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

簡單5157530467835


作為一個沒有孩子的半職業讀書人,對親子閱讀方面,有一些獨特的看法,或許,你可以參考一下。

01

為啥孩子願意聽書,不願看書?因為這個公式

在人類進化史上,大腦對信息的接受能力,是按照這個公式排序的:視頻>音頻>文字。
也就是人更喜歡看視頻,其次是聽聲音,最後才是看文字。
所以,“文字”有一點的門檻,孩子需要“學習認字”。而孩子看東西、聽東西,不用學就會了。
比如,孩子學說話,你從來沒教過他吧,但他通過看、聽,自己就會了。
而認字,你肯定要花大量時間教他。至於寫字,那就更久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親身經歷。

所以,從這個規律講,孩子肯定是願意聽書的。因為看書,字也不一定認得全呀。

02

聽書和看書,差距在於是否“全文朗讀”

現在很多平臺都有講書,將1本300頁的書,濃縮成1個小時。客觀來說,挺好的。但長期聽精華,其實會影響孩子“篩選低至東西”的能力。
所以,我比較推薦聽全文朗讀。在全文朗讀裡,孩子不僅能聽到原汁原味的書籍,而且還能自己篩選知識。
而且,內容越多,孩子將會有更多的想象空間,還能打開孩子的腦洞。

此外,除了聽網上買的書,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講書,這也是一種家庭陪伴哦。

最後,一點個人見解,其實不管是聽書,還是看書,只要孩子願意看書,就是好事,沒必要按照“大人”的標準去強求孩子。
至少,他在看書,沒有玩遊戲、沒有看電視劇,你的孩子在追求上進呀。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在下千城


這個問題我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兒子今年上一年級了,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每天堅持親子閱讀,讀故事給他聽,在幼兒園的3年裡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多本。也正因為如此,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了閱讀。


而這一切都開始於聽,聽我們給他讀。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時候,總是會有這樣的認識誤區,覺得培養閱讀習慣,就得讓孩子自己去讀啊,就特別急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自主閱讀。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經常會說聽說讀寫,聽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開始。


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從親子閱讀開始,家長讀,孩子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對閱讀的渴望和熱情,慢慢的就會拿起書,自己去讀。這是一個過程,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時間的長短也不同,您不用著急,也不用擔心。只要孩子喜歡,您就讀給他聽,這個你讀他聽的過程也是好處多多,您每多讀一次,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1、可以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更親密,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2、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據研究發現,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聽力能力不是同步發展的,即使孩子認識字,能自己讀,但對於一些情節複雜的故事很難理解,而他可以聽懂並理解他無法自己讀懂的內容,我們讀給他聽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3、我們讀書給孩子聽,就好像是在為閱讀的樂趣打廣告,每多讀一次,就是多做一次廣告,增加孩子的越快體驗,讓孩子更容易愛上閱讀。


兒子現在上一年級了,經常會自己看書,但仍然喜歡我讀給他聽,所以我仍然堅持每天晚上睡前讀故事給他聽,只要他喜歡,我就會讀下去。在過去的幾年,我每天讀給他聽,從來沒有要求他去看書去自己讀,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主動的拿起了書,雖然不認識字,卻經常看的入迷。所以啊,堅持吧,堅持讀下去,孩子的自主閱讀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上班又帶娃的80後寶媽,帶的好團隊帶的了娃。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實踐。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的育兒知識,成為更好的媽媽

小晗晗愛閱讀


兩種方法都有優點,讀書的好處不用多說,單說聽書,我兒子原來聽課不認真,可以說帶聽不聽的,還會丟掉很多細節。去年整個暑假聽了兩部評書,連著練習數獨,開學後我測試他的聽覺注意力,發現已經達到了優秀的程度,比之前的測試進步了一倍不止。另外一點就是不傷眼睛了,這個也不用多說。第三,不受場合限制,吃飯也可以聽,洗臉刷牙也可以聽,可以說利用點滴時間學到了知識,這一點讀書是做不到的。但是讀書是主動的,聽書是被動的,所以兩者都要兼顧,千萬不能只聽不讀。


