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的結局是怎樣的?

上海韓春早


鄔思道的政治覺悟和智謀在《雍正王朝》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比肩康熙。雖然在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但並不妨礙我們通過《雍正王朝》來解讀這一位神人。


鄔思道最後一次出場是在河南巡撫田文鏡那裡,得知雍正即將來河南的消息,鄔思道就和不知內情的田文鏡因為工資的事發生不愉快,藉機就逃了,逃跑時還帶著田文鏡給的四千兩銀子和侍女秋月。也算實現了自己真正歸隱山林的願望,可謂是功成身退。


為什麼鄔思道不敢見雍正?難道還怕雍正對他下手嗎?


鄔思道是刑餘之人,但受到雍正極大的禮遇,使得鄔思道很受感動,也暗暗下定決定要報答四爺的再造之恩。表面上鄔思道是雍王府裡的教書匠,其實暗地裡卻是幫助雍正出謀劃策,奪取皇位的軍師。


因為鄔思道的存在,實力最為弱小的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步步為營,最後繼承大統,鄔思道堪稱居功至偉。想想這十幾年來走過的艱辛過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每一步怎麼走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可也因為鄔思道在和雍正朝夕相處的十幾年時間裡,鄔思道發現雍正這個人手段毒辣,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通過“高福之死”,鄔思道更是明白了“兔死狗烹”這千古不變的道理。


在康熙駕崩、雍正繼位當晚,北京城人心惶惶,各種勢力都在觀望、角逐。而雍正更是在百忙中回到了府邸,府邸總管高無庸率領眾人接駕,看到鄔思道不在,雍正就問“鄔先生在哪裡?”


其實雍正此時回府,就是為了把之前替雍正秘密辦事的奴才(包括鄔思道)全部處死。就像府邸總管高無庸對雍正忠心耿耿,任勞任怨,辦過不少絕密的事情,第二天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可想而知下場如何。



鄔思道這麼精明的人物自然知道雍正的心思,於是在雍正繼位的同時,也用金牌令箭調來了互不統屬的五路兵馬。當雍正來到前邸時,五路兵馬也銜令前來護駕。多疑的雍正看到這個架勢,摸不到底,加上鄔思道自己不留戀權力的態度,更是說了“半隱”,使得雍正的殺心慢慢消失。


所謂“半隱”,就是鄔思道去雍正心腹李衛那裡當差。一來雍正可以通過李衛來很好的監視鄔思道的動向,看看鄔思道的真實想法,會不會被其他人利用,還是死心塌地為李衛辦事,不問其他。二來,去李衛那裡當差,可以利用鄔思道的智謀幫助李衛推行雍正的“新政”。可謂一舉兩得。


在李衛那裡,鄔思道過的自然舒服,也讓雍正放心。由於李衛不識字,鄔思道幫忙打理公文時,得知田文鏡那裡出事了,於是就藉機去了田文鏡那裡。李衛之所以放行,肯定也是雍正點頭的,畢竟鄔思道在李衛處這幾年,行為還算規矩。再說田文鏡也是雍正的心腹,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時,只知道強硬實施,效果不理想,就使得鄔思道抓住了這個機會去了河南。


鄔思道在河南期間,也確實幫了田文鏡很多忙,使得新政順利施行。還有就是替田文鏡押運糧草去西北,也藉機敲打年羹堯不要“養寇自重”等等。種種行為無非是要讓遠在北京的雍正知道,我鄔思道對你雍正是沒有威脅的,讓雍正放心。


所以當雍正來到河南後,指名要見鄔思道,想向鄔思道討教一些事情,可鄔思道早已逃之夭夭,田文鏡要派快馬去追,還被雍正阻止了。說明雍正已經對鄔思道很放心了,雍正也要兌現承諾,放鄔思道歸隱山林。而鄔思道要走,也是因為不想在攪局、多事,以雍正現在的實力,是可以辦好任何事情的。還有就是伴君如伴虎,好不容易有機會脫身,難道還要被抓著不放嗎?


