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如何區分?已為您詳細說明

今天我詳細的來說一說,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的區別。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如何區分?已為您詳細說明

概念上的區別

心脾兩虛:

心脾兩虛,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共存的證候。以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少、腹脹、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見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脈細弱等為主要表現。

本證常見於虛勞、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眩暈、血證,也可見於現代醫學診斷的貧血、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

心腎不交:

多由腎陰虧損,陰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於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就是互相升降,協調,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心腎不交是指心陽與腎陰的生理關係失常的病態。心居上焦,腎居下焦。正常情況下,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如腎陰不足或心火擾動,兩者失去協調關係,稱為心腎不交。多見於神經官能症及慢性虛弱患者。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如何區分?已為您詳細說明

病因上的區別

心脾兩虛:

本證多由飲食不節,勞倦傷脾,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久病失調及慢性出血等,導致心血耗傷,脾氣虧虛。本證病位主要在心脾,多為心血不足,脾氣虧虛,病情發展嚴重時,可致氣虛血脫的危急重證。

心腎不交:

久病傷陰、房事不節、思慮太過,情致鬱而化火。或外感熱病,心火獨亢等原因都可導致心腎不交。根據中醫的五行理論,心屬火,腎屬水,心火必須下降到腎,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炎於心,使心火不亢,這稱為心腎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濟。如果思慮過度,或者心情抑鬱,心火亢盛,就會心神不寧。向下損耗腎水,腎失陰液濡養,或者過勞傷腎,則腰痠、頭暈、健忘。且腎陰不足,腎陽相對偏亢。中醫認為,每個臟腑都有陰和陽,理想狀態是兩者平衡。腎陽相對偏亢就會出現手心熱,咽乾口燥,舌紅等假(虛)熱的表現。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如何區分?已為您詳細說明

臨床表現上的區別

心脾兩虛: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納差腹脹,神疲乏力,便溏出血,或見皮下紫斑,女子月經量少色淡、淋漓不盡,面色萎黃,舌淡,脈細弱。

心腎不交:心煩失寐、心悸不安、眩暈、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咽乾口燥、腰膝痠軟、遺精帶下、舌紅,脈細數等症。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如何區分?已為您詳細說明

調理改善上的區別

心脾兩虛:

心脾兩虛的改善思路應從補益心脾展開。

若病變偏向於心,可用安神定志丸加減,若病變偏於脾,可用歸脾丸加減。

心腎不交:

心腎不交的改善思路應從交通心腎展開。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如何區分?已為您詳細說明

重要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及評論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