昨天今天明天500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其實這也是件好事,聽書同樣是一種閱讀形式,就因為它方便快捷所以廣受現代人的歡迎。說起聽書,我們不能不說說小時候的聽廣播經歷。





小時候我家的物質條件極其匱乏,家中唯一像樣的家電就是那臺百花牌收音機,它可是我的好夥伴,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每天中午放學回來後,我總是想方設法地守在收音機旁聽午間評書: 《隋唐演義》《岳家將》《楊家將》《三俠五義》……一部部經典評書,讓我聽得如痴如醉;晚上做完作業後,早早躺到床上等著聽晚間廣播劇,對於我那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除《紅樓夢》以外,其他三大名著我都是通過評書“閱讀”的,若干年之後當我看到《臥虎藏龍》電影時,才知道這原來就是我小時候聽的《玉蛟龍》故事。

小時候的廣播不僅給了我無窮的快樂,還在我小小的心房裡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讓我瞭解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後來的我喜歡閱讀,愛好寫作都與聽廣播有著直接的關係。



聽書和看書的區別

用耳朵接受信息和用眼睛接受信息後的大腦處理起來顯然差異很大,兩者互有長短。

聽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快捷,不容易受條件限制,而且能夠解放雙手和眼睛,我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聽書。另外,朗誦者聲情並茂,更具代入感,容易激發我們的興趣。而且聽書不受識字量的限制,即便是識字不多的人也不會影響聽書。但是聽書是個被動閱讀的過程,跟著別人的朗讀節奏顯然不利於我們獨立思考而且也容易忽略細節內容。

看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反覆閱讀,細細品味,根據字句隨意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種和作家對話的感覺。而且看書時我們可以邊看邊做讀書筆記,為寫作和以後進一步的學習服務。看書是我們主動接受別人知識的過程,相對而言注意力能更加集中,收穫也會更大。但是看書需要更多的時間,遠不如聽書方便快捷。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聽書適合粗讀,看書適合細讀,兩者互有長短,閱讀時我們只有讓它們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

對於孩子而言,我們可以先從聽書入手,讓他們慢慢對書產生興趣之後,再引導他們走上真正的閱讀之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我來回答下吧。


先亮觀點:對孩子而言,聽書整體不及看書。


然後,從孩子的接收角度,說說兩者的區別。


聽書刺激耳朵,看書刺激眼睛

聽轉化為說,看轉化為說和寫


聽得多的孩子,比較會說,他會將他所聽到的用嘴巴說出來。表達過程中會有一些即時的詞彙。而看得多的孩子,因為看不如聽來得快,其刺激耳朵的機會少些,轉化為說的機會也相對少些,當然了,讀得認真的孩子,是在心裡默讀,也是比較容易轉化為口頭表達的。另外,看得多的孩子,比較容易轉化為書面表達,也就是寫作。我從兩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一是文字本身是實體的、形象化的,看得多了,自然較容易轉化為手寫。但聽不一樣,聽是有音而無形,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比較會說詞彙的孩子,但是要他寫出這個詞,他有時寫不出來。聽是控音的,看是控寫的;二是聽書的特徵很多時候是一遍忽忽而過,很少回過頭再去聽一個詞、一句話,這跟看書完全不可比,看書的過程是,看到好詞好句,可以多停留。想回味精彩的段落,可以往回翻。另外,看書最大的好處是,比較容易記筆記,寫即時讀書筆記,或停下來系統思考。


孩子還小的時候,識字、寫字、文字表達很重要。這就要看書。聽書易識音而不易識字形,至少對孩子寫作文是不利的。


所以說,聽書多的孩子比較會說。看書多的孩子既會說,還會寫。


聽書粗糙,看書細膩

聽書不易專注,看書鍛鍊專注


為什麼聽書粗糙呢?