此時在雍正心裡,有的只是對鄔思道的愧疚。沒有鄔思道,很難說雍正會在奪位的路上走多遠,更不要說能繼承大統了。



歷史局中人


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傳位給雍正帝,雍正回到雍王府,他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除掉鄔先生,當然這個是電視劇沒有直說,而是通過兩人的對話,還有雍正的表情,傳遞出來的。

這個也是雍正王朝好看的一點,很多東西,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對話和表情,讓人去想象。

鄔先生就像是在世諸葛亮,神機妙算,所以很多人都戲稱鄔先生是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編劇,什麼情節,他都能推算出來。他當然知道雍正回來是想做什麼,就是想殺了他。

那為什麼雍正想要殺鄔先生呢?電視劇沒說,但我們可以根據電視劇的情節進行推測,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在高福(也就是坎兒)的事情上,鄔先生是瞞著雍正帝去做的,雍正可以出於親情,或者出於猶豫或者顧慮,沒有把那封信交出去用來扳倒太子,是鄔先生自做主張讓高福把那封信給了八爺的人。

而高福最後也被雍正殺死了,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在敲打鄔先生,鄔先生你在怎麼想法,有能力,也不能自做主張,做雍正帝沒有許可的事情。

第二,鄔先生在幫雍正帝繼位的時候,是出了一些陰招的,這些比較見不得光,雍正害怕這些事情被世人所知。

第三,他怕鄔先生被他人所用,而鄔先生能力如此之強,對他來說是個淺在的威脅。

鄔先生既然知道了雍正帝的來意,說自己可以半隱,那為什麼要半隱呢。也有三個原因。第一,他腿腳不方便,不適合出來當官。第二,他是康熙罷黜的人,雍正帝不合適讓他入仕。第三,他如果離開雍正帝,那麼生活也成問題的。

那麼半隱的實質是什麼呢?那就是他可以讓雍正帝信任的人看著,然後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讓他出來,也就是說他不離開雍正的眼線,也還能幫得上忙,所以鄔先生就先後在李衛,田文鏡,年羹堯那邊幫上忙。也確實像他所說,這個就是半隱。

至於在幫了年羹堯之後,到哪裡去了呢?這個電視劇沒有說,但我猜,很有可能又到了李衛身邊,因為此時李衛是雍正最為信任的人,讓李衛幫雍正看著鄔先生,還能幫李衛一點忙。


歷史簡單說


在雍正得大位之後,雍正曾經問過鄔先生將來的安排。鄔先生拒絕了高官厚祿。給自己一個半隱的安排。所謂半隱就是雍正知道鄔先生的行蹤。鄔先生也能通過李衛、年羹堯、田文鏡得到皇帝的消息,跟雍正還有交流。

其實,這個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在高福被毒殺之後,鄔先生就知道自己將來也有可能為了防止洩密而被處死。所以,鄔先生在輔佐雍正登基之後,選擇了這條退路。鄔先生也估計到,憑自己的功勞和雍正的感情,這種退路雍正是不會太為難自己的,自己的後半生也可以得到保全。

剛開始,鄔先生幫過李衛,然後是田文鏡,還有年羹堯。鄔先生嚴守秘密,田文鏡甚至都不知道鄔先生的來龍去脈,只以為他是李衛的師爺。一個靠給人出主意而掙錢養家的小人,這個小人還很貪財,一個河南巡撫都養活不起。

離開京城的鄔先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老老實實。直到雍正徹底確信鄔先生不會洩密,才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當然,電視劇和小說有出入。但電視劇還是保留了小說的這個思想的。大的脈絡沒有問題。自從四爺府一別,雍正和鄔先生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東東歷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的結局叫“逃出生天”。至少鄔思道自己認為她是用了一個及其巧妙的方式逃出生天了。


奪嫡成功當晚,雍正回潛邸。鄔思道早算準他是回來處理像他這樣幫他搞陰謀,做秘事之人,坎兒先例在前。所以他一方面仍然不動聲色幫雍正出謀劃策,比如有人求見雍正,他代為阻攔道“天子沒私事”,若有公事,請轉告張廷玉處置,若有關防上的事,請轉十三爺處置,若有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這讓雍正感受到鄔思道的確是高人一等,而且對自己仍是一心一意。

另外對鄔思道的安排,鄔思道自己提出了要“中隱”,自己不要高官厚祿,要在一個可以受雍正監視的地方,但遠離雍正的地方。離開雍正是因為自己是先帝朝刑餘之人,避免雍正難處。


