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在给可卿送葬途中,曹公写一笔“弟弟得趣馒头庵”,有何深层意义?

曼园紫苏


秦可卿本是营缮郎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一名弃儿,小名可儿。后来养母又生一子,取名秦钟。可是养母早亡,家中只剩养父和他们姐弟。等到她长大成人,因为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且因秦家“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竟然冲破门第观念,“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后来,秦钟的“业师亡故”,他在姐姐家里结识了贾宝玉,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十分投缘的好友并同窗——这样看来:秦可卿与弟弟自小一起长大,感情基础不错。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比如书中尤氏谈到可卿生病时有这样一段话
:“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帐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从此处可以看出:他们姐弟的关系确实十分融洽。既然如此,按道理说在这种情况下,秦可卿生病若有什么意外,作为弟弟的秦钟应该十分悲伤才对。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从秦可卿得病到身亡,我们非但没有看到秦钟因姐姐离世有半点儿悲伤的影子,反而在为其送葬到“铁槛寺”停灵后,竟然出现了“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与小尼姑智能调情苟合的一段描写,原文是:智能“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极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趁黑来寻智能,“一口吹灭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到炕上,就云雨起来”。一边是姐姐新丧,尚未入土;一边却是弟弟与人偷情,寻欢作乐。大家知道: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其《挽歌》中写到人情凉薄时曾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句子——这里的秦钟该是秦可卿最亲近的人了吧?然而他却没有一点儿悲伤的影子。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作者如此描写,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笔者以为:姐姐停灵“铁槛寺”,弟弟“得趣馒头庵”。所谓“馒头庵”按照作者的解释是: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其实这里隐喻的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名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很显然,这里的“土馒头”指的是坟墓。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即使富可敌国,家中装有千年不坏的“铁门槛”,也不能阻挡住人的生命终结,最终“享有”一个“土馒头”(坟墓)。所以,人在人情在,人死万事休。不信请看秦可卿停灵“铁槛寺”尚未入土,她的丈夫非但不见踪影;就连她的弟弟也在寻欢作乐;闺蜜好友王熙凤则在老尼姑的怂恿下包揽诉讼,贪赃枉法,拆散人家的婚姻。那么,谁是真心悲悼、痛惜秦卿不幸夭亡的人呢?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与她发生不伦恋情的公爹贾珍。然而,她的死难道不是由贾珍一手造成的吗?他之所以在儿媳葬礼上表现的那样悲伤,花钱奢靡,正是在竭力掩饰内心的不安及他人的耳目!所以,笔者以为:作者在这里揭示的还是《好了歌》中的主题:“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所谓人情冷暖,不过如此而已!


木语石歌


在众人给秦可卿送葬的途中,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居然会和小尼姑智能偷情,这确实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别说在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就是搁现在,姐姐还未下葬,弟弟不但不悲伤,还和人偷情,也是一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笔呢?

一、暗示秦可卿、秦钟姐弟感情淡漠

虽然他们不是亲姐弟,但是如果不是感情淡漠到一定程度,弟弟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二、揭露封建礼法的荒谬

秦可卿的葬礼,贾家搞得声势浩大,来了许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这次送葬,也是如此。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十分重视秦可卿,对她的死很伤心似的。然而,她的弟弟都在忙里偷闲,和人偷情,可见,这些礼法啊规矩啊,都是哄人的,是荒谬可笑的。

三、是警幻仙子对宝玉的警示

秦可卿和秦钟都是警幻仙子为了警示宝玉而设置的人物。意在告诫宝玉,“情色害人、害己”,要及早醒悟。

秦可卿在和贾珍偷情后,因为丑事泄露,没脸活着,悬梁自尽了。秦钟和小尼姑偷情后,被老父痛打一顿后病了。又因为自己气死了父亲,心里愧疚,不久以后也死了。临死的时候,秦钟还嘱咐宝玉要走正途。

