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株洲龙5052075049444


据我了解,超过六十岁丧偶再婚的老人,很少有办证的。因为以前公公离世,婆婆有过再找一个老伴的念头,那时我们就去了解了一下,当地年龄较大的老人再找,都不领结婚证,只是互相陪伴,互相照顾,家庭费用男方支付的稍多一些,老人再婚为什么不领证,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来去随意,没有麻烦。人老以后 ,再找老伴时,精神需求大于肉体需求,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说的来,身体健康一些,有稳定的养老金,生活作息习惯大致相同的人,这样就足够安度晚年。老人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严重固化,很难被人改变,当两人生活一段时间,发现彼此不适合,不领证分开也很方便,省去很多麻烦。



二是老人双方的财产问题,很多老人并不愿意在世时,分配财产给儿女,留给自己做最后的保障,即使再找老伴,也会想着如果不合适,还能有回头的路,如果领了结婚证,双方的婚前财产容易发生问题,即使现在可以做婚前财产公证,但对于老人来说,还是不太能接受的事情。有些儿女也会因为财产问题,阻挠老人再找,所以,许多老人再找老伴都不会领证。

办证不办证,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个人建议,五十以上的还是办证为好,六十岁以下的可以随意。


沙丘与绿洲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公公和他后来的老伴儿白姨。

我的婆婆是1996年去世,那年公公67岁。婆婆去世后,考虑到公公一个人很孤独,就让他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他自己不会做饭,这样我们可以照顾他,家里有个小孙子也可以给老人带来一些慰籍。但几个月后,我发现任何人也取代不了老伴儿在他心中的地位,孤独寂寞让他憔悴了许多,每天一张报纸反复的看,吸烟也比以前多了,少言寡语,和我们一起生活也不能消除他心中的落寞,而且我发现他在儿女家也找不到家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公公的老同学为他介绍了白姨。白姨比公公小几岁,中年丧夫,独自把五个孩子拉扯大,直到结婚生子,她自己也步入了老年。

两位老人接触几个月后,决定一起生活。他们也达成了口头协定,搭伴过日子,不领证,一旦有一方病了需要照顾,而另一方又没有能力照顾的时候,各回各家,由儿女养老送终。就这样,他们幸福的生活了十年。十年后,白姨年岁也大了,还要照顾公公的衣食住行,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她狠下心,和儿子回了老家。虽有不舍,但是很理智,公公虽然也很受伤,但时间长了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

好聚好散,各不相欠。老人在一起就是要晚年生活的快乐一些,彼此有个照应,一旦超出这个能力,感情在老年再婚中不能说没有,但大难来临各自飞更现实一些。

公公和白姨分开后,他们也会偶尔通个电活,说说各自的情况,直到公公2014年去世。

老年人的再婚本就不易,如果领证结婚更是牵扯了很多麻烦,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以我认为还是不领证,搭伴过日子比较好,省去了很多麻烦,但必须双方提前达成一致。

这是我亲历的一场老年再婚的经过,没错,老年人需要幸福,但也要面对现实,一旦闹到不欢而散或是法院就难堪了。


娘儿仨找乐子


我对这个问题来个不请自答,不知妥当不妥当?

我简略谈谈我的自已经历和体会,也许更有说服力,对与我有相同境遇的人更有参考的价值。

我是个退休的公务员,已年近七旬。几年前老伴患病去世了,我的生活一下子乱套了,需自已做饭料理家务不必说,精神上的孤独苦梦更是难熬,竞管自已读些有关摆脱孤独之类的书,出去旅游,和老同事老朋友们聊聊天。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在和朋友们一起的时候,可以暂时忘记烦恼,但回到家里的日子照样不好过,睹物思人,老想同一个问题:陪伴我几十年的这个人我是再也见不上了,真的再也见不上了!我常问自已,我就在这种不良的环境氛围中度过我的晚年么?

