到此地,另命名上庸下庸,以纪念故国。上庸与西城和房陵密不可分,三郡本是益州汉中郡的三县后改郡,是魏、蜀、吴的交界地区。孟达在曹丕死后欲回归蜀汉,司马懿连夜行军克孟达时,就在此地连拒蜀吴援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三郡之间山道崎岖不便,但其北境有汉水可以通航。西城郡城在汉水边,上庸、房陵郡城则分别有堵水、粉水北连汉水。三郡南边之地汉族蛮族交错居信,环境更为闭塞,孟达与申耽兄弟降魏后,得到曹丕的厚待,把上庸西城房陵合为一郡设新城郡,孟达为新城太守,可见西城是在魏国辖下,应属魏兴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封是刘备养子,刘备在荆州几年,妻子没有生下儿子,感到可能不会有儿子了,就收了长沙一位刘氏的外甥、罗侯寇氏之子寇封为子,改姓刘。时刘封已有二十岁多一点,气力过人武艺出众,曾在汉中上阵出仗打得曹操头大如斗骂他说,等我叫黄须儿来灭了你。可见也是有一技之长。关羽攻打襄樊,刘备军大多疲累不堪,急需休整,关羽便驰檄在上庸的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二人说房陵上庸刚打下来,人心不服不能远离,拒绝了关羽。(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因刘封在上庸期间欺凌孟达逼反了他,又不帮助也不相救关羽,在算旧帐时诸葛亮劝刘备杀了他,免生后患,后患说的是刘封刚猛,恐怕以后会与刘禅争位,虽然他胜算不大,但也会造成内乱内耗,刘备听从了。以此看来,如果刘封不死,刘备也不会立他为储君,自己有了亲儿子哪里会立养子,他不死可能就如诸葛亮担忧的,刚猛难制,生出一些事来。


南方鹏


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庸地区被称为汉东三郡,因为一共有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又都位于汉中郡以东的缘故。

房陵郡辖境相当今湖北房县、竹山、竹溪、保康及神农架林区北部。隶属益州。后来分为新城郡和锡郡。

上庸郡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隶属益州。

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取汉中,分汉中郡东部之安阳(今石泉县)、西城置西城郡,治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隶属荆州。后来改名魏兴郡,相当今陕西安康市;湖北郧县、郧西二县地。

这块土地都是些高山峡谷,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自古就是流放失败贵族的地方。在三国以前,就有尧帝的儿子丹朱避舜特放房陵,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秦始皇九年,长信侯嫪毐作乱被处死,株连四千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被赐死,株连万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九年,秦灭赵国,赵王迁献地图投降,被迀徙房陵;汉代有汉高祖刘邦长女鲁元公主的驸马赵王张傲、济川王刘明等位6位贵族流放房陵。后来蜀汉灭亡,曹魏把上庸作为刘禅这个安乐公的封地,也有流放管束的寓意,“魏咸熙元年为公国,封刘后主(禅)”(《华阳国志》)

所以,刘备把刘封安置在这里,实在是一种政治表态,也就是刘封已经退出了继承人资格的争夺,被变相流放了。因为当时刘禅已经13岁,夭折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且刘备又多了两个亲生儿子刘永、刘理,刘封已经没有作为继承人的价值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刘封的变相保护。毕竟退出争夺了,就没有威胁了。可以安安稳稳呆在偏僻的汉东三郡当土皇帝。

谁知道刘封自己不争气,把刘备给他的这块变相封地给丢了,他逃回成都而不死,实际上就是对刘禅的一个威胁,谁也不知道刘备死后他会不会造反,偏偏他又是个很能打的勇将,脾气还不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封跟随刘备北攻汉中,曹操率领大军来援,刘备栖于山头,派刘封向曹操挑战,曹操大骂说:“卖鞋的小子,只会叫你的假儿子来挡你家太公么!等我叫我家长黄胡子的真儿子来打你。”于是派人召曹彰来与刘封对敌,曹操手下那么多名将,却不与刘封对阵,非要把勇猛闻名的曹彰千里迢迢找来,说明刘封的勇猛也是出名的,只是史书故意不明说)。

这也就是诸葛亮建议处死刘封,刘备同意后又伤心的原因。他不想杀,却又不能不杀。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留给养子的封地,几十年后却成了亲儿子的封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