作者安排在秦可卿送葬途中,秦钟“得趣馒头庵”是为了让秦钟生病死去,而更主要的是让他死前告诫宝玉。


烟雨江南话红楼


我是品红者凭栏翠袖,我来回答。


在给可卿送葬途中为何要写秦钟得趣馒头庵呢?因为按照情节,秦钟很快也要随姐姐而去了。但是作为血气方刚的秦钟,只能死于意外。于是作者安排了这个情节。


秦家姐弟俩都是尤物,拥有惊人的美貌,但又都淫荡,是两个“情种”,都姓秦。一个叫可卿,一个叫鲸卿。可惊的是什么呢?原来情的本质竟是如此荒唐丑恶而且短命。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深层原因是与公公扒灰。

秦钟自从进入贾家学堂,成天勾三搭四,无论男女,简直就是色中饿鬼。姐姐死后他毫无伤心情绪,还在忙着关注村姑二姑娘“大有意趣”,忙着诱奸小尼姑智能,除了男盗女娼之事脑子里再没别的了,被宝玉捉奸受了惊吓,偷情着凉,回来气死老爹又悔,多种原因凑一块,小命呜呼。


馒头庵的典故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馒头庵其实是土馒头,是坟地,在坟地里偷情,其实就是不知死。


秦钟姐弟用自己短暂的一生验证了情的荒唐,也都在临死托梦给自己的好友,凤姐和宝玉,所讲的道理都是正确的,可惜那俩都没听进去,于是最终与四大家族一起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


凭栏翠袖


一、秦可卿自小不幸,死后亦大不幸

秦可卿是父亲秦业夫妇从养生堂抱养的弃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不知怎么地与贾家结了亲,配与贾蓉为妻。本来这是她幸福的开始,家境贫寒之家的养女得以嫁于豪门,是何等的荣幸,不曾想,这是她噩梦的开始。

因为宁国府表面上是诗书门第、礼仪之家,实际上内部肮脏不堪。公公贾珍觊觎儿媳美貌风流,也不知怎么地,是勾搭还是强迫,二人发生了有违人伦的情事,败露后秦可卿无脸见人,自缢于天香楼。



秦可卿本来想以死表达自己的反抗和清白,但是她死后,贾珍的表现,让她死后继续蒙羞。

她的丈夫贾蓉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和举动,反而公公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行动都需要拄着拐杖,恨不能代她之死;为了她的丧事,贾珍举家之力,任意奢华,不仅请得和尚、道士念经的人数众多,而且还托内相太监戴权,为贾蓉买了官,只为丧礼上执事好看。

贾珍的恣意奢华,用无声的语言向世人昭告了秦可卿之死的原因,使秦可卿死后,继续背负淫荡的坏名声。这是秦可卿的第一悲。



二、用秦钟的不以为意,写秦可卿生前、死后的可悲可叹

陶渊明在《挽歌》中写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而对秦可卿而言,她的死除了与她发生不伦恋的公爹贾珍开始时表现悲伤外,她的其他亲人都满不在乎。

她的丈夫不在乎她的死,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悲伤;她的亲弟弟不在乎她的死,在为她送葬途中偷鸡摸狗,在清静的佛门圣地与小尼姑狎昵;她的闺蜜王熙凤在送葬途中,包揽诉讼,贪赃枉法。

谁是真心悲伤她的不幸夭亡的人?这是秦可卿的第二悲,可叹可悲。



三、贾家扭曲的情爱价值观,对少年秦钟的影响颇深,也让他逐渐堕落

柳湘莲曾说,宁国府只有门口的两个大石狮子是干净的;三世老家人焦大更骂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贾惜春听说了别人说的闲话,矢志断绝宁国府。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扭曲和混款的情爱观,必然波及到读书圣地——贾家学堂。在这里每天读圣贤书、学道理的一群少年,却在争风吃醋,大搞同性恋,中间污言秽语,无所不及。

平时私塾里乌烟瘴气的氛围掩盖在贾代儒教鞭的威严之下,一天贾代儒有事出去,就爆发了众孩童大闹学堂的事情。



再说秦钟。父亲秦业本宦囊羞涩,但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为了儿子将来能立身扬名,东拼西凑凑了二十四两银子的贽见礼送儿子去读书,不想秦钟不仅没有好好读书不说,反而不学好,为了一个香怜引发了和金荣的激烈冲突,最后发展成了几乎全员参与的闹学堂事件。

看看秦钟结交的朋友圈,就知道他所做事的事儿和为人,哪里是为了上进读书呢?