过了一年多,经老同事老朋友们的介绍撮合,我找了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经历与我相差不大的老伴。我们走到一起已快两年时间了,相处的不错,过得也还算愉快。从我们走过来的路和我的思考我想有这么几点值向大家说说。

其一,我们俩就是不领证,属同居,这是我们双方协商都同意这么做。

二,我们俩的结合,取得了双方子女的同意。

三,双方的房产及存款,各归各所有,将来归各方子女,互不纠缠。四,家中的伙食开支由我全部承担,老伴的退休工资由她自由支配,医疗开支各自承担,外出旅游开支执行AA制。

五,今后如一方生了大病,另一方愿意待候,可以继续过下去,如另一方有难度,双方协商分开。我们俩都认为,人老了生病难免,生了病能在一起过下去更好,实在不能过下去,分手也不是坏事,起码在我们生病前这一段时间我们过得还是有质量的。相反,如果领了结婚证,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六,据我的体会,找老伴双方的年龄不要相差太大,太大了就有了代沟,生活中不容易沟通。

七,三观要大体相近。三观相差太远,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

上面说的有些零乱琐碎,但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如还有一些参考价值,也就不枉费我的辛苦了。


想说就说几句


在很多这类问题上我也回答了很多,我本身也是离异的,情形也差不多,就说自己吧。

我十年前离了,这十年间我没考虑过结婚的问题,希望与前任复合,但对方已表明了态度

直到18年我爸病重,妈妈也瘫在床上,我的各种原因令我心累,才意识到要找个人,当然,

女人单身多少都有些男的追,我从来都没答应

过任何一个人,我心已死了,三年前,我在异地认识一个朋友就加了微信,我们就这样聊了

几年,在无意中有了感情基础,他才跟我表白

我想也可以考虑,所以决定了我们恋爱关系

我们的看法是这样,我们走在一起要对自己负责,当然就跟初婚那样办手续,如果没有法律保障不算夫妻,过了年,我49岁,他53岁,至少在一起的时间还有二十多年,如果说不办证只同居,我绝对不会这样做,做女人要做完美的女人,我们不存在经济上纠纷,他之前的财产归他子女所有,我不在乎这些,我们两个人叧外个地方住,双方子女都可以来看我们,如果把钱财牵到里面好累,各人之前的财产属各人子女名下,搬出来不与孩子们同住,矛盾也减少,我们两个想去哪里都可以。

不办证居住,是对大家不负责的行为,这么自私的人与他在一起,我没有半点安全感,还不如不在一起,和找情人有什么区别。


用户75014162028


我来说个我公公的事情吧。老公四岁父母离婚,公公今年六十出头没有再婚。年轻的时候找过几个,都没领证。最后一个是在我们快结婚的时候终止的。这个女的是他高中同学,嫁到一线城市后中年丧偶,当年同窗时期好像那个女的对公公就有意思。两个人火热了三年,结果公公得知她女儿有白血病,然后默默的疏远了这个同学,他觉得是累赘。婚后公公叫我两个去探望了下(我们结婚她叫其他同学带了个红包)。公公直接跟老公说的,我不知道啥情况,傻不拉几提着礼物去了,以为只是公公的同学。结果礼物不收,提着礼物送我们出门扔在路中间转身就走了,我不知道当中什么情况,尴尬得无地自容)。唉,估计怪公公太绝情!我埋怨老公明知他们分手的不开心还卷进来。我这个新儿媳妇从此对他有看法!

所以说同居不领证,说散就散没啥情分可言!


Donna5906


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看法,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我个人认为,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最好还是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比较好一些。因为,这样做的话一是比较名正言顺,而且能受法律的保护;二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结婚证的夫妻比较有保证,比较有保障,当然,这里的保证和保障,是对双方的保证和保障。

一、记得前一段时间出发去广州,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说起一件类似于这方面的事情。我的这位朋友的一个亲戚丧偶以后找了一位保姆似的女士,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男士每个月给女士发工资,这样持续生活了好几年,可是,后来这位保姆式的女士,喜欢上了男士邻居一位老头。女士不但偷去我这位朋友亲戚家里很多东西,而且,最后又跟我朋友亲戚的邻居走到了一起。这充分说明保姆式的夫妻没有任何保证,更没有任何保障才是;

二、后来我这位朋友的亲戚接受上一次找老伴时的教训,再找老伴的时候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这样一来女士安心照顾家庭,安心照顾我朋友的亲戚,一直到现在两个人生活的非常幸福。我个人认为,既然想找老伴,既然想再婚,就不要那么自私,就不要考虑那么多困难,如果两个人各自都抱着临时搭伙过日子的思想,这种日子没有办法继续,更没有办法长久。只有真心真意领个结婚证,名正言顺成为夫妻的两个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否则,不是一家人,说了一家人的话。不是一家人,做不到一家人的事情才是;

