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邵嘉楠


回答“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經常有人問:“幼兒園每天教孩子學什麼?”

幼兒園注重的是養成教育,是對孩子行為習慣、認知習慣的培養。

良好習慣的養成將是受益終生的,特別是行為習慣的培養,這就需要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呢?

一:個人禮儀

儀表儀容:要做到衣服整潔、手臉乾淨;懂得打噴嚏、咳嗽時要遮擋、不對著別人。

進餐禮儀:無論在哪吃飯,都不能大聲喧譁,要講究衛生、愛惜糧食,做到文明用餐。

形體姿態: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在幼兒園可以從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個人禮儀的培養:比如入園時引導孩子在儀容鏡前整理自己;餐點環節注重進餐禮儀教育;餐後對孩子進行漱口、刷牙、使用衛生間等禮儀教育。

二:社會禮儀

禮貌用語:學會正確使用“謝謝、請、您好、再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

出行禮儀:遵守交通規則、不佔盲道;不邊走邊吃;排隊乘車、先下後上、車上不大聲喧譁、不往車窗外扔東西;尊老愛幼等。

公共場所禮儀:不隨地吐痰;不插隊;在商場裡不亂跑、不亂動物品;在圖書館、博物館要安靜;乘電梯要耐心等候、先出後進、不扒門、不亂按按鈕等。

在幼兒園可以通過各種角色遊戲滲透社會禮儀教育。

三:家庭禮儀

對待長輩:幫爸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感恩長輩;出門、進門時要和長輩打招呼;

對待客人:有客人時要學會禮貌待客、客人走時要道別;去別人家做客未經允許不能亂動物品、走時物品歸位等。

在幼兒園可以通過角色遊戲對幼兒進行家庭禮儀教育的培養,定期召開家長會,引導家長對幼兒做好家庭禮儀培養,做到家園共育。

四:幼兒園禮儀

入園環節:主動向老師、小朋友問好;和爸媽說“再見”;整理儀表。

生活環節:做到安靜進餐、排隊如廁;幫老師收拾餐具;睡前不打鬧等。

遊戲環節:做到有序排隊;不打鬧、推擠;活動結束要讓玩具歸位等。

離園環節:和老師小朋友說“再見”等。

生活處處有禮儀,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的禮儀教育,如果迴歸家庭後無銜接,只會事倍功半,所以家園結合、攜手共育,才能更好的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培養!

作者 朝夕話幼教 (圖源網絡,侵刪)





朝夕碎碎念


幼兒園禮儀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教育就是時刻都在教育,把小朋友的每個行動細節都分解成教育的素材,多鼓勵,多表揚。

如果沒有特別好的教材,

可以讓小孩背背《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下面是各種場合的禮儀。還有怎麼教育孩子各種場合的禮儀規範。

一、從入、離園開始,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主動、積極熱情地向別人“問好”、“問早”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個人講禮儀獲得好感的開始。早晨幼兒入園一聲“老師早!小朋友早!”融洽了師生關係,拉近了同伴的距離,也調動了幼兒的情緒。每天早上,孩子、教師、家長見面行90°鞠躬禮,互相問好,看似形式,但長期堅持會提醒人們交往就要躬下身來,互相尊重,接下來交往中,矛盾就會大大減少。

離園時,培養幼兒主動同老師、小朋友說“再見!”經過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就要離開幼兒園了,一聲“再見”有對下一次見面的期待,也有對今天友誼的依戀;同時也告知老師,我要走了!知道孩子跟誰走。簡單的一句“再見”讓孩子養成做事善始善終的習慣,這樣簡單和年復一日的問候,就會在孩子心中埋下行為禮儀的種子,終將結出文明的果實。

二、生活活動中,隨機進行禮儀教育

(一)洗手時

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幼兒洗手時手沒洗乾淨,衣服弄溼了,玩水、擁擠的事時有發生。洗手時應教會幼兒順著水流,手心手背搓擦清洗乾淨。集體洗手時,應當先後有序,互相謙讓,注意節約用水,不要把水龍頭開得太大,以免濺溼衣服;自己洗手時,不要玩水,洗完後將水龍頭關緊,保教人員應當經常提醒、督促、示範。為此,我們將洗手編成了“兒歌”:小小手,小小水;先到洗,不擁擠;勤洗手,好習慣。孩子們一邊念一邊洗,洗手也成了好玩的遊戲,孩子愛上了洗手。