這些話聽起來都是為雍正考慮的,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保,一句“天子無私事”就提醒了雍正潛邸的奴才一個不能留。雍正也的確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答應他去李衛那裡,李衛是雍正外放的心腹,這樣雍正也就放心了。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一步。

所以鄔思道到了李衛處就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幫李衛出出主意。所以李衛很快就放心了。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二步。


那麼時間一長,他從朝廷發給李衛的廷寄裡發現了另外一個脫殼的機會。那個機會就是田文鏡,田文鏡也是雍正的改革重臣。但是相對而言,他就比雍正和李衛笨多了,也好糊弄多了。於是通過幫其解決”諾敏造假案”,戲說要李衛“八千幕酬將自己賣給田文鏡”。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三步。


李衛把此事上報給雍正,雍正略一思索,反正田文鏡也是自己的人,而且田文鏡做事沒有李衛靈活,的確是應該有這樣一個師爺輔助一下。於是便同意了。

鄔思道到了田文鏡處,幫忙解決了很多事,特別是幫田文鏡押運糧草到西北年羹堯處,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叛軍主力就在離年羹堯不足百里的法源寺,之所以年羹堯思維定勢,是因為“燈下黑”。


後協助田文鏡在河南開展”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時值黃河決堤,田文鏡焦頭爛額之際,鄔思道算準了雍正要來,所以藉口要幕酬,和田文鏡發生口角。拿了四千銀子,被田文鏡趕走。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四步,也是功成之步。鄔思道臨別給田文鏡也留了句肺腑之言,“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這是繼給十三爺留的那句肺腑之言(勸十三爺拼死辭掉鐵帽子王,以保一世平安)的第二句。

但關於這次黃河決堤,真實歷史上,雍正並未親臨現場。而且田文鏡實際上採取的是隱瞞不報,結果淹死、餓死饑民數萬。這事換了別的皇帝,殺一萬次頭,也不為過。可是雍正最終選擇原諒了田文鏡,並且田文鏡死後被允許陪葬。而真是歷史上,十三爺允祥也的確獲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死後甚至連名字都改回“胤祥”,無需避諱,所謂哀榮備至。張廷玉也獲得非凡殊榮,成為了有清一朝,唯一一個沒有爵位但配享太廟的漢臣。

所以道理是那麼個道理,真正的結局就連神算“鄔思道”也算不準。鄔思道的兩句肺腑之言,都未成真。反而顯得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如果鄔思道不知進退,結果會不會和坎兒一樣,也未免可知。


炒米視角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以及最終他的下落。

他最終消失在劇中是在田文鏡處,他帶著四千兩銀子夥同侍女如月,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

那麼為什麼雍正帝還要見鄔思道,見不到了後,為什麼還制止田文鏡的追趕呢?

一、拜師鄔思道

鄔思道是老四胤禛派年羹堯從大獄中接出,並在回京後,帶領全家老小行跪拜禮,正式成為自己以及弘曆他們的老師。

從骨子裡來講,鄔思道是一個孤傲之人,雖然身犯殘疾,但也心存遠大志向,一開始他並不看好老四胤禛。

而為什麼最後又接受了這個事實,並正式成為老四胤禛的幕僚呢?

這就在於老四胤禛的為人,以及對鄔思道所做的幾件誠心事了:

當然,這方面也有年羹堯的功勞,一開始就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年秋月照顧這個糟老頭子。伺候他洗腳,給他做護膝,伺候他的吃喝拉撒睡,作為一個坐了十年大牢的人,一下子有這待遇,確實也感受到了老四胤禛的誠意。

其次,老四胤禛回京後,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全家老小以漢人的禮儀拜師,當時鄔思道還在屋裡沒有出來。一出來,老四胤禛就先行行了鞠躬大禮,這在鄔思道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也急忙下跪還禮。

最後,鄔思道也納悶,自己一個戴罪之人,為什麼深受老四胤禛的厚待呢?

