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亮出新型殺手鐗,30毫米速射機炮,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自裝甲支援車誕生以來,人們對它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其裝甲厚、火力大,在作戰過程中能發揮極大的作用;也有人認為其職能太過單一,只能支援坦克但是不能搭載步兵,因此其出現就是十分雞肋的存在,當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那麼,裝甲支援車究竟在戰場上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呢,今天就以俄羅斯的裝甲支援車為例來詳細瞭解一下這既非坦克、又非裝甲的裝甲支援車的功能。

眾所周知,坦克作為中大型武器之一在陸地戰場上發揮著極大地作用,甚至有人稱坦克為“陸戰之王”。可是,雖然坦克能在戰場上給敵軍帶來巨大的衝擊,但是,坦克也存在著自身無可避免的軟肋和剋星:處處需要步兵伴隨、穿甲彈。為了解決步坦協同的問題以及應對穿甲彈火力群,各國紛紛絞盡腦汁,於是,裝甲車就應運而生了。然而數次的實踐發現,裝甲車的機動性十足可耐穿甲彈能力還有待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結合戰爭實際設計出了一種新型車輛——戰鬥(裝甲)支援車。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裝甲支援車更像是坦克和步戰車的合體,是一個抗擊性十足且火力兇猛的戰鬥車輛。比如說俄羅斯的BMPT坦克支援戰車,它就被世人稱之為“死亡收割機”,足可見其在戰場上的強悍。


俄羅斯亮出新型殺手鐧,30毫米速射機炮,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裝甲支援車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蘇聯還未解體,蘇阿戰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蘇軍的部隊深受阿富汗游擊隊的干擾而苦不堪言。然而,坦克雖然能形成較大的火力殺傷,但是其射擊角度有限,對於散兵而言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於是,馬耶夫上將就此提出了戰鬥支援車的設計思路。蘇聯解體之後,戰鬥支援車計劃曾被擱置過一段時間。

1994年,俄羅斯進行車臣戰爭時戰鬥支援車才正式有了用武之地。原來,車臣戰爭中多以巷戰為主,俄羅斯的重裝甲部隊在戰爭中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而且由於沒有戰鬥支援保障,俄羅斯部隊損失慘重,失興而歸。這時,戰鬥支援車被再次提上日程,此後幾經波折,不斷完善才最終成型,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終結者”系列坦克支援車。

俄羅斯亮出新型殺手鐧,30毫米速射機炮,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終結者”系列坦克支援車的外形十分彪悍,一出場就給人一種虎虎生威的感覺。然而在這粗礦的外表之下,其內部設置卻是相當精細,濾毒通風裝置、電磁防護措施、磁感應接收器等看似細微卻不可忽略的因素都被考慮在內。當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摸過去其可觀的火力密度以及載彈量。據瞭解,戰鬥支援車30mm機炮每分鐘可發射800發子彈,不僅射程長,而且還能連續長時間發射,在戰爭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俄羅斯亮出新型殺手鐧,30毫米速射機炮,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同時由於裝甲支援車採用的是坦克底盤,因此其防護性能也相當優異。自俄軍裝備BMPT坦克支援戰車以來,一直是好評不斷,尤其是在2009年俄軍消滅叛軍的戰爭中支援戰車就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裝甲支援車還與武裝直升機強強聯手,其結果就是直接摧毀直徑三公里內的有生力量,這種殺傷力真的是讓人歎服。

俄羅斯亮出新型殺手鐧,30毫米速射機炮,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看到裝甲支援車具有如此優秀的性能,哈薩克軍方也忍不住躍躍欲試。在他們看來,裝甲戰車綜合了坦克和步戰車的優勢,而且改裝費用較低,十分符合作戰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