孩子有時候一邊玩一邊聽,還不粗糙嗎?孩子對詞語的瞭解本來就不深,聲音一遍刺激而過,在腦中不多作停留,還不粗糙嗎?聽書不束縛孩子的雙手和雙眼,耳朵聽著,手上動著,眼睛還東轉轉西西轉,看著好像挺便捷的,但我想說,這不僅粗糙,還非常不專注。非常不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


我認為,閱讀是不能追去捷徑的,聽書就有點追求所謂效率的意思。但我想說,家長朋友們,千萬別讓孩子撿了芝麻,掉了個大西瓜!孩子本身就好動,你還要讓孩子在閱讀中(聽書)解放他的手和眼,他就真的要翻天了。閱讀就應該是手、眼、腦三者完美合一:手端書或記筆記,眼觀字或記下字形字句,腦思索。只有這樣的閱讀,才真正是吸收了的。反行之,對孩子真的沒有什麼好處。閱讀就該專注,沒有專注,一天聽一本書也沒用啊!


再說細膩,看書可以是細之又細的,聽書當然不是,也很難是。舉個例子,我們讀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大家一定記得小說中有一長串主人公(許三觀)用嘴巴“炒菜”的經典段落,因為太過精彩,這樣的段落我們會品得很細——為什麼作者可以寫得這麼好?作者的手法是怎麼樣的?作者的黑色幽默和語言的節奏感為什麼那麼突出?面對這樣的橋段,我們會停下來,就好像欣賞藝術演出一樣,目不轉睛,細細品砸。當然了,不排除聽書,也有朗誦得非常棒的——但聽書本身——這個動作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很難直觀地品砸段落——因為只有音,而沒有形嘛!


聽書依賴電子設備,看書就是看書

更多時候是手機,手機不可控


最後,我想說的是,聽書本來也不錯。畢竟我們這些80年代生人也聽書,我們也是聽著單田芳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就著一臺收音機,坐在大樹下,一聽就是一下午,那感覺真是美妙至極。那時頻率也少,不是音樂,就是評書。


現在不一樣了,一臺手機玩遍天下。孩子可能一開始是在聽書,聽著聽著,就玩遊戲去了。聽著聽著,就看網絡電影、電視劇去了。恐怕不是聽書聽一下午,而是拿著手機玩一下午。孩子本身沒有形成學習自律,而我們家長把這麼一個具有誘惑力的所謂“聽書工具”撂給孩子,學習有效率嗎?不,玩起來很有效率!


書呢,書是樸素的,永遠像我們身邊的真朋友好老師,不花裡胡哨,也不花言巧語,但她就是那麼很真誠地給你溫暖、給你力量。只要你認真端起她。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到題主。


陳玉華親子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吧,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要求也不同,比如孩子沒有識字能力,你讓他們看書,他們只能看圖畫,再想聽別人講一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孩子會看書了,依然讓別人講書,可能就是孩子想要父母多陪自己一會。

聽書和看書有多大區別呢?

1、聽書的優缺點如下:

之前羅胖曾經講過為什麼他們的課程都是音頻而不是視頻?因為音頻在人做不費腦的事情時,可以用空閒的大腦來聽,就是可以一心多用。

這世界最寶貴的除了人的注意力,就是時間了。很多人都說時間就是命,時間就是金錢,為用戶節省了時間,用戶當然會樂意買單。

聽書的優點有以下幾個:它可以讓我們快速瞭解一本書,值不值得讀,值不值得買,算是一個對書的初步瞭解;

聽書的缺點是,我們在聽的時候,是跟著作者的思路在走,而每個人對一本書的重點感覺是不同的。換句話說,聽書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夠真正聽到你想聽的,同時你也會懶得思考,而思考這件事又尤為重要。

蘇格拉底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最有智慧的人,可他卻不喜歡別人背誦或是迷信他所說的話,他喜歡那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認為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到知識,並且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辨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利用知識。

2、看書有什麼好處,要怎麼看?