秦钟因为沾惹了这些坏毛病,上学读书只成了幌子。因和宝玉要好,他经常出入贾母房中,但贾府的丫头打死他也不敢沾惹,他就瞄上了没有后台的小尼姑智能儿。



秦钟看上智能儿,也并不是出于爱情,只是觉着好玩,只是为了发泄而已。从他在贾母屋里背着人和智能儿动手动脚起,他就成了不良少年。在馒头庵他趁机寻摸智能儿,强迫智能儿发生云雨之事只是原来的进一步发展。

人一旦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失去了廉耻礼仪,没有了是非观念,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他已经分不清了。所以秦钟才会有在为姐姐秦可卿送葬途中,和智能儿发生云雨的荒唐事。

本该最为悲哀的娘家亲弟弟,在为自己送殡途中,不仅不悲伤,还去风流快活,这是秦可卿的第三悲。


我就是竹韵


《红楼梦》在给秦可卿送葬途中,曹公写一笔“弟弟得趣馒头庵”有何深层意义?

据书妆分析,秦鲸卿得趣馒头庵这一节有以下三方面的深义。


一、因秦钟与贾宝玉感情日益升温,导致他与姐姐秦可卿的姐弟情降至冰点。

秦钟在认识贾宝玉之前,与其姐秦可卿的感情很好。每次去他姐姐家,甚至还睡在秦可卿的床上;但自从结交贾宝玉之后,姐弟俩的感情迅速降温,以至于当秦可卿死后,秦钟不但一点儿都不伤心,而且还很兴奋。

因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深受贾宝玉贾母喜爱。渐渐地,秦钟被贾母贾宝玉影响,习惯了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变得如同贾母贾宝玉一般的冷血无情。以至于后来在秦钟眼里已经没有秦可卿这个姐姐了。

所以秦可卿死秦钟毫无悲伤之意,他原来的亲情世界已经崩塌了,秦钟已经因近墨而变黑,他已入魔道了。


二、秦钟从贾母贾宝玉身上学会了把女孩儿当成摇钱树

在贾母贾宝玉看来,家里的女孩子都是要嫁“贵婿”的。她们不配幸福、更不配快乐。她们只要能像元春嫁给皇帝一样就好,只要能给娘家换来丰厚的利益与好用的人脉关系即可。

秦可卿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她房间里虽有价值千万的古董,却从不往娘家搬运一星半点儿,以至于秦业连秦钟上学的二十四两银子都要东挪西借。

对比贾宝玉的姐姐,秦钟越来越觉得秦可卿可恨。元春能把自己变成贾宝玉的摇钱树,你秦可卿为什么就不能呢?

所以自从秦钟与贾宝玉交往之后,他与秦可卿的关系迅速恶化,意味着他受了贾宝玉的影响。暗示读者,贾宝玉表面上与姐妹们又亲又热既礼又让,实际上却是吸食她们血液的吸血鬼;贾宝玉就是披着画皮的、戴着面具的恶鬼。


三、暗示秦钟的死亡真相——他是被贾宝玉害死的

贾宝玉先是要求秦钟与他兄弟相称,以便于勾引、狎昵(加害);然后,他带着秦钟在色情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使得秦钟本来就弱不禁风的小身板儿,因在馒头庵里任性妄为恣情纵欲而埋下了病根。

秦钟与贾宝玉去学堂之前,作者有一句评语:

早知日后争闲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实际应该是, 早知日后会丧命,岂肯今朝错读书!

