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想要喝到一杯好茶,除了優質的茶品之外,沖泡技巧也是關鍵,而作

為沖泡前的第一步,投茶也是有講究的,不同的茶類和不同泡茶方式所採用的茶水比例並不完全相同,具體的投茶量還需要具體判斷。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如何掌握投茶量的問題。

投茶量會影響口感嗎?

在泡茶時,若茶多水少,茶湯濃度過高,滋味苦澀,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葉的有效成分;若茶少水多,茶湯濃度會顯得很低,茶味淡,香氣薄。

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所以投茶量是會影響口感的。

理論上來說,不同茶類由於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飲茶習慣對茶水比的要求也不同。

什麼是“標準投茶量”?

投茶量是泡茶的第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先來說說標準投茶量吧。

由於所泡茶類、飲茶習慣等不確定因素,投茶量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一個標準。但一般而言,大多數茶標準的投茶量為1克幹茶配50毫升水,即茶水比為1:50。

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可以根據個人口感可適當增減投茶量。習慣喝濃茶的茶友,可以稍微增加投茶量,反之亦然。優質茶葉,投茶量可稍減,反之亦然。投茶量多則沖泡時間縮短,少則加長。

用電子秤可以得到準確的投茶量,但通常來說,很少有人泡茶會用電子秤,那麼接下來就教大家,在沒有電子稱的情況下,如何投茶可以接近“標準投茶量”。

如何便捷的確定投茶量?

在家泡茶確定投茶量最便利的方式是看體積取茶。

因為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夠重量了;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是比較便捷的方法。(以蓋碗為例)

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綠茶黃茶|蓋滿蓋碗底部

通常來說,綠茶和黃茶是所有茶類中公認最為鮮嫩的茶類,且經過揉捻,浸出物出來快,蓋碗沖泡時,放差不多剛好覆蓋蓋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扁形的綠茶、竹葉青之類的,大約鋪滿蓋碗底部薄薄一層的量就差不多了。毛峰、瓜片等稍微蓬鬆的綠茶,佔蓋碗體積的1/5左右。

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不過要記住以下兩點:

一是不要蓋上蓋子,否則會把茶湯悶壞;

► 二是一般用80—85℃的水(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做出微調)來沖泡細嫩的綠茶和黃茶,太燙和太低的水都激發不出茶葉的香味,讓茶湯變味。

紅茶|蓋滿蓋碗底部,比綠茶稍多

紅茶的投茶量與綠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不過可以比綠茶多放一點量。

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類似祁紅、金駿眉較緊細的紅茶,投放體積佔蓋碗的1/5

。滇紅之類條索較粗的紅茶,投放體積約1/4即可

烏龍茶|條形烏龍佔1/5到1/3,

球形烏龍蓋過蓋碗底部

烏龍茶的種類非常多,可以根據不同的外形來確定投茶量。

外形緊結彎曲、呈顆粒狀的茶葉(如鐵觀音、黃金桂、凍頂烏龍等),一般投茶量為蓋碗的容積的1/5。因為顆粒型的烏龍沖泡開後,會迅速張開,放多了容易漫出。

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外形緊結呈條形的茶葉(如大紅袍、鳳凰單叢等),一般投茶量為壺的容積的1/3。一般以茶葉沖泡吸水膨脹後不超過壺口的茶葉量為宜。

白茶|散茶佔3/4-1/2,白茶餅佔1/5

因白茶沒有經過揉捻,僅僅是鮮葉採摘後經過萎凋、乾燥製作而成的茶類,所以幹茶普遍較輕且蓬鬆,投茶量較大。

一杯好茶,到底該放多少茶葉

散茶約佔蓋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餅的話,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

黑茶|佔蓋碗容量的1/5

黑茶差不多佔蓋碗容量的1/5。如果口味偏重的話,可以多放點茶葉,並且沖泡時間可稍微延長。

豐富的泡茶經驗帶來的並不是教條般的條條總結出來的投茶量自然會更加適合自己的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