如果可以一定要引導孩子主動閱讀,也就是看書,因為看書的好處不要太多。

首先,看書這件事很私人,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看,也可以從自己遇到的問題那一頁看,總之多了一重選擇,人會感覺是自己在主宰看書這件事,會更愉快。

其次,每個人讀書的方式都不同,有人喜歡記筆記,有人喜歡看看寫寫畫畫,但閱讀這件事本身是可以優化的,用更好的方法,閱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最後,閱讀就是要結合自己的經驗去理解,如果一個觀點你不認同,你可以寫下來,去推敲,去論證,我們並不是為了跟著作者的思路走為目的的,而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昇華思考方法。

孩子分為很多年齡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需求不同,閱讀方法也不同。

如果想要孩子愛上閱讀,除了要給孩子提供外在的條件,比如家附近有圖書館,家裡有讀書區域,豐富的藏書等等,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很重要。


我是@陽光小房子,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曾經困惑過,很多時候都在書中找到答案,並且想把這些有用的答案,分享給遇到一樣問題的你們,歡迎點贊,關注,留言。


陽光小房子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這個問題,請允許我用身邊的例子跟大家聊一聊。


我小外甥從5歲開始,就喜歡聽書。也喜歡看書,但是兩者對比的話,聽書對於他來說更有魅力。聽書只要打開手機隨時隨地就可以聽,我小外甥,坐車要聽書,吃飯要聽書,睡覺之前也要聽說,現在他已經把西遊記聽完了,三國演義也聽完了,現在正聽水滸傳……每次聽書都特別認真,你跟他說話,他根本就聽不到。



所以,聽說對於孩子來說,至少有這麼幾個好處:1、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2、不傷害眼睛 。個人認為聽書也是真的是一種學習知識非常好的方式方法。




看書呢?看書若不注意良好的姿勢和習慣,很容易就像我一樣近視眼了。但是看書通過文字和圖片的方式讓人更系統更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所以,看書和聽書其實是各有優點的。



如果孩子真的喜歡聽說,家長們可以考慮,將來讓寶寶也去當個說書人,類似單田芳等知名說書人一樣,我覺得,經常聽書的孩子是有這方面的潛質的。只要孩子喜歡,家長就應該正確引導激發更多的潛質,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我是晨兒媽Tina,期待跟大家一起分享、探討育兒知識和教育理念,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本文系本人原創,抄襲必究!轉載請註明!

晨兒媽Tina


現在很流行聽書,不止是成人聽書,針對於兒童也出現了很多聽書平臺。從兒童繪本到經典兒童文學。數不勝數。我也給孩子在某聽書平臺給孩子訂閱了一年的會員。隨著聽書的進行,我發現聽書和看書還是差別很大的。


先說一下聽書的優點


1、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但是聽書他可以接受,這樣孩子就換了一種方式進行了閱讀。

2、時間地點方便,早上吃飯的時候,睡覺之前。路上都可以聽書,就像成人一樣,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和學習。

3、每本書籍時間都很短,20分鐘左右可以“讀”完一本書。這樣孩子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書籍。


雖然聽書方便快捷可以是孩子的“閱讀量”變大,但是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點

1、聽書是一種快餐文化,他很適合現在節奏快的社會,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應該快的,而是應該慢下來的。去沉澱的。

2、聽書中都是濃縮了一本書的精華部分,把基本的故事梗概講清楚,而很多的細節就不得不刪減掉。而且有些書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細節,情景描寫的動人到位。去掉之後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孩子聽完一本書也只是知道了這邊書的梗概,對於更細緻的東西,更值得思考的東西他都沒有領悟到。

3、文字的美麗與魅力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只有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多和文字打交道,孩子才能真正提高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4、讀書是一種主動的輸入,而聽書是一種被動的輸入。讀書會讓人勤于思考,而聽書不會


聽書只能接觸到一本書的皮毛,卻接觸不到一本書的實質和內涵。讀書應該是一件慢慢的事情,而不是功利的事情。


當然我並不反對聽書,我只是認為還是應該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這個是任何都無法替代的。而聽書只能作為補充。因為它畢竟只是聽