(二)用餐時

幼兒的進餐習慣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長髮育,對幼兒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於是,我們有針對性地在就餐前、餐中、餐後三個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習慣。餐前聽音樂、講故事、聞味道、猜飯菜,調動幼兒口味。教幼兒齊念節約糧食的感恩詞,感謝農民辛勤勞動。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讓幼兒從小對糧食產生敬畏之心,對別人的勞動要有感恩之心,孩子吃起飯菜更加香甜可口,更加愛惜糧食。餐中,坐端正、不挑食,吃飯喝湯不出聲。餐後,幼兒收拾自己碗筷、桌子,把嘴巴擦乾淨。同時,把用餐禮儀編成兒歌;盤中餐,來不易;老農汗,師長情;不挑食,吃乾淨;食不語,收碗筷;好習慣,要堅持。

這樣的用餐禮儀在孩子們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男孩子一個個像紳士,女孩子一個個像淑女,一舉手、一投足,甚是優雅。

(三)午睡時

幼兒午睡質量的好壞也直接關係到孩子的生長髮育,尤其是對大腦的發育影響甚大,因此,幼兒園老師應認真組織幼兒午睡。睡前,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培養幼兒有順序地穿脫衣服、鞋、襪,併疊好放好,教師可以讓幼兒聽聽音樂、念念兒歌,安定情緒。要注意培養幼兒正確的睡姿,不說話、不吵鬧,眼睛一閉睡著了,天天午睡身體好。起床後,指導幼兒快速按順序穿好衣服,收拾整理床鋪。“搖啊搖,搖啊搖。好寶寶,要睡覺。不吵鬧,靜悄悄。小花被,蓋蓋好。兩隻手,放放好。乖娃娃,睡著了。”一首禮儀兒歌再現整體午睡情境。

其它生活活動中,也滲透相應的禮儀教育。幼兒喝水時,小水杯,雙手拿;接好水,慢慢走;小心喝,不浪費;小水杯,歸原位;入廁時,不擁擠;大小便,沖洗淨。

長期堅持做一件事叫習慣,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需要長期堅持。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讓孩子身體更健康,生活更方便。

三、遊戲活動中,鞏固禮儀行為

遊戲是幼兒園教育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形式。通過遊戲,幼兒將學到的東西親身體驗,加深印象,將禮儀教育滲透於遊戲活動中,孩子們自然而然習得禮儀。儘量避免簡單的說教,幼兒學習禮儀興趣更濃。如讓幼兒玩“做客”的遊戲,引導幼兒學做禮貌的小主人,文明的小客人,讓幼兒在遊戲中瞭解一些做客的禮儀。玩“逛超市”的遊戲,教導幼兒學會輕拿輕放物品,排隊等候,使用禮貌用語等禮儀習慣。戶外遊戲時,教育幼兒不推不擠,團結協作,發生矛盾時會主動道歉,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四、教學活動中,滲透禮儀知識

(一)集體教學活動中,滲透禮儀知識

集體教學活動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安靜有序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學習的基本保障,讓孩子學會傾聽別人講話,別人講話時不插嘴,回答問題前舉手,不大聲吼叫,輕輕地翻看圖書,擺弄學具,會收拾整理圖書。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讓幼兒做事思路清楚,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主題活動中,豐富禮儀教育內涵

組織禮儀主題活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不僅教會了孩子怎麼做,還教會了孩子為什麼這樣做,讓禮儀深入幼兒心靈深處,激起幼兒情感共鳴,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這些是基本的一些禮儀,

第一:基本禮儀 

1. 基本動作 :站、走、坐、蹲、撿、如何敲門、門的開關、遞接物品的方法、咳嗽、打噴嚏、打哈欠……

2. 禮貌用語 :您好、再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係……

3. 個人禮儀 :揩眼屎、擤鼻涕、洗手、洗臉、照鏡子、剪指甲、飯後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疊放、洗手間的使用方法……

4. 基本交往 :打招呼、談話、自我介紹、介紹他人、如何接電話、如何打電話、對弱勢人群應量力幫助……

第二:家庭禮儀 

1. 尊敬長輩:稱呼長輩必須用尊稱、聽從教導、體貼長輩、回家和離家的時候打招呼、有長輩陪伴身邊時應請長輩先行、幫助爸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何對待成人的錯誤……