三、俗话说人心都在人心里,你对别人好不好,你对别人是真心真意,还是虚情假意别人心里其实是有数的。可不要小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不起眼的家庭开支,日子不可常算计。工资可以按月付给女士,这部分开支好计算,是有数的,可是,琐碎的日常家庭开支不好计算。领了结婚证的夫妻平时不会计较这些,可是不领证的夫妻,领工资的一方,也就做家务买东西的一方,平时一定会克扣钱财,从中留好处的。这部分开支数目应该不小,想要截留的话,多年下来我想不应该比家产少才是。而破坏婚姻家庭规则的,往往就是给对方发工资的这一方,就是条件好的这一方。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时时刻刻忙算计,算来算去算自己。所以,我个人认为领结婚比较好。

我是桂芹姐姐。喜欢我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将持续为您讲述情感方面的问题。成人之美尽心竭力,关注情感排忧解难是我的宗旨。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互动,我们的目在于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让当事人从中受到启发。谢谢!


桂芹姐姐


这些情况一般女人没有男人有度量。我本人就经历了这些事,我是农村人,没有退休金没存款,认识了一个城里女人,她已经退休了。在我们认识的时候我条件好于她,她那个时候没退休。她有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两个儿子在外地。前几年我儿子不准我去干活了,要我照顾好自己。我虽然身上存款但是我过得很潇洒。她因为了解我的为人很想跟我一起,她今年在我这里的一段时间的时候说,叫我儿子出一半她出一半两个人一起过日子,虽然道理说起来过得去,但是在我心里就不应该这样说。我儿子每年花在我身上的钱有她全部退休金的钱,也许她的想法是怕我用她的。


用户7727542987094


我认为这样比较稳妥一些。说说我的伯父吧。

我的伯母是2001年去世的。伯母走后,家里就只有伯父一个人,四个子女都已经成家,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各有各的工作,都不在身边。

伯母走了一年后,伯父的精神状态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见了我都是有说有笑,再见了我只是礼貌性的点点头。院子里,没有那么有序了,农用工具横七竖八的放着。屋子里也没有了以前的整洁,日常用的东西凌乱一堆。

又过了半年,伯父的几个子女,通过给伯父做工作,商量着给伯父找了个老伴。在这件事情上,就看出伯父的老谋深算了。

几个子女,通过红娘,给伯父提供了六、七个人选,当然,伯父的经济条件摆在那里。最后,伯父相中了一个年龄比自己小五岁的老伴,对方是丧偶,一生没有子女,只有两个娘家侄子。

伯父自己选了个日子,在酒店摆了三桌,让双方家庭亲近的成员都到场,相互认识一下。也没办结婚证,这权当迎接老伴的一个仪式吧。

伯父之所以选择这种情况的老伴,主要是对方没有子女,也没有什么牵挂,也不会有什么财产上的纠纷。在一起后,彼此能舒心的过日子,老伴也不会有三心二意的。

在伯父去世的前一年,把老伴的户口迁了过来,也办理了结婚证。一是感情成熟了,都彼此适应了。二是以后要拆迁的话,也少了一些麻烦,也给老伴留下了一份补偿。

自伯父走后,四个子女对待伯母和亲妈没有什么不同,隔三差五的经常回来,给 伯母要么留下足够的生活费,要么把柴米油盐买全了。我偶尔回家见到现在的伯母时,总是满脸笑容,开心的和我聊一会儿。

其实,老年人找老伴,也要尽量找适合自己的,少一些纠纷和闹心,多一些开心和舒心。老了不就是图个快乐嘛。





孙记明


这个因人而异,还是根据各人的情况和双方的意愿来决定比较好。失偶老人想再找个伴,无可厚非,也就是为了生活上有个照应,精神上不孤单,减少子女一些负担而已。如果双方都有经济能力,很多老人会选择不领证,我也比较认同这种模式。好处是:一、不牵涉继承权问题,保护了双方子女的利益。子女们都支持,老人在一起就能过得舒心惬意少矛盾。——其实老人心里也是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利益受损的。既然没有受损方、大家都受益,那就是合作共赢了,结局大概率会比较好。二、老人共同生活,各人拿出一部分养老金作为日常开支(其余的💰各人自己保管),家务劳动共同分担,小毛小病互相照顾。合作愉快的话,两个人过比单身更有安全感和扶助感,生活成本低,能力互补性强等,优点是明显的。三、哪一天有一方病倒不能自理了,另一方量力而行,与对方子女商量后,或送养老院,或请住家保姆。有能力的可以帮着管理管理、探望探望,没有能力合作关系便到此结束。大家也就是朋友一场,不要对对方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能相伴走一段,就很有情分了。经济不对等的,不适用这个模式;没有家务动手能力的,恐怕也合作不了。