老四胤禛背了篇文章:

“朝廷待彼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哉!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

其實老四胤禛犯忌了,這是鄔思道十年前寫的《士子揭世文》,也正是因為這篇文章,才導致了他的十年大獄。

但是給鄔思道的感覺就是,終於遇到知己了,打蛇打到了鄔思道的七寸上,給他的感覺就是:

你的委屈我明白,你的抱負我也清楚,我是懂你的人,珍惜你的人,只要跟著我幹,我能幫你實現抱負。

這就是為什麼鄔思道一心一意輔佐老四胤禛的原因!

二、功臣鄔思道

拜師鄔思道之後,他一共幫老四胤禛出過很多主意,這裡簡單的列舉一下:

第一次出謀劃策就是追繳戶部欠款,力勸老四胤禛接下來,並歸納了三類欠款人的特點,畢竟這次兩個人是試探,老四胤禛並沒有完全聽他的,最終結果是雖然康熙帝滿意,但也透漏一些問題。

第二次出謀劃策則是拒絕查刑部冤案一事,老四胤禛仍然沒有直接答應他,有了第一次的鋪墊,這次鄔思道要收拾東西走人,還好,老四胤禛把自己折騰病了,等於是聽了鄔思道的話。而事實證明,鄔思道這次說對了。

第三次出謀劃策是替弘曆,讓他在熱河狩獵場出盡了風頭,並最終把象徵儲君的金如意納入手中。這時才燃起老四胤禛的雄心,開始為奪嫡做準備,同時抬了年秋月一家的旗,目的顯而易見。

第四次舉薦新太子,力勸老四胤禛繼續舉薦廢太子,這時候老四胤禛已經完全信任鄔思道,並一舉奪得康熙帝的芳心。

後面還有設計讓年羹堯去血洗江夏鎮,設計讓李衛監督年羹堯,設計讓坎兒送信給老八胤禩,設計讓老四胤禛舉薦老十四胤禵當大將軍王……

最後奪嫡之時,鄔思道又通過“死鷹事件”給老四胤禛分析時局,最終得出康熙帝即將傳位老四胤禛的結論。

奪嫡之夜,鄔思道坐鎮雍親王府,利用老四胤禛的關防大印,連同張五哥帶來的金牌令箭,放出了老十三胤祥,併成功接管豐臺大營,為最終雍正帝的順利即位打下了基礎!

可以說,自從鄔思道到了老四胤禛身邊,才使得他具備了奪嫡的基礎,並最終奪得了皇位,這一點上鄔思道功不可沒!

三、君臣決裂

老四胤禛終於登上了皇位,也就預示著鄔思道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即位當晚就提出了“半隱”退路。

對於鄔思道這種謀士來講,他做的計謀往往見不得陽光,所以自己也明白,一旦老四胤禛即位,以他的瞭解,自己難逃一死,前面的坎兒就是例子。

所以,他巧妙地利用雍正帝多疑的性格,在雍親王府弄了五路人馬,讓雍正帝弄不清狀況,也就不敢貿然對鄔思道下手。

隨後,鄔思道提出瞭解決方案,也就是半隱方略:

所謂的半隱,就是一方面自己不再京城為官,也不會為任何的敵對勢力出謀劃策,並且就在雍正帝能看得到,摸得著的地方待著,並永遠不會透露任何之前的秘密。

最終雍正帝權衡利弊後,同意了他的請求。

在確信自己能離開後,面對十七阿哥突然進見,他也明白,這個十七阿哥很可能就是來解決自己的,於是給雍正帝再出一個主意:

“若有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一方面讓雍正帝感受到自己確實一心一意為他著想,一方面也請求雍正帝能放過自己,同時也暗示自己走後,雍親王府其餘做秘密事情的人,一個都不能留。

第二天天沒亮他就跑路了,臨走時還給老十三胤祥一個忠告,就是推掉鐵帽子王冊封,不然無法確保平安。

當然,雍正帝並沒有放過監視鄔思道,還是派了一個如月監視他,不要以為老十三胤祥頭一天晚上放出來,第二天一大早就能找個如月給鄔思道,其實這一切四福晉替老四胤禛早就準備好了。

四、逃之夭夭

離開了雍正帝,鄔思道暫時是安全了,但其實並不安全,所以他必須繼續實行逃脫方案。

鄔思道在雍正帝的鐵桿大臣李衛處,可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事就在家裡坐著,偶爾給李衛出出主意,再加上跟李衛有點交情,也讓他放鬆了警惕。