神奇麻麻木小暖


作為一個陪伴了孩子十年閱讀的媽媽,作為一個資深聽友,我認為讀書才是孩子最好的選擇,聽書也不錯,可以作為讀書的一個補充,並需要適當的引導。

聽書的缺點

一、聽書更容易注重情節,容易忽略語言和文采

聽說的時候,節奏太快;很難像讀書那樣,讓閱讀者更深刻地感受作者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描述;容易讓傾聽者抓住最易於接受的東西——情節。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的很大優勢就是學習好的語言、好的措辭和描述;對於孩子來說,聽書有些捨本逐末了。

二、聽書不能鍛鍊孩子的閱讀能力

聽書也有各種優勢,但聽書不需要經過孩子腦和眼睛的配合,也不需要孩子耐著性子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讀,聽書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


現在是應試教育,需要孩子經常去閱讀各種題目,完成各種作業和試卷;閱讀能力的培養就相當重要,耐心和認真的培養也是不可或缺的。讀書可以培養這些,聽書的效果要稍遜一籌。

三、聽書容易讓孩子脫離家長的控制

聽書的時候需要使用電子設備,你是全權交給孩子負責;還是自己負責播放和選書,孩子只負責支起耳朵聽?我家孩子只是喜歡聽歌,拿起手機就不受控了,總是看到他盯著屏幕。


如果是孩子全權負責,就是交給孩子一個電子產品了,孩子會只用它來聽書嗎?

如果是家長負責,你選的書目孩子喜歡嗎?能做到全程陪同全程監控嗎?

所以聽書的時候,適當的引導和制定規則是必要的,適當的引導和監督也是必要的。

聽書也有好處的,聽書也像看書一樣,可以擴大視野,可以擴大知識面,可以增強理解能力等等。


我家孩子十一歲,不愛聽書,但是愛聽英文歌。最近我陪他英語閱讀的時候,發現他詞彙量還是挺大的,某些很複雜的單詞他也認識,說是看漫威電影或者聽歌學來的。

原來,我家孩子聽歌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單詞,會去查閱歌詞,邊聽邊查閱的過程中,記下來不少單詞。

這不完全是聽的功效,更大的原因是一個認真的態度。不管是看書,還是聽書,認真上心了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對學習來說,形式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顆帶著求知慾、帶著認真踏實的態度去對待。


小寧大遠養成記


我認為聽書和看書各有利弊。但看書比聽書更全面,更利於孩子的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先說聽書:

利:

1.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我自己平時也是一樣,可以一邊聽書一邊做別的事。

2.有利於調動孩子對書本的興趣。因為聽書是有聲化的,有聲的讀物一般都帶著情感,有些甚至會有不同的角色扮演的聲音來完成,因此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把孩子代入到情境中去。

弊:

1.不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因為聽書的環境相對更寬鬆,哪裡都可以聽,但這樣泛聽可能很難去做到全面理解和吸收。

2.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現在很多有聲的聽書,都會加以解釋,那麼孩子就少了很多機會去自己思考。


再說看書:

利:

1.看書能更全面收穫知識,而不只是聽書提煉出來的觀點或者精華。

2.看書更能加深孩子對書的記憶力,而且也不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

弊:看書對孩子來說可能比較枯燥,尤其是文字類的書更容易枯燥。

建議:可以聽書和看書相結合。

如何結合:

1.聽書一般都是比較精彩的部分,或是精華部分。當孩子聽完後,可以再引領孩子去看同一本書,看看書本上的與聽書中的內容有什麼差別。

2.看完書後,讓孩子結合聽書中聽到的內容,講講對書本記憶最深的部分,這樣更利於孩子吸收知識。

3.為了避免看書的枯燥,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互動看書,這樣可以增添看書的趣味性。比如:跟孩子邊看邊討論書的內容。也可以在孩子看完後跟孩子再討論,討論後再返回書本去看看書。這樣反覆鞏固,更利於加強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