2. 行為習慣: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歸原位、愛惜物品、不浪費、和他人和諧相處、要和家長在一起、如何排解不良情緒……

3. 客人來訪:引進門、邀入座、 敬茶、對客人彬彬有禮、收到禮物要致謝、接待小客人。

4. 拜訪作客:先約定、準時到、不亂摸亂動、上門拜訪或慰問病人要帶禮物。

第三:幼兒園禮儀 

1. 入園離園禮儀:主動和老師、幼兒、家長問好、道再見。 2. 課間盥洗禮儀:照顧自己、謙讓、物歸原處…… 3. 教學活動禮儀:學會傾聽、積極動腦、發言舉手……

4. 戶外活動禮儀:排隊、上下樓梯不推擠他人、不扒護欄、行進時有事需先出列、遵守遊戲規則、在規定範圍內活動、集合解散聽口令、不趴堆、遊戲時要謙讓、玩過的玩具送回原處……

5. 進餐禮儀: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搶食、進餐不說話、不浪費、不發出吃東西的聲音、自己送碗筷、飯後擦嘴漱口……

6. 午睡禮儀:疊好的衣物放在固定處、午安禮、睡間禮、起床整理……

第四:公共場所禮儀 

1. 行走 :遵守交通規則、右側通行,過馬路時走專用通道、不邊走邊吃、不隨地吐痰、不尾隨圍觀、保持距離、不佔盲道……

2. 等候:按順序排隊、不插隊也不讓他人插隊、不席地而坐、不擁入街道之上妨礙交通……

3. 乘車:主動購票按順序上車、先下後上、上車時不擠不推、要禮讓老弱病殘孕;行駛中不打鬧大聲喧譁、不向車外丟東西、不吐痰、不脫鞋,不蹬座位、不在車上吃東西,下車提前準備、需他人讓路要用勞駕或請您讓一下等文明用語……

4. 乘電梯:升降式電梯:不扒門,不劃門,先出後進、不強行擠入、不亂按、超載時主動退出…… 乘步梯、滾梯:靠右側、不推不擠、不打鬧……

5. 游泳館:不向池內扔髒物、不向池內大小便……  6. 圖書館:輕聲細語、不汙損圖書、書歸原位。

7. 商場:不亂跑、買計劃內的東西、不攀比、不私拆商品、不私嘗食品……  8. 公園:維持公共衛生、不亂扔垃圾、維持公共秩序、持票進入、不折花、不踐踏草坪……

9. 遇意外:地震、著火、海嘯、恐怖襲擊等意外時會報警、會自救、不亂跑、不驚慌喊叫、要沉穩、聽指揮、聽大人安排……會使用110、119、112電話號碼……


裁縫拆快遞


禮儀在現代社會中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嬰幼兒的可塑性極強,能夠敏銳地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是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禮儀作為國際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期進行教育培養,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園向中央教科所提出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課題申請,立項後,我們根據《幼兒禮儀》教材和幼兒特點進行了綜合分析,分別將其融入環境薰陶、教育活動、主題活動、情景活動、親子活動中進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積極利用環境薰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習得禮儀

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社交場所,我們首先培訓教師懂得禮儀,並要求教師一言一行符合禮儀規範,為幼兒以及家長做出示範和表率,積極為幼兒創設養成良好行為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力求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幼兒園專門開闢了“小朋友八榮八恥”專欄、“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區、“教職工禮儀規範準則”、“學前兒童道德行為規範”等,在幼兒園的每個設施旁和各個場所均有溫馨提示,如:沿樓梯拾級而上, 小朋友會看到圖文並茂、易學易懂的話語:“不學螃蟹橫衝撞,不學小猴亂蹦跳,要學小貓輕輕走,靠右相讓好寶寶”;在每個盥洗間都會看見“不要讓水龍頭流眼淚”、“節約用水好寶寶”等以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育提示,在操場上有:“我對花草點頭笑”、“我給垃圾找到家”、“人人齊動手,家園更美好”等,這些話語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鏡子,時刻督促著、提醒著他們從小就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

“環境育人”在兒童禮儀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我園全體師幼和家長置身於濃厚的禮儀教育氛圍之中。

二、積極利用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渠道作用,滲透禮儀

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都能成為也都應該成為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機會。