隨後,他通過李衛跟宮裡的書信來往,畢竟李衛不怎麼識字,有些書信可能還是鄔思道替他寫呢。得知了田文鏡處有問題,這給了他一個天大的機會,於是利用徹查諾敏造假案機會,以八千兩幕酬把自己賣給了田文鏡。

在田文鏡處鄔思道也確實做了很多事,包括替他執行新政,並在他對押運西北糧草一籌莫展時,自己主動提出去押運,並巧妙的揭穿年羹堯的把戲,提醒年羹堯,必須得決戰了。

其實這些年,雍正帝並沒有放棄對鄔思道的監督,包括後來李衛進京,雍正帝仍然很關心鄔思道的事,確信他沒有異常舉動後,才算放心。

而鄔思道也是不斷替雍正帝解決問題,讓雍正帝堅信自己已經毫無害處,從而放鬆警惕。

不僅雍正帝時刻監視著鄔思道,其實鄔思道也時刻關注雍正帝的動向,最終得知雍正帝即將到田文鏡處後,終於下定決心激怒田文鏡,從而逃之夭夭……

臨走時對田文鏡送了一句忠言:

“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

這句話也表明了鄔思道的態度,就像當年勸老十三胤祥一樣,跟君王在一起:

“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對於如月而言,畢竟是一個小小女子,連年秋月都能被鄔思道征服,更何況這個小女子了,估計也是感化了她,況且離開了官府,如月連送信都無法送了,也就認命了。

對於雍正帝來講,此時自己皇位已經坐穩,新政也在順利推行,而鄔思道也確實對自己有感情,也不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事情來。

更重要的是他走的時候是帶走了四千兩銀子,有了這四千兩銀子,他的生活也有著落了,也沒有必要依附於某人了,這樣雍正帝也算是放心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這句話是在四爺胤禛奪嫡成功當晚,鄔思道對興高采烈的十三爺胤祥所說的一句推心置腹的話。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測之人,他深黯帝王心術,通曉人心世故,將一個本無繼位希望的皇子一步步扶上帝位,通過十餘年的朝夕相處,他非常瞭解胤禛,一旦大局已定,無論是否得位,自己和粘竿處一干人等必定成為胤禛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們所知道的秘密實在太多了。於是,在胤禛繼位回府當晚,鄔思道向他表露心跡並提出辭呈。鄔思道老謀深算,料定雍正不會輕易放他活路,為了打消疑慮,他主動提出三忌之說,一說自己身有殘疾,為官有損朝廷體面;二來曾經是犯罪之人,雖蒙恩赦但不願陷萬歲於不義之境;三說自己所擅長的都是陰謀之術,於治國無益,自己也無心仕途,請求萬歲批准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雍正聽完這位亦師亦友的謀士一番披肝瀝膽的剖白之後也動了側隱之心,不讓他大隱於朝,不准他小隱於野,而是讓他中隱於市,實際上是找個靠得住的人將他看住,以防止他勾結八爺胤禩或者其它阿哥,洩漏機密。

鄔思道也明白雍正的心思,正所謂響鼓不用重捶,先到雍正心腹李衛府上當師爺,足不出戶,一副古代大家閨秀的作派,一門心思給李衛出謀獻策。後來又表現出一副重利貪財的模樣,跳槽到田文鏡府上當師爺,田文鏡雖說也是雍正的心腹,但比起八面玲瓏,聰明絕頂的李衛來,這個一根筋顯然更好對付,一年八千兩銀子的幕酬,加上有金鳳姑,蘭草兒兩位美人相伴左右。逍遙人生,豈不快活!當然,這一切都是小說作者的藝術加工,鄔思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還真是田文鏡聘請的幕僚師爺,因替田文鏡起草彈劾大學士隆科多的奏章而聞名朝野,連雍正皇帝都知道了。有一次田文鏡上了一道請安的摺子,雍正批道:“朕安,鄔先生安否?”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討論!