我心端直


有关老年人丧偶后找老伴儿,要不要办结婚证的问题,我之前在相似问题《老人再婚,是领结婚证好,还是不领结婚证、只是同居更好?》下做了回答,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评论中各有所言,并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论中,一部分人支持办理结婚证,另一部分则认为不办结婚证更好一些。我仔细盘算了下,比例各接近百分之五十。由此可以看出,办证还是不办证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今天我们就聊一下这个问题。

老人再婚办结婚证和不办证的区别

老人再婚办理了结婚证,双方老人的养老金在婚后就成为共同财产。其中一方去世,另一方与其子女共同拥有财产继承权。同时,结婚证也约束了双方有赡养、帮扶的义务。无论是丧失经济来源还是身患重病,另一方有义务对其进行赡养和照顾。

如果不办理结婚证,就是“搭伙过日子”,只要能互相信任、相处愉快,就能起到陪伴和照顾的作用。遇到身体出现重大疾病的情况,由双方家庭各自负责,各自进行救治和照料。当然,大多数这种情况,都会在同居前以“同居协议”的方式,来协商好这些问题。

领证的好处是确定了责任和义务,不领证的好处就是,能够好合好散,不牵扯过多的麻烦事。这两种情况落到现实中来看,很难说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不应该的。每一个个体家庭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领证。这个观点和我在上一个回答中的观点略有变化。个人觉得应该中性一些,要尊重每一个家庭自己的选择。

子女对老人再婚的态度

我们有时候,会想当然的认为,老人再婚就是搭伴过日子,哪有那么多讲究。只要不领结婚证,能好就一起,不能好就散伙。采取这样放任不管甚至“不负责任”的态度,把找老伴儿当成找的保姆或者临时搭伙人来看待。

有的甚至因为怕麻烦或者担心财产问题,而反对老人再婚,觉得老人这么大年龄了,没必要再折腾了。这其实是忽视了老人自身的情感需求。老人需要有人能够陪伴,互相照顾生活,甚至寻求精神寄托。这些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就被忽视掉。

以上面说的这样的态度对待老人再婚是不恰当的。想想我们结婚的时候,父母是怎么为我们的婚姻把关,并负责操办的。到了老人再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负责任的态度,来认真对待老人的婚事呢?

所以说,我们对于老人再婚,要以老人自身的需求为主要考虑。如果老人有这个愿望,作为儿女应该予以支持,并切实为此做出积极的实际行动。

子女在老人再婚这件事上应该怎么做

有位网友提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办证还是不办证,遇到通情达理的人,不办证也会互相照料;遇到心怀不轨的人,即使是办了证,也一样会各种欺骗和刁难。仔细想一想,确实是有这个道理。这就不由得让人觉得,寻找一个在人品上能够信任、情感上能够真诚的人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需要在这方面为老人把好关。

老人常被称为“老小孩”,就说明老人虽然在经验方面比较强,但有时也会表现的像小孩子一样不成熟。这往往是因为过于依赖经验而不会变通,表现的过于固执甚至执拗。所以,子女在老人找老伴儿这事上,要做到有耐心的引导和解释。

另外,子女工作忙没有条件陪伴老人,老人日常的陪伴需求逐渐强烈。此时有了一个能够陪着聊天的伴侣,正好满足了需求。这就容易被一些不轨的人钻了空子,引诱老人迷了心窍。新闻中不乏出现老人被骗婚的案例。因此,子女在老人再婚的事情上,要尽到监督责任。

总之,我们除了积极的满足老人的心愿之外,也要为此做好子女应尽的引导和监督责任。希望能做到,以当初父母对待我们的婚事的用心程度,来对待老人再婚这件事。


综上所述,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件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决定,不可一概而下定论。在能够维护老人权益的基础上,要充分尊重老人和家属的意见。所以说,至于应该还是不应该领结婚证,就让当事人自己来协商和决定吧。(end)

欢迎【关注】大象生,专注回答情感、两性、婚姻、家庭等问题。希望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