早來園時,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關心今天不高興、不開心的小朋友,“關愛”在這裡升騰;進餐點時,“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了謙讓是快樂的享受;集體給小朋友過生日時,暖暖的溫情和愛意使孩子們感受到了分享快樂時,快樂就會重複;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學會了等待和輪流,文明和規則使孩子們懂得了自律是一種美德;自由活動時,孩子們難免違反規則,及時組織大家討論“事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這樣使孩子們摒棄了原有的不良行為習慣,體驗到了良好禮儀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例如:大一班的許婭茹總是搶在小朋友前第一個來園,有一天,當我看到她拉著媽媽喘著氣跑到教室時,臉上顯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攬在懷裡,在她耳邊悄悄地問“婭茹,怎麼了?今天為啥不高興呀?願意告訴老師嗎?”只見婭茹低下了頭,好像眼裡還噙著淚花,喃喃地說:“我來遲了五分鐘,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擺放好了,我今天沒能幫助您……”聽著孩子感人的話語,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湧過,好可愛的孩子啊!她每天搶先來園,就是為了幫老師擺放小椅子,就是為了表達對小朋友和老師的“愛”,她這種“愛勞動”、“尊師長”、“愛同伴”的良好行為正是我們開展禮儀教育的結果。在這個愛的氛圍中,孩子們的良好禮儀行為逐步養成。他們互相“攀比”著誰幫助別人多,誰關心別人細,誰的行為好,大家都爭著做“禮儀小標兵”,幼兒園裡一片“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寓禮儀教育於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遊戲之中,變理性說教為感性的趣味活動。孩子們理解了《小熊請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豬變乾淨了》朋友之間的不離不棄,懂得了《小羊過橋》中的文明謙讓,瞭解了《保護資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堅持把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標準放在重要位置,關注指導幼兒的學習、生活、交往的方式和習慣。以平時的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規範》落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地使禮儀教育行之有效。

三、積極利用主題活動教育的參與性作用,理解禮儀

我園多年來堅持以主題活動形式貫穿教育目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國第二次貫徹《綱要》經驗交流會上進行了交流,2007年我園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禮儀教育》的課題在中央教科所立項後,將禮儀教育納入了主題活動的範疇,主題活動就是通過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幼兒園與家庭有機結合,來激發和幫助幼兒對禮儀的理解和落實。

如:小班有“我愛幼兒園”、“親親熱熱一家人”、“我會整理玩具”、“我們講衛生”等主題活動;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爭做文明好寶寶”、“爸爸媽媽真能幹”、“誇誇好寶寶”等;大班有:“學會合作和交往”、“我已長大”、“不同職業的人”、“了不起的中國人”等等這些主題活動時,幼兒、家長、教師積極參與、積極互動,使禮儀教育進入幼兒園、進入家庭,進入每個孩子和家長、老師的心田。幼兒在參與主題活動的實踐中,“獨斷、霸道、無禮、自私”等缺點改掉了,變成了一個個講文明、懂禮貌、守信譽、敬長輩、善交往的好寶寶。

四、積極利用情景模式遊戲的實踐性作用,踐行禮儀

禮儀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根據教育目標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進行,每週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如:《在家在園一個樣》、《做客和待客》、《參加聚會》等豐富的教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情景表演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的實踐中,真正地理解了禮儀,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範化。

五、積極利用親子活動方式的長期性作用,強化禮儀

幼兒禮儀是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範。幫助幼兒瞭解禮儀知識、學習禮儀言行、增長禮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與禮儀親密接觸,是幫助它們建立禮儀習慣的有效手段。幼兒禮儀不只是幼兒園的責任,還要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園組織課題組成員創編了《親子禮儀操》,家長和孩子跟著音樂一邊做,一邊說,每天早來園和回家後都可以跟著做,這樣禮儀教育走進了千家萬戶,為社會禮儀教育起到了作用。

我園不僅注重在園禮儀教育,還和家長共同研究在遇到禮儀問題時的處理辦法,如:“孩子見人不懂問候”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讓他有心理準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見了面,要給孩子留時間,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突然間,發現孩子還沒和對方打招呼,就急著催孩子,結果愈催愈糟。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他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孩子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後,則要極力讚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爺爺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實孩子都很精明,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類似的還有:“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怎麼辦?”“如何帶孩子參加宴會”“大人講話時孩子應該做什麼”等等。

總之,禮儀教育蘊藏於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於幼兒學習的時時刻刻,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禮儀氛圍,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和培養幼兒全面和諧均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