贾宝玉是个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秦钟在答应他一起念书时就错了。之后,因不懂得拒绝(混乱了辈分、****、吃他家的茶饭),被贾宝玉带上了邪路。再以后,自己的生命之舟很轻松的就被贾宝玉掀入一个无底的漩涡之中了。

秦钟好着的时候,贾宝玉什么都肯给他;但是病了之后,贾宝玉连看一眼都不愿意去。

秦钟死前,贾宝玉一句惋惜、后悔的话都没有。“有什么话留下两句”,一副不耐烦的、冷冰冰的表情。意思是,你走好、你快点走、我们就此别过了。

秦钟死后,给秦钟修坟他连几百钱都舍不得,说:

“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他出去寻找茗玉姑娘,去祭奠金钏,去袭人娘家看袭人,可是既有钱又有自由啊!

最后,以他与秦钟之间的污秽关系,他从大观园的池子里摘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蓬去祭秦钟,真是对秦钟、对他自己最好的挖苦与讽刺!

这很符合他的做事风格,因为贾宝玉最擅长打自己的嘴巴子。


十点书妆


《红楼梦》第十五回的题目叫做“王熙凤弄权铁栏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回讲述的是两个故事。

在秦可卿的丧礼上,凤姐和宝玉还有秦钟来到了铁槛寺,在铁槛寺当中,尼姑净虚跟凤姐说道张大财主家的女儿金哥原本与长安守备公子定亲,但是后来女儿金哥又被长安府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并且要娶金哥,张家夹在中间很为难,想要退亲但是长安备守又不同意,张家无奈只好请贾家帮忙写信给长安备守,叫长安备守退亲,净虚想请求王熙凤包揽诉讼。第二件事情就是秦钟和尼姑智能在馒头庵偷情结果被宝玉发现。

这两件事情都发生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面,很明显秦可卿的葬礼只是在于行式重大,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去真正在乎这场丧礼。


作为秦可卿最重要的亲人秦钟居然也毫不在乎他姐姐的丧礼,还在馒头庵当中和智能偷情玩乐。

现在来分析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一回?

这一回当中涉及到了“铁槛寺和馒头庵”,范成大有一首诗写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究一个土馒头。”铁门槛在古代人眼中寓意着可以挡住死亡,铁门槛很高,让人跨不过去,把死亡挡在外面。但是死亡这件事情你怎么可能挡得呢?最终还不是成为一个土馒头。

这一回还写到了人无法控制的情欲。

先来看凤姐,凤姐为钱包揽诉讼,这是王熙凤的贪婪,对金钱的欲望。秦钟和智能偷情,这是秦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欲,这是对情欲的欲望。


影中鬼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葬礼描写得极其隆重,甚至可以说是逾制的,这也为宁国府最后被抄家埋下了伏笔。那么,曹雪芹在写葬礼的过程中为何加写了秦钟的事呢,又隐含着什么深层的意义呢?我认为作者这样来构思有三层含义:

其一,秦钟的行为与秦可卿的葬礼形成鲜明对比。秦可卿的葬礼可谓显尽奢华,一是超规格的仪式和排场,让在场众人深受庄严肃穆之感,二是参加葬礼的人物许多是皇亲国戚,也相应提高了葬礼的档次。在如此氛围的烘托下,那葬礼的气氛就更该显得凄凉悲哀。但是画风一转,就写到居然秦可卿的弟弟在葬礼期间与人私通交欢,这难道不是对看似隆重的葬礼的一种辛辣讽刺吗?作者意在讽刺封建社会礼教教条的虚伪。



其二,秦钟的行为与行为的对象(智能儿)和场所形成鲜明对比。秦钟的行为是荒唐的,而论行为的对象和地点就更加的荒唐。智能儿是水月庵里的尼姑,本应四大皆空,与青灯古佛为伴,可就是这样一个出家之人,却和秦钟好在一起,更为讽刺的是,他们交欢的场所是在神佛眼皮底下,这让那些封建卫道士情何以堪。