歷史茶坊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現實性極強,所以結局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猜測與深思。



鄔思道這個人早年喜歡讀書,可成績就是不好,科舉考試嘗試了很多次但就是不中,而且家境貧寒沒有背景,但是卻對自己的未來期望值很高,這種人活在現實中應該會很累。



上天總是會眷顧不幸者,一次偶然的機遇,遊幕的鄔思道被河南巡撫田文鏡看中了,並邀請入幕,鄔先生的人生此後受到了轉折,雖然鄔思道沒什麼權威學歷,但是能力並不差,受到了田文靜的信賴與敬重,受到如此知遇之恩鄔先生為了報答田文靜就替他給雍正寫了一份彈劾隆科多的奏摺,結果幫雍正祛除了隆科多這個心病,因此鄔思道就被雍正所熟知了。



田文靜死後,鄔先生被雍正請入宮中並深受皇帝寵愛,並多次替皇帝出主意並採納,也參與了很多的大型政治案件,同時也引起了雍正帝的猜忌。聰明的鄔先生深知帝王心術,所以千方百計想離開京城脫離雍正,之後被恩准到江南輔佐過李衛、到西北輔助年羹堯,在眾人凱歌高奏的歡樂中,鄔先生不辭而別趁機逃跑了,之後四處打探卻渺無音訊,應該是隱姓埋名歸隱山林了,人生經歷過大起大落,從小角色到大人物,再由大人物到小角色,一輩子活的很精彩豐富,讓我們祝福鄔先生吧。


納蘭談史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可謂是個諸葛孔明一樣的人物,博學多識、算無遺策,正是在他的輔佐之下,四爺雍正才能最終在“九子奪嫡”中勝出容登大寶。



自古有言“伴君如伴虎”,因為鄔思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繼位之初曾想殺他滅口。但考慮到自己剛剛繼位根基還不牢固,如果殺了功臣,難免會讓年羹堯、隆科多等人寒心,另外也確實憐惜鄔思道的才能,所以最終答應了鄔先生提出的“半隱”,把他交給李衛做幕賓,一方面可以輔佐李衛在江南推行新政,另一方面由李衛負責監視,自己也可以放心。

在江南,鄔思道輔佐李衛推行“攤丁入畝”新政,短短一年時間就打開了局面。後來在李衛的推薦之下,鄔思道又去了河南巡撫田文鏡幕府,在河南幫助田文鏡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日子就這樣看似平靜的過著,但鄔思道知道,雖然自己時刻處於雍正的監控之下,但雍正殺自己的心思從來都沒有放下過,有一天自己必然會死在他的屠刀之下,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脫身的機會。

脫身的機會終於來了,雍正二年,年羹堯在西北平叛,眼看國庫一天天消耗殆盡,卻苦於找不到羅布藏丹曾的主力決戰。於是鄔思道主動請纓,以押送軍糧為名去青海幫助年羹堯。



在鄔思道的幫助之下,年羹堯很快找到了叛軍主力,在法輪寺決戰中大獲全勝。西北平叛大功告成,從此再無戰事,新生的雍正王朝終於站穩了腳跟。正當雍正沉浸在西北平叛勝利的喜悅之中時,鄔思道卻在回河南的途中神秘消失了。雍正得知消息後很是惱火,急忙派出大批人手秘密查找,可那裡還找得到,自此鄔先生就這樣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雍正駕崩後乾隆皇帝繼位,感念於鄔先生大才,早年曾是自己的授業恩師,乾隆也曾派人四處尋找他的下落,也都是無功而返。

乾隆五年曾有傳言,有人在雲貴之地曾看到過貌似鄔思道的身影,但也只是傳言而已。


DJ你懂


鄔先生是雍正的幕後導師,他不需要出面,只需聽一聽朝中的局勢,就能運籌帷幄。雍正在還是四爺的時候,對於鄔先生是十分尊敬的,他的建議,四爺也會照著去做。但是當雍正登上皇位之後,他對於鄔先生的存在卻開始忌憚了,甚至可以說,對這位功臣雍正是比較冷淡的。

鄔先生自己都承認自己是個陰謀家。鄔先生表面上教授雍正的是帝王之學,而實際上卻是將一個看上去沒有希望的皇子慢慢輔佐成了皇帝,再激進一點就是造反了。雍正登上皇位,鄔先生不僅僅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也能獲得一種掌控全局的成功感。但對於坐穩了皇位的雍正來說,鄔先生就比較可怕了,如果鄔先生被拉入了其他人的陣營,那麼下一個倒臺的會不會是他自己呢?