其三,秦钟的行为与最后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对比。秦钟最后没有与智能儿在一起,因为礼法不容,他的父亲秦业将智能儿赶了出去,还狠狠地杖责了秦钟一顿。秦业后来一气之下命归九泉,没几日,挨了打的秦钟也在伤心欲望与伤痛的两重打击下,随他父亲与姐姐而去,因此我们看秦钟的结局也是非常凄惨的。

所以,我通过曹雪芹对秦可卿葬礼与秦钟行为的对比性描写,认为这是作者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无情的批判,以揭露出其虚伪丑陋的一面。


六妙长春


《红楼梦》中的秦钟,字鲸卿,乃宁国府小蓉大奶奶的弟弟。他生的俊美,“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有女儿之态”。宝玉和他相见恨晚,非常亲密。宝玉邀秦钟到贾家私塾附读。家学中广有青年子弟,秦钟不免和俊秀之人眉来眼去,结果引发了“顽童闹学堂”的事件。

在给姐姐秦可卿送葬的过程中,秦钟跟随王熙凤在馒头庵下榻,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发生了关系,正是“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文中这一段情节描述,是全书比较露骨的段落之一。“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极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趁黑来寻智能,“一口吹灭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到炕上,就云雨起来”。

一边是姐姐新丧,尚未安葬;一边却在送葬的途中与人偷情,实在令人不齿。曹公如此安排,有何用意呢?

曹雪芹说,“本书大旨谈情”。秦可卿谐音“情可倾”,秦钟谐音“情种”,而他们的父亲秦业则谐音“情孽”。他们一家都是“情”的化身,“淫”的代表。

秦可卿还是贾宝玉的性启蒙者。在宝玉梦中,名为兼美,与宝玉行云雨之事。秦可卿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红楼梦曲曰:“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秦可卿在原文本中,也是“淫丧天香楼”。曹雪芹写了秦可卿“擅风情”觉得还不够,又把她的弟弟拉进来,进一步说明“宿孽总因情”。

曹雪芹用秦氏姐弟警示后人,败家的根本就是“皮肤滥淫”。所以,秦钟“得趣馒头庵”,既在情理之又在情理之中。





淡看云起


这个题目有意思,看着简单,牵扯了很多事,出现了好几个人物。

要搞清楚《红楼梦》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那首先要读熟了红楼梦,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分析深刻意思。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原因。

首先前提条件是秦可卿死了,宁国府上下乱了,尤氏忧心忡忡(可能想的太多,听信谣言,吃醋过多),不知如何是好,身体日况愈下,无力周旋秦可卿的葬礼,贾珍束手无策时,贾宝玉做了一回伯乐,给他推荐了王熙凤,老太太和王夫人怕王熙凤做不好,可争强好胜的王熙凤一下就揽下了这么个瓷器活,这说明王熙凤的确是有很强的金刚钻,就这样才出现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铁槛寺的作用

秦可卿死后,贾珍要大摆而特办,贾府上下还没有个合适的地方停放秦可卿的尸首,又不能立即出殡,没有个合适的停灵让他们想起了当年二公养老的地方,昔日的辉煌成为了今日的灵堂,于是出现了铁槛寺停放,成为了秦可卿的暂时安眠之地。

――秦可卿弟弟秦钟的出现

秦钟的出场时在红楼梦中的第七回,题目中也出现王熙凤,是贾宝玉和王熙凤在一起,这一次也是王熙凤贾宝玉在一起,这个秦钟,真是个幽灵,两次重大出场都遇上了贾宝玉和王熙凤,这一次他的出现是因为姐姐葬礼,秦可卿的弟弟来吊唁,虽然没有血缘关系,礼数不能无,何况秦钟也要感谢秦可卿,如果没有秦可卿,他哪来的这么多故事和人生经历。