鄔先生的才智是可怕的,因為駕馭不了的皇帝必將被他反噬。雍正在被傳位之後第一個找的就是鄔先生。鄔先生給予雍正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是巨大的,在雍正無助迷茫的時候,他總是一語點破夢中人。而雍正將他喊來看似是想要報答他,實際上他卻是想要穩住他試探他。

雍正說:你的名分我已經想好了。而雍正真的想好了嗎?突然起用一個一直隱形的角色,不就是毀掉自己一貫示人的忠心輔佐太子一心孝敬康熙而無心帝位的形象嗎?不用的話,那鄔先生一氣之下報復他怎麼辦?他若是輔佐另外的人不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了?

鄔先生十分知趣,給了皇帝三個理由告訴他自己一定要隱退。第一,他身有殘疾,做大官怕是形象上不好看。第二,他只懂得陰謀論,不懂得治國之道。第三,他說起康熙當年鎮壓他,現在雍正一上臺就給他大官做,多少有些不尊重先皇的意思。雍正一顆心馬上放了下來,準了他的半隱。

鄔先生隱退之後,時不時還會出來給雍正出謀劃策,這種大隱隱於世的生活,大約才是他真正追求的自在。

說到鄔先生的結局,還要說起另一個人就是秋月。鄔先生是真心喜歡秋月的,但是秋月是年羹堯的妹妹,鄔先生很清楚她未來一定是要嫁給雍正。雍正喜不喜歡秋月沒關係,但是他覺得不會允許手握重權的年羹堯跟鄔先生搭到一塊兒去。事實也證明了,鄔先生因為這個當斷即斷的決定,也讓自己在清洗年黨的風波之中逃過一劫。

鄔先生對雍正的把握確實太準確到位了,並非說他能準確判斷出年羹堯的結局,而是雍正平衡左右手下的想法完全在鄔先生的預料之中,他的理智完全戰勝了情感。


木劍溫不勝


講真,歷史上呢其實並沒有鄔先生,如果非要說有,那也只是野史記載上有這麼個人,而這個人曾為田文鏡的幕僚。

這個野史的源頭,來自清人李嶽瑞的筆記《春冰室野乘》。

李嶽瑞不知何許人也,生卒年代應該在清末民初,其豆腐塊小文章多發表在清末宣統年間的《國風報》,其中既有“鄔先生”這一條。



其故事的大意是:

鄔先生大約是遊走四方、有才無名的野幕僚之類,後來被田文鏡收羅門下。不久,其為田文鏡寫了一個彈劾隆科多的奏摺,由此爆得大名。

因為善於揣測上意,田文鏡得了鄔先生的幫忙,因此更被雍正信任與恩寵。

後來,就連雍正都知道田文鏡的幕中有個鄔先生,而且還知道這摺子就是鄔先生所寫(不過這也不奇怪,哪個督撫手裡沒幾個名幕僚呢,奏摺通常也是督撫口述、幕僚擬稿的)。

於是乎,某次田文鏡的請安帖到,雍正就在上面批道:“朕安好,鄔先生可好?”



大概是聽了這話,田文鏡心裡頗不舒服,開始與鄔先生漸生嫌隙,對鄔先生的態度也遠不如前。鄔先生遂憤然離去。

但是呢,沒有能人執筆寫奏摺就是不行,鄔先生走後,田文鏡摺子上去總是不達上意而屢屢被雍正斥責。

最後,田文鏡只好又將鄔先生重金請回。鄔先生提出條件,每天50兩銀子,否則不來。

一天50兩銀子,一個月就是1500兩,這個可是重金聘用了。

但沒轍啊,田文鏡只能咬咬牙答應了。



鄔先生回來後,每天進衙門見桌上有紋銀50兩便欣然命筆,哪天沒放銀子,他就翩然離去。

田文鏡死後,其他督撫都想聘請鄔先生,但後者卻突然不知所終。

也有人說,鄔先生已經進宮,為皇上服務去了……這當然是胡說了。

野史裡的鄔先生故事如上。

至於電視劇裡的鄔先生,確實是根據這個原型來的,不過做了大幅度修改,其結局是什麼樣的?應該是和范蠡一樣,泛舟湖上,隱居去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