很长一段时间贾宝玉和秦钟的关系是相当的好,秦钟和一个学子的关系也不错,这里就不罗嗦了,而这一次秦钟的出场是辉煌后的衰亡,秦可卿去世了,虽然和贾宝玉关系好,但是大局已定,他的前途已经很渺茫,何况这个好孩子在贾府的环境中被带坏了,本来是一个羞羞答答的人,在贾府且变得淫秽多情,满肚子的花花肠子。

――馒头庵成为了藏污纳垢,色欲弥漫之地。

王熙凤累了,东奔西跑,整日操劳,秦可卿他葬礼会到了尾声,他却要在此休息,馒头庵本是一个清净之地,王熙凤也不是佛门中人,如果说王夫人入住馒头庵,那有情有理。

可王熙凤为何入住馒头庵,作者肯定有故事,果不然有故事,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和秦钟来到了馒头庵,结果呢,王熙凤这回就和刘姥姥一样,满载而归,几千银子让她更加粗壮,腰部一股的铜臭味。

情种在寂寞的夜晚,打起了小女生的主意,你情我愿,情投意合,卿卿我我,居然干起了那种事……贾琏也干过类似的事,在两孝期间和尤二姐……秦钟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停灵不远处如此肮脏不堪,的确配得上他这个名字。

了解了以上内容,那这个事件就顺了,也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曹公这句话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下是对秦钟这个人为何堕落的分析:

秦业老来得子,自然对孩子有些惯,娇生惯养是避免不了的,随着秦可卿的嫁入贾府,秦种便有了来往,小孩子见小孩子,一见便想玩,贾宝玉和秦钟相遇后,那就成了哥们,按照辈分贾宝玉属于秦钟的长辈,可年龄差不多,便可以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堂。

贾宝玉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又是个混世魔王,不但对四书五经反感,而且到处吃胭脂,处处留情,思想相当叛逆,秦钟本来是个腼腆之人,跟着贾宝玉这样的孩子能学好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秦钟就是贾宝玉的一个侧面影子,几乎秦钟的思想价值观就是让贾宝玉带坏的,再加上秦可卿的地位,让他也有了富家子弟的浮夸,如果让秦业去教育,不要在贾府常住,岂能到如此地步。

还有贾府是个什么地方,是一个感情渲染和富贵熏陶下的淫窝,尤其是宁国府,秦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模仿,学贾琏也不是不无道理,毕竟是贾蓉的小舅子。

环境塑造人,贾府不良风气和淫秽气氛让一个好好的孩子堕落了,

最后秦钟――为情而终


黑白文章泽渊诗


曹公在这一回写了两件事:

1、王熙凤“弄权”

馒土庵里,老尼姑净虚教唆王熙凤包揽诉讼,害得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因被逼退婚,一个上吊自缢,一个投河而死。壬熙凤“坐收”了血淋淋的三千两银子。

2、秦钟“得趣”

馒头庵小尼姑智能“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秦钟“极爱”智能生得“妍媚”,两人早已“情投意合”。在宁府为秦可卿送殡期间,两人在馒头庵行云雨之事。

作者同时写这两件事有什么深意呢?

1、馒头庵是神佛之地,神佛承受人间供奉的香火,却对两个尼姑的肮脏事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2、秦钟在其姐姐尸骨未寒之时,与小尼姑“得趣”故然无耻,但相比王熙凤弄权敛财连害两命,真是小巫见大巫!

3、秦钟贪色,在学堂里与男生“缱绻羡爱”;在贾母屋里,与智能搂搂抱抱;在农庄,笑纺车女“大有意趣”;在馒头庵,与小尼姑炕上云雨……然而乐极生悲,一场大病“萧然长逝”。

王熙凤贪财,弄权铁槛寺罔顾人命,一下就捞了三千两银子;把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后,自编自导装神弄鬼,“赚”了尤氏和贾蓉五百两;害死尤二姐后,又把她的头面首饰和贾琏体己收入囊中;就连婆子丫头的月例银子也扣着不发,赚点蝇头利息……终究是“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一个贪财丢命,一个贪色赴死。两件事告诉我们,贪财好色之人,“纵有千年铁槛寺,终需一个土馒头(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